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百,也只是個過程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Tom
at 2018-10-15T15:33
at 2018-10-15T15:33
Table of Contents
從兩年前初半馬至今 從來不曾寫過心得
趁著初次參賽到這一次半馬破百剛好滿兩年
為這段期間每一項賽事做紀錄
因為工作和家庭的關係 我只能在週間下班後的一個多小時擠出練跑的時間
而且老婆比自己還忙 我也就自己訂了四不跑
天氣太冷不跑 太熱不跑 下雨不跑 或自己狀況不好也不跑(沒睡飽或沒睡好)
以免自己感冒 變成老婆要一個人帶小孩
也因此年跑量大約都只有500k上下 成績能緩步上升倒也挺有成就感的
(常常一邊開車一邊羨慕的看著路邊的跑者 我也想天天跑 也想每個週末跑LSD啊)
2016/10/09 B.A.A. Half: 1:53:57
賽前的目標一是完賽 二是sub 2
跑前一週第一次以5:30跑了一次16k 心裡才比較篤定至少完賽不是問題
但畢竟沒有經驗 也看過太多跑友分享後段撞牆的心得
所以對於破二依然沒有把握
比賽當天
平常就沒有早起習慣的我仍舊稍微睡過了頭
以至於錯過了末班的接駁車
得小跑步的從地鐵出口趕到起跑線 在關門前一分鐘起跑
這一天從一早就下著小雨
使得眾跑者為了閃避路上積水 而令賽道變得十分擁擠
我為了超車不知道多跑了多少路程
中間甚至不小心踩進了一個比想像中還要深的水坑
還好沒有扭傷 只是鞋子瞬間全濕 每一步都可以榨出水來
或許是因為遲到的關係
我不像其他人一樣在起跑線上準備多時 等待槍響
所以沒有我原先預期的緊張
只是專心地以自己的節奏 維持5:25的配速
除了在最後2~3公里連續的緩升坡中 開始覺得怎麼每一百公尺越來越遠
整體算是很平順地跑完了
反倒是過終點線後 因為沒有拿到披風
一時也找不到幫忙保管衣物的朋友 而在寒風細雨中抖到覺得要失溫了
2017/05/28 Boston's Run to Remember: 1:45:45
第二半馬 也是第一次跑到受傷
賽前根據平時練跑的速度 訂下1:45:00的目標
這一次為了避免又因為睡過頭而趕路 前一晚就到一起參賽的朋友家借宿
但仍因為緊張而頻跑廁所 沒能擠到預設的五分速起跑區
經驗仍然不足的我 一直仗著自以為鐵打的身體 總是隨意伸展一下就起跑
所以前段總是比均速慢上許多
也為了追回落後的時間 在最後五公里硬是以變形的跑姿在每一個下坡和彎道加速衝刺
最後的成績雖然沒有達標 也還算滿意
殊不知本來以為只是那種一般休息一兩天後就會好的痠痛
其實是差點讓我放棄五個月後初馬的大傷
2017/10/08 Chicago Marathon: 3:57:23
四個小時 一定要一路跑完 絕不能停下來走路
我想證明我可以 我想讓兒子知道爸爸不是會輕易放棄的人
帶著這樣的念頭 怎麼樣都想在第一次面對這樣艱難的挑戰時
百分之百達成將來不會覺得遺憾的目標
靠著五月半馬的成績 報名時拿到wave 1 (zone D)的起跑時間 有助於在氣溫上升前完賽
賽前半個小時前進到起跑區 決定站在E區的前頭 才不會被頻繁的超車而打擊士氣
開跑後的前幾公里 依舊維持過去的習慣 慢慢的暖身
過了五公里後開始進到正常配速 前半馬1:57:31 而且體力依舊充沛
30k後雖然慢了下來 但也還不到撞牆
路上只要遇到灑水 就盡量跑過去讓身體降溫 能量膠的補充也都照著計劃進行
總算到了先前大家分享的 終點線前的上坡路段
知道自己破四不是問題 而且真的要跑完兩年前從來不敢想望的馬拉松
一邊想著還在練習站立的兒子 一邊感動到鼻酸
好想立刻飛回家 把完賽獎牌給兒子當最新的玩具
2018/05/27 Boston's Run to Remember: 1:50:18
先前參加了三個比賽 每一次總是在拼成績
直到初馬完賽後 才意識到完全不記得路上曾經經過哪些景點
所以再次回到這個一年前跑到受傷的波士頓市區的賽道
這一次就設定了要輕鬆跑 好好的享受沿路的風景
回程的最後一小段還是有稍微加速 想衝進1:50:00
