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屆波士頓馬拉松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Anonymous
at 2017-04-21T08:49
at 2017-04-21T08:49
Table of Contents
終於完成波馬啦。這篇真的寫了很久,希望能把自己眼中的波馬完整呈現給大家。
特別感謝 hoyo 跟 lengo huang 兩位鄉民朋友的幫忙。
這篇文字數依舊非常多,個人建議沒有半小時空檔,不要輕易點開... :)
網誌圖多好讀版:https://goo.gl/qYpI79
---
前言
我是 Jay,今年 28 歲,在加州矽谷科技公司任職軟體工程師。
國中唸私立學校、高中大學都唸第一志願,小時候有點書呆子的形象,最常聽到的形容詞
是「很會讀書」。我常苦笑說:「是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跟大多數人一樣,父母對我
的期待就是把書讀好、找份好工作。由於讀升學班家教又嚴,從小下課就是去補習班,「
練習田徑」這樣子的想法,不曾出現在我的生涯規劃中。
第一次規律的跑步是成功嶺的三千公尺測驗,下部隊後最快曾跑過 12 分 13 秒的成績,
在當時營裡算很不錯了。退伍後延續了跑步的習慣,從十公里及半馬開始,近五年完成
了 23 場半馬、15 場全馬、也參加過平均海拔 2500 公尺的高山 80 公里超級馬拉松賽
我是上班族跑者,2017 年波馬完賽成績: 3 小時 05 分 04 秒。
工作時間是標準的一週五天、朝九晚六。由於早晨是最少干擾的時間,每天的課表盡量都
在一早就完成。公事私事可能會影響我的下班時間,但沒有人能阻止我起床 (笑)。 跟很
多需要加班、輪班、照顧家庭的跑者相比,我的生活單純地很幸福。
每天清晨六點多,天色矇矇亮時醒來。刷個牙、換件衣服套上鞋子就出門。距離步道只有
六分鐘的跑步距離,住在這裡是我刻意選的。
一三五是輕鬆跑,週二間歇、週四配速、週六長跑。因應訓練或比賽,週六通常需起得更
早,鬧鐘四五點就響是稀鬆平常的事。禮拜天若沒有比賽,就可以偷懶睡晚一點。自然醒
之後跑個十公里當恢復,然後去農夫市集買菜。這樣的日子,一轉眼也過了兩年。
---
跑馬經歷
兩年前初嚐全馬破四滋味,對波士頓馬拉松有點憧憬,不過距離波馬合格標準 (18~34 歲
男性: 3 小時 05 分) 仍有 35 分鐘差距,近乎於夢想的距離。作為一個沒有田徑底子、
只能靠空閒時間訓練的上班族跑者,我很好奇自己能跑到什麼程度。
於是我在 2015 年中開始研究訓練方式、依照課表進行系統性訓練。雖然沒有教練的指導
,不過幸虧現今科學化、系統性訓練已是顯學,而閉門造車的時代早已過去。有心訓練的
跑者,不再需要土法煉鋼,也能少走很多冤枉路。經由閱讀、嘗試、並跟周遭的跑友討論
,我開始了飛躍性的成長。
七個月後,我的全馬成績進步了整整 40 分鐘,完成波士頓馬拉松合格並把自己送進破三
大門。又過了一年在同一場比賽,成功扣關 2 小時 45 分。
從 3 小時 39 分的入門跑者到 2 小時 44 分,僅僅是兩年內發生的事。
2014.12.07 加州國際馬拉松 3:39:05
2015.12.06 加州國際馬拉松 2:59:09, PR
2016 05.29 加州M2B馬拉松 2:48:59, PR
2016.10.09 芝加哥馬拉松 2:57:24
2016.12:04 加州國際馬拉松 2:44:37, PR
去年底回台灣短暫休息兩週,順道安排參加台北馬拉松,賽前中後有很多朋友來跟我打招
呼。有的是路跑版上認識的,有的則是看過我在運動筆記、或 don1don 上寫的文章。好
笑的是,有位跑者在起跑了五分鐘後,緩緩靠過來和我聊天。
「咦,你是不是那個...」
「嗯,我就是。」
他伸出了右手、我遲疑了一秒,最後以彆扭的角度握了兩下,甫以尷尬的微笑。(OS: 哪
有人跑步中會握手的?) 幸好當時比賽才剛開始,我們都沒有出手汗,但我倒是冒了不少
冷汗。
彼時我剛下飛機 24 小時、且受到台灣相對濕熱天氣影響,身體狀況其實很差。花了三小
時又八分鐘回到終點,狼狽地只想趕緊找個陰影坐著。不料卻被另外一個跑友認出來,沒
緩過氣又是一陣寒喧。
「咦,你是不是那個...」
「嗯,我就是。」
「可以跟你合照嗎?」
「好呀,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不准說我是什麼名人。我就是個跑者,跟你們沒有不同
。」
「好。」
笑嘻嘻又喘吁吁地拍了照,這下我終於能找個地方坐下了。
這些互動雖然意外、尷尬、卻也驚喜。原來我的故事,真正地激勵了一些人。
平時我人在美國,文章分享在網路上即使獲得好的迴響、點擊數再高,那些「感動」依舊
離我很遠。有時候我也會不小心點錯讚、或者被吸睛的標題給騙了點擊。但當這些人活生
生地走到你面前,說:「我是看了你的文章,才開始挑戰波馬」、或是「還好你初馬很慢
,讓我覺得自己也很有希望!」,當下的震撼真讓我渾身雞皮疙瘩。
透過跑步和分享而與許多人產生連結,是我萬萬沒有料到的。在中研院工作的博士後、拿
超馬當長跑練習不小心下總一的工程師、在動物診所的獸醫師、在高雄任教的數學老師,
和晚餐總是吃豬腳配啤酒的熱血配速員等等,我們絲毫不相似,卻因跑步而密不可分。
結束了在台灣的休息,十二月底返回加州之後,針對波馬我幫自己定了 16 週的訓練表。
內容參照 Hansons Marathon Method 這本書,分為 2 週基礎期 (Basic)、4 週速度訓
練 (Speed)、6 週強度訓練 (Strength)、2 週巔峰調整 (Peak)、2 週賽前調整
(Tapering).
Hansons 訓練法對我的好處首先是有效、次者是簡單。每週三個 workout - 間歇、配速
、耐力長跑。久而久之身體很能習慣,成績也能堆疊上去。
不過這期計畫一開始並不順利。速度本來就是我的弱項,進入速度訓練期明顯覺得跟不上
課表。加上各種小傷小病不斷,16 週內曾有腳背 (instep), 右膝 (knee), 阿肌里斯腱
(Achilles tendon) 等各部位不適。對於傷痛我總是特別謹慎,一察覺不對勁就寧願減量
或跳過訓練,因此課表的完成率在前期大概只有七到八成。
到了課表的第 12 週,預訂 Modesto 半馬測試賽最後只跑出了 1:18:47 的成績,距離高
標 1:17:00、低標 1:18:00 都有不小的差距。回憶起去年在芝加哥馬拉松,訓練不足卻
雄心勃勃追求 sub 245, 最後鎩羽而歸的經驗。這次波馬對我來說,首重目標還是跑出個
人最佳!
