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台北馬破三與跑步雜記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Ursula
at 2016-12-20T01:14
at 2016-12-20T01:14
Table of Contents
Hi,各位版友晚安,我是 Kuooo。
我平常參加的 PTT 跑團是週二晚上的升天團,週四晚上的進化團(教練課),
週日的台北馬拉松是我第一次跑進三小時,晶片時間 2:59:06。
平常潛水讀文章居多,今天想浮出來跟大家分享賽事心得,
不完全是這次的台北馬拉松,還想偷渡一些跑步雜記。
---
我從 2011 年開始路跑,至今已經要邁向第六年。
一開始是想半馬全馬完賽,然後是想跑 50 公里,接著是想跑 100 公里,
後來想成為 Boston Qualifier,再來是想破三。
第一次挑戰破三是在 2015 年的台北馬拉松,晶片時間 3:01:22,
第二次挑戰是 2016 年的渣打馬拉松,晶片時間 3:00:38,
第三次挑戰是 2016 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晶片時間 3:44:53。
在我開始路跑的前三年,對里程數非常著迷,
斷斷續續地跑過一次環島,
跑過兩次 TNF 50 公里,兩次冬山河 100 公里,
一次南橫 100 公里,一次 12 小時計時賽。
超馬賽事我最喜歡的是 2014 南橫 100 公里,風景,路線與補給都非常好,
我大約在 10 小時 40 分完賽,總排第 14 名,是個很美好的賽事。
在這個時期我都多數獨自訓練,訓練很單純,就是累積里程數而已,
平日訓練河濱,跑個 10 到 15 公里不等,
假日訓練河濱加風中劍,跑個 40 到 50 公里不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 100 公里都能在 10 小時多完賽,
但覺得遺憾的是連續兩年 2012 與 2013 的台北馬拉松都跑不進 3 小時 30 分。
2014 年我參加了 PTT 的美津濃接力賽代表隊選拔,
因為入選第二隊(旋風)而參加 PTT 進化團(教練課),
那時是進化團 1.0,也就是第一屆(現在已經是 7.0 了。)
記憶猶新,那時的教練是李銘勝,他第一堂課就說:「如果想要成績進步,請不要連馬,
請不要跑超馬,請不要拚百馬,請一年認真跑兩場有認證的全馬。」
也許是對於準備超馬長時間的訓練感到些許倦怠的原因,
這番話竟然讓向來叛逆難管的我聽到心坎裡面去了。
於是開始了按表操課的日子,加入了大量的 400 公尺操場訓練,
也開始學習跑 5000 公尺。
說來慚愧,其實我在沈迷里程數的時期有點鄙視短程的比賽,
但是這時才發現原來 5000 公尺要跑好是如此不容易的一件事。
這時我開始以 Asics 的虎走當作唯一的跑鞋,
剛好之前的 Mizuno Rider 或高緩衝系列也都舊了,就順勢丟掉了。
第一次驗收是 2014 美津濃接力賽,
嗯,但是我太緊張惹,忘記按錶。
第二次驗收是 2014 年台北馬拉松,成績是 3 小時 11 分,順利挺進 3 小時 30 分。
接著陰錯陽差,在 2015 年初收到教召通知,
恰好我的死黨在首爾念語言學校,想說來去首爾躲個教召,
竟然碰巧發現那週是首爾馬拉松,還是認證賽事!
重點是離比賽不到三個月了居然還可以報名,到底是有多不熱門?
所以我死黨報了 10K,我就報了全馬。