但賽後完全不覺得疲累 很開心的在休息區吃補給 等著一起參賽的兩個朋友回來
2018/10/07 B.A.A. Half: 1:39:58
今年下半年本來是想跑柏林或紐約馬 奈何籤運不佳 索性就繼續練半馬吧
(2018NYC Half, 2019東京馬也都沒抽到...)
五月的比賽結束後 七月應前同事之邀
參加了NJ的鐵人三項接力賽 在盛夏中跑出自己的10k PB 47:26
也起了半馬破百的念頭
但夏天的高溫 跑量始終拉不起來
七月48k 八月60k 九月75k
目標也不停的在PB和破百之間游移
比賽當天 原先就知道好友Peter的妹婿會一起跑 卻不知道他是來當我們的pacer
我雖然自覺破百機率不高 還是告訴他們不要等我 但我會盡力跟在後頭
果然有個有經驗的人帶著跑還是有差 從賽前的暖身到起跑的位置都考慮過
上午八點零三分 在菁英跑者出發後的二十秒 我們也跟著起跑
原先我還是想採取比較保守的策略 先放慢速度熱身
但前面7~8公里連串的下坡 很難不跟著大家一起衝
即便我試著不要操之過急 還是在第一公里跑出了當天最快的4:30
好不容易在8~9公里處的上坡追上了Peter
我又再度稍微放慢 保持在他們後面5~10秒的距離
12公里時 第一次在半馬賽道上吃了能量膠
但從17公里開始 不斷的閃過要放棄的念頭 一個接著一個的上坡
心裡總想著破PB也夠了 好想回到五分速休息一下
卻看著pacer一直在我觸眼可及的距離 又咬著牙加大步伐衝刺
當然 這次我有注意自己的姿勢
最後的五百公尺 我和Peter輪流加速超越彼此
我知道我們離目標很近 就是要保持速度撐過最後一段
過終點線的瞬間 我按下跑錶 時間是1:40:02 而Peter的則是1:39:59
最後我們的晶片時間同是1:39:58
幸好他準備了秘密武器-一個完美的pacer 幸好他賽前給了我一個能量膠
也幸好我有堅持住 在最後一刻跟上
-------------------------------------
兩年的時間 遠遠不足的跑量
曾經把破百當作最終目標 (只想輕鬆跑的心態)
但此刻卻突然覺得這也只是途中一個小小的里程碑
就像我已經忘了初半馬完賽的興奮 (過程卻仍印象深刻)
接下來還得繼續努力 在可及之處 向下一個目標挑戰
--
趁著初次參賽到這一次半馬破百剛好滿兩年
為這段期間每一項賽事做紀錄
因為工作和家庭的關係 我只能在週間下班後的一個多小時擠出練跑的時間
而且老婆比自己還忙 我也就自己訂了四不跑
天氣太冷不跑 太熱不跑 下雨不跑 或自己狀況不好也不跑(沒睡飽或沒睡好)
以免自己感冒 變成老婆要一個人帶小孩
也因此年跑量大約都只有500k上下 成績能緩步上升倒也挺有成就感的
(常常一邊開車一邊羨慕的看著路邊的跑者 我也想天天跑 也想每個週末跑LSD啊)
2016/10/09 B.A.A. Half: 1:53:57
賽前的目標一是完賽 二是sub 2
跑前一週第一次以5:30跑了一次16k 心裡才比較篤定至少完賽不是問題
但畢竟沒有經驗 也看過太多跑友分享後段撞牆的心得
所以對於破二依然沒有把握
比賽當天
平常就沒有早起習慣的我仍舊稍微睡過了頭
以至於錯過了末班的接駁車
得小跑步的從地鐵出口趕到起跑線 在關門前一分鐘起跑
這一天從一早就下著小雨
使得眾跑者為了閃避路上積水 而令賽道變得十分擁擠
我為了超車不知道多跑了多少路程
中間甚至不小心踩進了一個比想像中還要深的水坑
還好沒有扭傷 只是鞋子瞬間全濕 每一步都可以榨出水來
或許是因為遲到的關係
我不像其他人一樣在起跑線上準備多時 等待槍響
所以沒有我原先預期的緊張
只是專心地以自己的節奏 維持5:25的配速
除了在最後2~3公里連續的緩升坡中 開始覺得怎麼每一百公尺越來越遠
整體算是很平順地跑完了
反倒是過終點線後 因為沒有拿到披風
一時也找不到幫忙保管衣物的朋友 而在寒風細雨中抖到覺得要失溫了
2017/05/28 Boston's Run to Remember: 1:45:45
第二半馬 也是第一次跑到受傷
賽前根據平時練跑的速度 訂下1:45:00的目標
這一次為了避免又因為睡過頭而趕路 前一晚就到一起參賽的朋友家借宿
但仍因為緊張而頻跑廁所 沒能擠到預設的五分速起跑區
經驗仍然不足的我 一直仗著自以為鐵打的身體 總是隨意伸展一下就起跑
