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己的Women Run TPE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Susan
at 2017-05-10T20:42
at 2017-05-10T20:42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並茂部落格連結:https://goo.gl/L0pghc
(17995字,文長慎入)
Nike女子路跑是很多女跑者一年一度的盛會,
而對男生而言,你還不一定要會跑步,都能擔任加油團、攝影師、補給站等等的角色。
雖然這種不對等的權利是一種性別歧視,
但假如說每年參加女子路跑的上萬名女性都在助長性別歧視,就有失公允了。
女跑者只是既得利益者,很多是為了翻轉傳統路跑性別比的體驗,
以及特別為女性著想的主題吸引而參加女子路跑。
就算身為既得利益者,思考「如何改善現有的不平等」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就像現在台灣同性婚姻依然沒有法律保障,但你跟異性結婚不一定表示你反對同婚,
大多數支持同性婚姻的人其實是異性戀呢!
身為一個依然不被某些人視為女人的跨性別女人,
我之所以參加女子路跑,除了滿足自己的路跑目標之外,
也希望能為對抗性別歧視付出一己之力。
今年的簡章出爐時,不少人得知改由路跑協會主辦、Nike只是訓練夥伴時,
紛紛打退堂鼓,因為對許多人而言,
「補給只有水、運動飲料和香蕉」和「成績證明無法現場列印」這兩件事就夠雷的了。
不過大拜拜再怎麼雷,每年依然會有很多人朝聖,
而這也是我跟跑步好姐妹們約會的好機會,怎麼能放過呢?
於是跟她們互相提醒了時間,報名開始時一定要趕快搶到名額!
報名當天有點刺激,Mandy因為那天有事情請我幫她報名,
但我這天這時間剛好在台北榮總婦產科回診,
只能用手機的小小螢幕連上門診大樓的免費wifi來報名啊...
大概是很多人都以為會秒殺,所以前幾分鐘網路很卡,
Mandy還打電話問我報好了沒,最後靠著好姐妹互相接力才完成報名。
這次和我一起參加Women Run TPE的,有東海練跑好姐妹Mandy和范范,
還有和我感情很好的小彩虹跟羽棻,大家都非常期待在會場相見。
可惜後來小彩虹要去上海出差而無法參加,
原本我跟她有機會同場一起破PB的,實在相當可惜。
不過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對大多數人而言,工作還是比休閒活動重要,
像Mandy因為排班的關係,週末不一定休假,所以路跑賽事只能偶爾參加。
幸好她四月底班表出來,成功預約到了4/22~4/24休假,也就是我們還是四人成行~
可是不久事情出現了一波三折,某天上班時我接到路跑協會的電話,
說我的參賽權被某些人檢舉,他們說我是「男生」應該不能正式參加。
其實這也不是多麼意料之外的事情:
我相信前幾年的Nike女子路跑,一定都有跨性別女性參加,
畢竟跨性別的盛行率高達1%左右,就算真正能做自己的只有其中十分之一,
也表示每年都有十來個跨女報名女子路跑。
大多數跨性別者都是低調的,他們就算身分證依然是男性,
低調報名低調參加沒幾個人會知道,只要不上凸台主辦單位也不會知道。
而我不僅一點也不低調,還公開出櫃了,
因為我認為跨性別這件事就跟左撇子一樣,沒什麼好隱藏的,
讓大家知道才能讓大家了解跨性別者真正的樣貌和生活上的難處,
進而保護我們、為我們爭取權益。
所以聽過我名字的人應該都知道我是跨性別,
其中有些人恐跨、反跨好像也不怎麼意外...
路跑協會的小姐一開始還問要稱呼我先生還是小姐,
經我一番解釋之後才知道我是跨性別女生。
不過路協的多元性別觀念似乎有待加強,
我說簡章上只說參加者必須是「女性」,但沒有說以什麼當標準,
以現在的潮流當然是以「性別認同」為標準啊!
但她堅持要以身分證為準,我在公司實驗室用手機吵了快兩個小時,
還強硬表示:「就算你們不讓我參賽,我買轉讓也要去,而且不上凸台你們就查不到」,
依然無法在當下說服路跑協會讓我參賽。
她只說今年規章已經訂出,並沒有針對跨性別者的參賽標準,
明年會考慮加入,所以請我先把相關文件寄給路跑協會,讓他們進一步討論。
過幾天就是春節連假,我打算在路跑協會初五開工前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回覆。
於是附上所有對我有利的文件:變性慾診斷證明、
寫著「性心理障礙」的兵役體檢診斷書、
賀爾蒙檢驗報告(檢驗所對跨性別非常友善,
在檔案裡把我的性別設成女性,這是少數註明我正確性別的文件之一)、
奧委會跨性別運動員參賽規章,
加上我的公開部落格和Garmin Women代言廣告連結,
並寫了一封詳實的e-mail,裡面提到競賽規則只寫女性,但未說明標準,
如果要以身分證或護照為準,會造成實質上的不公平:
首先,目前台灣的換證標準僅僅是性別重置手術,並沒有寫到性別認同或賀爾蒙,
而且不是強制性的,政府不會主動調查你的性器官並強迫你更換證件性別。
所以一個跨性別男性可以完成手術、或者沒有手術但已施打睪固酮多年,
但因證件上是女性而能參加女子路跑。
再者,路跑並未禁止外國籍人士參加,
有些國家(如愛爾蘭)更換法定性別標準寬鬆,只要個人提出申請不須證明文件,
所以必定有一些具有女性護照的人其實是男性,
甚至連賀爾蒙也沒吃,但他們也能參賽。
而我不論是身體、心理,都比上面舉的兩個例子女性化,
這樣卻被人質疑參賽權,實在完全不合理嘛!
又過了一個禮拜,終於收到路跑協會的回覆,說他們內部討論後決定讓我正式參賽,
但因為不確定我的體力是否達到女性水準,請我簡單寫一份「放棄上凸台」的同意書。
不過因我的e-mail淹沒在茫茫信海中,
他們一開始沒看到,就已經先匆匆寄出退費支票了,
希望我把支票退回路跑協會,等他們收到後會幫我恢復報名資料。
這種結果雖然不完美,但至少我為自己爭到了一口氣。
畢竟路跑協會在大多數的比賽,都沒有對得獎跑者做藥檢的習慣,
或者對跨性別的運動生理學不如奧委會熟稔,
所以暫時讓我以純參與不得獎的方式參加。
Women Run TPE沒有依照年齡分組,個人估計要跑到一小時30幾分才有上凸台的機會,
我的實力尚未如此驚人,所以沒有任何損失,
許多為我抱不平的姐妹也替我感到開心。
可是事情還沒有這麼簡單就結束--
路跑協會雖然用掛號寄出支票,但因不明原因讓我晚了好幾天才收到。
我去郵局表示要直接退回原寄件者(還特地上網查過掛號信可以這樣退,不必重寫信封),
簽了名以為沒事了,結果大概是負責送信的郵差不熟悉這種退信方式,
以為信要退回來給我,過幾天又在自己的信箱收到同一封信,實在有點哭笑不得啊!
後來為保險起見只好換了信封,
重新寫上收件地址後再付一次掛號費寄回路跑協會,才終於投遞成功。
有時候不是自己不想解決事情,碰到豬隊友實在很無奈,
幸好在報名開始的一個月後,事情總算圓滿解決了。
在我們四人當中,只有Mandy參加過2015的Nike女子路跑,
於是她分享了一點個人經驗:參賽人數很多,