於是我隨後調整了訓練的配速,在賽前 4 週把原訂的馬拉松配速, 從每英哩 6:05 降到
6:10*. 這 5 秒的差距雖小,卻使我不再以 sub 240 為目標,心態上放鬆了很多。最後
四週的訓練達成率也穩定地提高了。
*大約是從每公里 3:47 降至 3:50
從去年 12 月 26 號開始至今年 4 月 16 號,綜觀十六週的訓練,共跑了 926 英哩
(1500 公里),大概是 35 場馬拉松。
針對目標配速的訓練一直是要點之一。在 Hansons 的書裡也提到,雖然所有訓練都是重
要的,但如果真的要挑一個最重要的,莫過於是配速跑。我在訓練的後期大量增加配速跑
的比重,目的就是在各種條件下,讓身體習慣每英哩 6:10 的速度。
最後以這個配速,我總計跑了 187 英哩 (300 公里) - 大約是 7 場馬拉松的距離。所以
你也可以說,這場馬拉松我已經整整「預習」了 7 次。
至此,我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了。
---
波馬到底有什麼了不起
2017 年春天,我終於有資格站在波士頓馬拉松的門前。多數的跑者都有過這個夢,要來
這個歷史悠久、匯聚了世界最激情跑者的殿堂看上一眼。波馬從 1897 年,迄今已經不間
斷地舉辦了 120 年。在麻薩諸塞州,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愛國者日 (Patriot’s
Day) 同時又被稱作馬拉松星期一 (Marathon Monday). 俗語說在這個傳統節日,麻州居
民有三件重要的事要做:
要嘛看紅襪隊比賽 ,不然就去跑一場馬拉松。如果都不行,那至少得看一場馬拉松 。
由此可見,波馬對波士頓居民,絕對不僅是一場城市馬拉松。而對來自 100 個不同國家
的跑者而言,波馬也不僅是一場馬拉松而已。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波馬,是因為 2013 年的波馬爆炸案,我也是其一。當時我仍在卡內基
美隆大學唸書,對於這個慘劇充滿了同情與難過。事件過後的一個月,我站在匹茲堡馬拉
松的起跑線前,手上戴著 #RunforBoston 的紀念手環,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場馬拉松。
今年波馬,我的第十五場馬拉松。帶著一點緬懷和致敬的情緒,我決定再次戴上這個手環
。
---
數饅頭的日子
確定要參加今年的波馬之後,心裡的期待是無法抑制的。有點像是要去演唱會,看從小到
大的偶像,但情緒又有點不同。因為在這場演唱會,你也會被邀請上台,也會是主角之一
!從賽前一個月起,每天一起床就想看波士頓運動委員會 (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 是不是寄發了什麼新資訊,看看 adidas 有沒有什麼新商品,研究網路上
的影片、賽道分析。當然,天天查氣象也是必須的。
三月中 B.A.A. 開始寄發跑者手冊,裡頭有報到資訊、旅遊要點、賽事地圖等等。其中最
重要的,則是記載了跑者號碼跟報名時間的跑者護照 (Runner Passport)
波馬的號碼分配、除了菁英選手和特殊保留的號碼*,大致上是按報名成績編排的。也就
是說,原則上號碼越小的跑者,就跑得越快!
30000 多名跑者依成績分佈共有 4 個 Wave, 而每一個 Wave 中又有 8 個 Corral, 每
一個 Corral 則有 1000 名左右的跑者。這次我以 2:44:37 報名成績,拿到編號 #694.
出發排序為 Wave 1 / Corral 1, 站位將在隊伍的最前面,在 10:00 am 緊臨男子邀請選
手出發。今年波馬依舊眾星雲集,美國長跑三大將 - Galen Rupp, Jered Ward, Meb
Keflezighi 都名列其中,這三位正是 2016 年里約奧運的美國國家隊!
*特殊保留:有一些特殊意義的號碼會被作為特殊用途。例如今年的 #261 保留給了第一
位正式參加波馬的女性跑者 Kathrine Switzer - 她在 50 年前參加了第 71 屆的波士
頓馬拉松,那是個普遍認為「女生身體太虛弱,無法完成馬拉松」的時代。她以四個多小
時的優異成績完成了波士頓馬拉松,從此改變了人們對女性跑馬拉松的看法。
而那年,她的號碼布正是 #261
---
賽事路線分析
波馬是場準備 100 分,但你可能只能跑出 90 分、甚至 80 分的比賽。考量海拔,波馬
雖是總體下坡的路線,但上下坡交錯加上賽道狹小,在這裡要跑出最佳成績是很挑戰的事
。
著名的景點有 Mile 13 的 Wellesley College Scream Tunnel (衛斯理尖叫隧道),以及
從 Mile 16 開始的 Newton Hills (牛頓四大坡). 這一段高低起伏的小坡,將一路蔓延
到 Mile 21 的 Heartbreak Hill (碎心坡)。
衛斯理尖叫隧道一向是波馬的高潮。衛斯理女子學院的學生,會在當日來到賽道旁邊,為
跑者群聚打氣,並且送上祝福的香吻。身為一個正值青壯年的男性,當初看到這個消息自
是心癢難耐。不可諱言,這個「景點」在我挑戰 BQ 的過程中,推了我一大把。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在 BQ 之後、蒞臨波城之前我結婚了。雖然新婚太太嘴上說無所謂
,但誰也無法保證她不會暗中埋伏在 Mile 13.
為了確保回終點不被打斷腿、回家不用跪主機板,今年波馬勢必只能望唇興嘆。不對,以
後的每一年也都會是望唇興嘆!(這一段是特別寫給太太看的)
告別了衛斯理尖叫隧道尖叫隧道,後面就是比賽真正開始的時候了。從 Mile 16 開始的
Newton Hills (牛頓四大坡),以及最後的碎心坡。
碎心坡是一段在 Mile 20 與 Mile 21 之間 (32 公里與 34公里之間),蔓延 0.4 英哩
(600 公尺) 的上坡,臨近 Boston College. 儘管總爬升僅有 27 公尺,不過由於此時跑
者甫經 Mile 20 (32 公里) 的撞牆期,加上前面牛頓四大坡的磨練。碎心坡此時在跑者
眼中,儼然就是面高牆。
在 1936 年,前任冠軍 John A. "Johnny" Kelley 在碎心坡底追上了當年的主要競爭
者 Ellison "Tarzan" Brown 並在經過時,輕輕地拍了 Brown 的背。沒想到這一拍反而
激起了 Brown 反攻的怒火,立刻又超前 Kelley 並一路領先到終點。Kelly 痛失冠軍,
而「碎心坡」也因此得名。
八十年過去了,碎心坡仍舊是波馬跑者最頭痛的經典關卡。
---
賽前一日
週日一早前往 Expo 取物。搭乘地鐵從 Copley Square Station 出站,映入眼簾的是雄
偉的波士頓公共圖書館 (Boston Public Library )。
順著圖書館潔白的大牆往右看,出現在 Boylston Street 那一端,藍黃相間、在陽光下
閃閃發光的,儼然就是波士頓馬拉松的終點線。當下,我心跳彷彿漏了一拍。
廣場上擠滿了各地來的跑者,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但你可以清楚地聽出每個人心裡的悸
動:他們飛快地說著話、在藍黃色的拱門下來回奔跑、甚至圍著一個圓唱歌。對很多人來
說,這是一生難得的機會,而他們這輩子也許只會來這一次。
延著 Boylston Street 往西走大約 10 分鐘就會來到 Expo. 我也在這裡拿到了 #694 的
號碼布。
---
第 121 屆波士頓馬拉松
雖然比賽要等到 10:00 才起跑,不過還是得一早搭乘接駁車前往 Hopkinton 的選手村。
我大概在 06:30 左右上了車,07:30 左右抵達。選手村裡就是幾個巨大無比的白色帳篷
搭建在草地上,裡面有無數的貝果、香蕉、運動飲料、咖啡供跑者食用。
走在選手村裡,彷彿就是一場大型盛宴。走到哪都有官方攝影師為你拍照,耳邊響起振奮
人心的搖滾樂。一位主持人站在高台上這麼說著:
每個來到波士頓馬拉松的人,身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你們都靠自己的努力來到了這裡
!」
09:05 跟著第一波的跑者離開了選手村,還要走一英里到起點。期間你會被要求檢查號碼
布不下十次,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每個人都站在自己所屬的分區。在進 Corral 前上了最後
一次廁所,然後不斷不斷地往前走,直到來到隊伍的最前面。
Wave 1, Corral 1.