所以前段總是比均速慢上許多
也為了追回落後的時間 在最後五公里硬是以變形的跑姿在每一個下坡和彎道加速衝刺
最後的成績雖然沒有達標 也還算滿意
殊不知本來以為只是那種一般休息一兩天後就會好的痠痛
其實是差點讓我放棄五個月後初馬的大傷
2017/10/08 Chicago Marathon: 3:57:23
四個小時 一定要一路跑完 絕不能停下來走路
我想證明我可以 我想讓兒子知道爸爸不是會輕易放棄的人
帶著這樣的念頭 怎麼樣都想在第一次面對這樣艱難的挑戰時
百分之百達成將來不會覺得遺憾的目標
靠著五月半馬的成績 報名時拿到wave 1 (zone D)的起跑時間 有助於在氣溫上升前完賽
賽前半個小時前進到起跑區 決定站在E區的前頭 才不會被頻繁的超車而打擊士氣
開跑後的前幾公里 依舊維持過去的習慣 慢慢的暖身
過了五公里後開始進到正常配速 前半馬1:57:31 而且體力依舊充沛
30k後雖然慢了下來 但也還不到撞牆
路上只要遇到灑水 就盡量跑過去讓身體降溫 能量膠的補充也都照著計劃進行
總算到了先前大家分享的 終點線前的上坡路段
知道自己破四不是問題 而且真的要跑完兩年前從來不敢想望的馬拉松
一邊想著還在練習站立的兒子 一邊感動到鼻酸
好想立刻飛回家 把完賽獎牌給兒子當最新的玩具
2018/05/27 Boston's Run to Remember: 1:50:18
先前參加了三個比賽 每一次總是在拼成績
直到初馬完賽後 才意識到完全不記得路上曾經經過哪些景點
所以再次回到這個一年前跑到受傷的波士頓市區的賽道
這一次就設定了要輕鬆跑 好好的享受沿路的風景
回程的最後一小段還是有稍微加速 想衝進1:50:00
但賽後完全不覺得疲累 很開心的在休息區吃補給 等著一起參賽的兩個朋友回來
2018/10/07 B.A.A. Half: 1:39:58
今年下半年本來是想跑柏林或紐約馬 奈何籤運不佳 索性就繼續練半馬吧
(2018NYC Half, 2019東京馬也都沒抽到...)
五月的比賽結束後 七月應前同事之邀
參加了NJ的鐵人三項接力賽 在盛夏中跑出自己的10k PB 47:26
也起了半馬破百的念頭
但夏天的高溫 跑量始終拉不起來
七月48k 八月60k 九月75k
目標也不停的在PB和破百之間游移
比賽當天 原先就知道好友Peter的妹婿會一起跑 卻不知道他是來當我們的pacer
我雖然自覺破百機率不高 還是告訴他們不要等我 但我會盡力跟在後頭
果然有個有經驗的人帶著跑還是有差 從賽前的暖身到起跑的位置都考慮過
上午八點零三分 在菁英跑者出發後的二十秒 我們也跟著起跑
原先我還是想採取比較保守的策略 先放慢速度熱身
但前面7~8公里連串的下坡 很難不跟著大家一起衝
即便我試著不要操之過急 還是在第一公里跑出了當天最快的4:30
好不容易在8~9公里處的上坡追上了Peter
我又再度稍微放慢 保持在他們後面5~10秒的距離
12公里時 第一次在半馬賽道上吃了能量膠
但從17公里開始 不斷的閃過要放棄的念頭 一個接著一個的上坡
心裡總想著破PB也夠了 好想回到五分速休息一下
卻看著pacer一直在我觸眼可及的距離 又咬著牙加大步伐衝刺
當然 這次我有注意自己的姿勢
最後的五百公尺 我和Peter輪流加速超越彼此
我知道我們離目標很近 就是要保持速度撐過最後一段
過終點線的瞬間 我按下跑錶 時間是1:40:02 而Peter的則是1:39:59
最後我們的晶片時間同是1:39:58
幸好他準備了秘密武器-一個完美的pacer 幸好他賽前給了我一個能量膠
也幸好我有堅持住 在最後一刻跟上
-------------------------------------
兩年的時間 遠遠不足的跑量
曾經把破百當作最終目標 (只想輕鬆跑的心態)
但此刻卻突然覺得這也只是途中一個小小的里程碑
就像我已經忘了初半馬完賽的興奮 (過程卻仍印象深刻)
接下來還得繼續努力 在可及之處 向下一個目標挑戰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Olga
at 2018-10-18T15:06
at 2018-10-18T15:06

