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台北馬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Bethany
at 2016-12-19T10:24
at 2016-12-19T10:24
Table of Contents
2007首次參加路跑,到2009離開馬場最後一次在台灣比賽,
台北馬拉松總是扮演年度最重要的比賽。
重拾練跑後這幾年在美國也參加了幾場城市馬拉松,
一直想著時麼時候可以回來重溫一下, 剛好今年年底有空回來度個假就順便報名了。
跑完後趁著難得的渡假空閒就浮起來發個文好了XD
美國時間星期四下午帶上行李開著愛車展開回台之旅,
為了減少轉機的麻煩,選擇先從底特律開到多倫多直飛台北,
原本四個小時的車程卻因為加拿大沿路的暴風雪開起來異常辛苦,
仗著四輪傳動加雪胎以及返家的執念無視積雪疾駛,總算在起飛前勉強趕上,
登機前EVA免費升等商務艙的驚喜猶如雪中送炭,讓這16小時的飛行輕鬆加愉快的度過。
台灣時間星期六清晨六點, 終於踏上睽違已久家鄉的土地。
台灣18-22度這樣的天氣對剛從-15度冰封世界回來的人說根本是夏天,
不論比賽,單純河濱輕鬆慢跑一整個超舒適,真是完美的度假天氣。
星期天早上六點到了會場,除了分區起跑還有整個會場的動線都比以往進步許多,
總算不用像當年為了擠到前排費盡心思。
因為賽前兩個月幾乎沒什麼練習所以對成績也沒什麼期待,
加上本來就無視配速的隨意跑法,所以一鳴槍開跑就肆無忌憚的開出去了。
享受著和領先集團一同奔馳1k後,就開始向後單飛在仁愛路上獨跑了。
雖然知道這樣3:30-40/km左右的配速撐不了多久, 但反正太陽一出來遲早會爆,那就趁天
氣還舒服時能跑多快就多快吧。
進水門前被2:35的配速集團追上,稍為跟了一下感覺還是太吃力了,
算了一下靠著前20K趕出來的74分進度,只要不中暑都可以sub250但要破PB242又太勉強,
於是進了河濱以後就直接放掉開啟慢跑模式了。
隨著太陽越來越大也開始覺得難受,速度越來越慢,
最後3K在橋上遇到一個後來居上的選手輕拍了我一下總算把我拉回即將回到終點的現實,
稍為提起點速度最後以2:48:48開心完賽。
然後最讓人開心的應該是完賽後的食物終於可以不再是美式漢堡和薯條了。
2016年以2400km的跑量+ 三場sub250的比賽結束(波士頓,底特律,台北)。
但最大的成就應該是治癒了困擾過去8年的脛骨傷。
期待以完整的身體迎接2017年的挑戰。
(明年應該會跑5月的多倫多及11月的紐約馬,如果有PTT板友要跑的可以交流一下)
--
台北馬拉松總是扮演年度最重要的比賽。
重拾練跑後這幾年在美國也參加了幾場城市馬拉松,
一直想著時麼時候可以回來重溫一下, 剛好今年年底有空回來度個假就順便報名了。
跑完後趁著難得的渡假空閒就浮起來發個文好了XD
美國時間星期四下午帶上行李開著愛車展開回台之旅,
為了減少轉機的麻煩,選擇先從底特律開到多倫多直飛台北,
原本四個小時的車程卻因為加拿大沿路的暴風雪開起來異常辛苦,
仗著四輪傳動加雪胎以及返家的執念無視積雪疾駛,總算在起飛前勉強趕上,
登機前EVA免費升等商務艙的驚喜猶如雪中送炭,讓這16小時的飛行輕鬆加愉快的度過。
台灣時間星期六清晨六點, 終於踏上睽違已久家鄉的土地。
台灣18-22度這樣的天氣對剛從-15度冰封世界回來的人說根本是夏天,
不論比賽,單純河濱輕鬆慢跑一整個超舒適,真是完美的度假天氣。
星期天早上六點到了會場,除了分區起跑還有整個會場的動線都比以往進步許多,
總算不用像當年為了擠到前排費盡心思。
因為賽前兩個月幾乎沒什麼練習所以對成績也沒什麼期待,
加上本來就無視配速的隨意跑法,所以一鳴槍開跑就肆無忌憚的開出去了。
享受著和領先集團一同奔馳1k後,就開始向後單飛在仁愛路上獨跑了。
雖然知道這樣3:30-40/km左右的配速撐不了多久, 但反正太陽一出來遲早會爆,那就趁天
氣還舒服時能跑多快就多快吧。
進水門前被2:35的配速集團追上,稍為跟了一下感覺還是太吃力了,
算了一下靠著前20K趕出來的74分進度,只要不中暑都可以sub250但要破PB242又太勉強,
於是進了河濱以後就直接放掉開啟慢跑模式了。
隨著太陽越來越大也開始覺得難受,速度越來越慢,
最後3K在橋上遇到一個後來居上的選手輕拍了我一下總算把我拉回即將回到終點的現實,
稍為提起點速度最後以2:48:48開心完賽。
然後最讓人開心的應該是完賽後的食物終於可以不再是美式漢堡和薯條了。
2016年以2400km的跑量+ 三場sub250的比賽結束(波士頓,底特律,台北)。
但最大的成就應該是治癒了困擾過去8年的脛骨傷。
期待以完整的身體迎接2017年的挑戰。
(明年應該會跑5月的多倫多及11月的紐約馬,如果有PTT板友要跑的可以交流一下)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Hamiltion
at 2016-12-20T06:32
at 2016-12-20T06:32

