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裁判 - 壘球

By Damian
at 2007-05-26T22:59
at 2007-05-26T22:59
Table of Contents
這跟上面那個問題(4770)是同一系列呀@@
八、1.
各跑壘員必須按一、二、三、本壘的合法順序觸壘
(6)
前位跑壘員,漏踏任何一個壘包,或在飛球被接住前違規離壘,因而被宣告出局之後
,並不會影響到正常跑壘員的後位跑壘員的跑壘得分資格。
只有在這前位跑壘員的被判出局,成為該局第三出局時,後位跑壘員的得分當然被取消。
(7) 當後位跑壘員已得分時,前位跑壘員,不可以返回補踏空過的壘或飛球接住前違規
離開的壘。
前位跑壘員空過壘 是前位跑者的失誤
不應該影響到後位合法進壘的跑者
只要是空過壘 都是要促請裁決的!
※ 引述《MousePads ( )》之銘言:
: 那我也來請教一個問題。
: 球場上同時有兩位以上跑者時,如果後位跑壘者超過前位跑壘者,則後位跑壘者出局。
: 這判決不屬促請裁決,而是超越發生的當下裁判即須作出判決,同時比賽仍為進行中。
: 那我的問題來了,如果現在壘上一二壘有人,打者擊出安打,二壘跑者回到本壘,但是
: 其實他過三壘時空過壘,而一壘跑者則站上三壘,請問這時裁判應該怎麼判決啊?是:
: (1)在一壘跑壘站上三壘的同時判決他超越前位跑者而出局,因為原先在二壘的跑者其
: 實還沒真正的"攻佔上"三壘。(這個好像怪怪的,因為裁判照理說不能主動告知防
: 守方進攻方的空過壘,如果派了out,好像在間接告知防守方 = =a)而原先在二壘
: 的跑者如果無法安全地回去踩到二壘或三壘,也是出局。
: (2)裁判第一時間不主動宣判任何出局,等到防守方對下一打擊者投出第一球之前促請
: 裁決才宣判出局,但這時也是個問題,究竟是:
: a.原先在二壘的跑者因為空過壘出局,原先在一壘的跑者因為超越前位跑壘者也出
: 局,形成雙殺。或
: b.原先在二壘的跑者因為空過壘出局,但是原先在一壘的跑者可以安全留在三壘。
: 但不論是2a或是2b好像也都怪怪的,因為如果裁判第一時間沒有判一壘跑者出局,
: 感覺好像就算是認為二壘跑者並沒有空過壘 @@"
--
八、1.
各跑壘員必須按一、二、三、本壘的合法順序觸壘
(6)
前位跑壘員,漏踏任何一個壘包,或在飛球被接住前違規離壘,因而被宣告出局之後
,並不會影響到正常跑壘員的後位跑壘員的跑壘得分資格。
只有在這前位跑壘員的被判出局,成為該局第三出局時,後位跑壘員的得分當然被取消。
(7) 當後位跑壘員已得分時,前位跑壘員,不可以返回補踏空過的壘或飛球接住前違規
離開的壘。
前位跑壘員空過壘 是前位跑者的失誤
不應該影響到後位合法進壘的跑者
只要是空過壘 都是要促請裁決的!
※ 引述《MousePads ( )》之銘言:
: 那我也來請教一個問題。
: 球場上同時有兩位以上跑者時,如果後位跑壘者超過前位跑壘者,則後位跑壘者出局。
: 這判決不屬促請裁決,而是超越發生的當下裁判即須作出判決,同時比賽仍為進行中。
: 那我的問題來了,如果現在壘上一二壘有人,打者擊出安打,二壘跑者回到本壘,但是
: 其實他過三壘時空過壘,而一壘跑者則站上三壘,請問這時裁判應該怎麼判決啊?是:
: (1)在一壘跑壘站上三壘的同時判決他超越前位跑者而出局,因為原先在二壘的跑者其
: 實還沒真正的"攻佔上"三壘。(這個好像怪怪的,因為裁判照理說不能主動告知防
: 守方進攻方的空過壘,如果派了out,好像在間接告知防守方 = =a)而原先在二壘
: 的跑者如果無法安全地回去踩到二壘或三壘,也是出局。
: (2)裁判第一時間不主動宣判任何出局,等到防守方對下一打擊者投出第一球之前促請
: 裁決才宣判出局,但這時也是個問題,究竟是:
: a.原先在二壘的跑者因為空過壘出局,原先在一壘的跑者因為超越前位跑壘者也出
: 局,形成雙殺。或
: b.原先在二壘的跑者因為空過壘出局,但是原先在一壘的跑者可以安全留在三壘。
: 但不論是2a或是2b好像也都怪怪的,因為如果裁判第一時間沒有判一壘跑者出局,
: 感覺好像就算是認為二壘跑者並沒有空過壘 @@"
--
Tags:
壘球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中職..

By Dinah
at 2007-05-26T20:33
at 2007-05-26T20:33
關於裁判

By Edward Lewis
at 2007-05-26T14:54
at 2007-05-26T14:54
問一個PLAY

By Steve
at 2007-05-26T14:31
at 2007-05-26T14:31
問一個PLAY

By Zora
at 2007-05-26T12:54
at 2007-05-26T12:54
Re: 願意幫大家圓一個木鐸夢

By Sarah
at 2007-05-26T12:16
at 2007-05-26T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