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奧讓小國也能辦大賽:鼓勵利用場地 壓縮參賽規模 - 奧運,世大運,亞運討論

By Aaliyah
at 2010-08-21T09:12
at 2010-08-21T09:12
Table of Contents
青奧讓小國也能辦大賽:鼓勵利用場地 壓縮參賽規模
本報特派記者 慈鑫
如果不是抓住國際奧委會創辦青奧會的契機,對於國土面積僅有700多平方公里、人
口500萬的小國新加坡來說,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奧運會的東道主,雖然只是青年奧運
會,但也有205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其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正像新加坡青奧會組委會主
席黃思綿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所說,“舉辦青奧會,為新加坡向全世界展示其國際形象提供
了一次絕好機會。”
今年8月對於新加坡來說可謂“雙喜臨門”,除了舉辦青奧會之外,今年的8月9日也
是新加坡建國45周年的國慶日。45年來,新加坡從一個經濟較為落後、社會矛盾突出的動
蕩之國,發展成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政治穩定的新興經濟體。經濟的發展充實了新加坡
的國力,激發了新加坡國民打開國門迎接世界來客的熱情。近年來,新加坡已經舉辦了東
南亞運動會、亞洲青年運動會、F1新加坡大獎賽等多項賽事,但這些區域性或單項賽事顯
然不能滿足新加坡謀求主辦更具影響力的國際賽事的雄心,國際奧委會在2007年決定創辦
青奧會後,新加坡就瞄准了這一賽事。
當時,申辦2010年青奧會的9個城市中,除新加坡外,還包括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
隆坡、波蘭波茲南、匈牙利德布勒森、危地馬拉危地馬拉城等中小國家的首都或中心城市
,這些城市基本上不具備舉辦奧運會的實力,但它們和新加坡一樣,對舉辦有國際影響力
的賽事都抱有極高的熱情。
青奧會的推出給了這些城市舉辦奧運會的希望,為它們實現通過辦賽促進城市發展的
夢想提供了可能。
正像黃思綿所說,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賽事,尤其是像青奧會這樣在賽事理念
上更注重青少年成長和社會進步的賽事,對於提升舉辦國的國際形象和凝聚國民精神,具
有其他活動難以比擬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和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國家,新加坡並不希望它在國際上只是以
“彈丸之地、花園城市、航運中心、法律嚴酷”等形象著稱,新加坡需要在更緊密的國際
交流中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國家形象和國民風貌,主辦體育賽事和大型活動正具有宣傳舉
辦地形象的廣告效果。自2001年以來,新加坡政府專門設立了專項資金,用於申辦、主辦
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和活動,包括2005年國際奧委會全會舉辦地、F1新加坡大獎賽和青奧會
等。
黃思綿表示,舉辦體育賽事對激發和凝聚國民精神,培養青年一代的國家自豪感和愛
國熱情都有明顯作用。
2008年2月21日,當新加坡在申辦的最後一輪擊敗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而贏得首屆青奧
會舉辦權時,新加坡沉浸于舉國歡騰的氣氛中。
對於一個華人占國民主體,華夏文化與馬來、印度等文化交融的多元文化國家,新加
坡的民族交往因文化的隔閡而存在著天然障礙,但體育運動和賽事卻是實現各民族跨文化
交流的最好載體。
當然,最關鍵的是,舉辦青奧會的成本遠低於奧運會。
新加坡青奧會的預賽是7500萬美元左右,約合5億元人民幣,而雅典奧運會的最終預
算大約在70億美元,前者只及後者的百分之一。青奧會的辦賽成本可以為中小國家所接受
,但奧運會的龐大耗資卻令希臘的國民經濟不堪重負。
依照國際奧委會的指導理念,青奧會主辦城市應以盡量利用現有體育場地辦賽,不鼓
勵大興土木,青奧會的參賽運動員規模被壓縮到奧運會的三至四成,整體人員規模被壓縮
到奧運會的五分之一左右,國際奧委會還為參賽代表團、裁判和官員等負擔一定的費用,
以減輕舉辦地的負擔。奧運會主辦城市的籌辦周期長達7年,但青奧會只需兩年半左右。
黃思綿表示,除了舉辦國家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外,奧運會留給主辦城市的大多數文化
遺產,比如對青年人的精神激勵、社會志願精神的普及推廣、擴大體育運動的影響等,青
奧會都能夠實現。
舉辦青奧會對新加坡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必定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新加坡並
未為此付出高昂的辦賽成本。業內人士分析,青奧會的創辦也表明國際奧委會的另一個態
度:對於舉辦奧運會熱情高漲卻無力消受的新興國家和中小國家來說,它們已經有了新的
選擇。青奧會的創辦意味著,舉辦奧運會從此將不再是大城富國的專利。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0821/3670512.html
--
本報特派記者 慈鑫
如果不是抓住國際奧委會創辦青奧會的契機,對於國土面積僅有700多平方公里、人
口500萬的小國新加坡來說,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奧運會的東道主,雖然只是青年奧運