在天時(寒冷且乾燥)地利(全部直線,只有三個轉彎)人和(有三個配速員)之下,
全馬 PB 突飛猛進到 3:00:54,拿到 2016 波士頓馬拉松的報名資格。
https://goo.gl/jk8MUz
年底大有斬獲的還有 5000 公尺,
又快又帥的光男在北大測速帶我跑到 18 分 18 秒,
我自己去跑師大 5K Run,也可以穩定跑進 18 分 30 秒內,
這時對破三信心滿滿。
然後是連續三次的挑戰失敗,台北馬跟不住列車長李智群,渣打馬跟不住交友不慎,
波士頓馬拉松更是在半馬後兩腿嚴重抽筋,頭一次覺得全馬距離好遠,完賽好困難。
好氣又好笑的是,同行的沈大哥不僅在衛斯理學院左擁右抱,還跑得比我快,害我著實被
PTT 跑友們揶揄了一番。
從波士頓回來之後在上海工作近半年,這段時間全部都在跑步機上訓練,
自己評估狀態是緩慢地退步,
從 10 月底的 Runnivore 河濱 5K 勉強保 18 分尾,
2016 美津濃接力賽第八棒跑 18 分 42 秒大概看得出來狀況不比去年,
不過在 11 月底的 Toyota 半馬跑了約 86 分鐘的成績,還獲得總三上凸台。
PTT 進化團 7.0 的教練林育宏也很樂觀,
要我順順跑,破三似乎值得一拚。
賽前幾天和隊友 Rany 一邊給彼此打氣,一邊靠北星期日氣溫太高太陽太大。
果然還沒出發就已經 17 度,萬里無雲(滴汗)。
我們兩個一開始就連破三列車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只能自己配速,但是自己配得相當穩 pace 大概都在 4:10/km 上下,
同行的還有一位初次見面的跑者,大家配速差不多,三個人一起跑。
今年修改的比賽路線我有點喜歡,會經過我讀的中正國中,附小,
我服役的憲兵 202 指揮部還有我最喜歡的重慶南路(因為有天瓏資訊書店。)
我在剛到明水路的時候就去了野戰廁所而落隊(好險只是小便),
開始自己一個人跑,想說在 21K 的地方趕上隊友應該就好了,不要急著追上去。
但是一出河濱就被大太陽照得覺得有些疲累,到了半馬也還沒有追上 Rany,
看一下手錶是 89 分鐘,覺得這個時間好像太慢了,萌生第一次想放棄的念頭。
到了 23K 處終於跟上,和馬龍在彩虹橋下擊掌,忽然好像神智清醒了些,
這時也有大概 5 人左右一起跑,就跑在前面帶,緩緩趕上前面的領先集團。
但我跑得有點太專心,事後 Rany 跟我說大家都是穿虎走,我竟然完全沒有看到。
接近折返點的時候,終於趕上 MRC 的女高手陳瑋琳,以為可以穩住配速了,
糟糕,居然不行!因為破三列車長劉大哥,古大哥距離還有點遠,
必須要繼續往前抓才可以,這時因為氣溫與日曬,Rany 與其他人稍微落後了一些,
折返點前是 PTT 進化團的加油團,我也在這時露出後半馬唯一一個笑容,
因為這時每跟上前一個跑者都發現他們的速度降了,只好再繼續往前跟一個,
獨自跑真的好累,萌生第二次想放棄的念頭。
終於離開河濱,上了麥帥二橋,
WTF,滿滿的半馬步兵!完全沒有路給全馬的跑者,萌生第三次想放棄的念頭。
不停地拍手或嚷嚷請讓路,但是人真的有點多,
我只好粗魯得一直把人推開,希望他們不要介意。
出了隧道之後眼尖地看到越野女王 Ruth,她也眼尖地看到我,
瞥瞥手錶很開心得對我喊「New record!」,我也開心得和她揮揮手。
來到終點前最後的直線距離,我終於碰到破三列車的列車長劉大哥和古大哥,
他們已經把車上乘客帶回終點了,停下來要帶最後一波有機會破三的跑者回終點,
耳提面命:「還有 1 分 40 秒,手擺起來,最後一段,開出去,衝。」