在這一區裡的都是報名成績在 2 小時 45 分鐘以下的選手。放眼望去 8 成都是 18 ~
39 歲的男性,再來是 40 多歲的。女生跑者在這一區裡,我只看到了兩個。每個
Corral 最多只有一千人,在我站的位置,前面 15 公尺左右就是起跑線。
當下緊張的感覺其實已經煙飛雲散,滿腦子只想著要怎麼跑。天空是萬里無雲的大晴天,
氣溫比預報的 20 度還高,未起跑就已經把保暖的衣物脫掉,但額頭還是微微滲出汗水。
突然間,左側通道一陣騷動,菁英選手出場了。
領頭的是肯亞及伊索比亞的選手 (抱歉我認識不足,無法一一指認),然後是 2014 年的
波馬冠軍 Meb Keflezighi. 高齡 41 歲的 Meb 無疑是全場最受歡迎的人物,他也在賽前
宣布這將是他最後一年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壓根忘了自己也是參賽選手,我忘情地擠到出
場通道旁,幸運地拍到了 Meb 厚實的手掌,他臉上掛著招牌的微笑。
在 Meb 之後是現齡 30 歲的 Galen Rupp*, 可說是現役美國馬拉松選手的第一把交椅。
他在去年里約馬拉松奪下銅牌。與 Meb 相反他刻意低著頭,不與任何觀眾作眼神接觸。
這是他的第一場波馬,肯定很想要一鳴驚人。
隔了兩三位,看到了大迫傑*選手。大迫傑成名得很早,卻在氣勢正旺時選擇離開日本,
加入美國 Oregon Project 訓練基地。他有半馬 1 小時 1 分鐘的驚人成績,即將在今年
的波士頓馬拉松初馬登板。他戴著一頂低調的白色帽子,身高 170 公分,體重 53 公斤
的他即使在瘦削的馬拉松跑者中,都顯得特別不顯眼。我大喊了一聲 Osako! 他向我這看
了一眼,神情完全不顯得緊張。
比賽的情緒在此時被炒到最高,然後就在美國國歌之後,兩架 F-15 戰鬥機從空中轟隆
隆劃過。主持人開玩笑說「他們會是今天最快通過終點線的!」
還沒回過神來,槍響開賽
高水準的比賽我已經參加了不少,但這種陣容還真是第一次。等到我過起跑線,前面已經
有好幾百個人,擠得兩線道的鄉間小路水洩不通,那畫面跟跨年人潮真的差不多。唯一的
區別,就是大家腳下踩著全馬 2 小時 45 分的配速。
兩旁的觀眾扯著嗓子叫囂,道路旁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滿了加油群眾。我此時還不知道,這
個場景會足足蔓延 26.2 英哩,完全不會有縫隙。
Mile 1 跑出了 6:31/mi 的配速,在大下坡之下顯得很保守。不過一看心率已經是接近馬
拉松心跳的數字,我當下就知道今天不會 PR 了。對,我準備了四個月、跑了超過 1500
公里、減了三公斤、做足了準備終於來到夢想之地。
而在比賽開始六分半鐘,就放棄 PR 了。
前四英哩的下坡並不是一馬平川,而是帶點高低起伏的小丘陵地形。太陽把我手臂曬得鮮
紅、心跳撲通撲通地跳,突然小腿一陣冰涼,才發現汗水早已浸透了帽沿,滴到了小腿。
我知道這可能已經超過我該有的努力程度,卻詫異地發現距離理想配速 6:05/mi 居然足
足慢了 30 秒!**
腦袋一陣混亂,想著過去四個月來的努力,甚至是過去兩年來的努力都可能化為烏有。我
是那麼地想要跑一場波士頓馬拉松...
等等
烈日底下,家家戶戶攜家帶眷在門口幫跑者加油;前前後後都是身材精瘦的的跑者,腳下
踏著難以想像的速度;義工伸長了手遞水跟運動飲料,每個動作都像訓練了上百次一樣精
確。
這個場景、這個畫面,不就是我夢想中的,跑一場波士頓馬拉松?
在第一個水站我前所未有地慢了下來,接過了義工手上的運動飲料,一飲而盡。隨後又接
了第二杯水,摘了帽子,從臉上澆了下去。
水帶來的冰涼感幫助我恢復了理智。對我來說,成績本來就是次要的,重點是在訓練和比
賽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什麼。速度一口氣降到 6:40/mi, 大概是全馬 2 小時 55 分的配速
,說什麼我都要好好享受這場比賽。
全力比賽的時候,你是很難享受過程的。你心中盤算的是心跳、配速、即將來的坡,而對
周遭環境近乎全然漠視。那些群眾和加油標語,在眼中就像一閃而過的幻燈片,只留下模
模糊糊的印象。不過當調整為比較輕鬆的配速,一切都不一樣了。
你開始會注意到一些小事情,像是路旁的小朋友一個個伸長了手,不過卻沒有跑者有心思
去擊掌。我緩緩靠了過去,向站在前排的小女孩點了頭,她伸出了手掌輕輕拍了一下。小
女孩興奮地向朋友炫耀,而她的爸爸在我經過時,向我喊了一聲「謝謝!你真好!」
這個舉動引起了後面的小朋友們效法,一個個站得老高。我一不做二不休,即使偏離了賽
道,還是一路擊掌過去,引起了陣陣的歡呼。
我想起了開賽前自己跟 Meb 擊掌的畫面。剛剛 Meb 經過的時候,有機會跟他們擊掌嗎?
還是我們這些跑者在小朋友的眼中,其實就是像 Meb 在我們心中那樣的存在?
來到 12 英哩 - 衛斯理尖叫隧道,是少數賽道中有陰影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恰巧,身
後剛好起了一陣涼風。衛斯理的女孩們高舉著 Kiss Me 的牌子,可能是我身處稍快位置
的關係,真正停下來親吻的跑者大概 20 人之中才有 1 個。我腳下未停,一路擊掌而過
。雖然沒有得到女學生們的「祝福」,但她們的加油真的讓人覺得青春無限,心情舒暢。
不一會過了半馬距離,計時器顯示 1 小時 28 分,身體感覺仍十分不錯。
13 至 15 英哩是稍微平坦的路線,心中想著有機會跑出 2 小時 55 分,於是稍微加了一
點速。這時候道路逐漸寬闊,已經沒有剛開賽的擁擠感。然而烈日卻沒有放過跑者的意思
,氣溫一路攀高,我從每站喝一杯水、淋一杯水,到後來喝一杯水、淋兩杯水已經是標準
配備。有時後淋到全身衣褲都濕漉漉的,但三兩分鐘又被曬乾。
在這一段我也追上了幾位從台灣來、起跑比較有企圖心的跑者,他們的速度也掉了不少。
看來即使對台灣跑者來說,這樣的天氣還是太炎熱了。經過時說了句加油,然後在 16 英
哩進入了最大的挑戰,牛頓四大坡。
牛頓四大坡即使輕鬆跑也不是鬧著玩的。我收起了跟觀眾互動的心態,一步一步地埋頭苦
幹。此時心跳雖然還在控制之中,不過大腿內側的肌肉緩緩地跳著,感覺就快抽筋了。
以 7:10/mi 的配速攻上了最難的傷心坡,接下來就是一路向下了。
加速吧!
...才剛有了這樣的念頭,大腿抽筋了。
每跑一步都覺得疼痛,遑論是在下坡加速了。在 22 英哩跑出了 7:42/mi, 然後是
8:09/mi, 8:18/mi. 我清楚知道自己沒有受傷,但是真的沒有任何辦法跑快。電解質飲料
已經喝不下了,沿途的能量膠補給也沒少,但是抽筋了就是抽筋了。
兩個跑團的隊友從我左邊切過,看到我在這裡詫異了一下,隨後試圖要撿我上車。我重新
燃起鬥志跟了 500 公尺,但還是抵不過雙腿的疼痛,不得已看著他們的背影逐漸遠去。
Mile 25 進入了市區,說好的市區遮蔽根本沒有出現。略硬的石板路對雙腳的負擔越來越
大,我的表情就跟跑姿一樣扭曲。
轉過了最後一個轉角,回到 Boylston 大路上。終點線前的觀眾,不分你我地為跑者最後
衝刺助威。
我咬牙忍耐著跑,說什麼都不能在這裡倒下。
遠遠地...看到終點拱門了...
