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牙:《載浮載沈聽皮膚——仙學呼吸法》 - 氣功 Qigong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07-10-12T11:11

Table of Contents

  “修身養性——修了此身方能養性,否則身體困擾,整日昏沈,又何來
靈犀一悟?實踐人身,這是道家的殊勝處。但面對此身又令人躊躇,經絡橫
陳,穴道遍佈,將從何處下手,以何為途?這裏講的兩步功法,便以展示道
家仙學的歷史經驗。

  先師陳攖寧有言:“丹訣數十家,深淺各別,而下手處,皆不外呼吸作
用。”可見呼吸乃肉體最緊要機關,操作吾人生命的權柄。

  先不從修煉角度高談呼吸,只考察普通的生理情況,人出生時大哭一聲
,外界空氣趁隙出入,令毛皮孔開,口鼻努張,從此有了呼吸,常人呼吸雖
終日不斷,但粗短而急淺,肺泡癟癟,一口空氣在氣管中抽來抽去,周身並
不能得到絲毫滋養,又怎能長生?如此的呼吸隨壽終而全歇,又怎能靠它去
求那往來的不窮的大道?

  仙家所言的呼吸,並不是生理書上寫的“吸進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先
師陳攖寧曾從古代丹經中整理出一篇名為《真空練形法》的短文,其中對於
呼吸講解得極好,“人未出生之時,一呼一吸生於母,既生之後,一呼一吸
通於天。天人一氣,聯屬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鋸焉。天與之,我能取之,
得其氣,氣盛而生也,天與之,天複取之,我失其氣,氣絕而死也。”可見
仙家所言的呼吸之氣,不是氧氣、二氧化碳如此簡單,而是溝通虛空,達到
“天人合一”的境界的關鍵,這個氣勉強稱之為“先天一氣”,決定著人的
出生和衰亡。

  所以仙家的呼吸,與常人不同,能求奪天地間造化萬物的原始動力,返
達嬰兒處胎之時的勃勃生機,這種天人合一的呼吸狀態名為“胎息”。為了
獲得這先天一氣,古人不斷琢磨呼吸之法,如做飯一般,烹飪燒烤,在呼吸
道上玩出太多花樣。翻開丹經,疑判紛紛,有調、閉、數、逆等勉強的作為
,更有鼓脹肚腹、困守眉心等艱辛的舉動。

  只要神氣和合凝聚,同住同行,自然能達到胎息境界。但要使神安寧,
使氣不亂,方能合和在一起,可一般人的神氣如亂線紛飛,太難理出頭緒,
於是古人又發明了許多定神定氣的方法,如眼盯一物或腦中假想一景,想鬧
中取靜,待渾水自清。較為著名的是像數念珠一般數自己的呼吸聲,蘇東坡
便身體力行,此法在士大夫中廣受推崇,它也確實能令身心享受安寧。

  但這類方法是刻舟求劍,與先天一氣越隔越遠,注意力集中在一指定的
物品上,就如木頭鐵人一般,對身體生髮出的種種反應,感覺麻木,結果許
多消息白白錯過,又怎能抓住機會逆天而行?

  古丹經云:“順則成人,逆則成仙。”修仙是件打破常理的事情,人間
常理是必死必衰,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這必死必衰的慣性當中,盯物看景之
類的方法,就像溺水之人抓住根水草,又能起什麼作用?但這般慣性同時又
造成了人類一代代的出生,要想成仙就要轉過身來,逆向而行,去尋找生機


  成仙不在於複雜的形式;因為成仙畢竟不是給死人作法事,學仙與儀式
無關,與心情也無關,因為也不是作詩玩情調。學仙的關鍵在於能識別出翻
身時機,趁此機會一舉成功。古人云:“只有真師講火候。”這火候就是指
的這個翻身時機。

  知道修煉是超越形式超越自己後,就可以理解先師陳攖寧為何對“數呼
吸”的方法只讓人去參考,並不推祟的理由了。對於蘇東坡所提倡的這個方
法,先師點評道:“數呼吸,還要用念頭去數,好壞自己去試驗。”將這話
說破了,就是一個固執的念頭如同把人繫在拴牛樁子上,又怎能翻得了身?