我在大會時間 2:59:13 完賽,有點太累,所以我躺在路上休息一下,
順便可以等 Rany 回來,阿雅小妞拿她半馬的舒跑給我喝,
我也老實不客氣地喝掉了。
台北馬拉松的新路線很不錯,分區出發也終於落實,
剩最後幾點還是可以再進步的,最幹的是麥帥二橋沒有分流半馬跟全馬,
導致半馬步兵把全馬的跑道都擋住了,
最好是把橋跟隧道都改掉。
Rany 最後 10K 因為抽筋掉速了,但還是小破他的 PB 18 秒,
同跑團的 Terry 和晉尉也都在這炎熱的天氣下破 PB。
又快又帥的光男在日本別府馬拉松用 E 心率就跑了 2 小時 50 分的成績,
真期待他渣打馬拉松火力全開全程配 M 心率締造讓我們合不攏嘴的佳績。
南部進化團的隊長 Hoyo 半馬掉漆 87 分不能再高,
只好另外幫他設了好人品東馬 2 小時 50 分與波馬 2 小時 48 分的低標,科科。
太感謝捏肉幫我在日本買到最後一雙 27.5 號的虎走四代,根本神鞋。
我百思不得其解,跟著一群偏執的瘋子拚了命想突破素人跑者的各種障礙與門檻,為何會
如此有趣?
---
想要成績進步的版友,可以斟酌參考我的心得:
- 跟跑團或朋友一起訓練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 不要連馬
- 不要跑超馬
- 不要拚百馬
- 一年認真跑兩場有認證的全馬,並且挑選高速賽事
- 5000 公尺跑得好,馬拉松沒煩惱(By 真男人張嘉哲)
- 參加半馬或半馬以下里程的比賽是很好的以賽代訓
- 強化股四頭肌與股二頭肌可以預防傷痛
- 暖身與收操跟訓練一樣重要
- 休息與飲食跟訓練一樣重要
- 定期按摩放鬆你的下半身肌群
- 跑得多,不如跑得巧
- 夏天流的汗是在灌溉你賽季(冬天)的成果
- 買適合你的輕量跑鞋
也可以在星期二晚上來師大附中操場參加升天團,
最近還有很香的好時光跑團。
--
我平常參加的 PTT 跑團是週二晚上的升天團,週四晚上的進化團(教練課),
週日的台北馬拉松是我第一次跑進三小時,晶片時間 2:59:06。
平常潛水讀文章居多,今天想浮出來跟大家分享賽事心得,
不完全是這次的台北馬拉松,還想偷渡一些跑步雜記。
---
我從 2011 年開始路跑,至今已經要邁向第六年。
一開始是想半馬全馬完賽,然後是想跑 50 公里,接著是想跑 100 公里,
後來想成為 Boston Qualifier,再來是想破三。
第一次挑戰破三是在 2015 年的台北馬拉松,晶片時間 3:01:22,
第二次挑戰是 2016 年的渣打馬拉松,晶片時間 3:00:38,
第三次挑戰是 2016 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晶片時間 3:44:53。
在我開始路跑的前三年,對里程數非常著迷,
斷斷續續地跑過一次環島,
跑過兩次 TNF 50 公里,兩次冬山河 100 公里,
一次南橫 100 公里,一次 12 小時計時賽。
超馬賽事我最喜歡的是 2014 南橫 100 公里,風景,路線與補給都非常好,
我大約在 10 小時 40 分完賽,總排第 14 名,是個很美好的賽事。
在這個時期我都多數獨自訓練,訓練很單純,就是累積里程數而已,
平日訓練河濱,跑個 10 到 15 公里不等,
假日訓練河濱加風中劍,跑個 40 到 50 公里不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 100 公里都能在 10 小時多完賽,