By Andrew
at 2018-10-21T14:40
at 2018-10-21T14:40

By Genevieve
at 2018-10-24T14:14
at 2018-10-24T14:14

By Isla
at 2018-10-27T13:47
at 2018-10-27T13:47

By Suhail Hany
at 2018-10-30T13:21
at 2018-10-30T13:21

By Blanche
at 2018-11-02T12:54
at 2018-11-02T12:54

By Kama
at 2018-11-05T12:28
at 2018-11-05T12:28

By Oscar
at 2018-11-08T12:01
at 2018-11-08T12:01

By Skylar Davis
at 2018-11-11T11:35
at 2018-11-11T11:35

By Olive
at 2018-11-14T11:08
at 2018-11-14T11:08

By Belly
at 2018-11-17T10:42
at 2018-11-17T10:42

By Erin
at 2018-11-20T10:15
at 2018-11-20T10:15

By Heather
at 2018-11-23T09:49
at 2018-11-23T09:49

By Edith
at 2018-11-26T09:22
at 2018-11-26T09:22

By Edith
at 2018-11-29T08:56
at 2018-11-29T08:56

By Carol
at 2018-12-02T08:29
at 2018-12-02T08:29

By Liam
at 2018-12-05T08:03
at 2018-12-05T08:03

By Caitlin
at 2018-12-08T07:37
at 2018-12-08T07:3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12-11T07:10
at 2018-12-11T07:10

By Kyle
at 2018-12-14T06:44
at 2018-12-14T06:44

By Hazel
at 2018-12-17T06:17
at 2018-12-17T06:17

By Megan
at 2018-12-20T05:51
at 2018-12-20T05:51

By Connor
at 2018-12-23T05:24
at 2018-12-23T05:24
Related Posts
比賽前的早上

By Linda
at 2018-10-15T11:46
at 2018-10-15T11:46
2019香港馬拉松開放報名查詢啦

By Franklin
at 2018-10-15T10:26
at 2018-10-15T10:26
2018 柏林馬拉松

By Una
at 2018-10-15T07:52
at 2018-10-15T07:52
習慣慢跑後的心率

By George
at 2018-10-14T23:09
at 2018-10-14T23:09
夸父接力西臺-不睡覺,還是讓年輕人去吧!

By Leila
at 2018-10-14T17:26
at 2018-10-14T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