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雙慢跑鞋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Lauren
at 2008-09-23T01:35
at 2008-09-23T01:35
Table of Contents
先說抱歉,
所有的圖片與連結都在blog裡,
不是為了衝人氣,而是相關資料的連結很多,
想看相關內文的圖片可能得點一下blog,
在此請容小弟怠惰。
跑了幾個月,報名了太馬之半馬,整理一點資料,有了一些心得,
實在跟每天上站就來慢跑版,看前輩們的心得與分享著實相關,
在此要感謝慢跑版前輩們的不吝分享。
看到許多人選鞋,剛巧昨天在blog整理了一些資料,給大家參考^^||
內文內容有許多已是前輩分享過的資訊,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小弟的blog:http://blog.yam.com/chantilas/article/17374718
同文發表於mobile01,能夠同文同圖同視窗,比較易於閱讀,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3&t=779467&last=8222821
================正文開始的分隔線=====================
購買一雙慢跑鞋,似乎是開始慢跑運動以來,重要的一件事。
買了第一雙真正落實在慢跑用途上的運動鞋之後,
才開始做功課。 理所當然,第一雙就繳了學費: ADIDAS megabounce+ 2008
慢跑鞋的功能,原則上應具有避震性(cushioning),支撐性(structured cushioning),
包覆性,回饋性等等, 這雙megabounce+2008則有”彈性”,
甚至連回饋的力道可能也談不上,額外附贈的是”時尚性”
但不意指adidas沒有專業慢跑鞋,
事實上,runner's world(http://www.runnersworld.com)
每一季的推薦鞋款,也少不了adidas慢跑鞋,
例如FALL SHOE GUIDE 2008第三頁(http://tinyurl.com/4wyhk7)
,換言之,我買錯鞋子了。
如何挑選一雙慢跑鞋?
首先,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了解自己本身的腳型。
1 足弓(arch)。至少分為高(high arch)中(normal arch)
低或扁平(flat arch)三種;
2 楦頭。也就是腳掌最寬的部分,到底有多寬。
好的慢跑鞋,有的會分為窄,正常,寬(2E),較寬(4E)。
若是較寬的腳板,Asics似乎大部分的寬楦版未引進台灣,
建議可能先從美津濃Mizuno挑選,據說東方人的腳板較寬,
所以美津濃的努力,可以在台灣人的腳上看到;
3 內傾(pronation)的程度。何謂內傾呢?請看以下runer's world網站的說明:
http://tinyurl.com/52jgfo
各大專業製造廠商,已有相對應的互動程式,幫助消費者選擇,段落末最後有推薦網站。
以下是亞瑟士Asics的SHOE FIT GUIDE,
這個網站提供了從足弓的判定,內傾的程度,到最後適合鞋款的推薦,一次滿足啦。
http://www.asicsamerica.com/sports/running/shoeFitGuide.aspx
根據自己試穿的心得,除了愛迪達與亞瑟士之外,美津濃與耐吉也有許多好鞋。
美津濃讓我留下印象的鞋款是nirvana 4,哇哩咧,叫”涅槃”四代的鞋子,
跑起來不會昇天吧...XD
Mizuno的鞋款在台灣多偏向寬楦頭的鞋型,瘦而窄的腳板實在不適合,
若非如此,相較於亞瑟士偏高的價位,是個高C/P值的好選擇;
耐吉的Bowerman系列的慢跑鞋,也是許多人推薦的鞋款,
Nike楦頭較窄(目前也有寬楦頭的版本),適合我的腳型,短短試穿的感受也是尚可,
只是對於裝有隱藏式氣墊頗有疑慮(氣墊的耐用度與可靠性......經不起一根小釘子的考驗),
在outlet特賣的價位,除了pegasus,vomero之外,大部分約在兩千元以內。
從五月的母親節開始跑步,七月時做的功課讓我鼓起勇氣,
踏入網路推薦的運動用品店,經過了許多波折,其中最困擾的事情,
居然是與nimbus 10一起購買的05年asics kayano 11 新鞋脫膠了,
八月底寄回經銷處,歷經新竹高雄兩地不斷的聯絡溝通,總之,
直到昨天,所有的裝備似乎到齊了。
(慢跑鞋照片在第一頁部落格連結或mobile01連結)
Asics nimbus 10,七月至今,累積里程約為150k,有點髒了,Weight: 12.4 oz。
心得:
哇嗚,我要說,這真的是一雙cloud-like running shoes,
避震吸震極佳,相信能充分勝任減輕膝蓋負擔的任務,
但小弟腳型怪異,足弓接近扁平足,卻內傾不足,但是只要扭到,幾乎皆因內傾過度,
因此需要強調穩定性或兩者並重的鞋款。
這雙的前身------九代,榮獲runner's world2007最佳慢跑鞋,
以目前的心得,我猜今年應該不會是它。
以下是外國網站的評論與試用心得:http://tinyurl.com/4z9trq
另外一雙慢跑鞋Asics kayano 14,
昨天才替換脫膠的11代,寄來的新鞋,Weight: 12.9 oz
心得:
昨天跑完8k,這雙我幾乎要給滿分的評價,不過跑過的鞋款太少,看看就好。
與11代相比(據說最棒的是12代),11代的雙密度中底,