但覺得遺憾的是連續兩年 2012 與 2013 的台北馬拉松都跑不進 3 小時 30 分。
2014 年我參加了 PTT 的美津濃接力賽代表隊選拔,
因為入選第二隊(旋風)而參加 PTT 進化團(教練課),
那時是進化團 1.0,也就是第一屆(現在已經是 7.0 了。)
記憶猶新,那時的教練是李銘勝,他第一堂課就說:「如果想要成績進步,請不要連馬,
請不要跑超馬,請不要拚百馬,請一年認真跑兩場有認證的全馬。」
也許是對於準備超馬長時間的訓練感到些許倦怠的原因,
這番話竟然讓向來叛逆難管的我聽到心坎裡面去了。
於是開始了按表操課的日子,加入了大量的 400 公尺操場訓練,
也開始學習跑 5000 公尺。
說來慚愧,其實我在沈迷里程數的時期有點鄙視短程的比賽,
但是這時才發現原來 5000 公尺要跑好是如此不容易的一件事。
這時我開始以 Asics 的虎走當作唯一的跑鞋,
剛好之前的 Mizuno Rider 或高緩衝系列也都舊了,就順勢丟掉了。
第一次驗收是 2014 美津濃接力賽,
嗯,但是我太緊張惹,忘記按錶。
第二次驗收是 2014 年台北馬拉松,成績是 3 小時 11 分,順利挺進 3 小時 30 分。
接著陰錯陽差,在 2015 年初收到教召通知,
恰好我的死黨在首爾念語言學校,想說來去首爾躲個教召,
竟然碰巧發現那週是首爾馬拉松,還是認證賽事!
重點是離比賽不到三個月了居然還可以報名,到底是有多不熱門?
所以我死黨報了 10K,我就報了全馬。
在天時(寒冷且乾燥)地利(全部直線,只有三個轉彎)人和(有三個配速員)之下,
全馬 PB 突飛猛進到 3:00:54,拿到 2016 波士頓馬拉松的報名資格。
https://goo.gl/jk8MUz
年底大有斬獲的還有 5000 公尺,
又快又帥的光男在北大測速帶我跑到 18 分 18 秒,
我自己去跑師大 5K Run,也可以穩定跑進 18 分 30 秒內,
這時對破三信心滿滿。
然後是連續三次的挑戰失敗,台北馬跟不住列車長李智群,渣打馬跟不住交友不慎,
波士頓馬拉松更是在半馬後兩腿嚴重抽筋,頭一次覺得全馬距離好遠,完賽好困難。
好氣又好笑的是,同行的沈大哥不僅在衛斯理學院左擁右抱,還跑得比我快,害我著實被
PTT 跑友們揶揄了一番。
從波士頓回來之後在上海工作近半年,這段時間全部都在跑步機上訓練,
自己評估狀態是緩慢地退步,
從 10 月底的 Runnivore 河濱 5K 勉強保 18 分尾,
2016 美津濃接力賽第八棒跑 18 分 42 秒大概看得出來狀況不比去年,
不過在 11 月底的 Toyota 半馬跑了約 86 分鐘的成績,還獲得總三上凸台。
PTT 進化團 7.0 的教練林育宏也很樂觀,
要我順順跑,破三似乎值得一拚。
賽前幾天和隊友 Rany 一邊給彼此打氣,一邊靠北星期日氣溫太高太陽太大。
果然還沒出發就已經 17 度,萬里無雲(滴汗)。
我們兩個一開始就連破三列車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只能自己配速,但是自己配得相當穩 pace 大概都在 4:10/km 上下,
同行的還有一位初次見面的跑者,大家配速差不多,三個人一起跑。
今年修改的比賽路線我有點喜歡,會經過我讀的中正國中,附小,
我服役的憲兵 202 指揮部還有我最喜歡的重慶南路(因為有天瓏資訊書店。)
我在剛到明水路的時候就去了野戰廁所而落隊(好險只是小便),
開始自己一個人跑,想說在 21K 的地方趕上隊友應該就好了,不要急著追上去。
但是一出河濱就被大太陽照得覺得有些疲累,到了半馬也還沒有追上 Rany,
