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版]善跑的台灣先民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Erin
at 2011-09-20T22:51
at 2011-09-20T22:51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Aboriginal 看板 #1EU4_hPA ]
作者: ballfan (純看球) 看板: Aboriginal
標題: [心情]尋根--重返西拉雅(二)
時間: Tue Sep 20 16:33:44 2011
三、善跑的西拉雅之男
西拉雅男人在母系社會裡,是相對的弱勢,平日無所事事,因為不是每天都有戰可以
打,對於以農業為主的西拉雅族來說,打獵也不是必要的,或許這就是為何西拉雅男人很
容易與別人有衝突的原因吧!?清朝的文獻中,提到西拉雅男人喝醉後,若被別人斜視瞧
看,就會跟對方爭鬥。
即使好勇喜鬥,在荷人眼中高大俊美的西拉雅男人,卻有一項頗為特殊的才能,跑步
。文獻記載,年輕的西拉雅人被稱為「麻達」,以善走聞名,他們日夜學習跑步的技能,
幾乎每個男子的腳底都練出厚厚的死皮,這樣就算跑在荊棘上面,也能如履平地般的快捷
。
西拉雅人每年約有二至三次類似漢族過年一樣的慶典,會與鄰社相約賽戲酣歌,而賽
戲完最重要的,就是盛裝打扮的比賽跑,稱之為「鬥走」;平日若有爭執也會以「鬥走」
來比較一番,贏的一方就是對的一方。由此可知,跑步對於西拉雅男人是很重要的技能。
擅長跑步的西拉雅男人,在清代就被用來傳遞公文。年輕的麻達在年紀約十三、四歲
時,就使用籐製或竹製類似護腰束腹的東西,把腹與腰圍起來紮緊勒平,稱之為「匝肚」
,這樣比較好馳騁。他們在傳遞公文時,喜歡在頭上插著雉雞尾巴上的長毛,手臂上戴著
一個用鐵製成的「薩鼓宜」,起腳奔馳,他們跑時,腳常抬高,碰到自己的臀部,跑得飛
快,這點相當符合現代的運動科學,跑時激起的塵土以及手鐲和薩鼓宜碰撞的叮噹聲音,
很遠就可以聽到。
一些文獻都提及西拉雅人奔跑的速度,可以追上奔跑的馬。因此衍生出來幾則有趣的
傳說。其一,北頭洋社的「飛番」:清乾隆時有一西拉雅族人程天與,擅長捷跑,速度宛
若飛鳥,別號飛番。此事傳到朝廷,程很快就奉召入京在御前與馬比賽,並於髮上串掛百
餘銅錢,據說他讓馬三鞭之後才起跑,等到追上馬時髮上的銅錢都平飛起來,因而得乾隆
嘉許,賜「父子面君三次」,這即是現程氏墓牌上所刻之字;其二,高雄木柵「戴耳澇
Te ni-lau」的傳說:戴耳澇據說是清武官,平埔族人,也曾與馬賽跑,先抓住馬尾跑,
接近終點前才將馬尾拉後超越,雖說這樣似乎勝之不武,但其實能抓住急馳中的馬尾跑也
絕非易事;其三,田寮的「三股租」傳說:據說是當時新港社的張吧寧,當時有蕃中豪傑
之稱,聯合同社的江姓友人,共聘一位王姓書生,為抑制漢人恢復被奪的田園,三人同心
協力從事訴訟,因張吧寧善跑,故親自跑衙門進行訴訟,江家富錢多,故出錢支付旅費
,王生善書告狀,故負責寫訴狀。於是,張有時鳳山,有時台南的跑,往返要二十餘里卻
能一日來回,過程中不知來回跑了幾百次,後來朝廷允重新丈量,終重獲失去的田園。
以上三則傳說,雖然可信度待考,但都顯示出西拉雅男人在跑步上非凡的造詣,才會
有那麼多的故事流傳下來,如果這個風俗流傳至今,或許臺灣第一面的奧運金牌可能就是
在田徑場上或馬拉松賽,而不是跆拳道了!