  先師陳攖寧曾由《莊子》一書中結晶出“聽呼吸”法門,將諸般做作一
律廢掉,只教人“心息相依”,曾於五十年前一家療養院所開的“靜功講座
”中詳細陳說,課後的實踐者均有受益。此法雖佳,但若心思呆板之人,卻
不免難以受用,因為生理沒有固定的反應。

  將天氣作比喻,有時昏昏暗暗的光景霎時就雪亮起來,有時暖融融的初
春場景忽然便四下冰涼,修煉時的種種感受不像四季般規律變化,這等乍寒
乍暖、吉中藏凶的時刻,需要屆時斟酌,最好有陳老師這樣的過來人在一旁
指點幫忙,這也是當年療養院中人人均能受益的原因。

  如沒有老師呵護,就得時時靠自己決定,不但要有智慧,還要有當機立
斷的敏捷,否則便一籌莫展了,因為其中的微妙分寸,真是進一步則迷,退
一步則失,而且一人一樣,絕不相同。

  今之從事靜功的人常講,不調息便罷,愈調息愈覺得氣緊,這都是犯了
以心逐氣的心病,到關鍵時刻就冒冒失失了。為除此弊端,我在先師“聽呼
吸”之上,延伸出“聽皮膚”法門,此法不會有變化過強的生理反應,對於
細微的火候消息,人人均可把握。

  即修煉者不拘行臥,放鬆而已,淡淡將念頭散於周身皮膚,微及毛孔,
聽其開闔。皮膚毛孔之開闔,耳本無能聽見,但意識在在,自然有感皮膚載
浮載沈,一開一闔。如此久之,遍體毛竅,真氣氤氳,而鼻中反不覺氣之出
入,因為這時肺與皮膚已成一體。

  其實在生理上,肺與皮膚本就相互通透,《靈樞·決氣篇》曰:“上焦
開發,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如露水雲霧灌溉土地,這句話講
的是肺氣對皮毛有潤養的作用。但還有另一層反向作用,就是皮膚可以宣發
肺氣,皮膚上的毛竅本就是氣門,可以反過來調節肺臟,這就是中醫裏“皮
毛宣肺氣”的理論,氣息浮沈在皮膚上符合生理的正常。內臟與皮膚渾然一
體,皮膚與虛空相交接,正像太極拳的“抱”勁,開弓不射般圓滿,由內裏
向外的充實。

  如此天人同一呼吸,直至口鼻呼吸漸止,毛竅開闔俱終,脈博微微幾近
不能察覺,如死人然。這個死不是真死,而是在必死必衰的慣性中翻了個身
,肯定與常人的活法不同。古丹經上說:“未死先學死。”是在教人翻身的
時機,而不是讓人真如死屍般意志全無,血肉枯竭,而是神氣擁抱在一起的
感受,生理在這時已發生了微妙變化。

  至此天人同一呼吸,先天一氣感而遂入,悠悠然的神氣相融彙,就是胎
息了。一入胎息境界,種種潛伏病患,積年陳疾,都能逐漸清除,心靈也豁
然清爽,有智慧發生。再修煉時每一次都能有念領悟會然於心,漸漸能做主
生死。

  再者,聽皮膚尚另有一妙用,然此妙用非為普通說法。稍稍透出點消息
,古丹經云:“當呼吸之機,我則從陰蹺迎歸爐”。陰蹺一穴可以瞬刻間轉
化生死,在丹書中從來是秘而不宣的,載浮載沈的呼吸是它發生作用的關鍵
,聽皮膚的呼吸比其他方法,更能令陰蹺受用。