會,但也有205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其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正像新加坡青奧會組委會主
席黃思綿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所說,“舉辦青奧會,為新加坡向全世界展示其國際形象提供
了一次絕好機會。”
今年8月對於新加坡來說可謂“雙喜臨門”,除了舉辦青奧會之外,今年的8月9日也
是新加坡建國45周年的國慶日。45年來,新加坡從一個經濟較為落後、社會矛盾突出的動
蕩之國,發展成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政治穩定的新興經濟體。經濟的發展充實了新加坡
的國力,激發了新加坡國民打開國門迎接世界來客的熱情。近年來,新加坡已經舉辦了東
南亞運動會、亞洲青年運動會、F1新加坡大獎賽等多項賽事,但這些區域性或單項賽事顯
然不能滿足新加坡謀求主辦更具影響力的國際賽事的雄心,國際奧委會在2007年決定創辦
青奧會後,新加坡就瞄准了這一賽事。
當時,申辦2010年青奧會的9個城市中,除新加坡外,還包括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
隆坡、波蘭波茲南、匈牙利德布勒森、危地馬拉危地馬拉城等中小國家的首都或中心城市
,這些城市基本上不具備舉辦奧運會的實力,但它們和新加坡一樣,對舉辦有國際影響力
的賽事都抱有極高的熱情。
青奧會的推出給了這些城市舉辦奧運會的希望,為它們實現通過辦賽促進城市發展的
夢想提供了可能。
正像黃思綿所說,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賽事,尤其是像青奧會這樣在賽事理念
上更注重青少年成長和社會進步的賽事,對於提升舉辦國的國際形象和凝聚國民精神,具
有其他活動難以比擬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和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國家,新加坡並不希望它在國際上只是以
“彈丸之地、花園城市、航運中心、法律嚴酷”等形象著稱,新加坡需要在更緊密的國際
交流中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國家形象和國民風貌,主辦體育賽事和大型活動正具有宣傳舉
辦地形象的廣告效果。自2001年以來,新加坡政府專門設立了專項資金,用於申辦、主辦
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和活動,包括2005年國際奧委會全會舉辦地、F1新加坡大獎賽和青奧會
等。
黃思綿表示,舉辦體育賽事對激發和凝聚國民精神,培養青年一代的國家自豪感和愛
國熱情都有明顯作用。
2008年2月21日,當新加坡在申辦的最後一輪擊敗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而贏得首屆青奧
會舉辦權時,新加坡沉浸于舉國歡騰的氣氛中。
對於一個華人占國民主體,華夏文化與馬來、印度等文化交融的多元文化國家,新加
坡的民族交往因文化的隔閡而存在著天然障礙,但體育運動和賽事卻是實現各民族跨文化
交流的最好載體。
當然,最關鍵的是,舉辦青奧會的成本遠低於奧運會。
新加坡青奧會的預賽是7500萬美元左右,約合5億元人民幣,而雅典奧運會的最終預
算大約在70億美元,前者只及後者的百分之一。青奧會的辦賽成本可以為中小國家所接受
,但奧運會的龐大耗資卻令希臘的國民經濟不堪重負。
依照國際奧委會的指導理念,青奧會主辦城市應以盡量利用現有體育場地辦賽,不鼓
勵大興土木,青奧會的參賽運動員規模被壓縮到奧運會的三至四成,整體人員規模被壓縮
到奧運會的五分之一左右,國際奧委會還為參賽代表團、裁判和官員等負擔一定的費用,
以減輕舉辦地的負擔。奧運會主辦城市的籌辦周期長達7年,但青奧會只需兩年半左右。
黃思綿表示,除了舉辦國家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外,奧運會留給主辦城市的大多數文化
遺產,比如對青年人的精神激勵、社會志願精神的普及推廣、擴大體育運動的影響等,青
奧會都能夠實現。
舉辦青奧會對新加坡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必定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新加坡並
未為此付出高昂的辦賽成本。業內人士分析,青奧會的創辦也表明國際奧委會的另一個態
度:對於舉辦奧運會熱情高漲卻無力消受的新興國家和中小國家來說,它們已經有了新的
選擇。青奧會的創辦意味著,舉辦奧運會從此將不再是大城富國的專利。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0821/3670512.html
--
Tags:
賽事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力戰世界排名第7韓國好手 譚雅婷 射下青奧第二銀

By Connor
at 2010-08-21T09:10
at 2010-08-21T09:10
青奧/不再怕了 譚雅婷自信射銀

By Agatha
at 2010-08-21T09:09
at 2010-08-21T09:09
青奧奪中華第2銀 譚雅婷:亞運射金

By Hardy
at 2010-08-21T09:08
at 2010-08-21T09:08
克服恐韓症 譚雅婷奪銀

By Doris
at 2010-08-21T09:06
at 2010-08-21T09:06
青奧/200M仰式林建龍 2分08秒85無緣晉級

By Puput
at 2010-08-21T00:22
at 2010-08-21T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