看一下手錶是 89 分鐘,覺得這個時間好像太慢了,萌生第一次想放棄的念頭。
到了 23K 處終於跟上,和馬龍在彩虹橋下擊掌,忽然好像神智清醒了些,
這時也有大概 5 人左右一起跑,就跑在前面帶,緩緩趕上前面的領先集團。
但我跑得有點太專心,事後 Rany 跟我說大家都是穿虎走,我竟然完全沒有看到。
接近折返點的時候,終於趕上 MRC 的女高手陳瑋琳,以為可以穩住配速了,
糟糕,居然不行!因為破三列車長劉大哥,古大哥距離還有點遠,
必須要繼續往前抓才可以,這時因為氣溫與日曬,Rany 與其他人稍微落後了一些,
折返點前是 PTT 進化團的加油團,我也在這時露出後半馬唯一一個笑容,
因為這時每跟上前一個跑者都發現他們的速度降了,只好再繼續往前跟一個,
獨自跑真的好累,萌生第二次想放棄的念頭。
終於離開河濱,上了麥帥二橋,
WTF,滿滿的半馬步兵!完全沒有路給全馬的跑者,萌生第三次想放棄的念頭。
不停地拍手或嚷嚷請讓路,但是人真的有點多,
我只好粗魯得一直把人推開,希望他們不要介意。
出了隧道之後眼尖地看到越野女王 Ruth,她也眼尖地看到我,
瞥瞥手錶很開心得對我喊「New record!」,我也開心得和她揮揮手。
來到終點前最後的直線距離,我終於碰到破三列車的列車長劉大哥和古大哥,
他們已經把車上乘客帶回終點了,停下來要帶最後一波有機會破三的跑者回終點,
耳提面命:「還有 1 分 40 秒,手擺起來,最後一段,開出去,衝。」
我在大會時間 2:59:13 完賽,有點太累,所以我躺在路上休息一下,
順便可以等 Rany 回來,阿雅小妞拿她半馬的舒跑給我喝,
我也老實不客氣地喝掉了。
台北馬拉松的新路線很不錯,分區出發也終於落實,
剩最後幾點還是可以再進步的,最幹的是麥帥二橋沒有分流半馬跟全馬,
導致半馬步兵把全馬的跑道都擋住了,
最好是把橋跟隧道都改掉。
Rany 最後 10K 因為抽筋掉速了,但還是小破他的 PB 18 秒,
同跑團的 Terry 和晉尉也都在這炎熱的天氣下破 PB。
又快又帥的光男在日本別府馬拉松用 E 心率就跑了 2 小時 50 分的成績,
真期待他渣打馬拉松火力全開全程配 M 心率締造讓我們合不攏嘴的佳績。
南部進化團的隊長 Hoyo 半馬掉漆 87 分不能再高,
只好另外幫他設了好人品東馬 2 小時 50 分與波馬 2 小時 48 分的低標,科科。
太感謝捏肉幫我在日本買到最後一雙 27.5 號的虎走四代,根本神鞋。
我百思不得其解,跟著一群偏執的瘋子拚了命想突破素人跑者的各種障礙與門檻,為何會
如此有趣?
---
想要成績進步的版友,可以斟酌參考我的心得:
- 跟跑團或朋友一起訓練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 不要連馬
- 不要跑超馬
- 不要拚百馬
- 一年認真跑兩場有認證的全馬,並且挑選高速賽事
- 5000 公尺跑得好,馬拉松沒煩惱(By 真男人張嘉哲)
- 參加半馬或半馬以下里程的比賽是很好的以賽代訓
- 強化股四頭肌與股二頭肌可以預防傷痛
- 暖身與收操跟訓練一樣重要
- 休息與飲食跟訓練一樣重要
- 定期按摩放鬆你的下半身肌群
- 跑得多,不如跑得巧
- 夏天流的汗是在灌溉你賽季(冬天)的成果
- 買適合你的輕量跑鞋
也可以在星期二晚上來師大附中操場參加升天團,
最近還有很香的好時光跑團。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Ivy
at 2016-12-22T12:12
at 2016-12-22T12:12