By Irma
at 2016-12-21T02:40
at 2016-12-21T02:40

By Irma
at 2016-12-21T22:49
at 2016-12-21T22:49

By Wallis
at 2016-12-22T18:57
at 2016-12-22T18:57

By Zora
at 2016-12-23T15:05
at 2016-12-23T15:05

By Edith
at 2016-12-24T11:13
at 2016-12-24T11:13

By Emily
at 2016-12-25T07:21
at 2016-12-25T07:21

By Gilbert
at 2016-12-26T03:29
at 2016-12-26T03:29

By Anthony
at 2016-12-26T23:38
at 2016-12-26T23:38

By Franklin
at 2016-12-27T19:46
at 2016-12-27T19:46

By Harry
at 2016-12-28T15:54
at 2016-12-28T15:54

By Doris
at 2016-12-29T12:02
at 2016-12-29T12:02

By Hazel
at 2016-12-30T08:10
at 2016-12-30T08:10

By Mary
at 2016-12-31T04:19
at 2016-12-31T04:19

By Faithe
at 2017-01-01T00:27
at 2017-01-01T00:27

By Damian
at 2017-01-01T20:35
at 2017-01-01T20:35

By Hedda
at 2017-01-02T16:43
at 2017-01-02T16:4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1-03T12:51
at 2017-01-03T12:51

By Rebecca
at 2017-01-04T08:59
at 2017-01-04T08:59

By Heather
at 2017-01-05T05:08
at 2017-01-05T05:08

By Oscar
at 2017-01-06T01:16
at 2017-01-06T01:16

By Quintina
at 2017-01-06T21:24
at 2017-01-06T21:24

By Quanna
at 2017-01-07T17:32
at 2017-01-07T17:32

By Oliver
at 2017-01-08T13:40
at 2017-01-08T13:40

By Yuri
at 2017-01-09T09:49
at 2017-01-09T09:49

By Megan
at 2017-01-10T05:57
at 2017-01-10T05:57

By Hardy
at 2017-01-11T02:05
at 2017-01-11T02:05

By Lucy
at 2017-01-11T22:13
at 2017-01-11T22:13

By David
at 2017-01-12T18:21
at 2017-01-12T18:21

By Frederic
at 2017-01-13T14:29
at 2017-01-13T14:29
Related Posts
台北馬之小小配速員也可以有大大回饋

By Andy
at 2016-12-19T09:49
at 2016-12-19T09:49
合歡山馬拉松-幾近步行的高山馬拉松體驗

By Lauren
at 2016-12-18T22:57
at 2016-12-18T22:57
爆掉仍全力以赴,無悔的年度驗收-台北半馬

By Una
at 2016-12-18T22:44
at 2016-12-18T22:44
台北馬賽布(紙)右下角QR code

By Freda
at 2016-12-18T21:52
at 2016-12-18T21:52
台北馬拉松賽後心得討論

By Charlie
at 2016-12-18T21:51
at 2016-12-18T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