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談瑜珈師資訓練(三) - 瑜珈 Yoga
By Ina
at 2009-07-10T21:59
at 2009-07-10T21:59
Table of Contents
meditation是不容易學的,更別提有沒有資格來教人了。
我的道家老師,也只說了一些原則(也可以說是心法),然後其他的
,你必須由靜坐時去體驗,坐久了自然慢慢能了解,其他的也不告訴你。
一般而言,靜坐是起碼有兩大原則的,讓念頭專注於一的「止」與對
身心觀照覺察的「觀」。
然而,有很多傳來台灣的南傳佛教會特別重視「觀」,而輕忽「止」
。但《清淨道論》的說法,乃至許多前輩大德的經驗是「觀禪」是建立在
「止禪」的基礎上頭,因為唯有念頭愈少愈輕微,對身心的觀照覺察才會
愈敏銳。
我個人則是對「作意」與「不作意」比較有心得,用第六意識作意而
讓念頭專注於所緣,容易集中心念,但不容易讓心念能夠寂靜;不作意的
話則容易出現念頭散亂的情形,但要讓心念寂靜的話,這是一種好方法,
只是要訣不容易掌握罷了,所以初學者修習這種不作意的方法的話,挫折
感通常會很大。
佛教的《瑜珈師地論》與《清淨道論》之類的典籍描述心念都很詳細
,道家在這方面的資料就明顯差多了。
至於瑜珈有關靜坐的中文資料,在外面流通的並不多,因此也不容易
了解其精髓。
--
我的道家老師,也只說了一些原則(也可以說是心法),然後其他的
,你必須由靜坐時去體驗,坐久了自然慢慢能了解,其他的也不告訴你。
一般而言,靜坐是起碼有兩大原則的,讓念頭專注於一的「止」與對
身心觀照覺察的「觀」。
然而,有很多傳來台灣的南傳佛教會特別重視「觀」,而輕忽「止」
。但《清淨道論》的說法,乃至許多前輩大德的經驗是「觀禪」是建立在
「止禪」的基礎上頭,因為唯有念頭愈少愈輕微,對身心的觀照覺察才會
愈敏銳。
我個人則是對「作意」與「不作意」比較有心得,用第六意識作意而
讓念頭專注於所緣,容易集中心念,但不容易讓心念能夠寂靜;不作意的
話則容易出現念頭散亂的情形,但要讓心念寂靜的話,這是一種好方法,
只是要訣不容易掌握罷了,所以初學者修習這種不作意的方法的話,挫折
感通常會很大。
佛教的《瑜珈師地論》與《清淨道論》之類的典籍描述心念都很詳細
,道家在這方面的資料就明顯差多了。
至於瑜珈有關靜坐的中文資料,在外面流通的並不多,因此也不容易
了解其精髓。
--
Tags:
瑜珈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9-07-14T00:41
at 2009-07-14T00:41
By Connor
at 2009-07-17T03:23
at 2009-07-17T03:23
By Jacky
at 2009-07-20T06:05
at 2009-07-20T06:05
By Irma
at 2009-07-23T08:47
at 2009-07-23T08:47
By Delia
at 2009-07-26T11:30
at 2009-07-26T11:30
By Tristan Cohan
at 2009-07-29T14:12
at 2009-07-29T14:12
By Vanessa
at 2009-08-01T16:54
at 2009-08-01T16:54
By Quintina
at 2009-08-04T19:36
at 2009-08-04T19:36
By Kumar
at 2009-08-07T22:18
at 2009-08-07T22:18
By Isabella
at 2009-08-11T01:00
at 2009-08-11T01:00
By Gilbert
at 2009-08-14T03:42
at 2009-08-14T03:42
By Dorothy
at 2009-08-17T06:25
at 2009-08-17T06:25
By Caitlin
at 2009-08-20T09:07
at 2009-08-20T09:07
By David
at 2009-08-23T11:49
at 2009-08-23T11:49
Related Posts
教學心得 3
By Joe
at 2009-07-09T15:57
at 2009-07-09T15:57
教學心得 2
By Ingrid
at 2009-07-08T21:18
at 2009-07-08T21:18
瑜珈教室的學生人數
By Ula
at 2009-07-08T16:02
at 2009-07-08T16:02
教學心得 1
By Selena
at 2009-07-08T11:43
at 2009-07-08T11:43
請問板橋游泳池開得瑜珈課
By Wallis
at 2009-07-06T23:59
at 2009-07-06T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