遠遠地...看到兩旁插滿了各國的國旗...
遠遠地...看到了台灣的國旗...看到了台灣來的加油團...
五十公尺、十公尺、三公尺.....我好想趕快完成比賽,但又好捨不得波馬就這麼結束了
顫顫巍巍地過了終點,然後不由自主的抱住了臉。
我好好喘了一口氣,然後轉過身來,向賽道、向志工、向觀眾、向跑者鞠了一個九十度的
躬。雙腳依然止不住地發抖,差點就要跪倒在地上。
醫護人員一擁而上,問我感覺怎樣。我比了一個拇指 “I am okay.”
“Two thumbs up?” 我給了她兩支拇指。她終於願意放我走了。
經過了醫療區,看到了志工老奶奶手上拿著獨角獸獎牌。我走到她的面前,腰彎得好低好
低。
「恭喜你,你現在是個波士頓馬拉松跑者了。」
Official Time: 3:05:04
1st half: 1:28:19
2nd half 1:36:45
Overall: 2044 / 27221
註:*Galen Rupp 最後以 2:09:58 奪下了波馬的第二名。而初馬的大迫傑僅以 30 秒之
差拿下第三,這是日本人在波馬歷年第三好的成績。
註:**後來我才知道,今年波士頓馬拉松賽事溫度一度達到攝氏 25 度,是十年來的第二
高溫。一共有過 1200 名選手尋求醫療協助,而參賽者的完賽時間平均比報名成績慢了
23 分鐘。
---
後記
跑步對每個人的定義不同。能夠喜歡跑步很好,能夠想跑就跑更是一種福氣。馬拉松對我
來說是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在鍛鍊和比賽之中我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及滿足。
不過,每個人客觀條件不同。也許家庭因素、也許工作很忙沒有時間、或者最直接的,你
就是覺得鍛鍊馬拉松不有趣、很辛苦,那都無妨。只要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那你就是最快樂的人。記住,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跑你就跑。Marathon is not for
everyone.
感謝所有在背後支持我的人,特別是家人。也感謝每個願意看文章的你。
希望我的文章,不管對正在馬拉松這條路上堅持著、或者是在人生這條路上打拼的人來說
,能帶來一點激勵效果,那我就很開心了。
當然,如果你對馬拉松懷抱著夢想,那我也鼓勵你努力取得資格,然後來波士頓看看。你
一定不會失望的。
#Sub3Jay at #BostonMarathon2017 下台一鞠躬
--
特別感謝 hoyo 跟 lengo huang 兩位鄉民朋友的幫忙。
這篇文字數依舊非常多,個人建議沒有半小時空檔,不要輕易點開... :)
網誌圖多好讀版:https://goo.gl/qYpI79
---
前言
我是 Jay,今年 28 歲,在加州矽谷科技公司任職軟體工程師。
國中唸私立學校、高中大學都唸第一志願,小時候有點書呆子的形象,最常聽到的形容詞
是「很會讀書」。我常苦笑說:「是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跟大多數人一樣,父母對我
的期待就是把書讀好、找份好工作。由於讀升學班家教又嚴,從小下課就是去補習班,「
練習田徑」這樣子的想法,不曾出現在我的生涯規劃中。
第一次規律的跑步是成功嶺的三千公尺測驗,下部隊後最快曾跑過 12 分 13 秒的成績,
在當時營裡算很不錯了。退伍後延續了跑步的習慣,從十公里及半馬開始,近五年完成
了 23 場半馬、15 場全馬、也參加過平均海拔 2500 公尺的高山 80 公里超級馬拉松賽
我是上班族跑者,2017 年波馬完賽成績: 3 小時 05 分 04 秒。
工作時間是標準的一週五天、朝九晚六。由於早晨是最少干擾的時間,每天的課表盡量都
在一早就完成。公事私事可能會影響我的下班時間,但沒有人能阻止我起床 (笑)。 跟很
多需要加班、輪班、照顧家庭的跑者相比,我的生活單純地很幸福。
每天清晨六點多,天色矇矇亮時醒來。刷個牙、換件衣服套上鞋子就出門。距離步道只有
六分鐘的跑步距離,住在這裡是我刻意選的。
一三五是輕鬆跑,週二間歇、週四配速、週六長跑。因應訓練或比賽,週六通常需起得更
早,鬧鐘四五點就響是稀鬆平常的事。禮拜天若沒有比賽,就可以偷懶睡晚一點。自然醒
之後跑個十公里當恢復,然後去農夫市集買菜。這樣的日子,一轉眼也過了兩年。
---
跑馬經歷
兩年前初嚐全馬破四滋味,對波士頓馬拉松有點憧憬,不過距離波馬合格標準 (18~34 歲
男性: 3 小時 05 分) 仍有 35 分鐘差距,近乎於夢想的距離。作為一個沒有田徑底子、
只能靠空閒時間訓練的上班族跑者,我很好奇自己能跑到什麼程度。
於是我在 2015 年中開始研究訓練方式、依照課表進行系統性訓練。雖然沒有教練的指導
,不過幸虧現今科學化、系統性訓練已是顯學,而閉門造車的時代早已過去。有心訓練的
跑者,不再需要土法煉鋼,也能少走很多冤枉路。經由閱讀、嘗試、並跟周遭的跑友討論
,我開始了飛躍性的成長。
七個月後,我的全馬成績進步了整整 40 分鐘,完成波士頓馬拉松合格並把自己送進破三
大門。又過了一年在同一場比賽,成功扣關 2 小時 45 分。
從 3 小時 39 分的入門跑者到 2 小時 44 分,僅僅是兩年內發生的事。
2014.12.07 加州國際馬拉松 3:39:05
2015.12.06 加州國際馬拉松 2:59:09, PR
2016 05.29 加州M2B馬拉松 2:48:59, PR
2016.10.09 芝加哥馬拉松 2:57:24
2016.12:04 加州國際馬拉松 2:44:37, PR
去年底回台灣短暫休息兩週,順道安排參加台北馬拉松,賽前中後有很多朋友來跟我打招
呼。有的是路跑版上認識的,有的則是看過我在運動筆記、或 don1don 上寫的文章。好
笑的是,有位跑者在起跑了五分鐘後,緩緩靠過來和我聊天。
「咦,你是不是那個...」
「嗯,我就是。」
他伸出了右手、我遲疑了一秒,最後以彆扭的角度握了兩下,甫以尷尬的微笑。(OS: 哪
有人跑步中會握手的?) 幸好當時比賽才剛開始,我們都沒有出手汗,但我倒是冒了不少
冷汗。
彼時我剛下飛機 24 小時、且受到台灣相對濕熱天氣影響,身體狀況其實很差。花了三小
時又八分鐘回到終點,狼狽地只想趕緊找個陰影坐著。不料卻被另外一個跑友認出來,沒
緩過氣又是一陣寒喧。
「咦,你是不是那個...」
「嗯,我就是。」
「可以跟你合照嗎?」
「好呀,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不准說我是什麼名人。我就是個跑者,跟你們沒有不同
。」
「好。」
笑嘻嘻又喘吁吁地拍了照,這下我終於能找個地方坐下了。
這些互動雖然意外、尷尬、卻也驚喜。原來我的故事,真正地激勵了一些人。
平時我人在美國,文章分享在網路上即使獲得好的迴響、點擊數再高,那些「感動」依舊
離我很遠。有時候我也會不小心點錯讚、或者被吸睛的標題給騙了點擊。但當這些人活生
生地走到你面前,說:「我是看了你的文章,才開始挑戰波馬」、或是「還好你初馬很慢
,讓我覺得自己也很有希望!」,當下的震撼真讓我渾身雞皮疙瘩。
透過跑步和分享而與許多人產生連結,是我萬萬沒有料到的。在中研院工作的博士後、拿
超馬當長跑練習不小心下總一的工程師、在動物診所的獸醫師、在高雄任教的數學老師,
和晚餐總是吃豬腳配啤酒的熱血配速員等等,我們絲毫不相似,卻因跑步而密不可分。
結束了在台灣的休息,十二月底返回加州之後,針對波馬我幫自己定了 16 週的訓練表。
內容參照 Hansons Marathon Method 這本書,分為 2 週基礎期 (Basic)、4 週速度訓
練 (Speed)、6 週強度訓練 (Strength)、2 週巔峰調整 (Peak)、2 週賽前調整
(Tapering).