加上一部分路線在道路狹窄的河濱公園,所以會很擁擠,
實力好的最好一開始就往前排,否則很難拚出成績。
難得跟好姐妹們一起參加路跑,我們的實力也沒有太大差距,
要穿姐妹裝一起從頭跑到尾呢?還是各自跑各自的?真是個頭痛的問題啊!
以Mandy的個性,就算跟朋友跑還是會自己咬牙切齒拚出好成績;
而貼心的范范得知跑團另一個好姐妹倚綸要跑初半馬,就決定帶著她跑;
至於羽棻前陣子腳受傷還在復健,大概沒辦法跟我們一樣破二。
我們因路跑而相識,但每個人跑步的目標和際遇都不盡相同,
在場上就盡情表現自我吧!
四月初大家行程大致底定,於是我幫大家尋找住宿,
原本報名完成時我跟范范都說要幫大家找,但久而久之就忘了,
大概也因此錯失訂到市政府附近青年旅館的先機。
但有了Airbnb的方便服務,讓我很快找到了距離會場走路十分鐘內的一間樓中樓房間。
於是,生平第一次跟好姐妹一起的過夜旅行就這樣成行了~
住宿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各自練跑,為這場女孩們的盛事做好準備。
我一直維持著平均200公里的月跑量,
無傷完賽自然沒有問題,要考慮的只有目標成績的設定。
在里程不足的V-Girls路跑繳出1:47的成績;
童話馬原本想正式打破1:50,卻因為逆風而無法達成;
而PUMA夜跑台北場天氣涼爽宜人,
但我為了陪羽棻完成傷癒復出很沒信心的半馬,放棄了追逐個人成績的機會。
所以Women Run既然決定各自飛,就用這個機會再次嘗試打破1:50吧!
雖然今年的女子路跑不是Nike主辦了,但Nike依然為此下了很多功夫,
也一如往常推出了強大的配速團隊。
聽說去年有1:40的配速列車,但今年大概因為太不受歡迎而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由「真男人」張嘉哲和「印帝」周庭印領軍的1:50配速列車,
除此之外還有2:00、2:15、2:30和2:45四班車。
我在V-Girls路跑從真男人手中接下獎盃,這次又有跟他同跑甚至超越他的機會,
千載難逢一定要把握住啊!
倒是賽前一個禮拜才剛跑(拚)完葫蘆墩全馬,之後幾天左腳弓都在痛,
雖然已經找物理治療師處理好,但依然有點擔心比賽當天還有尚未消除的疲勞。
週五最後練跑,試著拉進5:15~5:20/km卻氣喘吁吁,這樣我真的有辦法跑1:50嗎?
就在舉棋不定之下來到週末,恰巧鋒面來襲,
週六台中高鐵站外面下著傾盆大雨,抵達台北時依然陰雨綿綿。
希望天氣預報說的週日轉為陰涼無雨是真的,
這樣體質怕熱的我才有那麼一點點機會把1:50列車跟好跟滿--
儘管葫蘆墩配速員只跟了16公里就氣力放盡的記憶猶新,
但不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恰巧跟范范在差不多的時間抵達捷運市政府站,
於是我們就乾脆一起去新光三越幫小彩虹拿物資吧!
但我們領完物資就匆匆離去,熊熊忘記那邊除了領物資之外,
還有聽說以前Nike時代都會有的留言拍照牆...
原本超想留下出櫃的留言給陌生的女孩找,這樣說不定可以增加不少粉絲,
結果跟范范聊著聊著就忘記了,只有等下次囉。
我們一起去旅館check-in,半途稍微迷路,
畢竟很多Airbnb的出租套房都沒有招牌,幸好恰巧被房東在旁邊的公園撿到,
順利入住了這間位於13樓、擁有台北101和象山無敵風景的房間。
我們卸下行李稍作休息,下午五點肚子就開始餓了,於是出門為晚餐覓食。
倚綸在台北車站附近找到一家義大利麵餐廳,
一邊吃著我們的「選手之夜」,范范跟我一邊為有點緊張的倚綸加油打氣,
既然可以在潭雅神完成自主21公里,初半馬一定沒問題的啦!
而且比賽時身邊跑者非常多,會讓妳更有動力前進。
酒足飯飽之後,我們又陪著倚綸到台北車站尋找她寄放的行李,
台北車站真的是迷宮,找了半天找不到,
幸好她把附近的地標拍攝下來,才順利找到正確的置物櫃。
好姐妹一起旅遊、路跑,甚至一起迷路,
也讓我回味起高中時代校外教學的歡樂時光--
不同的是那時候只能跟不懂我的男生住,假裝打成一片,
現在沒了這種心理壓力,更能放開來玩~
回到旅館時Mandy正好也跟她的朋友聚餐完畢準備入住,
但旅館的位置並不好找,我跟她說明路線說明了半天,
還是決定下樓帶她:「天啊這也太難找了吧...!」
好不容易三姐妹都順利入住了,當然要先拍照留念一下囉!
羽棻由於晚上要參加婚禮,不會跟我們一起住,
只有等明天再會合了,而倚綸也已找好市政府附近的太空艙旅館,
今晚就是Mandy、范范跟我三人當一日室友~
三人之中只有我具有天一黑就睡得著的能力,
我也很想睡飽飽的參加路跑,於是先洗澡就在八點多就寢,
睡前說好我會三點起床並把大家叫醒,然後預計四點多出發。
賽前一晚雖然沒睡滿八小時,畢竟五點半起跑真的很早,
但至少我們看起來睡眠品質都不算太差,
輪流盥洗、吃完早餐,換上跑衣、別上號碼布,
出發前再合照一張,希望我們都能達成自己的目標!
我:「Mandy妳東西放我衣保袋吧!我應該不會比妳慢超過五分鐘」
Mandy:「說不定妳還比我快咧~」
范范:「Mandy每次都這樣說,結果上去四分速咻咻咻就跑完了...」
我們並沒有協調穿一樣的姐妹裝,
范范穿的是台中慢跑團的團服,Mandy一如往常低調穿紀念衣,
而我再度把V-Girls路跑的背心穿上,畢竟真的很喜歡上面的彩虹。
姐妹感情不用靠一樣的裝扮來證明,我們彼此心裡知道就好~
雨勢已經在我們睡夢中停歇,地面也逐漸乾燥,天氣依然頗為涼爽。
大拜拜路跑最方便的地方,就是一定距離內都不必用手機地圖導航,
只要跟著台灣跑者的特色「衣保袋」走就會抵達會場。
市政府的溫度計顯示16度,是路跑的完美天氣,今天大家太幸運了。
雖然時間才四點半,但會場已經人潮洶湧,
跟一般路跑不同的是現場絕大多數是女生,氣氛也跟以男性為主的一般路跑不同--
以往參加路跑,沿路幾乎都會碰到不少男跑者大聲爽朗地互相談論彼此的戰績和目標:
「你差幾場百馬」「我上禮拜跑了某某越野賽」「這次不拚啦,破四就好」...
相較之下女生路跑比較聽不到這些聲音,
但並不代表女孩子比較不認真,或許只是文化讓我們比較含蓄一點吧!
遠遠一眼就看到起點的兩根黃色曲線柱子非常顯眼,
不同於傳統的拱門,聽主辦單位說是象徵女性的身體曲線,
只是仔細想想就覺得不太合理啊!忍不住得吐槽一下--
正常人不論男女,身體的曲線應該都是左右對稱的,
這柱子形狀不像女性的身體曲線,倒比較像嚴重脊椎側彎的人...(笑)
我們很快找到了台中慢跑團的集合區,也跟倚綸會合,稍加討論之後決定先排廁所。
會場的廁所數量跟參加人數相比,少得不成比例,不盡早排隊恐怕會無法準時起跑,
看來主辦單位沒有因為這是女子路跑,而特別為需要比男性更頻繁如廁的女生們著想。
也有朋友說她們起跑後又有尿意,結果竟跑到10公里的補給站才有廁所可用。
上次參加V-Girls女子路跑也有人抱怨廁所不足的問題,
我想這要歸咎於大多數體育單位或運動品牌的員工都是男性,
舉辦女子路跑的自然也大多是男性;
職場上就算男女辦事能力相同,女性的意見也更常被忽略,
造成活動安排上依然由男性主導,無法設身處地了解女性比較會有的需求和困擾。
