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女神現象,始見女性 - 瑜珈 Yoga

By Olivia
at 2006-09-04T19:35
at 2006-09-04T19:35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miraculous 信箱]
http://blog.yam.com/doveman/archives/2100357.html
生活在木柵景美公館一帶,居住於木柵、求學於景美、消費於公館,公館的
食物消費類型大多集中於東南亞料理餐廳,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運動用品
商家,有的以平僕的模樣擺設,有的則強調時尚,其中有趣的一家運動用品店就
位於Starbucks公館門市對面的Nike門市,這家店一分為二-for women/men,
Nike過去挪用女神的名字創造品牌,從來就沒有真正好好思考女性需要甚麼樣的
運動產品,明確的說,Nike過去只注重籃球運動,將籃球歸類於男性,好像女性
就都不參加籃球運動似的,就算有也一概而論。
在台灣,提倡女性參與公領域的婦女團體,經過多年的努力,包括制定教育
、就業方面不能因為「性別」因素造成「歧視行為」,增加女性進入就業市場,
雖然還是有「貼補家用」之說,像是女性的平均薪資只有男性的七成就是一個很
好的例證。某些女性加入就業市場,有了獨立的經濟能力,同時也增加了消費能
力、注重養生健康與塑身瘦身的議題,所以過去「想像的」女性不運動的景象,
也隨之打破。
在美國,教育修正法第九條要求女性的體育運動資源需要與男性同等。
Colette Dowling的The Frailty Myth:Women Approaching Physical Equality
即提到這樣的修正法如何影響與改變女性對於身體的看法,她舉了女兒的例子道
:「我的女兒所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力量,是我們這代的婦女無法想像的…我們這
一代的女性孩都被灌輸一套未經證實的三段論法:男人身強體壯、行動敏捷,也
更有毅力;女人則不然;因此,女人需要男人保護。」女性不能運動嗎?不需要
運動嗎?2002年,美國健身房以女會員為多(改寫自,Fara Warner,邱如美譯
,2006:195-196),這樣的統計與國內健身房研究的比例雷同,女運不需要運
動的說法不攻自破。
過去認為女性不能從事運動,因為女性被視為脆弱的,有可能因為參加馬拉
松比賽,導致體內器官損害,最常被關注的議題還是在「影響生殖」,這樣的看
法就是所謂的「後天缺陷」(learned weakness),認為男性與生俱來的生理差
異,使得他們更強壯、更善於運動,但是強壯與否與是否能參與運動,其實沒有
直接且絕對的關係,說穿了,這樣的說法著重於「生理差異」,或是放大這樣的
差異、忽略「社會文化」的影響。
這樣的「性別邏輯」過去一直影響著Nike產製的走向,起始只看到籃球的需
求,還自身定位為生產陽剛(macho)的公司,競爭、衝鋒、搶奪等,這是屬於
「男性的」,如此信仰且堅定,同時,假定女性若喜愛運動,也必定像男性一樣
,這樣的分類規則直到銷售量呈現負成長,開始發現到當中的「迷思」,仔細推
敲,會發現運動不分性別,Nike則將運動定位為「競爭型運動」,沒有看到其他
類型的運動,像是瑜珈、有氧舞蹈等。
2004年,Nike高層請來擅長於生態擬態學(bio-mimicry)的生物學家Dayna
Baumeister舉辦「性別扭轉」(gender-bending)研討會,她藉由討論、看影片
、說故事的方式打破過往的性別與運動的想像(ibid:190-191),想要好好探
究女性市場。Nike過去的產業型態沒有看到「女性需求」,因為1998年之後營業
額開始停滯,始想將觸角延伸到女性,認為女性與男性有一樣的運動需求,同時
也嚮往著同樣的運動型態:競技,不可諱言,這樣的想法對資本主義而言是不理
智,資本主義若想要做成每筆生意,首先得有滿足個別差異的敏感度,再而,僵
固了對運動的看法。Nike看到「女性」的迫切階段是從98年開始,因為將女性看
作男性,銷售量不是停滯就是下降,這就是同質化了「運動」的荒謬所付出的代
價。
公館這家Nike運動用品店,for Women的門口擺放著瑜珈墊。當然,參與瑜