Hansons 訓練法對我的好處首先是有效、次者是簡單。每週三個 workout - 間歇、配速
、耐力長跑。久而久之身體很能習慣,成績也能堆疊上去。
不過這期計畫一開始並不順利。速度本來就是我的弱項,進入速度訓練期明顯覺得跟不上
課表。加上各種小傷小病不斷,16 週內曾有腳背 (instep), 右膝 (knee), 阿肌里斯腱
(Achilles tendon) 等各部位不適。對於傷痛我總是特別謹慎,一察覺不對勁就寧願減量
或跳過訓練,因此課表的完成率在前期大概只有七到八成。
到了課表的第 12 週,預訂 Modesto 半馬測試賽最後只跑出了 1:18:47 的成績,距離高
標 1:17:00、低標 1:18:00 都有不小的差距。回憶起去年在芝加哥馬拉松,訓練不足卻
雄心勃勃追求 sub 245, 最後鎩羽而歸的經驗。這次波馬對我來說,首重目標還是跑出個
人最佳!
於是我隨後調整了訓練的配速,在賽前 4 週把原訂的馬拉松配速, 從每英哩 6:05 降到
6:10*. 這 5 秒的差距雖小,卻使我不再以 sub 240 為目標,心態上放鬆了很多。最後
四週的訓練達成率也穩定地提高了。
*大約是從每公里 3:47 降至 3:50
從去年 12 月 26 號開始至今年 4 月 16 號,綜觀十六週的訓練,共跑了 926 英哩
(1500 公里),大概是 35 場馬拉松。
針對目標配速的訓練一直是要點之一。在 Hansons 的書裡也提到,雖然所有訓練都是重
要的,但如果真的要挑一個最重要的,莫過於是配速跑。我在訓練的後期大量增加配速跑
的比重,目的就是在各種條件下,讓身體習慣每英哩 6:10 的速度。
最後以這個配速,我總計跑了 187 英哩 (300 公里) - 大約是 7 場馬拉松的距離。所以
你也可以說,這場馬拉松我已經整整「預習」了 7 次。
至此,我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了。
---
波馬到底有什麼了不起
2017 年春天,我終於有資格站在波士頓馬拉松的門前。多數的跑者都有過這個夢,要來
這個歷史悠久、匯聚了世界最激情跑者的殿堂看上一眼。波馬從 1897 年,迄今已經不間
斷地舉辦了 120 年。在麻薩諸塞州,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愛國者日 (Patriot’s
Day) 同時又被稱作馬拉松星期一 (Marathon Monday). 俗語說在這個傳統節日,麻州居
民有三件重要的事要做:
要嘛看紅襪隊比賽 ,不然就去跑一場馬拉松。如果都不行,那至少得看一場馬拉松 。
由此可見,波馬對波士頓居民,絕對不僅是一場城市馬拉松。而對來自 100 個不同國家
的跑者而言,波馬也不僅是一場馬拉松而已。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波馬,是因為 2013 年的波馬爆炸案,我也是其一。當時我仍在卡內基
美隆大學唸書,對於這個慘劇充滿了同情與難過。事件過後的一個月,我站在匹茲堡馬拉
松的起跑線前,手上戴著 #RunforBoston 的紀念手環,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場馬拉松。
今年波馬,我的第十五場馬拉松。帶著一點緬懷和致敬的情緒,我決定再次戴上這個手環
。
---
數饅頭的日子
確定要參加今年的波馬之後,心裡的期待是無法抑制的。有點像是要去演唱會,看從小到
大的偶像,但情緒又有點不同。因為在這場演唱會,你也會被邀請上台,也會是主角之一
!從賽前一個月起,每天一起床就想看波士頓運動委員會 (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 是不是寄發了什麼新資訊,看看 adidas 有沒有什麼新商品,研究網路上
的影片、賽道分析。當然,天天查氣象也是必須的。
三月中 B.A.A. 開始寄發跑者手冊,裡頭有報到資訊、旅遊要點、賽事地圖等等。其中最
重要的,則是記載了跑者號碼跟報名時間的跑者護照 (Runner Passport)
波馬的號碼分配、除了菁英選手和特殊保留的號碼*,大致上是按報名成績編排的。也就
是說,原則上號碼越小的跑者,就跑得越快!
30000 多名跑者依成績分佈共有 4 個 Wave, 而每一個 Wave 中又有 8 個 Corral, 每
一個 Corral 則有 1000 名左右的跑者。這次我以 2:44:37 報名成績,拿到編號 #694.
出發排序為 Wave 1 / Corral 1, 站位將在隊伍的最前面,在 10:00 am 緊臨男子邀請選
手出發。今年波馬依舊眾星雲集,美國長跑三大將 - Galen Rupp, Jered Ward, Meb
Keflezighi 都名列其中,這三位正是 2016 年里約奧運的美國國家隊!
*特殊保留:有一些特殊意義的號碼會被作為特殊用途。例如今年的 #261 保留給了第一
位正式參加波馬的女性跑者 Kathrine Switzer - 她在 50 年前參加了第 71 屆的波士
頓馬拉松,那是個普遍認為「女生身體太虛弱,無法完成馬拉松」的時代。她以四個多小
時的優異成績完成了波士頓馬拉松,從此改變了人們對女性跑馬拉松的看法。
而那年,她的號碼布正是 #261
---
賽事路線分析
波馬是場準備 100 分,但你可能只能跑出 90 分、甚至 80 分的比賽。考量海拔,波馬
雖是總體下坡的路線,但上下坡交錯加上賽道狹小,在這裡要跑出最佳成績是很挑戰的事
。
著名的景點有 Mile 13 的 Wellesley College Scream Tunnel (衛斯理尖叫隧道),以及
從 Mile 16 開始的 Newton Hills (牛頓四大坡). 這一段高低起伏的小坡,將一路蔓延
到 Mile 21 的 Heartbreak Hill (碎心坡)。
衛斯理尖叫隧道一向是波馬的高潮。衛斯理女子學院的學生,會在當日來到賽道旁邊,為
跑者群聚打氣,並且送上祝福的香吻。身為一個正值青壯年的男性,當初看到這個消息自
是心癢難耐。不可諱言,這個「景點」在我挑戰 BQ 的過程中,推了我一大把。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在 BQ 之後、蒞臨波城之前我結婚了。雖然新婚太太嘴上說無所謂
,但誰也無法保證她不會暗中埋伏在 Mile 13.