原本我還打算要找「台中R2R」和「一起變強」兩個團拍照的,
為此特地帶了R2R的粉紅外套來,但現場人實在太多了,地點不好找,
我又有提早排入起跑區以搭上1:50列車的壓力,只好作罷,
日後應該還有很多機會一起團拍的。
想想我雖然參加許多跑團,但沒有很高的忠誠度,
通常都是跑團邀約或揪團練,自己又剛好有時間就會去,去到也是跑自己的課表,
這大概也是許多很有個人目標、或者有一定成績的跑者共同頭痛的問題吧!
但想想這樣我既沒有幫跑團代言的面子問題,
又能擴展人脈認識更多朋友,也不是件壞事~
匆匆把衣保袋拿去寄物區,這時候寄物區的人潮動線已經相當混亂,
要不時蛇行並請人借過讓路才能順利寄物,等時間越接近起跑應該只會越糟糕。
回來跟台中慢跑團拍幾張團照,一看手錶竟然已經五點,
起點附近早已人潮洶湧,於是與大家道別,逕自努力鑽入人群當中,前往配速區排隊。
雖然人潮洶湧,但配速區的指示牌相當清楚,
我也在賽前研讀秩序冊時熟悉了各配速區的位置,所以很快抵達1:50配速區,
這時配速員還沒出現,但大家已經摩拳擦掌準備比賽了。
身旁一個可愛女生叫住了我並幫我加油,原來她是台北R2R的團長!
排這麼前面的應該也是強者來著~
不同於許多路跑會在舞台前的區域集合帶動暖身操,做完後跑者才往起點移動,
這場的人數實在太多,市政府廣場空間又相當有限,
所以大家只能在人擠人之中小心翼翼做熱身操,
還要不時注意石板地和電線突起物的凹凸不平。
後來看起跑前的空拍照,人潮把市政府前的T字區域擠得滿滿的,
我想台北市假如要舉辦萬人路跑,總統府前廣場和河濱公園還是比較合適的會場選擇。
不久主持人介紹配速員進場,
大家從配速區指標旁讓出一條路,配速員快速從中間通過。
匆匆之下我沒認出修杰楷在哪,但看到了漂亮的紀薇,在一群男配速員中格外顯眼。
我們互相追蹤一陣子了,我對她多年以來都維持300公里月跑量印象深刻,
但她很少參加比賽,而且沒跑過全馬,讓我們一直沒機會在路跑場上相遇。
這次賽前跟我她說要擔任2:45配速員
(有破百實力卻要跑將近八分速應該反而很不容易吧!),
原本相當期待終於能見面的,但匆匆一瞥來不及打招呼,
而且賽後也因為完賽時間差距懸殊而沒遇到,真的很可惜...
1:50配速員在我旁邊停了下來,除了真男人和印帝,
還有雙溪櫻花馬跑3:00的李智群,跟幾個名字不太熟悉的男生。
每個配速員衣服背面都有配速時間和名字,相當好認,
如此一來路上就不必跑到他們前面看臉認人了--如果沒寫名字我恐怕也認不出印帝吧!
真男人馬上就被大家團團圍住輪流拍照,
但我早就有跟他的合照啦,於是淡定看著他跟粉絲們的互動~
轉眼間距離起跑剩下倒數幾分鐘,我習慣性看了手錶上的心率偵測,
不看則已,一看嚇了一跳,因為我剛剛走路到會場的過程,心率竟然就飆上160了,
做熱身操時再度飆上160...
看來大概是昨天走太多路又沒睡飽的關係,身體狀況奇差無比。
可是既然都把自己推到1:50列車上了,騎虎難下,
只能把握起跑前的幾分鐘努力深呼吸、稍微閉目養神一下,
心裡不斷告訴自己「不要緊張!」。
1:50列車距離起跑線很近,所以起跑時還算順暢,
人稱香香路跑的女子路跑,這麼前面的空氣倒是沒什麼味道,
我想不是女生密度有點太低,就是我習慣把自己弄得太香了吧XD~
雖然完全不擁擠,但身邊依然隨處可見速度飛快的跑者,
起跑衝刺大家都會,誰能堅持原本的速度到最後,無傷完賽才是贏家!
一開始體力相當充足,不必特別衝,
順順跑就是五分速出頭,加上有配速列車跟著就是安心。
配速員不時提醒大家小心貓眼,因為真的相當危險,
尤其當你專心看著前面的配速員,很容易忽略腳下的東西,
跑著跑著就看到前面有人跌倒了,配速員趕緊扶她起來。
關於貓眼的問題,我曾想過可以設計成可翻轉或可拆除式,
但一般道路舉辦路跑的頻率不高,特地為此修改設計或許不切實際。
跑過台中舒跑杯,主辦單位的解決辦法是用橘色交通錐罩住,
雖然不盡完美,但至少交通錐的視覺面積大多了,
跑者不必特地低頭就會注意到而更容易避開,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第二公里開始,發現配速列車似乎有點失速了,
手錶上的配速進到了4分50幾,如果只是要1:50完賽應該不用跑這麼快吧!
大概是列車長都是實力過人的高手,身體熱開了就很容易不知不覺超速,
於是我把速度壓下來,慢慢退到距離列車頭大概30公尺的地方,免得後面爆掉。
前四公里配速維持在5:03~5:09之間,雖然比我預期的快了一點點,
但看看心率一直維持在176,沒有飆高的趨勢,倒也就不以為意。
不久新生高架橋的上坡引道出現在眼前,我一直在想配速列車這一段路會怎麼開,
也有點擔心平常練跑很少衝這麼快,碰到上坡會不會加倍痛苦。
跟著列車順順跑了上去,不覺得特別吃力,但速度自然降到了5:20~5:30左右,
我要記住這裡慢了幾秒鐘,因為有上必有下,
下坡要盡量跑快差不多的秒數,才能維持配速的穩定。
可是...上橋回到平路了,配速員怎麼還是繼續跑5:20~5:30呢?
大概是他們發現前幾公里有點超速,想要減速補回來吧!
眼看第五公里時間掉到了5:27,怕再這樣跑下去身體會冷掉,
萬一感覺跑掉,後面再也追不回來就前功盡棄了,
於是決定開出去,跑在配速列車的前面。
原本報名今年台南的Wings for Life,但因故無法參加,
這場倒也成了另類的跑給「車」追!
看到身邊好幾個跑者,也跟我同樣想法,一起開了出去,
於是我們成為了獨立的一班1:49小列車~
很慶幸剛剛及早發現列車的減速,
因為速度放掉了只是一瞬間,要再加回來可沒那麼容易,
第六公里只跑出了5:12,直到第七公里才好不容易回到跟前面差不多的5:07。
我每場有目標的路跑,都會邊跑邊計算配速,
但1:50對我而言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稍一失神就可能殘念,所以更要精打細算--
1:50完賽的平均配速就是5:12,所以我對這個數字非常敏感,
要盡力把每公里的配速都壓在5:12之內,
因為半途難免要稍停補給,又可能碰到上坡,跑得比目標配速再快一點比較保險。
超出配速列車之後一兩公里,就開始感覺到喘,
但這時候心裡只有一句「相信自己」,
既然我平常節奏跑都可以八公里跑5:00甚至更快一點,
現在都還沒10公里呢,這種配速絕對沒問題的!
不久前面一個小小的右彎,一段短上坡接著長下坡,來到了熟悉的北安路--
這不正是渣打的路線嗎?
去年一月底霸王寒流,那時候跑得比較慢,身體幾乎熱不起來,
鞋帶掉了卻沒有能自由活動的手指綁回去的記憶猶新;
幸好一年多之後舊地重遊,天氣平易近人多了。
儘管感覺越跑越喘,但看著身邊「1:49列車」的幾個女生依然用很穩定的速度前進,
而且後有1:50追兵,不能讓自己鬆懈下來!
路邊不時出現的加油團也給了我不少動力,
雖然我實在沒有多餘的體力跟你們擊掌互動了...
倒是在10K處的水站旁,無意聽見一個陌生的加油者竊竊私語「那是男生吧?」
讓我有點不高興,畢竟他是在我開口問志工「運動飲料在哪」之後說的,
我跑步跑得很喘哪有餘力裝女聲,自然容易被誤會。
身為一個跨性別女性,難免對這些閒言閒語特別敏感,
不過後來想想,並不是大家都有多元性別概念,