珈的人好像不單是女性,瑜珈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學派、系統和形式,以師授弟子
的方式流傳至今,目前最為主流的哈達瑜伽[1](hatha yoga),Nike卻一分為
二的將瑜珈歸類為女性,這樣的分類並非僵固的,因為還有所謂的men加入瑜珈
。
這樣的轉變,一方面是值得高興的,因為Nike轉變了對於「運動」的定義,
同時也看到某些女性的需求,同時,也試圖擺脫女性是柔弱的形象,反倒是加入
「強悍」、「時尚」作為操弄元素。
2003年,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Review上提出:「在許多西方文
化開始經歷的後現代時期,兩性在性別二分法上開始崩解,多重性別的分類法相
對正在興起。這種轉型將減少人們在消費經驗上的限制和界線。」(ibid:203)
這樣的說法似乎相當可以解釋性別解構的時代性,但是卻沒有點出轉變是有
其階段性,鬆動與如此思維並不是嗄然到來,至少Nike的如此分類法,還沒有軌
入「後現代」的河水之中。
主要參考書目:
Fara Warner(2006)
The Power of the Purse:How Smart Business Are Adapting to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Consumers-Women
中文翻譯:
邱美如譯(2006)夏娃經濟學,台北:天下。
----------------------------------------------------------------------
[1]目前風行的「哈達瑜伽」與初始的樣貌與內涵有所不同,主要是瑜伽到美國
之後而在發展出另一套樣貌與內涵,也是目前台灣大多所接受到的樣態。
--
http://blog.yam.com/doveman/archives/2100357.html
生活在木柵景美公館一帶,居住於木柵、求學於景美、消費於公館,公館的
食物消費類型大多集中於東南亞料理餐廳,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運動用品
商家,有的以平僕的模樣擺設,有的則強調時尚,其中有趣的一家運動用品店就
位於Starbucks公館門市對面的Nike門市,這家店一分為二-for women/men,
Nike過去挪用女神的名字創造品牌,從來就沒有真正好好思考女性需要甚麼樣的
運動產品,明確的說,Nike過去只注重籃球運動,將籃球歸類於男性,好像女性
就都不參加籃球運動似的,就算有也一概而論。
在台灣,提倡女性參與公領域的婦女團體,經過多年的努力,包括制定教育
、就業方面不能因為「性別」因素造成「歧視行為」,增加女性進入就業市場,
雖然還是有「貼補家用」之說,像是女性的平均薪資只有男性的七成就是一個很
好的例證。某些女性加入就業市場,有了獨立的經濟能力,同時也增加了消費能
力、注重養生健康與塑身瘦身的議題,所以過去「想像的」女性不運動的景象,
也隨之打破。
在美國,教育修正法第九條要求女性的體育運動資源需要與男性同等。
Colette Dowling的The Frailty Myth:Women Approaching Physical Equality
即提到這樣的修正法如何影響與改變女性對於身體的看法,她舉了女兒的例子道
:「我的女兒所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力量,是我們這代的婦女無法想像的…我們這
一代的女性孩都被灌輸一套未經證實的三段論法:男人身強體壯、行動敏捷,也
更有毅力;女人則不然;因此,女人需要男人保護。」女性不能運動嗎?不需要
運動嗎?2002年,美國健身房以女會員為多(改寫自,Fara Warner,邱如美譯
,2006:195-196),這樣的統計與國內健身房研究的比例雷同,女運不需要運
動的說法不攻自破。
過去認為女性不能從事運動,因為女性被視為脆弱的,有可能因為參加馬拉
松比賽,導致體內器官損害,最常被關注的議題還是在「影響生殖」,這樣的看
法就是所謂的「後天缺陷」(learned weakness),認為男性與生俱來的生理差
異,使得他們更強壯、更善於運動,但是強壯與否與是否能參與運動,其實沒有