使得我的flat arch與內傾不足的腳型,可以一步一步踏得穩,跑起來非常安心;
而十四代,增加份量的亞瑟膠與只有腳跟的雙密度鞋底
(奇怪的是,在美國官網上的榧野14,是與11代相同大範圍的中底,
真相請見:http://tinyurl.com/4h59kq ),除了穩定之外,避震硬中帶軟,
軟中帶韌的回饋,不得不讓我豎起大拇指啦,也有人用 running on air來形容
其避震,不過試用者的心得兩極,導致總分不高,可以玩味一下。
以下是runner's world的評論與試用者心得:http://tinyurl.com/54brdl
一雙路跑鞋,美國品牌Saucony Grid Fastwitch 3 (Weight: 7.3 oz)。
官網網站:http://tinyurl.com/3hqz89
還沒跑過,很難有心得,胡說一下,
路跑鞋通常具有輕量,競速,磨耗快(可能約500km壽命)的特色,
購買這雙的原因,除了舒適透氣輕量之外,其鞋底內側也有雙密度中底(綠色部分),
踩起來頗有亞瑟士的穩定感。這樣子鞋底密度不同以防止內傾過度的做法,
許多鞋廠均有此設計,Saucony,Nike,Asics...等等,真的有差也有效。
============十月四日補充心得===============
10/3 帶著fastwitch上場, 選了早上六點多到了操場,心想模擬太馬起跑時間,
從陽光, 溫度的環境, 到心理, 精神上的訓練, 也許都有幫助。
戴著T1心跳錶,跑了二十圈(十圈順向,十圈逆向)。
這雙鞋非常好穿,雖然無法與其他路跑鞋做比較,但與慢跑鞋的差異,
以目前八到十公里的距離,雙腳感受不到任何不舒服(距離若再拉長,
或者做為日常練習鞋,也許差異就會出來),
包覆性少了一點,彈性比較單純,吸震稍弱,雙密度中底提供不輸給榧野的穩定,
同時更為透氣,在十月的早晨跑完仍然舒爽,做出了時間,有了驚人的結果。
10/1 穿榧野14代也跑了20圈,記錄是50,15",平均心跳每分鐘164下
(時間約晚上七點左右,氣溫漸涼),
而10/3的記錄卻來到40,53",平均心跳每分鐘169下。
眼鏡擦了擦,比較鞋款的差異(俗稱的器材狂),也算是慢跑的樂趣之一。
單隻鞋三百初公克與兩百左右公克的差別,竟能使得時間減少至此,
實在讓我驚訝不已。最近正覺遇到瓶頸,幾無信心。此時有如曙光乍現。
為了確定前者比較之結果的正確性,
10/4 榧野跑了24圈,記錄59,57",平均心跳每分鐘172下。
結論是,鞋子的重量,竟能讓時間減少近五分之一;其次,我沒有進步(泣...)
=================補充心得結束======================
另外附上前兩天團購的新品:suunto T1 心跳錶,
用以監控運動時心跳頻率,時間與消耗熱量,
胸前繫上感應帶,手錶接收訊號後,心頻計數相當準確,幾乎與手量脈搏相差無幾。
一般而言,運動時心跳得極限值公式210-(年齡x0.65)。以我的狀況,
極限值約190,心跳若能平均維持在每分鐘175左右,就能輕鬆得跑下去,
若是超過180(受到氣溫的影響很大),恐怕連5k都跑不完。
至於其他功能,還沒研究,大概有每周每月的運動時間,熱量的總計,
心跳區間的分布與百分比等等。
==============結語=======================
小弟身材普通,只是個每個禮拜約40km慢跑量,10k/h的入門慢跑者,
藉由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也許我們可以在11/1太馬(小弟半馬)相見歡喔^^b
這是我很喜歡Saucony鞋盒上的最後一句,分享給大家:
"A great day is when we inspire someone else to run"
--
所有的圖片與連結都在blog裡,
不是為了衝人氣,而是相關資料的連結很多,
想看相關內文的圖片可能得點一下blog,
在此請容小弟怠惰。
跑了幾個月,報名了太馬之半馬,整理一點資料,有了一些心得,
實在跟每天上站就來慢跑版,看前輩們的心得與分享著實相關,
在此要感謝慢跑版前輩們的不吝分享。
看到許多人選鞋,剛巧昨天在blog整理了一些資料,給大家參考^^||
內文內容有許多已是前輩分享過的資訊,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小弟的blog:http://blog.yam.com/chantilas/article/17374718
同文發表於mobile01,能夠同文同圖同視窗,比較易於閱讀,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3&t=779467&last=8222821
================正文開始的分隔線=====================
購買一雙慢跑鞋,似乎是開始慢跑運動以來,重要的一件事。
買了第一雙真正落實在慢跑用途上的運動鞋之後,
才開始做功課。 理所當然,第一雙就繳了學費: ADIDAS megabounce+ 2008
慢跑鞋的功能,原則上應具有避震性(cushioning),支撐性(structured cushioning),
包覆性,回饋性等等, 這雙megabounce+2008則有”彈性”,
甚至連回饋的力道可能也談不上,額外附贈的是”時尚性”
但不意指adidas沒有專業慢跑鞋,
事實上,runner's world(http://www.runnersworld.com)
每一季的推薦鞋款,也少不了adidas慢跑鞋,
例如FALL SHOE GUIDE 2008第三頁(http://tinyurl.com/4wyhk7)
,換言之,我買錯鞋子了。
如何挑選一雙慢跑鞋?