也不一定大家都看過174公分高高瘦瘦模特兒身材的女人。
聲音比我粗獷的女生也多得是,而光是這場女子路跑,
外表長相跟穿著比我還陽剛的女生大概就有數千個,
所以想想他也不一定是針對我,也就能釋懷了,
這時候想這麼多沒用,努力跑都來不及了呢!
賽前做功課時就看到氣象預報是偏東風,
原本在北安路上只是小小的逆風,11公里後一進水門,
空曠平坦的河濱公園就讓逆風大了起來,跑起來也明顯變得吃力。
不過一個月前才用童話馬模擬了一次逆風,
那時候的逆風可是平均4級、陣風7級連續吹十八公里,
今天河濱公園的風勢只是小巫見大巫,
而且大概只有兩公里,之後路線轉南就會好跑很多。
「撐過去吧!」
看著心率攀升到180、183、184...,配速維持在5:09、5:10、5:11...,
我想我撐得過這兩公里的。
前面適時出現了一個補給站,我接過運動飲料喝下之後,馬不停蹄繼續上路,
不久路邊出現了防曬乳男孩,今天天氣陰涼沒有陽光,
他們的生意應該多少會受到影響吧!
不過我想還是有不少女生願意讓他們服務一下的,
但不包括已經汗流浹背又不想擾亂配速的我。
隨著路線慢慢順著基隆河的弧度彎曲,逆風也漸漸停歇下來,
我得抓住機會衝快一點多給自己幾秒,畢竟後面還有一個挑戰。
這時隱約看見對面的河濱公園,第一名已經一馬當先往反方向衝刺了,
跟第二名的距離相當遠。
後來看了名次才知道她是最強上班族跑者陳瑋琳,
她不是科班出身,在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之餘,還能擠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苦練,
並跑出1:25的亮眼成績,我們哪裡還有「上班太忙沒時間練跑」的藉口呢?
說到這個挑戰,就是上麥帥一橋的引道啦,畢竟我們還是得跑回左岸的嘛!
所以完全做好了心理準備:前面精力充沛殺了兩個坡沒事,
但以往騎腳踏車和雙溪櫻花馬的經驗告訴我,上坡的肌力會比衝速度的更快耗盡,
加上引道狹窄難免塞車,這裡的速度一定會掉。
但我已經維持住5:09的配速這麼久了,稍微心算一下,
5:09比5:12快三秒,三二得六,一場半馬就會少一分多鐘,
所以不掉速的話就是1:49內完賽,也就是說上橋這一公里即使掉到六分速也沒關係~
--可是以我的個性,當然不會讓自己這麼軟爛的嘛!
在橋上看到16公里的標誌,這一公里不過掉到5:20而已,
累積平均配速也剛剛從5:09跳到5:10,沒問題的,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握拳)。
而且地形和天氣上的挑戰到此結束,後面下橋還可以衝一下補點時間回來。
第17公里馬上衝回了5:01,原本還滿期待4字頭的出現的...(笑)
才剛下橋不久,身體開始出現一點斷斷續續的恍神感,
以往路跑從來沒碰過這樣的症狀,我...是血糖過低了嗎?
不對,我跑了四場全馬都不會這樣,還是先跑到下一個補給站再說,
如果那時候還不舒服再喝些運動飲料。
又跑了一小段路,恍神感就消失了,也鬆了一口氣,之後補給站就一律過站不停吧!
不久看到Mandy從左邊超越了我,並跟我喊了一聲「加油」。
連炎熱的二鹿半馬都能跑1:46的高手,今天天氣這麼涼,
我原本以為她早就在我前面很遠了呢,怎麼現在才超過我呢?還是她前面沒熱開?
賽前隨口說不會比Mandy慢超過五分鐘,賽後當然也不想讓她等太久,
我雖然追不上她,但還是得撐住自己的配速,
儘管雙腿已經越來越疲勞,依然不斷對自己喊著:「用力跑!用力跑!」。
這裡開始也進入了傳說中的星光大道,路邊的攝影師越來越密集,令人目不暇給,
有朋友說她對著攝影師微笑都笑僵了,但我秉持一貫的認真模式:
看一下鏡頭就若無其事地跑過去,
反正姊今天不是來上精選相簿的,是來打破1:50的!
攝影師這麼多,十張照片裡就算九張臭臉、面目猙獰或顏藝,
應該也會有一張漂亮的吧?
五分出頭的配速到了比賽後段,已經要非常努力去維持,
所以我也無暇擺出什麼動作,只能雙手比讚,
生怕動作太大增加風阻、讓身體失去協調甚至抽筋。
這一段的感覺很微妙,除了眼睛依然故我地努力尋找攝影師之外,
全身上下的每一個細胞,都專注在「跑步」這件事上面。
體力上沒有筋疲力竭的感覺,至少我看著鏡頭的照片大多沒有精神渙散;
腳步上沒有舉步維艱的感覺,至少我還能維持186~187的步頻;
心肺上也沒有心臟要從嘴巴裡跳出來的感覺,至少我的心率只有180出頭。
我想以前真的對實力太沒信心了吧,
現在竟然有點驚訝自己可以用這種狀態維持到最後幾公里,
表示我不僅是體力變強了,心靈也成長了。
一個左轉彎來到最後的三公里,
去年渣打那時候這裡是逆風,在冰冷的寒風中跑起來頗為難受,
跟著我跑的Stanley也在最後掉速,無法與我一起通過終點。
但這次這三公里的路變成了順風,我早就知道這件事,
所以心中一股舒坦感油然而生,要穩穩跑到最後應該完全沒問題了!
這時身邊身後一些跑者開始加速超越,
眼看大直橋越來越近,心裡的小惡魔也很想衝,可是換個角度想想,
因為天時地利能夠用最後幾公里來「緩和跑」的比賽,一年能有幾回?
一位比我快一點的跑友說:「我知道妳狀況不好,因為妳後面變慢了」...
欸?我後面完完全全沒有減速,我只是也沒有加速而已啊!
雖然很多人的確會在最後加速衝刺,包括我自己偶爾也會,
但假如我知道已經達到或超越了自己設定的目標,也沒有得獎的壓力,
當然可以氣定神閒地跑過終點啊~
通過了幾個「假拱門」,上面的文字頗激勵人心的,
但對於沒有運動手錶或手機計算里程的跑者而言,
恐怕就有點煞風景了,有些人也不太喜歡。
這時路邊的加油聲越來越密集:「張嘉哲好快喔!」「真男人要回來了」,
也聽到後面傳來配速員的鼓勵聲:「快到了,撐住,不要放掉!」
才知道1:50配速列車離我越來越近。
記得我從5公里處超越之後,沿途就完全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了,
顯然列車中途減速之後又慢慢加速,而配速列車有一定的長度,
配速員為了確保大家都能達標,跑得比配速時間快一分鐘也是很合理的。
過了大直橋最後的兩百公尺,
雖然很清楚我的完賽時間就是1:49,但還是很不想被1:50列車追過,
好不容易領先了十六公里,怎麼能輕易被真男人和印帝超越?
於是放掉了全程定速的堅持衝刺起來,賽道兩邊黃澄澄的柵欄與加油人潮,
雖然規模應該遠不及海外知名比賽,但依然讓我熱血沸騰。
遠遠看到終點拱門上的時間,怎麼才1:48出頭呢?
看來終點碼表沒有跟起點一起啟動計時,差了40秒左右,
對於分秒必爭想打破PB的跑者而言頗為困擾啊!
「第一班車回來了!」觀眾大聲喊著,
我趕在1:50列車前面十幾公尺率先抵達終點,手錶按停在1:49:07。
滑行幾步之後慢慢停下來,雖然成功打破1:50的成就感很高,
但當下唯一的感觸是腹肌一陣抽痛,大腿、小腿倒是很無感。
(心中的小惡魔表示:妳也懂得用核心跑步?)
忍不住尖叫了幾聲,又慢慢走了幾步,腹肌的痠痛才逐漸消失。
很快就看到比我早一點進終點的Mandy、逸寧和玟秀還在不遠處逗留,
看來她們都是張嘉哲的小迷妹,正在等著他回來合照吧~
可是想當然爾真男人馬上被團團圍住,Mandy說「我們等一下再找他拍照吧!」