為了確保回終點不被打斷腿、回家不用跪主機板,今年波馬勢必只能望唇興嘆。不對,以
後的每一年也都會是望唇興嘆!(這一段是特別寫給太太看的)
告別了衛斯理尖叫隧道尖叫隧道,後面就是比賽真正開始的時候了。從 Mile 16 開始的
Newton Hills (牛頓四大坡),以及最後的碎心坡。
碎心坡是一段在 Mile 20 與 Mile 21 之間 (32 公里與 34公里之間),蔓延 0.4 英哩
(600 公尺) 的上坡,臨近 Boston College. 儘管總爬升僅有 27 公尺,不過由於此時跑
者甫經 Mile 20 (32 公里) 的撞牆期,加上前面牛頓四大坡的磨練。碎心坡此時在跑者
眼中,儼然就是面高牆。
在 1936 年,前任冠軍 John A. "Johnny" Kelley 在碎心坡底追上了當年的主要競爭
者 Ellison "Tarzan" Brown 並在經過時,輕輕地拍了 Brown 的背。沒想到這一拍反而
激起了 Brown 反攻的怒火,立刻又超前 Kelley 並一路領先到終點。Kelly 痛失冠軍,
而「碎心坡」也因此得名。
八十年過去了,碎心坡仍舊是波馬跑者最頭痛的經典關卡。
---
賽前一日
週日一早前往 Expo 取物。搭乘地鐵從 Copley Square Station 出站,映入眼簾的是雄
偉的波士頓公共圖書館 (Boston Public Library )。
順著圖書館潔白的大牆往右看,出現在 Boylston Street 那一端,藍黃相間、在陽光下
閃閃發光的,儼然就是波士頓馬拉松的終點線。當下,我心跳彷彿漏了一拍。
廣場上擠滿了各地來的跑者,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但你可以清楚地聽出每個人心裡的悸
動:他們飛快地說著話、在藍黃色的拱門下來回奔跑、甚至圍著一個圓唱歌。對很多人來
說,這是一生難得的機會,而他們這輩子也許只會來這一次。
延著 Boylston Street 往西走大約 10 分鐘就會來到 Expo. 我也在這裡拿到了 #694 的
號碼布。
---
第 121 屆波士頓馬拉松
雖然比賽要等到 10:00 才起跑,不過還是得一早搭乘接駁車前往 Hopkinton 的選手村。
我大概在 06:30 左右上了車,07:30 左右抵達。選手村裡就是幾個巨大無比的白色帳篷
搭建在草地上,裡面有無數的貝果、香蕉、運動飲料、咖啡供跑者食用。
走在選手村裡,彷彿就是一場大型盛宴。走到哪都有官方攝影師為你拍照,耳邊響起振奮
人心的搖滾樂。一位主持人站在高台上這麼說著:
每個來到波士頓馬拉松的人,身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你們都靠自己的努力來到了這裡
!」
09:05 跟著第一波的跑者離開了選手村,還要走一英里到起點。期間你會被要求檢查號碼
布不下十次,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每個人都站在自己所屬的分區。在進 Corral 前上了最後
一次廁所,然後不斷不斷地往前走,直到來到隊伍的最前面。
Wave 1, Corral 1.
在這一區裡的都是報名成績在 2 小時 45 分鐘以下的選手。放眼望去 8 成都是 18 ~
39 歲的男性,再來是 40 多歲的。女生跑者在這一區裡,我只看到了兩個。每個
Corral 最多只有一千人,在我站的位置,前面 15 公尺左右就是起跑線。
當下緊張的感覺其實已經煙飛雲散,滿腦子只想著要怎麼跑。天空是萬里無雲的大晴天,
氣溫比預報的 20 度還高,未起跑就已經把保暖的衣物脫掉,但額頭還是微微滲出汗水。
突然間,左側通道一陣騷動,菁英選手出場了。
領頭的是肯亞及伊索比亞的選手 (抱歉我認識不足,無法一一指認),然後是 2014 年的
波馬冠軍 Meb Keflezighi. 高齡 41 歲的 Meb 無疑是全場最受歡迎的人物,他也在賽前
宣布這將是他最後一年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壓根忘了自己也是參賽選手,我忘情地擠到出
場通道旁,幸運地拍到了 Meb 厚實的手掌,他臉上掛著招牌的微笑。
在 Meb 之後是現齡 30 歲的 Galen Rupp*, 可說是現役美國馬拉松選手的第一把交椅。
他在去年里約馬拉松奪下銅牌。與 Meb 相反他刻意低著頭,不與任何觀眾作眼神接觸。
這是他的第一場波馬,肯定很想要一鳴驚人。
隔了兩三位,看到了大迫傑*選手。大迫傑成名得很早,卻在氣勢正旺時選擇離開日本,
加入美國 Oregon Project 訓練基地。他有半馬 1 小時 1 分鐘的驚人成績,即將在今年
的波士頓馬拉松初馬登板。他戴著一頂低調的白色帽子,身高 170 公分,體重 53 公斤
的他即使在瘦削的馬拉松跑者中,都顯得特別不顯眼。我大喊了一聲 Osako! 他向我這看
了一眼,神情完全不顯得緊張。
比賽的情緒在此時被炒到最高,然後就在美國國歌之後,兩架 F-15 戰鬥機從空中轟隆
隆劃過。主持人開玩笑說「他們會是今天最快通過終點線的!」
還沒回過神來,槍響開賽
高水準的比賽我已經參加了不少,但這種陣容還真是第一次。等到我過起跑線,前面已經
有好幾百個人,擠得兩線道的鄉間小路水洩不通,那畫面跟跨年人潮真的差不多。唯一的
區別,就是大家腳下踩著全馬 2 小時 45 分的配速。
兩旁的觀眾扯著嗓子叫囂,道路旁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滿了加油群眾。我此時還不知道,這
個場景會足足蔓延 26.2 英哩,完全不會有縫隙。
Mile 1 跑出了 6:31/mi 的配速,在大下坡之下顯得很保守。不過一看心率已經是接近馬
拉松心跳的數字,我當下就知道今天不會 PR 了。對,我準備了四個月、跑了超過 1500
公里、減了三公斤、做足了準備終於來到夢想之地。
而在比賽開始六分半鐘,就放棄 PR 了。
前四英哩的下坡並不是一馬平川,而是帶點高低起伏的小丘陵地形。太陽把我手臂曬得鮮
紅、心跳撲通撲通地跳,突然小腿一陣冰涼,才發現汗水早已浸透了帽沿,滴到了小腿。
我知道這可能已經超過我該有的努力程度,卻詫異地發現距離理想配速 6:05/mi 居然足
足慢了 30 秒!**
腦袋一陣混亂,想著過去四個月來的努力,甚至是過去兩年來的努力都可能化為烏有。我
是那麼地想要跑一場波士頓馬拉松...
等等
烈日底下,家家戶戶攜家帶眷在門口幫跑者加油;前前後後都是身材精瘦的的跑者,腳下
踏著難以想像的速度;義工伸長了手遞水跟運動飲料,每個動作都像訓練了上百次一樣精
確。
這個場景、這個畫面,不就是我夢想中的,跑一場波士頓馬拉松?
在第一個水站我前所未有地慢了下來,接過了義工手上的運動飲料,一飲而盡。隨後又接
了第二杯水,摘了帽子,從臉上澆了下去。
水帶來的冰涼感幫助我恢復了理智。對我來說,成績本來就是次要的,重點是在訓練和比
賽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什麼。速度一口氣降到 6:40/mi, 大概是全馬 2 小時 55 分的配速
,說什麼我都要好好享受這場比賽。
全力比賽的時候,你是很難享受過程的。你心中盤算的是心跳、配速、即將來的坡,而對
周遭環境近乎全然漠視。那些群眾和加油標語,在眼中就像一閃而過的幻燈片,只留下模
模糊糊的印象。不過當調整為比較輕鬆的配速,一切都不一樣了。
你開始會注意到一些小事情,像是路旁的小朋友一個個伸長了手,不過卻沒有跑者有心思
去擊掌。我緩緩靠了過去,向站在前排的小女孩點了頭,她伸出了手掌輕輕拍了一下。小
女孩興奮地向朋友炫耀,而她的爸爸在我經過時,向我喊了一聲「謝謝!你真好!」
這個舉動引起了後面的小朋友們效法,一個個站得老高。我一不做二不休,即使偏離了賽
道,還是一路擊掌過去,引起了陣陣的歡呼。
我想起了開賽前自己跟 Meb 擊掌的畫面。剛剛 Meb 經過的時候,有機會跟他們擊掌嗎?
還是我們這些跑者在小朋友的眼中,其實就是像 Meb 在我們心中那樣的存在?
