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修煉全論 五五怎樣練放鬆功? - 氣功 Qigong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07-10-17T09:15

Table of Contents

怎樣練放鬆功?

放鬆功是初學氣功的人一般應首先學習掌握的入門功法,是一種採
用或臥、或坐、或站等姿勢來練習的靜功。也是深入學習高級功法前
應該掌握的基本功。

  一提起放鬆功,一般人多容易理解為只是放鬆肌肉。其實放鬆
功要求的不是單純的肌肉放鬆,也同時要求精神的放鬆,甚至可以說
精神放鬆是練好放鬆功先導和基礎。只有精神真正做到放鬆了,肌肉
才能達到很好的放鬆。

  所謂精神的放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儘可能地擺脫與練
功無關的雜念。這主要指初學氣功時,意念常常一時達不到專一,而
有時越想專一,雜念反而會紛沓而至。二是防止和消除放鬆時產生的
緊張。所謂放鬆時產生的緊張是指有的人因練功心切,想盡快地達到
目的,實際上是欲速則不達,越想放鬆,精神和肌肉反而越緊張。消
除這兩種狀態的方法之一是將意念集中到身體一個接一個放鬆的部位
上,去仔細體查每個部分放鬆時產生的感覺。這樣,自然而然就阻斷
了其它雜念的產生,達到精神放鬆。所謂肌肉的放鬆是要做到在保持
練功體勢的基礎上相對地放鬆。這种放松並非是鬆懈癱軟,因為要保
持一定的練功體勢,肌肉必然有一定的緊張度。然而這種肌緊張又不
是僵硬,達到恰好能保持體勢即可。這種肌肉狀態就是平常所說的「
松而不懈,緊而不僵」。

  下面介紹練放鬆功的具體方法:

  呼吸:自然呼吸。

  姿勢:臥位、坐位、站位皆可。

  意念:按著下面介紹的順序想像身體各部的肌肉,儘量促使肌
肉放鬆,並同時仔細檢查肌肉放鬆時的感覺。

  放鬆肌肉的方法:輕閉雙眼,從頭頂開始按序一個部位一個部
位地想像並放鬆。

  頭頂、前額、眼眉、眼瞼、眼球、鼻子、嘴唇、面部、下頜、
頸部、兩肩、上臂、肘關節、前臂、腕關節、兩手、十指、前胸、兩
脅、上腹部、下腹部、項部後背部、腰部、臀部、大腿、膝關節、小
腿、踝關節、兩腳。如此放鬆可反覆多次。為加強放鬆效果,可在想
像到每個部位時默念「松」字,也可同時播放輕音樂。

  放鬆功對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有較好的效果。對消除緊張、促
進睡眠也很奏效。失眠患者可在晚間上床後練習放鬆功,常可隨著心
身的放鬆,很快入眠。

出處: http://www.7gong.net/thread-711-1-1.html

--
Tags: 氣功

All Comments

氣功修煉全論 五四怎樣站著練功?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07-10-17T09:12
怎樣站著練功? 站著練功即採用站式姿勢練功,包括站式動功和站式靜功。站式靜 功也稱站樁功,對治療某些疾病和保健強身具有良好效果。站式動功 也有很多種:有套路動功和非套路動功,非套路動功中又有散手功和 誘發功(也稱自發功、引動功)。這裡主要介紹站樁功的一些內容。   站樁功是「形、意、氣、力」有機結 ...

氣功修煉全論 五二怎樣躺著練功?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07-10-17T09:10
怎樣躺著練功? 氣功的姿勢有很多種,其中躺著練功也稱臥式練功,簡稱臥功。包 括仰臥、側臥和靠臥等姿勢。在實際練功時各種姿勢都應符合松靜自 然的練功要領。各姿勢的具體要求如下:   1、仰臥式:全身平臥在床上,面朝天,頭自然正直,枕頭高 低適宜,為了呼吸通暢,頭及背部稍高一些,輕輕閉上口眼,面部放 ...

氣功修煉全論 五一怎樣治療練功出偏?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07-10-17T09:08
怎樣治療練功出偏?  在治療練功出偏時,除採用常規治療方法外,還應採用心理疏導 、催眠暗示等現代心理治療的方法來調整與改變患者的異常行為,消 除大腦皮層的異常興奮灶,消除這類病態的條件反射。   治療練功出偏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要求患者停止練功,正確認識出偏的原因和現在的具 ...

氣功修煉全論 五十怎樣預防練功出偏?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07-10-17T09:06
怎樣預防練功出偏? 預防練功出偏,應針對可能引起出偏的各個環節,採取相應措施。   1、為了避免所學功理功法有誤,或自己理解錯誤而引起練功 出偏,初學氣功時就應對氣功有全面瞭解,不要把氣功當成一種簡單 的知識和呼吸的鍛鍊方法。最好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掌握練功的基 本要領,並據此選擇適當的功法,對練 ...

氣功修煉全論 四九為什麼練氣功有時會誘發精神障礙?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07-10-17T09:04
為什麼練氣功有時會誘發精神障礙? 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二者互相聯繫,互相影 響,互相促進,不可分離。長期以來,人們往往重視身體健康而忽視 心理健康。實際上,人們生活在一定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外部環境 中的各種因素都可以來影響人的心理健康,這些因素能使人產生愉悅 感覺,有益於心理健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