天賦異秉的好姐妹Mandy,
我們只有東海練跑時可以一起歡樂跑,比賽時卻從來就沒追上過她,
日月潭半途海放我還把我擠下凸台、葫蘆墩全程連背影都沒看到,
今天的女子路跑又被她後來居上了。
「妳跑多少」「1:46吧!」「有破PB嗎?」「不知道耶=_=...要等成績出來」
沒有自打嘴巴,只輸她兩分半鐘左右,我跟Mandy之間的小追逐還在持續著~
她或許跑量比不上我,但每場比賽總是全力以赴,
看她的跑步照片總是掛著一張認真的臉龐。
Mandy是個自我要求很高的跑者,後來聽她說沒破PB,而對自己的表現感到不滿足:
「前面還有53個人XD」...
我們每次的跑步、聚餐、聊天,都會讓我不知不覺熱血起來,
假如不是在初馬前一個月認識她,或許我也會少了很多進步的動力吧!
很期待她成為台灣最強護理師跑者~
2017/4/23 Women Run TPE
項目:半程馬拉松(21km)
大會成績:1:49:19
個人時間:1:49:07
總排名:82 / 9100
GPS里程:21.22公里
平均配速:5:09/公里
最佳配速:4:27/公里
平均心率:178
最大心率:204
Garmin訓練成效:5.0 (過度訓練)
平均步頻:186
最高步頻:195
平均步幅:1.05公尺
RQ即時跑力:44.5
RQ訓練指數:52.7
Women Run TPE路線跟去年的Nike女子路跑一樣,都有AIMS認證,
所以距離相當準確,我的Garmin手錶測出21.22公里,
沿路的里程標示誤差也都在一百公尺之內。
參與了二十來場路跑,發現台灣很多路跑都有里程不準確的問題,
有些甚至會差一公里以上,20公里跟22公里的半馬我都跑過,
讓我每次提起PB都頭痛,畢竟完賽證書上時間最短的跟配速最快的不見得是同一場。
現在總算能說,我正式的半馬PB是Women Run TPE的1:49:07了!
前陣子看一位PUMA螢光夜跑台北場配速員的心得,也提到這件事,
儘管他已經事先調查清楚以往PUMA夜跑都會多600公尺而把配速加快,
今年改路線之後竟然多了800公尺,讓整個2:00列車都配速失敗,
他還為此向所有搭乘配速列車的跑者道歉,實在是太扯了。
相較之下日本對路跑距離就認真多了,我在美國跑過的幾場也沒有誤差這麼大,
台灣有認證的賽道雖少,但降低里程的誤差應該不難吧!
對像我這樣為了突破個人目標而參賽的跑者而言,
「難得」跑到一場準確的賽事,也讓我能用計算中的配速順利打破1:50,
為此感到非常欣慰,但這不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路跑是一件認真的事,台灣這種差不多先生的馬虎態度,
胡適假如地下有知,不知道做何感想。
終點線距離會場有一小段距離,在前往會場的途中拿到了完賽獎牌和毛巾,
這場的獎牌很特別,可以打開,裡面是雙面的化妝鏡,
為了防止鏡子摔破,貼心包在氣泡紙裡面送給我們。
雖然頗具實用性,但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好好收藏著,捨不得隨身帶著使用吧!
在前面一點的帳篷領到完賽紀念T-shirt,跟簡章一樣是黑色的,
沒有紀念背心變成細肩帶圖文不符的問題(是說我還滿喜歡細肩帶的啦)。
雖然含有棉的成分,而且摸起來不像傳統排汗衣,
但根據Nike表示是排汗材質,我大概比較會在平日不運動時穿著。
會場的動線不太明確,幸好配置圖在顯眼的地方,讓我們很快找到寄物區--
一來跑完身體就冷了,Mandy要趕快拿回她的外套來穿;
二來我要趁著回終點的人還少、網路不塞車時拿回手機,
把Garmin手錶的記錄同步到NRC。
這次的完賽衣有客製化印製完賽時間的服務,我同步完成後就趕緊去排隊,
這時候排隊的大概不到20人,半小時之後就大排長龍了。
印製時間可以精確到秒,我只能拿NRC上的記錄照填上去,
幸好後來發現我自己的記錄和官方個人時間恰好都是1:49:07--
路協賽事無法現場列印成績,所以雖然節省紙張,
但大家在現場都無法得知自己的精確成績和排名。
若要兩全其美,不妨像雙溪櫻花馬一樣,在會場設置晶片感應區讓大家查詢成績。
去年跑渣打的時候也發生過一次,只知道自己「大概」跑了2:11,
就把會場讓人拍照的碼表調了個「2:11:00」,
幸好歸功於我踏過感應墊同時按下手錶的習慣,那時也恰好一秒不差。
後來才知道印製服務限額一千人,這大概是Women Run TPE最令人詬病的地方之一了:
「限量是殘酷的」。
明明大家一樣報名,但有些人就是跑得比較慢,
這場可能是很多人的初半馬,或者對他們有特殊意義,
就算花了3個半小時才跑完,還是可能想把成績印在衣服上紀念啊!
為什麼要差別待遇呢?
NRC賽事包也是,提供領取的店家都在台北,讓中南部的跑者看得到吃不到,
而且聽說每家店還只限量100份,與報名人數非常不成比例。
更扯的是對於這種數量有限、不是人人有的東西,竟然沒有禁止代領,
倚綸說她一大早就去排隊,結果因為前面有人領了10份而沒拿到,因此忿忿不平。
為何主辦單位不一視同仁讓每位參賽者都能享受這些服務,
或者讓大家在報名時以加價購的方式自由選擇是否需要,然後再依照數量來製作呢?
令人匪夷所思。讓跑得慢的、台北以外的跑者覺得不被尊重,
連這種基本的行銷都做不好,難怪有些人會把Nike女子路跑列為地雷馬了...
台灣許多路跑都有這樣的現象,主辦單位仗著路跑風氣興盛,
再怎麼雷還是很多人朝聖,有錢賺就好,
往往不會閒工夫解決跑友抱怨的問題,把活動辦得更完美。
又在會場繞了一大圈,才好不容易找到領取完賽禮的帳篷,
要是我沒有「意外找到」,或許也不知道還有束口袋跟一堆食物可以領吧,
顯然會場動線規劃出了很大的問題。
講完了缺點,會場的服務依然有好的地方,
聽說舞台的另一邊有補妝區和拉筋放鬆區,但我跟Mandy都不太需要,
加上距離10K終點比較近而早已人山人海,也就沒有體驗了。
遍布會場各地的各種拍照牆,等我們回過神來,已經都大排長龍,
我們還有跟很多人會合的壓力,加上現場行動網路已經開始大塞車,只好留在定點...
但對我而言,成功達到甚至突破原先設定的目標,已經算是滿載而歸了,
錯過這些拍照機會也比較能釋懷。
這時接到碧玉姐的來電,她說要拿衣服給我--不講我還差點忘記了呢!
記得有次我在臉書上提到,沒參加到前幾年的Nike女子路跑相當可惜,
她就說要在今天把紀念衣帶來讓我挑選。
「妳這些都不穿了嗎?」
「我不習慣穿背心,所以可以通通送妳,支持妳的理念!」
感謝碧玉姐的厚愛,讓我一口氣把前三年的衣服收齊,
她說這些衣服終於能夠脫離陰暗的衣櫃,希望我以後能多多穿去比賽,
好姐妹芭比也跟我說這是很棒的禮物。
賽後回家把四件衣服一字排開,雖然我只參加了今年的女子路跑,
但這四年來,我每年都有著不同的感觸:
2014年這時候,我雖然還沒開始路跑,
但也是我剛開始服用女性荷爾蒙,下定決心之後的這一輩子要做回一個女人。
2015年這時候,我受到波士頓馬拉松的激勵,
又覺得身心已經準備好了,於是開始跑步習慣。
2016年這時候,我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從此可以離開家獨立生活,