直接且絕對的關係,說穿了,這樣的說法著重於「生理差異」,或是放大這樣的
差異、忽略「社會文化」的影響。
這樣的「性別邏輯」過去一直影響著Nike產製的走向,起始只看到籃球的需
求,還自身定位為生產陽剛(macho)的公司,競爭、衝鋒、搶奪等,這是屬於
「男性的」,如此信仰且堅定,同時,假定女性若喜愛運動,也必定像男性一樣
,這樣的分類規則直到銷售量呈現負成長,開始發現到當中的「迷思」,仔細推
敲,會發現運動不分性別,Nike則將運動定位為「競爭型運動」,沒有看到其他
類型的運動,像是瑜珈、有氧舞蹈等。
2004年,Nike高層請來擅長於生態擬態學(bio-mimicry)的生物學家Dayna
Baumeister舉辦「性別扭轉」(gender-bending)研討會,她藉由討論、看影片
、說故事的方式打破過往的性別與運動的想像(ibid:190-191),想要好好探
究女性市場。Nike過去的產業型態沒有看到「女性需求」,因為1998年之後營業
額開始停滯,始想將觸角延伸到女性,認為女性與男性有一樣的運動需求,同時
也嚮往著同樣的運動型態:競技,不可諱言,這樣的想法對資本主義而言是不理
智,資本主義若想要做成每筆生意,首先得有滿足個別差異的敏感度,再而,僵
固了對運動的看法。Nike看到「女性」的迫切階段是從98年開始,因為將女性看
作男性,銷售量不是停滯就是下降,這就是同質化了「運動」的荒謬所付出的代
價。
公館這家Nike運動用品店,for Women的門口擺放著瑜珈墊。當然,參與瑜
珈的人好像不單是女性,瑜珈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學派、系統和形式,以師授弟子
的方式流傳至今,目前最為主流的哈達瑜伽[1](hatha yoga),Nike卻一分為
二的將瑜珈歸類為女性,這樣的分類並非僵固的,因為還有所謂的men加入瑜珈
。
這樣的轉變,一方面是值得高興的,因為Nike轉變了對於「運動」的定義,
同時也看到某些女性的需求,同時,也試圖擺脫女性是柔弱的形象,反倒是加入
「強悍」、「時尚」作為操弄元素。
2003年,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Review上提出:「在許多西方文
化開始經歷的後現代時期,兩性在性別二分法上開始崩解,多重性別的分類法相
對正在興起。這種轉型將減少人們在消費經驗上的限制和界線。」(ibid:203)
這樣的說法似乎相當可以解釋性別解構的時代性,但是卻沒有點出轉變是有
其階段性,鬆動與如此思維並不是嗄然到來,至少Nike的如此分類法,還沒有軌
入「後現代」的河水之中。
主要參考書目:
Fara Warner(2006)
The Power of the Purse:How Smart Business Are Adapting to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Consumers-Women
中文翻譯:
邱美如譯(2006)夏娃經濟學,台北:天下。
----------------------------------------------------------------------
[1]目前風行的「哈達瑜伽」與初始的樣貌與內涵有所不同,主要是瑜伽到美國
之後而在發展出另一套樣貌與內涵,也是目前台灣大多所接受到的樣態。
--
Tags:
瑜珈
All Comments

By Mary
at 2006-09-05T03:15
at 2006-09-05T03:15
Related Posts
花蓮有瑜珈嗎

By Quanna
at 2006-09-04T13:52
at 2006-09-04T13:52
有人可以分享國北教大的瑜珈心得嗎?

By Wallis
at 2006-09-04T09:37
at 2006-09-04T09:37
瑜珈初體驗

By Lauren
at 2006-09-04T03:01
at 2006-09-04T03:01
我的瑜珈初體驗 (永和 邱素貞瑜珈)

By Ula
at 2006-09-03T21:01
at 2006-09-03T21:01
斗六有瑜伽嗎??

By Olga
at 2006-09-03T14:11
at 2006-09-03T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