來到 12 英哩 - 衛斯理尖叫隧道,是少數賽道中有陰影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恰巧,身
後剛好起了一陣涼風。衛斯理的女孩們高舉著 Kiss Me 的牌子,可能是我身處稍快位置
的關係,真正停下來親吻的跑者大概 20 人之中才有 1 個。我腳下未停,一路擊掌而過
。雖然沒有得到女學生們的「祝福」,但她們的加油真的讓人覺得青春無限,心情舒暢。
不一會過了半馬距離,計時器顯示 1 小時 28 分,身體感覺仍十分不錯。
13 至 15 英哩是稍微平坦的路線,心中想著有機會跑出 2 小時 55 分,於是稍微加了一
點速。這時候道路逐漸寬闊,已經沒有剛開賽的擁擠感。然而烈日卻沒有放過跑者的意思
,氣溫一路攀高,我從每站喝一杯水、淋一杯水,到後來喝一杯水、淋兩杯水已經是標準
配備。有時後淋到全身衣褲都濕漉漉的,但三兩分鐘又被曬乾。
在這一段我也追上了幾位從台灣來、起跑比較有企圖心的跑者,他們的速度也掉了不少。
看來即使對台灣跑者來說,這樣的天氣還是太炎熱了。經過時說了句加油,然後在 16 英
哩進入了最大的挑戰,牛頓四大坡。
牛頓四大坡即使輕鬆跑也不是鬧著玩的。我收起了跟觀眾互動的心態,一步一步地埋頭苦
幹。此時心跳雖然還在控制之中,不過大腿內側的肌肉緩緩地跳著,感覺就快抽筋了。
以 7:10/mi 的配速攻上了最難的傷心坡,接下來就是一路向下了。
加速吧!
...才剛有了這樣的念頭,大腿抽筋了。
每跑一步都覺得疼痛,遑論是在下坡加速了。在 22 英哩跑出了 7:42/mi, 然後是
8:09/mi, 8:18/mi. 我清楚知道自己沒有受傷,但是真的沒有任何辦法跑快。電解質飲料
已經喝不下了,沿途的能量膠補給也沒少,但是抽筋了就是抽筋了。
兩個跑團的隊友從我左邊切過,看到我在這裡詫異了一下,隨後試圖要撿我上車。我重新
燃起鬥志跟了 500 公尺,但還是抵不過雙腿的疼痛,不得已看著他們的背影逐漸遠去。
Mile 25 進入了市區,說好的市區遮蔽根本沒有出現。略硬的石板路對雙腳的負擔越來越
大,我的表情就跟跑姿一樣扭曲。
轉過了最後一個轉角,回到 Boylston 大路上。終點線前的觀眾,不分你我地為跑者最後
衝刺助威。
我咬牙忍耐著跑,說什麼都不能在這裡倒下。
遠遠地...看到終點拱門了...
遠遠地...看到兩旁插滿了各國的國旗...
遠遠地...看到了台灣的國旗...看到了台灣來的加油團...
五十公尺、十公尺、三公尺.....我好想趕快完成比賽,但又好捨不得波馬就這麼結束了
顫顫巍巍地過了終點,然後不由自主的抱住了臉。
我好好喘了一口氣,然後轉過身來,向賽道、向志工、向觀眾、向跑者鞠了一個九十度的
躬。雙腳依然止不住地發抖,差點就要跪倒在地上。
醫護人員一擁而上,問我感覺怎樣。我比了一個拇指 “I am okay.”
“Two thumbs up?” 我給了她兩支拇指。她終於願意放我走了。
經過了醫療區,看到了志工老奶奶手上拿著獨角獸獎牌。我走到她的面前,腰彎得好低好
低。
「恭喜你,你現在是個波士頓馬拉松跑者了。」
Official Time: 3:05:04
1st half: 1:28:19
2nd half 1:36:45
Overall: 2044 / 27221
註:*Galen Rupp 最後以 2:09:58 奪下了波馬的第二名。而初馬的大迫傑僅以 30 秒之
差拿下第三,這是日本人在波馬歷年第三好的成績。
註:**後來我才知道,今年波士頓馬拉松賽事溫度一度達到攝氏 25 度,是十年來的第二
高溫。一共有過 1200 名選手尋求醫療協助,而參賽者的完賽時間平均比報名成績慢了
23 分鐘。
---
後記
跑步對每個人的定義不同。能夠喜歡跑步很好,能夠想跑就跑更是一種福氣。馬拉松對我
來說是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在鍛鍊和比賽之中我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及滿足。
不過,每個人客觀條件不同。也許家庭因素、也許工作很忙沒有時間、或者最直接的,你
就是覺得鍛鍊馬拉松不有趣、很辛苦,那都無妨。只要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那你就是最快樂的人。記住,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跑你就跑。Marathon is not for
everyone.
感謝所有在背後支持我的人,特別是家人。也感謝每個願意看文章的你。
希望我的文章,不管對正在馬拉松這條路上堅持著、或者是在人生這條路上打拼的人來說
,能帶來一點激勵效果,那我就很開心了。
當然,如果你對馬拉松懷抱著夢想,那我也鼓勵你努力取得資格,然後來波士頓看看。你
一定不會失望的。
#Sub3Jay at #BostonMarathon2017 下台一鞠躬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17-04-25T23:06
at 2017-04-25T23:06
By Noah
at 2017-04-30T13:22
at 2017-04-30T13:22
By Erin
at 2017-05-05T03:38
at 2017-05-05T03:38
By Rachel
at 2017-05-09T17:55
at 2017-05-09T17:55
By Hedda
at 2017-05-14T08:11
at 2017-05-14T08:11
By Oscar
at 2017-05-18T22:27
at 2017-05-18T22:27
By Michael
at 2017-05-23T12:44
at 2017-05-23T12:44
By Isla
at 2017-05-28T03:00
at 2017-05-28T03:00
By Irma
at 2017-06-01T17:16
at 2017-06-01T17:16
By Tom
at 2017-06-06T07:33
at 2017-06-06T07:33
By Anonymous
at 2017-06-10T21:49
at 2017-06-10T21:49
By Thomas
at 2017-06-15T12:05
at 2017-06-15T12:05
By Agatha
at 2017-06-20T02:22
at 2017-06-20T02:22
By Delia
at 2017-06-24T16:38
at 2017-06-24T16:38
By Faithe
at 2017-06-29T06:54
at 2017-06-29T06:54
By Yuri
at 2017-07-03T21:11
at 2017-07-03T21:11
By Eden
at 2017-07-08T11:27
at 2017-07-08T11:27
By Jacky
at 2017-07-13T01:43
at 2017-07-13T01:43
By Kumar
at 2017-07-17T15:59
at 2017-07-17T15:59
By Liam
at 2017-07-22T06:16
at 2017-07-22T06:16
By Iris
at 2017-07-26T20:32
at 2017-07-26T20:32
By Emily
at 2017-07-31T10:48
at 2017-07-31T10:48
By Selena
at 2017-08-05T01:05
at 2017-08-05T01:05
By Robert
at 2017-08-09T15:21
at 2017-08-09T15:21
By Emma
at 2017-08-14T05:37
at 2017-08-14T05:37
By Donna
at 2017-08-18T19:54
at 2017-08-18T19:54
By Zanna
at 2017-08-23T10:10
at 2017-08-23T10:10
By Steve
at 2017-08-28T00:26
at 2017-08-28T00:26
By Freda
at 2017-09-01T14:43
at 2017-09-01T14:43
By Linda
at 2017-09-06T04:59
at 2017-09-06T04:59
By Sandy
at 2017-09-10T19:15
at 2017-09-10T19:15
By Zanna
at 2017-09-15T09:32
at 2017-09-15T09:32
By Mia
at 2017-09-19T23:48
at 2017-09-19T23:48
By Carol
at 2017-09-24T14:04
at 2017-09-24T14:04
By Candice
at 2017-09-29T04:21
at 2017-09-29T04:21
By Adele
at 2017-10-03T18:37
at 2017-10-03T18:37
By Oliver
at 2017-10-08T08:53
at 2017-10-08T08:53
By Belly
at 2017-10-12T23:09
at 2017-10-12T23:09
By Hedy
at 2017-10-17T13:26
at 2017-10-17T13:26
By Jessica
at 2017-10-22T03:42
at 2017-10-22T03:42
By Thomas
at 2017-10-26T17:58
at 2017-10-26T17:58
By Victoria
at 2017-10-31T08:15
at 2017-10-31T08:15
By George
at 2017-11-04T22:31
at 2017-11-04T22:31
By Noah
at 2017-11-09T12:47
at 2017-11-09T12:47
By Andrew
at 2017-11-14T03:04
at 2017-11-14T03:04
By Poppy
at 2017-11-18T17:20
at 2017-11-18T17:20
By Belly
at 2017-11-23T07:36
at 2017-11-23T07:36
By Daniel
at 2017-11-27T21:53
at 2017-11-27T21:53
By Elma
at 2017-12-02T12:09
at 2017-12-02T12:09
By Regina
at 2017-12-07T02:25
at 2017-12-07T02:25
By Tracy
at 2017-12-11T16:42
at 2017-12-11T16:42
By Elma
at 2017-12-16T06:58
at 2017-12-16T06:58
By Tom
at 2017-12-20T21:14
at 2017-12-20T21:14
By Audriana