穿自己想要穿的衣服,也能自己安排路跑和旅行。
2017年這時候,我累積了足夠的經驗、人脈和勇氣,
終於參加了第一場台北女子路跑!
在Women Run TPE字樣帳篷前面拍照留念時,
我捕獲了可愛的冠汝,她的蓬蓬裙實在太好認了!
去年跟麻省理工的台灣學長Stanley一起跑渣打時,透過他聽過冠汝的名字。
當時只知道她好像當過某健身房的店長,
前陣子跑了童話馬,知道她邊跑邊找人拍照,
還是輕鬆拿下全馬女總一,才知道她很強;
剛剛頒獎時又聽到主持人喊她的名字,
在九千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九名,真的不簡單,
大概是我認識的女跑者當中,僅次於「蘇蘇精靈」蘇鳳婷的第二強吧!
Mandy也表示:「原來冠汝這麼強,我有眼不識泰山了~」
投入路跑時間越久,就會認識越多高手,
雖然我天賦普普通通,成績上不見得有辦法跟他們並駕齊驅,
但他們也是鼓勵我繼續變強的動力。現在我可以說:強者我同學的同學跑過波馬!
回到了跟好姐妹們約好的5號寄物區前面,又捕獲了可愛的倢伃,
跟很多跑步好姐妹一樣,我們在網路上互相追蹤了一陣子,
這麼年輕就有跑步環島的勇氣,也是個不簡單的女孩。
我們的實力相當,前陣子就在IG上看到她這次的目標跟我一樣也是1:50,
這次雖然沒有成功跟滿列車,但依然以1:53打破PB。
最羨慕的是她前陣子跑名古屋女子馬,還順便帶全家人一起去日本旅行,
雖然我很確定明年我就會有名古屋的正式參賽資格
(國際田總今年起對跨性別運動員改由賀爾蒙認定),
但就算我幸運抽中了,恐怕也沒辦法讓媽媽接受我去跑「女子馬拉松」這件事,
更別提帶家人去玩了...
又過了一陣子終於找到了羽棻,
原本我跟她說可以跟范范一起跑的,可惜早上來不及跟我們會合。
原本還在擔心她腳傷的復原狀況,看她順利完成了第三場半馬,
而且比PUMA夜跑還快了五分鐘,為她感到欣慰~
「我跑了三場半馬,每一場都有妳在<3」
想想我們真的很有緣,大概是擁有著同樣的跑步興趣和陽光的個性,
雖然只見過四次面,卻很快成了感情很好的好姐妹,
不僅我為她開心,她也同樣為我不斷超越自己而開心。
我知道這次我們要各自為自己的目標而跑,不能像PUMA夜跑一樣一起,
而她的生日恰巧是女子路跑前一天,特地精心挑選生日禮物寄給她,幫她加油打氣。
一眼就看到她手上粉紅錶帶的Garmin Forerunner 235,
讓我灑花轉圈圈,因為這是我代言的錶啊!
說實在話就算我沒有幸運入選Garmin Women,
我還是會大力推薦235這隻手錶給所有想要脫離手機app記錄跑步的入門和中階跑者,
而且平日不跑步時也很好穿搭。
雖然我跑步的初衷是波馬,但在一場場的路跑當中,
我也漸漸愛上了透過跑步認識新朋友、介紹新朋友的感覺,
因為我想就算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擁有不同的夢想,
也能透過路跑的機會互相激勵和扶持。
這次因此把羽棻拉進了我們的姐妹團一起報名女子路跑,
今天也順利讓她與Mandy、范范和倚綸相見歡,大家都很開心~
Mandy:「羽棻妳好瘦喔,是不是比我還瘦啊?」
我:「不知道耶,妳們站在一起拍張照不就知道了嗎~」
倚綸的初半馬也順利完成了,范范真的很貼心,
儘管倚綸因為腳傷而跑不快,還是陪著她花了快三個小時跑完全程。
經常在新聞報導看到馬拉松賽場上跑者互相扶持的溫馨畫面,
在比賽場上大家都是競爭對手、都想自我實現,但大家也都是朋友,
陪伴著需要信心的朋友完成一場路跑,也是運動家精神的表現。
2017 Women Run TPE,不僅我達成了目標,好姐妹們也都順利完賽,
雖然各自有不同的成績、目標和遺憾,
但依然都為彼此感到開心,這次的跑步女孩約會大成功~
好姐妹聊天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轉眼間已經快九點了,
考慮到退房時間我們動身出發。
雖然大佳河濱公園是舉辦路跑的好地方,但距離捷運站很遠,所以通常都有接駁車,
渣打和PUMA夜跑都要走出河堤外面很遠才能搭到,
但這場接駁車特地開進了河濱公園旁邊的停車場,讓我們可以少走一大段路~
就這樣離開這個黃澄澄的熱鬧會場,還是為了沒見到幾個好姐妹感到可惜:
最喜歡熱情擁抱的Emily已經先行離開,我只抓到她的朋友Elaine。
先前三度挑戰半馬破百都失敗的強妮,很想問她這次成功了沒。
年初在日月潭路跑認識的漾團,有很多可愛又熱血的女生,
我很想再跟她們碰面,從朵拉的IG上看她抓到這麼多朋友卻沒抓到我。
前陣子受草莓之邀加入台北的「一起變強」跑團,
因為我住台中無法參加團練,難得有認識大家的機會卻沒碰到...
但畢竟是女跑者們的年度盛會,我又「四海之內皆姐妹」,
不太可能跟所有認識或追蹤的朋友一一見面打招呼,
半杯水換個角度想,沒碰到很多舊朋友,卻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不也是一件開心的事嗎?
原本是11點準時退房,房東貼心讓我們延到中午,
於是我們可以悠閒地洗澡更衣、收拾行李。
以前路跑都是一個人旅行,可以自己調整想要的作息時間,
想幾點睡幾點起床都沒人管我~
而Women Run TPE是我第一次跟好姐妹一起住旅館,
雖然讓我無法在賽前睡飽飽,輪流洗澡也花了不少時間,
一起旅行少了點自由,但不也挺歡樂的嗎?
人畢竟是群居動物,我雖然享受孤獨,但也喜歡跟朋友打成一片,
這次路跑旅行讓我慢慢開始喜歡這種感覺。
很多人最年少輕狂的學生時光,
我卻因為難以表現自己的性別認同只好埋頭念書,而錯過了許多;
如今透過路跑、透過表現真正的自我,
認識了越來越多互相扶持鼓勵、一起歡樂瘋狂的好姐妹,用彩虹填補了人生中的空白~
完賽禮很豐富,除了一堆食物之外還有凡士林,
再加上每場路跑必送的獎牌和毛巾,讓我們原本就已經快塞滿的衣保袋更顯沉重。
我們背著沉甸甸的行李回到捷運站、一起吃午餐、一起逛西門町,
帶走的不只是完賽禮,更是值得回味再三的滿滿回憶。
如同每一場的路跑與旅行一樣,心中都有不少感觸,
但Women Run TPE對我而言的意義是多重而豐富的。
我開始跑步的初衷是波士頓馬拉松,自然想要進步,
每一次的突破自我,不論是打破PB、完成更遠的距離、還是挑戰更陡更難的山路,
都證明了自己身體和心靈的成長。
從2015年底阿基里斯腱的傷勢中走出,去年上半年一度以為自己得了「跑步失憶症」,
是透過一場場的路跑,認識好姐妹和分享心得的喜悅,才讓我慢慢找回信心。
年底的芭比路跑,是我半馬首度打破兩小時;
四個月後的今天,再度打破1:50,這四個月來我是如何進步十分鐘的呢?
我想是開始投入全馬的領域,讓我對跑量有更高的個人目標,
雖然沒有固定的課表,但穩定200公里的月跑量也增進了我的體能。
冬天又參加Garmin跑步學堂,透過蘇蘇精靈的指導,改善了我的跑步姿勢和協調性。
最近看了一位跑友的一秒破百心得,她覺得讓她進步的是「山路」,
我覺得這也是讓我快速進步的另一個關鍵。
我雖然平時容易待在舒適圈內,但偶爾還是會給自己一點挑戰的刺激,
於是在兩場全馬之後,就幫自己挖了個坑--雙溪櫻花馬!