首先,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了解自己本身的腳型。
1 足弓(arch)。至少分為高(high arch)中(normal arch)
低或扁平(flat arch)三種;
2 楦頭。也就是腳掌最寬的部分,到底有多寬。
好的慢跑鞋,有的會分為窄,正常,寬(2E),較寬(4E)。
若是較寬的腳板,Asics似乎大部分的寬楦版未引進台灣,
建議可能先從美津濃Mizuno挑選,據說東方人的腳板較寬,
所以美津濃的努力,可以在台灣人的腳上看到;
3 內傾(pronation)的程度。何謂內傾呢?請看以下runer's world網站的說明:
http://tinyurl.com/52jgfo
各大專業製造廠商,已有相對應的互動程式,幫助消費者選擇,段落末最後有推薦網站。
以下是亞瑟士Asics的SHOE FIT GUIDE,
這個網站提供了從足弓的判定,內傾的程度,到最後適合鞋款的推薦,一次滿足啦。
http://www.asicsamerica.com/sports/running/shoeFitGuide.aspx
根據自己試穿的心得,除了愛迪達與亞瑟士之外,美津濃與耐吉也有許多好鞋。
美津濃讓我留下印象的鞋款是nirvana 4,哇哩咧,叫”涅槃”四代的鞋子,
跑起來不會昇天吧...XD
Mizuno的鞋款在台灣多偏向寬楦頭的鞋型,瘦而窄的腳板實在不適合,
若非如此,相較於亞瑟士偏高的價位,是個高C/P值的好選擇;
耐吉的Bowerman系列的慢跑鞋,也是許多人推薦的鞋款,
Nike楦頭較窄(目前也有寬楦頭的版本),適合我的腳型,短短試穿的感受也是尚可,
只是對於裝有隱藏式氣墊頗有疑慮(氣墊的耐用度與可靠性......經不起一根小釘子的考驗),
在outlet特賣的價位,除了pegasus,vomero之外,大部分約在兩千元以內。
從五月的母親節開始跑步,七月時做的功課讓我鼓起勇氣,
踏入網路推薦的運動用品店,經過了許多波折,其中最困擾的事情,
居然是與nimbus 10一起購買的05年asics kayano 11 新鞋脫膠了,
八月底寄回經銷處,歷經新竹高雄兩地不斷的聯絡溝通,總之,
直到昨天,所有的裝備似乎到齊了。
(慢跑鞋照片在第一頁部落格連結或mobile01連結)
Asics nimbus 10,七月至今,累積里程約為150k,有點髒了,Weight: 12.4 oz。
心得:
哇嗚,我要說,這真的是一雙cloud-like running shoes,
避震吸震極佳,相信能充分勝任減輕膝蓋負擔的任務,
但小弟腳型怪異,足弓接近扁平足,卻內傾不足,但是只要扭到,幾乎皆因內傾過度,
因此需要強調穩定性或兩者並重的鞋款。
這雙的前身------九代,榮獲runner's world2007最佳慢跑鞋,
以目前的心得,我猜今年應該不會是它。
以下是外國網站的評論與試用心得:http://tinyurl.com/4z9trq
另外一雙慢跑鞋Asics kayano 14,
昨天才替換脫膠的11代,寄來的新鞋,Weight: 12.9 oz
心得:
昨天跑完8k,這雙我幾乎要給滿分的評價,不過跑過的鞋款太少,看看就好。
與11代相比(據說最棒的是12代),11代的雙密度中底,
使得我的flat arch與內傾不足的腳型,可以一步一步踏得穩,跑起來非常安心;
而十四代,增加份量的亞瑟膠與只有腳跟的雙密度鞋底
(奇怪的是,在美國官網上的榧野14,是與11代相同大範圍的中底,
真相請見:http://tinyurl.com/4h59kq ),除了穩定之外,避震硬中帶軟,
軟中帶韌的回饋,不得不讓我豎起大拇指啦,也有人用 running on air來形容
其避震,不過試用者的心得兩極,導致總分不高,可以玩味一下。
以下是runner's world的評論與試用者心得:http://tinyurl.com/54brdl
一雙路跑鞋,美國品牌Saucony Grid Fastwitch 3 (Weight: 7.3 oz)。
官網網站:http://tinyurl.com/3hqz89
還沒跑過,很難有心得,胡說一下,
路跑鞋通常具有輕量,競速,磨耗快(可能約500km壽命)的特色,
購買這雙的原因,除了舒適透氣輕量之外,其鞋底內側也有雙密度中底(綠色部分),