at 2017-12-25T11:31
at 2017-12-25T11:31
By Jacob
at 2017-12-30T01:47
at 2017-12-30T01:47
By Kyle
at 2018-01-03T16:03
at 2018-01-03T16:03
By Caitlin
at 2018-01-08T06:20
at 2018-01-08T06:20
By Lucy
at 2018-01-12T20:36
at 2018-01-12T20:36
By Thomas
at 2018-01-17T10:52
at 2018-01-17T10:52
By Heather
at 2018-01-22T01:08
at 2018-01-22T01:08
By Hedwig
at 2018-01-26T15:25
at 2018-01-26T15:25
By Elizabeth
at 2018-01-31T05:41
at 2018-01-31T05:41
By Rosalind
at 2018-02-04T19:57
at 2018-02-04T19:57
By Elizabeth
at 2018-02-09T10:14
at 2018-02-09T10:14
By Adele
at 2018-02-14T00:30
at 2018-02-14T00:3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2-18T14:46
at 2018-02-18T14:46
By Christine
at 2018-02-23T05:03
at 2018-02-23T05:03
By Lucy
at 2018-02-27T19:19
at 2018-02-27T19:19
By Vanessa
at 2018-03-04T09:35
at 2018-03-04T09:35
By Agatha
at 2018-03-08T23:52
at 2018-03-08T23:5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3-13T14:08
at 2018-03-13T14:08
By Ina
at 2018-03-18T04:24
at 2018-03-18T04:24
By Kelly
at 2018-03-22T18:41
at 2018-03-22T18:41
By Joseph
at 2018-03-27T08:57
at 2018-03-27T08:57
By Ula
at 2018-03-31T23:13
at 2018-03-31T23:13
By Valerie
at 2018-04-05T13:30
at 2018-04-05T13:30
By Regina
at 2018-04-10T03:46
at 2018-04-10T03:46
By Thomas
at 2018-04-14T18:02
at 2018-04-14T18:02
By Margaret
at 2018-04-19T08:18
at 2018-04-19T08:18
By Olga
at 2018-04-23T22:35
at 2018-04-23T22:35
By Rae
at 2018-04-28T12:51
at 2018-04-28T12:51
By Kristin
at 2018-05-03T03:07
at 2018-05-03T03:07
By Lily
at 2018-05-07T17:24
at 2018-05-07T17:24
By Queena
at 2018-05-12T07:40
at 2018-05-12T07:40
By Elizabeth
at 2018-05-16T21:56
at 2018-05-16T21:56
By William
at 2018-05-21T12:13
at 2018-05-21T12:13
By Sandy
at 2018-05-26T02:29
at 2018-05-26T02:29
By Rae
at 2018-05-30T16:45
at 2018-05-30T16:45
By Rae
at 2018-06-04T07:02
at 2018-06-04T07:02
By Cara
at 2018-06-08T21:18
at 2018-06-08T21:18
By Zenobia
at 2018-06-13T11:34
at 2018-06-13T11:34
By Hardy
at 2018-06-18T01:51
at 2018-06-18T01:51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6-22T16:07
at 2018-06-22T16:07
By Dora
at 2018-06-27T06:23
at 2018-06-27T06:23
By Ula
at 2018-07-01T20:40
at 2018-07-01T20:40
By Michael
at 2018-07-06T10:56
at 2018-07-06T10:56
By William
at 2018-07-11T01:12
at 2018-07-11T01:12
By Audriana
at 2018-07-15T15:28
at 2018-07-15T15:28
By Genevieve
at 2018-07-20T05:45
at 2018-07-20T05:45
By Yuri
at 2018-07-24T20:01
at 2018-07-24T20:01
By Anthony
at 2018-07-29T10:17
at 2018-07-29T10:17
By Yedda
at 2018-08-03T00:34
at 2018-08-03T00:34
By Hedy
at 2018-08-07T14:50
at 2018-08-07T14:50
By Eden
at 2018-08-12T05:06
at 2018-08-12T05:06
By Hazel
at 2018-08-16T19:23
at 2018-08-16T19:23
By Zora
at 2018-08-21T09:39
at 2018-08-21T09:39
By Margaret
at 2018-08-25T23:55
at 2018-08-25T23:55
By Agnes
at 2018-08-30T14:12
at 2018-08-30T14:12
By Olivia
at 2018-09-04T04:28
at 2018-09-04T04:28
By John
at 2018-09-08T18:44
at 2018-09-08T18:44
By Connor
at 2018-09-13T09:01
at 2018-09-13T09:01
By Rae
at 2018-09-17T23:17
at 2018-09-17T23:17
By Blanche
at 2018-09-22T13:33
at 2018-09-22T13:33
By Isabella
at 2018-09-27T03:50
at 2018-09-27T03:50
By Belly
at 2018-10-01T18:06
at 2018-10-01T18:06
By Isla
at 2018-10-06T08:22
at 2018-10-06T08:22
By Gilbert
at 2018-10-10T22:39
at 2018-10-10T22:39
By Valerie
at 2018-10-15T12:55
at 2018-10-15T12:55
By Jessica
at 2018-10-20T03:11
at 2018-10-20T03:11
By Brianna
at 2018-10-24T17:27
at 2018-10-24T17:27
By Ethan
at 2018-10-29T07:44
at 2018-10-29T07:44
By Delia
at 2018-11-02T22:00
at 2018-11-02T22:00
By Eartha
at 2018-11-07T12:16
at 2018-11-07T12:16
By Damian
at 2018-11-12T02:33
at 2018-11-12T02:33
By Joe
at 2018-11-16T16:49
at 2018-11-16T16:49
By Emma
at 2018-11-21T07:05
at 2018-11-21T07:05
By Gilbert
at 2018-11-25T21:22
at 2018-11-25T21:22
By Caitlin
at 2018-11-30T11:38
at 2018-11-30T11:38
By Susan
at 2018-12-05T01:54
at 2018-12-05T01:54
By Adele
at 2018-12-09T16:11
at 2018-12-09T16:11
By Kama
at 2018-12-14T06:27
at 2018-12-14T06:27
By Queena
at 2018-12-18T20:43
at 2018-12-18T20:43
By Ursula
at 2018-12-23T11:00
at 2018-12-23T11:00
By Olive
at 2018-12-28T01:16
at 2018-12-28T01:16
By Zenobia
at 2019-01-01T15:32
at 2019-01-01T15:32
By Hamiltion
at 2019-01-06T05:49
at 2019-01-06T05:49
By Steve
at 2019-01-10T20:05
at 2019-01-10T20:05
By Edwina
at 2019-01-15T10:21
at 2019-01-15T10:21
By Mia
at 2019-01-20T00:37
at 2019-01-20T00:37
By Zora
at 2019-01-24T14:54
at 2019-01-24T14:54
Related Posts
噴劑
By Frederica
at 2017-04-21T07:58
at 2017-04-21T07:58
台中霧峰區徵人路跑
By Ina
at 2017-04-20T11:46
at 2017-04-20T11:46
新手慢跑提問
By Lydia
at 2017-04-20T02:38
at 2017-04-20T02:38
2017追火車-你追趕的每一秒,都彌足珍貴!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4-19T23:42
at 2017-04-19T23:42
下腹痛
By Bethany
at 2017-04-19T12:35
at 2017-04-19T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