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照之難 - 冥想,靜坐 Meditation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06-24T17:57
at 2011-06-24T17:57
Table of Contents
覺照(mindfulness)可以說是導向明心見性的眾法之門、最關鍵的鑰竅。
它是最簡單的,因為覺性是所有眾生本自俱足的、真正的本性。
它是最難的,因為要先能超脫第六識以及末那識(manas)重重的障蔽,才能
讓覺照力重新開啟,改過覺醒的人生。而我們都已經太過熟習沉浸在意識與我執
的妄識之中,隨各種想法、概念、情緒而浮沉。覺性從來就不曾泯滅,它只是被
妄識給障蔽起來了,偏偏要想掀掉這些障蔽又不是那麼容易,畢竟這已是累劫而
來的習氣。
照以前一位師父的教誨,「Mindfulness is non-conceptual awareness.
(覺照力,是不帶概念的覺知。)」、「Mindfulness is non-superficial
awareness. It sees things deeply, down below the level of concepts
and opinions. This sort of deep observation leads to total certainty
and complete absence of confusion. (覺照力不是膚淺的覺知,它是深觀概念
與見解,以達完全無惑、確知的心境。)
光從這定義看來,要解析覺照力、進而理解覺照力,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因為既然「不帶概念」,要用什麼概念來敘述它?能用什麼樣的文字來精準詮釋
它?佛曰:「不可說。」一個超脫一切概念的東西,根本就沒辦法用說的。
實際在打坐的時候,有一個簡單可行的心法,就是用反向定義的方式來判定自己
對覺照力的領悟究竟到什麼程度。
就像基督教要定義「上帝是什麼?」發現怎麼定義都有漏洞,索性反過來定義「
上帝不是什麼?」上帝既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更不是那個,把所有能想到的一個
一個都刪去,到最後剩下來的「那個」就是上帝。
既然已經確定了「覺照力,是不帶概念的覺知」,那麼所有在靜坐中浮現出來的
東西,只要是帶有概念的、只要是可以落於言詮的,都不是覺照。包括那個提醒自己
「要時時覺照、了了分明」的意志或想法,它本身也不是覺照,只是第六識幻化而來
的概念之一。
當脫除掉一切概念,只剩下一個清清楚楚、分明而又輕靈的純然知覺在那邊,於
身內身外都清楚分明被納入它的覺察範圍,甚至無所謂身內身外之分,那才算得上是
對於覺照力摸到一點邊。
難就難在當你想攫取它的蹤跡,想清清楚楚記錄下它的形貌、以供日後繼續勤修
的時候,它就不見了!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不帶概念的覺知」,所以每當有概念介
入、每當有文辭介入,它又被障蔽起來了,就像它累劫以來那樣。
當然啦,對於已經能常住於覺照禪樂當中的先進而言,上列的文辭描述全都大可
不必理會,畢竟這種「不帶概念」的東西,實際體驗才是真正重要的。凡是落於言詮
的東西,都不會是對的。
--
它是最簡單的,因為覺性是所有眾生本自俱足的、真正的本性。
它是最難的,因為要先能超脫第六識以及末那識(manas)重重的障蔽,才能
讓覺照力重新開啟,改過覺醒的人生。而我們都已經太過熟習沉浸在意識與我執
的妄識之中,隨各種想法、概念、情緒而浮沉。覺性從來就不曾泯滅,它只是被
妄識給障蔽起來了,偏偏要想掀掉這些障蔽又不是那麼容易,畢竟這已是累劫而
來的習氣。
照以前一位師父的教誨,「Mindfulness is non-conceptual awareness.
(覺照力,是不帶概念的覺知。)」、「Mindfulness is non-superficial
awareness. It sees things deeply, down below the level of concepts
and opinions. This sort of deep observation leads to total certainty
and complete absence of confusion. (覺照力不是膚淺的覺知,它是深觀概念
與見解,以達完全無惑、確知的心境。)
光從這定義看來,要解析覺照力、進而理解覺照力,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因為既然「不帶概念」,要用什麼概念來敘述它?能用什麼樣的文字來精準詮釋
它?佛曰:「不可說。」一個超脫一切概念的東西,根本就沒辦法用說的。
實際在打坐的時候,有一個簡單可行的心法,就是用反向定義的方式來判定自己
對覺照力的領悟究竟到什麼程度。
就像基督教要定義「上帝是什麼?」發現怎麼定義都有漏洞,索性反過來定義「
上帝不是什麼?」上帝既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更不是那個,把所有能想到的一個
一個都刪去,到最後剩下來的「那個」就是上帝。
既然已經確定了「覺照力,是不帶概念的覺知」,那麼所有在靜坐中浮現出來的
東西,只要是帶有概念的、只要是可以落於言詮的,都不是覺照。包括那個提醒自己
「要時時覺照、了了分明」的意志或想法,它本身也不是覺照,只是第六識幻化而來
的概念之一。
當脫除掉一切概念,只剩下一個清清楚楚、分明而又輕靈的純然知覺在那邊,於
身內身外都清楚分明被納入它的覺察範圍,甚至無所謂身內身外之分,那才算得上是
對於覺照力摸到一點邊。
難就難在當你想攫取它的蹤跡,想清清楚楚記錄下它的形貌、以供日後繼續勤修
的時候,它就不見了!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不帶概念的覺知」,所以每當有概念介
入、每當有文辭介入,它又被障蔽起來了,就像它累劫以來那樣。
當然啦,對於已經能常住於覺照禪樂當中的先進而言,上列的文辭描述全都大可
不必理會,畢竟這種「不帶概念」的東西,實際體驗才是真正重要的。凡是落於言詮
的東西,都不會是對的。
--
Tags:
冥想
All Comments
By Jessica
at 2011-06-25T19:05
at 2011-06-25T19:05
By Enid
at 2011-06-26T20:13
at 2011-06-26T20:13
By Iris
at 2011-06-27T21:21
at 2011-06-27T21:21
By Elizabeth
at 2011-06-28T22:29
at 2011-06-28T22:29
Related Posts
關於靜坐時的一些問題
By Noah
at 2011-06-23T13:03
at 2011-06-23T13:03
放空和發呆有何差別?
By Irma
at 2011-06-20T00:20
at 2011-06-20T00:20
放空和發呆有何差別?
By Rosalind
at 2011-06-19T19:09
at 2011-06-19T19:09
放空和發呆有何差別?
By Suhail Hany
at 2011-06-19T16:43
at 2011-06-19T16:43
放空和發呆有何差別?
By Odelette
at 2011-06-19T12:10
at 2011-06-19T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