不想被關門、甚至想破平路馬PB的決心,
讓我幾乎每週參加台中慢跑團的望高寮團練,
雖然櫻花馬當天還是跑得苦不堪言,但之後的幾場平路比賽,都驗收了山路訓練的成果。
再多的賽前準備,比賽時依然得發揮出來,
我不斷頻繁路跑,除了滿足對旅行和社交的渴望之外,也累積許多寶貴的實戰經驗。
比賽時碰到天時、地利、人和,當然是最完美的,但這往往可遇不可求,
如何在不利的環境下依然輸出穩定的表現,就要靠「做功課」了~
我在這場算是非常幸運,有著天時(不到20度又沒有陽光的陰涼天氣)、
地利(幾乎全程都是平坦賽道,距離也沒有灌水),就是人有一點點不和,
但我依然秉持著對每場路跑一貫的認真精神做好準備,
哪裏有順風逆風、哪裡有上下橋都一清二楚,
完全的心理準備下,身體自然知道每公里要迎接什麼挑戰,只需要努力跑就對了!
也萬分感謝盡責的強大配速團隊,真男人和印帝帶領的1:50列車真是神來一筆,
在比賽前段給了我加倍的安心感。
每個配速員習慣的跑法可能都不同,加上很多往往要用比自己習慣慢很多的速度跑,
又要不時貼心鼓勵列車上的眾多跑者們,
如何共同完成配速任務,真的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不過配速員畢竟不能推著你跑,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我很清楚我其實很穩,所以五公里後就開到前面,結果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
「不想被追過」的壓力幫了我很大的忙,讓我更有撐到最後的意志力。
全馬後的身體需要兩個禮拜來完全恢復,
我在葫蘆墩之後一週再戰女子路跑、賽前又沒睡飽,
這種情況下還能超越個人目標將近一分鐘,
感謝天氣、賽道、配速員,也感謝自己的身體撐住了,讓我的心靈變得更堅強。
至於我未來的目標呢?順利打破1:50,當然會有想很快繼續突破的衝動--
尤其這次贏我的僅僅81人當中,
似乎有一半都寫了心得、出現在IG熱門貼文上、或者被我認識了,
天性好勝的我當然不想輸她們。
但想想連我自己都跑了兩年才達到這樣的成績,
那些更快的、破百的、總排的,是不是花了更久的時間努力訓練?
路跑的80/20法則,就是成績在前20%的人,佔據了80%的社交網路版面,
所以很容易讓人有「我好弱」的錯覺、陷入盲目追求成績的迷思。
不妨捫心自問,你跑步的目標是什麼?
自己跑得心安理得,就算跑得比80%的人慢,又何必自怨自艾呢~
四個月從打破120到打破110,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在2017年結束前打破100分鐘,
就算這剩下的九分鐘要踏平九雙跑鞋來達成。
夏天的腳步近了,我的2016~17賽季也告一段落,
經過了這一季的拚戰,有點身心俱疲,
打算把跑量降低,重新調整身體、把膝傷養好之後再慢慢步上訓練軌道。
而讓我一直跑下去的,除了波馬,還有對於「做對的事」的堅持。
對99%的大多數人而言,用自己認同的性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但對像我一樣的跨性別者來說,卻可能遭遇不少排擠、歧視和異樣眼光。
Women Run TPE是我第一次被不友善的人質疑之後(感謝你們主動跳出來讓我打臉!),
用自己的力量說服主辦單位,讓我正式參加的第一場女子路跑,
對我的意義又更上一層。
台灣的各種法律與制度,往往跟不上國際潮流和社會的實際情況,
長期忽略或歧視LGBT和多元性別;
所以身為一個跨性別女性,自從我決定結束美國的留學生活回台,
就很想盡一己之力改變現狀。
麻省理工學院影響我最深的,是讓我看到每個人都能善用自己的特色和專長發光發熱,
既然路跑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何不以一個跑者的身分,為跨性別做些什麼呢?
幸運在美國透過路跑的機會,認識跨性別女跑者Amelia Gapin,
她讓我知道跨性別運動員的權益正在抬頭,而且全世界有許多人一起為這件事努力。
於是我以她為模範,開始在路跑心得裡慢慢加入跨性別的種種知識和個人體驗。
漸漸累積了不少讀者、認識了不少跑友,
其中很多人說他們受到我文字的激勵,也從中了解跨性別,讓我非常欣慰--
就算我因為有自己的工作,沒時間創業或者積極投入社會運動,
透過文字的力量也能慢慢造成影響~
前陣子看到被恐怖攻擊炸斷腿的跑者,裝上義肢重回波士頓馬拉松,讓我甚是感動。
連他們都能跑完馬拉松了,大多數跨性別者的四肢是正常的,
為什麼我們不能參與路跑,並獲得應有的認同和尊重呢?
或許以台灣女性在運動上依然居於弱勢的現況,舉辦女子路跑依然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同意:就算女子路跑限女性參賽,
性別認同是女性的人應該都要有參加的權利。
女子路跑或許本意是保護運動上的弱勢族群(女性),
那麼也應該照顧到處境更為弱勢的跨性別者啊!
而且以行銷上的角度而言,還能多賺進彩虹經濟,是個雙贏的局面。
至於有些人擔心的公平性問題,學術研究早已證明,
造成兩性運動能力差異的主要關鍵因素是睪固酮,
其他因素如身高和體型,相較之下角色微不足道。
所以奧運規章對跨性別的參賽標準也消除了無意義的手術需求,
只要性別認同和賀爾蒙符合即可,不久IAAF(國際田徑總會)也跟進,
最近一篇關於跨性別足球員Natalie Washington的文章也提到這件事。
Women Run TPE或許是我的一小步,但能夠讓路跑協會開始考慮跨性別者的參賽,
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台灣各級體育單位重視跨性別者的權益,並與國際接軌。
路跑最迷人之處,就是你不需要成為專業跑者,
只要有興趣、有能力都可以參加,也往往可以與高手同場較勁。
大多數人參加路跑是自我實現,或者達到健身、旅遊、社交或美食等等目標,
而不是為了得獎;所以路跑活動要兼顧友善跨性別和公平性,理論上就非常簡單,
只要開放所有跨性別者依照性別認同參加,
並針對上凸台的得獎者進行藥檢就可以了,這樣應該不困難吧?
跨性別者跟正常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往往在先天上比很多人更加缺乏:
像我這樣的跨女,天生沒有月經、無法自然懷孕,
還要透過許多醫療措施才能擁有接近女性的身體,跨性別男性也是相同道理。
我們跟患有遺傳性疾病或天生肢體缺陷的人同樣別無選擇,也往往同樣可憐,
為什麼社會、職場、政府以至於體育單位還要加倍歧視我們,
彷彿我們就是比較次等呢?
「都說姐漂亮...其實都是跑出來的。」
我是跨性別女跑者,我跟Y拖跑者、蓬蓬裙跑者一樣正常,
但有些人不這麼認為,所以我要繼續跑下去。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Yedda
at 2017-05-15T04:30
at 2017-05-15T04:30