By Brianna
at 2016-12-24T23:11
at 2016-12-24T23:11

By Irma
at 2016-12-27T10:10
at 2016-12-27T10:10

By Caitlin
at 2016-12-29T21:09
at 2016-12-29T21:09

By Doris
at 2017-01-01T08:07
at 2017-01-01T08:07

By Erin
at 2017-01-03T19:06
at 2017-01-03T19:06

By Megan
at 2017-01-06T06:05
at 2017-01-06T06:05

By Todd Johnson
at 2017-01-08T17:04
at 2017-01-08T17:04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1-11T04:02
at 2017-01-11T04:02

By Rae
at 2017-01-13T15:01
at 2017-01-13T15:01

By Edwina
at 2017-01-16T02:00
at 2017-01-16T02:00

By Olga
at 2017-01-18T12:59
at 2017-01-18T12:59

By Selena
at 2017-01-20T23:57
at 2017-01-20T23:57

By Valerie
at 2017-01-23T10:56
at 2017-01-23T10:56

By Sarah
at 2017-01-25T21:55
at 2017-01-25T21:55

By Irma
at 2017-01-28T08:54
at 2017-01-28T08:54

By Damian
at 2017-01-30T19:52
at 2017-01-30T19:52

By Bennie
at 2017-02-02T06:51
at 2017-02-02T06:51

By Irma
at 2017-02-04T17:50
at 2017-02-04T17:50

By James
at 2017-02-07T04:49
at 2017-02-07T04:49

By Rachel
at 2017-02-09T15:47
at 2017-02-09T15:47

By Carol
at 2017-02-12T02:46
at 2017-02-12T02:46

By Adele
at 2017-02-14T13:45
at 2017-02-14T13:45

By Queena
at 2017-02-17T00:44
at 2017-02-17T00:44

By Todd Johnson
at 2017-02-19T11:42
at 2017-02-19T11:42

By Hedwig
at 2017-02-21T22:41
at 2017-02-21T22:41

By Hedy
at 2017-02-24T09:40
at 2017-02-24T09:40

By Sarah
at 2017-02-26T20:39
at 2017-02-26T20:39

By Poppy
at 2017-03-01T07:37
at 2017-03-01T07:37

By Oliver
at 2017-03-03T18:36
at 2017-03-03T18:36

By Quintina
at 2017-03-06T05:35
at 2017-03-06T05:35

By Frederica
at 2017-03-08T16:34
at 2017-03-08T16:34

By Liam
at 2017-03-11T03:32
at 2017-03-11T03:32

By Harry
at 2017-03-13T14:31
at 2017-03-13T14:31

By Rachel
at 2017-03-16T01:30
at 2017-03-16T01:30

By Dorothy
at 2017-03-18T12:29
at 2017-03-18T12:29

By Belly
at 2017-03-20T23:27
at 2017-03-20T23:27

By Bethany
at 2017-03-23T10:26
at 2017-03-23T10:26

By Blanche
at 2017-03-25T21:25
at 2017-03-25T21:25

By Xanthe
at 2017-03-28T08:24
at 2017-03-28T08:24

By Noah
at 2017-03-30T19:22
at 2017-03-30T19:22

By Catherine
at 2017-04-02T06:21
at 2017-04-02T06:21

By Faithe
at 2017-04-04T17:20
at 2017-04-04T17:20

By Joe
at 2017-04-07T04:19
at 2017-04-07T04:19

By Kyle
at 2017-04-09T15:17
at 2017-04-09T15:17

By Olivia
at 2017-04-12T02:16
at 2017-04-12T02:16

By Ursula
at 2017-04-14T13:15
at 2017-04-14T13:15

By Olive
at 2017-04-17T00:14
at 2017-04-17T00:14

By Daniel
at 2017-04-19T11:12
at 2017-04-19T11:12

By Ursula
at 2017-04-21T22:11
at 2017-04-21T22:11

By Vanessa
at 2017-04-24T09:10
at 2017-04-24T09:10

By Franklin
at 2017-04-26T20:09
at 2017-04-26T20:09

By Daph Bay
at 2017-04-29T07:07
at 2017-04-29T07:07

By Yuri
at 2017-05-01T18:06
at 2017-05-01T18:06

By Frederica
at 2017-05-04T05:05
at 2017-05-04T05:05

By Rae
at 2017-05-06T16:04
at 2017-05-06T16:04

By David
at 2017-05-09T03:02
at 2017-05-09T03:02

By Doris
at 2017-05-11T14:01
at 2017-05-11T14:01

By Thomas
at 2017-05-14T01:00
at 2017-05-14T01:00
Related Posts
[問題]台北馬查無成績

By Caitlin
at 2016-12-19T23:57
at 2016-12-19T23:57
台北半馬

By Carol
at 2016-12-19T22:58
at 2016-12-19T22:58
跑錶的心率這樣正常嗎?

By Charlie
at 2016-12-19T21:53
at 2016-12-19T21:53
12/18古坑咖啡馬,爆心跳的復出賽

By Candice
at 2016-12-19T21:17
at 2016-12-19T21:17
間歇跑 受傷了...

By Daniel
at 2016-12-19T21:16
at 2016-12-19T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