氣功修煉全論 十三什麼樣的人容易入靜? - 氣功 Qigong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07-10-12T15:18

Table of Contents

什麼樣的人容易入靜?

練氣功能否入靜,取決於很多因素,例如練功環境、使用的方法等
。但是這些因素都屬於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來起作用,這個內因就
是指練功人所具有的心理品質。不同人的心理品質是有差別的,練氣
功時自然在入靜的快慢與難易上表現出來。那麼,什麼樣的人比較容
易入靜呢?

  從認知方面來講,那種具有感知敏銳、理解能力強、注意力集
中、受暗示性強等心理特點的人較容易入靜。感覺敏銳、理解能力強
可以使學功人迅速學會練功方法,掌握好練功要領。方法對頭、要領
正確,自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知敏銳還可以表現在練功時
對體內意守部位的仔細體察上。這種體察需要注意力的幫助,只有注
意力集中,才能感知清晰;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有助於形成「一念
代萬念」,達到入靜狀態。受暗示性也叫做暗示易感性,是指一個人
不加分析、不加批判地接受別人通過言語、手勢、表情等表面上含蓄
的手段施加的含義明確的觀念,並引起自身心理狀態變化。對氣功入
靜來說,受暗示性越強,就越容易在短時間內達到入靜狀態。一般來
說,女性、兒童及有豐富想像力的藝術型的人較易受暗示與催眠,因
而也較易入靜。反之,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對新事物總是採取批判
吸收態度的思維型人,受暗示性低,因而也較難入靜。

  從情緒特點和意志品質上來講,心情舒暢、情緒樂觀、具有良
好心境、心胸開闊以及具有為達到目的而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的人,
一般較易入靜。《醫學入門》中說:「心清神悅,不求靜而自靜」,
就是這個道理。反之,情緒低落、心情煩躁,則心神散亂,雜念叢生
,是難以入靜的。練功是為達到健身治病目的而需長期從事的一種養
生活動。尤其是對於初學者,要想從不會到會、由淺入深,從清醒到
入靜,必須具備堅持不懈,循序漸進的意志品質。如果三天打魚,兩
天曬網,或淺嘗輒止,是無法體會到入靜的感受的。

  除上述心理過程可以影響入靜的快慢外,由需要、動機、興趣
、氣質、性格等因素組成的人體個性,作為心理現象的一個重要內容
,也對入靜的快慢發揮重要作用。實踐證明,那些用其它方法久治不
癒的患者,那種患有「絕症」的病人,那些對延長生命十分渴望的人
,當他們意識到氣功有可能起一定作用後,多能認真學功,刻苦訓練
,因而也多能很快掌握方法,很快入靜,而受各種宣傳影響,對氣功
產生濃厚興趣,甚至達到虔誠信仰程度的人,也多容易入靜。不同類
型的人,入靜也有差別,一般說來,安靜、抑制型的人容易入靜,活
潑、興奮型的人不易入靜。


出處: http://www.7gong.net/thread-711-1-1.html

--
Tags: 氣功

All Comments

氣功修煉全論 十一入靜的機理實質是什麼?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07-10-12T11:43
入靜的機理實質是什麼? 不同時代的人所依據的知識基礎和研究方法不同,對氣功入靜的認 識深度也不同。從歷史發展來看,呈現為逐步深入的趨勢。   古人對入靜的認識主要表現在如何來達到入靜以及達到入靜狀 態所呈現的現象的描述上。例如,要求做到「澄神慮靜,無私無營」 ,「舌柱上顎,心注一境」。現在許多人對 ...

氣功修煉全論 十入靜與清醒和睡眠有何不同?

Ida avatar
By Ida
at 2007-10-12T11:41
入靜與清醒和睡眠有何不同? 入靜即是由一般的覺醒狀態進入氣功態的過程,又是氣功態的表現 。入靜是練功人在練功過程中,在意識清醒與意念集中的情況下,思 維活動比較單一化,雜念減少,心平氣和,對無關的內外刺激因素反 應減弱的一種特殊功能狀態。它即異於清醒,也與睡眠不同。這種差 別可以通過腦電圖反映出來。 ...

氣功修煉全論 九怎樣才能入靜?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07-10-12T11:38
怎樣才能入靜? 從神經生理學角度來看,各種內外刺激引起的神經衝動都可經腦幹 網狀結構等組成的非特異投射系統瀰散地傳導到大腦皮層,引起廣泛 的興奮,起到維持清醒的作用。所以各種具有阻斷這一神經衝動傳導 的措施,都有促進入靜的作用。   從接受外部刺激產生外部感覺的環節來講,這些感覺主要包括 視覺、聽 ...

胡海牙:《載浮載沈聽皮膚——仙學呼吸法》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07-10-12T11:11
“修身養性——修了此身方能養性,否則身體困擾,整日昏沈,又何來 靈犀一悟?實踐人身,這是道家的殊勝處。但面對此身又令人躊躇,經絡橫 陳,穴道遍佈,將從何處下手,以何為途?這裏講的兩步功法,便以展示道 家仙學的歷史經驗。   先師陳攖寧有言:“丹訣數十家,深淺各別,而下手處,皆不外呼吸作 用。”可見呼吸乃肉體 ...

胡海牙:《簡談靜功》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07-10-12T11:11
以下內容摘自下列書籍第1568頁至1571頁。 胡海牙 總編:《中華仙學養生全書》,2006年,中國大陸,華夏出版社   靜功,又稱內功。它的歷史,幾乎和中國的文明史一樣古老。早在五 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在治理天下的同時,經常和他的大 臣們討論醫學和養生的各種問題,後來人們對這些論論加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