By Dora
at 2017-05-19T12:18
at 2017-05-19T12:18

By Ethan
at 2017-05-23T20:05
at 2017-05-23T20:05

By John
at 2017-05-28T03:53
at 2017-05-28T03:53

By Ingrid
at 2017-06-01T11:41
at 2017-06-01T11:41

By Hamiltion
at 2017-06-05T19:29
at 2017-06-05T19:29

By Christine
at 2017-06-10T03:17
at 2017-06-10T03:17

By Zora
at 2017-06-14T11:05
at 2017-06-14T11:05

By Steve
at 2017-06-18T18:53
at 2017-06-18T18:53

By Frederica
at 2017-06-23T02:41
at 2017-06-23T02:41

By John
at 2017-06-27T10:28
at 2017-06-27T10:28

By Isla
at 2017-07-01T18:16
at 2017-07-01T18:16
Related Posts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童話馬拉松

By Carol
at 2017-05-10T20:09
at 2017-05-10T20:09
買新鞋

By Rachel
at 2017-05-10T18:44
at 2017-05-10T18:44
快時尚vs運動品牌消費行為調查 抽7-11禮卷

By Zenobia
at 2017-05-10T12:25
at 2017-05-10T12:25
陽明山夜跑路線推薦

By Edwina
at 2017-05-09T23:50
at 2017-05-09T23:50
2017布拉格馬拉松-全馬初完賽

By Gilbert
at 2017-05-09T22:30
at 2017-05-09T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