--
  編按:「陰蹺穴」據我看一些資料的猜測應該所指的是「會陰」,也就
是「海底輪」。

這陰蹺穴以前在丹經上是秘而不宣的秘穴,但說穿了,又變得沒什麼了


--
這一篇是從網路抓來的,但我大致修改了一些簡化字直接轉碼為繁體字
的錯誤了,可能還是會有一些有問題的地方,但應該無礙於文意的。
※ 編輯: ilanese 來自: 122.124.133.40 (09/30 02:10)
※ 編輯: ilanese 來自: 122.124.133.40 (09/30 02:30)
alexhk:推~~ 09/30 02:31
solarjeff:依個人體會,在能"聽皮膚呼吸"前似乎有個關鍵方法未提。 09/30 14:38
ilanese:我倒是覺得聽皮膚法真有消息後,反倒胡先生又沒繼續說下去 09/30 14:45
ilanese:了,倒是這篇出來後,讓我比較理解陳攖寧先生那本《靜功療 09/30 14:46
ilanese:養法》的用意了。 09/30 14:46
ilanese:須知陳攖寧先生既然是本於黃元吉先生,當研究黃元吉先生的 09/30 14:48
ilanese:資料,才能一窺全貌。(其實陳攖寧先生有寫這方面的東西啦 09/30 14:49
ilanese:!)想知道就去買書吧!我懶得打字了…… 09/30 14:49
ilanese:那個部分,我的印象中,陳攖寧先生因為怕洩露天機,而遲未 09/30 14:54
ilanese:公布,恐遭天譴。他生前究竟有沒有全部公布?我不知道?但 09/30 14:55
ilanese:後來胡海牙先生倒是公布完整版了。 09/30 14:55
※ 編輯: ilanese 來自: 122.124.136.230 (09/30 14:56)
luzifur:受用 09/30 20:32
※ 編輯: ilanese 來自: 122.124.135.236 (10/12 11:13)

Tags: 氣功

All Comments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07-10-14T03:11
推~~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07-10-15T19:10
依個人體會,在能"聽皮膚呼吸"前似乎有個關鍵方法未提。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07-10-17T11:10
我倒是覺得聽皮膚法真有消息後,反倒胡先生又沒繼續說下去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07-10-19T03:10
了,倒是這篇出來後,讓我比較理解陳攖寧先生那本《靜功療養法》的用意了。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07-10-20T19:09
須知陳攖寧先生既然是本於黃元吉先生,當研究黃元吉先生的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07-10-22T11:09
資料,才能一窺全貌。(其實陳攖寧先生有寫這方面的東西啦!)想知道就去買書吧!我懶得打字了……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07-10-24T03:09
那個部分,我的印象中,陳攖寧先生因為怕洩露天機,而遲未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07-10-25T19:08
公布,恐遭天譴。他生前究竟有沒有全部公布?我不知道?但後來胡海牙先生倒是公布完整版了。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07-10-27T11:08
受用

胡海牙:《簡談靜功》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07-10-12T11:11
以下內容摘自下列書籍第1568頁至1571頁。 胡海牙 總編:《中華仙學養生全書》,2006年,中國大陸,華夏出版社   靜功,又稱內功。它的歷史,幾乎和中國的文明史一樣古老。早在五 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在治理天下的同時,經常和他的大 臣們討論醫學和養生的各種問題,後來人們對這些論論加以記 ...

氣功修煉全論 七意守丹田有哪些要求?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07-10-12T11:06
最末段將陳攖寧先生及胡海牙先生的意見給加上。 以本人為例,不加人為意念,靜坐時一持咒氣機即由頭部發動,然後氣 機自然往下運行,與傳統說法之氣機由下丹田發動,氣機往上運行不同。 再者,意守下丹田多有流弊,南懷瑾先生及聖嚴法師都提過。 而在傳統女丹功法的描述中,我所看的幾部女性的道家 ...

氣功修煉全論 二呼吸鍛鍊就是氣功嗎?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07-10-12T10:50
不要隨意使用調息的方法,因為「自然呼吸」會隨著身體的姿態不 同而不同,當你的調息方法與自然呼吸不同,而且調息不得法的話,很 容易就會呼吸不順或呼吸困難的現象。(包括一些觀息的方法,觀到後 來,也出現上述的問題。) 靜坐深沈時的自然呼吸是「逆式腹式呼吸」,也就是說「吸氣時腹 部凹進,反之吐氣時腹部凸起 ...

氣功修煉全論 八什麼叫「入靜」?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07-10-12T09:40
什麼叫「入靜」? 「入靜」,是一個氣功術語。「入靜」一詞較早出現在宋末元初時 。胡三省在《資治通鑑》中說:「入靜者,靜處一室,屏去左右,澄 神靜慮,無私無營」。佛家把「入靜」稱為「入定」,指入於禪定或 叫禪坐。儒家則將這種狀況稱為「坐忘」。除「入靜」、「入定」、 「坐忘」外,還有「虛靜」、「凝神」、「心 ...

氣功修煉全論 七意守丹田有哪些要求?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07-10-12T09:38
意守丹田有哪些要求? 所謂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認為在臍下一寸五分 氣海穴處,也有人認為在臍下三寸關元穴處。當然,意守丹田並非指 僅守住一個穴位點,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定的範圍內。   在練功的初期,由於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馬上守 住,可先採用逐步放鬆法,使思想漸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