踩起來頗有亞瑟士的穩定感。這樣子鞋底密度不同以防止內傾過度的做法,
許多鞋廠均有此設計,Saucony,Nike,Asics...等等,真的有差也有效。
============十月四日補充心得===============
10/3 帶著fastwitch上場, 選了早上六點多到了操場,心想模擬太馬起跑時間,
從陽光, 溫度的環境, 到心理, 精神上的訓練, 也許都有幫助。
戴著T1心跳錶,跑了二十圈(十圈順向,十圈逆向)。
這雙鞋非常好穿,雖然無法與其他路跑鞋做比較,但與慢跑鞋的差異,
以目前八到十公里的距離,雙腳感受不到任何不舒服(距離若再拉長,
或者做為日常練習鞋,也許差異就會出來),
包覆性少了一點,彈性比較單純,吸震稍弱,雙密度中底提供不輸給榧野的穩定,
同時更為透氣,在十月的早晨跑完仍然舒爽,做出了時間,有了驚人的結果。
10/1 穿榧野14代也跑了20圈,記錄是50,15",平均心跳每分鐘164下
(時間約晚上七點左右,氣溫漸涼),
而10/3的記錄卻來到40,53",平均心跳每分鐘169下。
眼鏡擦了擦,比較鞋款的差異(俗稱的器材狂),也算是慢跑的樂趣之一。
單隻鞋三百初公克與兩百左右公克的差別,竟能使得時間減少至此,
實在讓我驚訝不已。最近正覺遇到瓶頸,幾無信心。此時有如曙光乍現。
為了確定前者比較之結果的正確性,
10/4 榧野跑了24圈,記錄59,57",平均心跳每分鐘172下。
結論是,鞋子的重量,竟能讓時間減少近五分之一;其次,我沒有進步(泣...)
=================補充心得結束======================
另外附上前兩天團購的新品:suunto T1 心跳錶,
用以監控運動時心跳頻率,時間與消耗熱量,
胸前繫上感應帶,手錶接收訊號後,心頻計數相當準確,幾乎與手量脈搏相差無幾。
一般而言,運動時心跳得極限值公式210-(年齡x0.65)。以我的狀況,
極限值約190,心跳若能平均維持在每分鐘175左右,就能輕鬆得跑下去,
若是超過180(受到氣溫的影響很大),恐怕連5k都跑不完。
至於其他功能,還沒研究,大概有每周每月的運動時間,熱量的總計,
心跳區間的分布與百分比等等。
==============結語=======================
小弟身材普通,只是個每個禮拜約40km慢跑量,10k/h的入門慢跑者,
藉由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也許我們可以在11/1太馬(小弟半馬)相見歡喔^^b
這是我很喜歡Saucony鞋盒上的最後一句,分享給大家:
"A great day is when we inspire someone else to run"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Ingrid
at 2008-09-23T06:44
at 2008-09-23T06:44
By Ida
at 2008-09-23T11:52
at 2008-09-23T11:52
By Erin
at 2008-09-23T17:01
at 2008-09-23T17:01
By Candice
at 2008-09-23T22:10
at 2008-09-23T22:10
By Poppy
at 2008-09-24T03:18
at 2008-09-24T03:18
By Gary
at 2008-09-24T08:27
at 2008-09-24T08:27
Related Posts
慢跑紀錄網頁
By Kristin
at 2008-09-22T21:45
at 2008-09-22T21:45
brooks特賣
By Mary
at 2008-09-22T17:21
at 2008-09-22T17:21
2008ING台北國際馬拉松
By Gary
at 2008-09-22T17:09
at 2008-09-22T17:09
跪求太馬號碼牌
By Daniel
at 2008-09-22T13:30
at 2008-09-22T13:30
再來一發:2008曾文水庫馬拉松
By Olga
at 2008-09-22T08:36
at 2008-09-22T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