【資料引用自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飛番該段資料引用顏美娟「以『飛番傳說』論傳說的虛與實」一文
http://siraya.tnc.gov.tw/upload/doc/6.doc】
【系列文章同時發表於作者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gentleguyworld-bornpoet 歡迎轉載】
--
“I don't really feel like I know a whole lot about anything,
but I know a few things about baseball.” -- Greg Maddux
--
作者: ballfan (純看球) 看板: Aboriginal
標題: [心情]尋根--重返西拉雅(二)
時間: Tue Sep 20 16:33:44 2011
三、善跑的西拉雅之男
西拉雅男人在母系社會裡,是相對的弱勢,平日無所事事,因為不是每天都有戰可以
打,對於以農業為主的西拉雅族來說,打獵也不是必要的,或許這就是為何西拉雅男人很
容易與別人有衝突的原因吧!?清朝的文獻中,提到西拉雅男人喝醉後,若被別人斜視瞧
看,就會跟對方爭鬥。
即使好勇喜鬥,在荷人眼中高大俊美的西拉雅男人,卻有一項頗為特殊的才能,跑步
。文獻記載,年輕的西拉雅人被稱為「麻達」,以善走聞名,他們日夜學習跑步的技能,
幾乎每個男子的腳底都練出厚厚的死皮,這樣就算跑在荊棘上面,也能如履平地般的快捷
。
西拉雅人每年約有二至三次類似漢族過年一樣的慶典,會與鄰社相約賽戲酣歌,而賽
戲完最重要的,就是盛裝打扮的比賽跑,稱之為「鬥走」;平日若有爭執也會以「鬥走」
來比較一番,贏的一方就是對的一方。由此可知,跑步對於西拉雅男人是很重要的技能。
擅長跑步的西拉雅男人,在清代就被用來傳遞公文。年輕的麻達在年紀約十三、四歲
時,就使用籐製或竹製類似護腰束腹的東西,把腹與腰圍起來紮緊勒平,稱之為「匝肚」
,這樣比較好馳騁。他們在傳遞公文時,喜歡在頭上插著雉雞尾巴上的長毛,手臂上戴著
一個用鐵製成的「薩鼓宜」,起腳奔馳,他們跑時,腳常抬高,碰到自己的臀部,跑得飛
快,這點相當符合現代的運動科學,跑時激起的塵土以及手鐲和薩鼓宜碰撞的叮噹聲音,
很遠就可以聽到。
一些文獻都提及西拉雅人奔跑的速度,可以追上奔跑的馬。因此衍生出來幾則有趣的
傳說。其一,北頭洋社的「飛番」:清乾隆時有一西拉雅族人程天與,擅長捷跑,速度宛
若飛鳥,別號飛番。此事傳到朝廷,程很快就奉召入京在御前與馬比賽,並於髮上串掛百
餘銅錢,據說他讓馬三鞭之後才起跑,等到追上馬時髮上的銅錢都平飛起來,因而得乾隆
嘉許,賜「父子面君三次」,這即是現程氏墓牌上所刻之字;其二,高雄木柵「戴耳澇
Te ni-lau」的傳說:戴耳澇據說是清武官,平埔族人,也曾與馬賽跑,先抓住馬尾跑,
接近終點前才將馬尾拉後超越,雖說這樣似乎勝之不武,但其實能抓住急馳中的馬尾跑也
絕非易事;其三,田寮的「三股租」傳說:據說是當時新港社的張吧寧,當時有蕃中豪傑
之稱,聯合同社的江姓友人,共聘一位王姓書生,為抑制漢人恢復被奪的田園,三人同心
協力從事訴訟,因張吧寧善跑,故親自跑衙門進行訴訟,江家富錢多,故出錢支付旅費
,王生善書告狀,故負責寫訴狀。於是,張有時鳳山,有時台南的跑,往返要二十餘里卻
能一日來回,過程中不知來回跑了幾百次,後來朝廷允重新丈量,終重獲失去的田園。
以上三則傳說,雖然可信度待考,但都顯示出西拉雅男人在跑步上非凡的造詣,才會
有那麼多的故事流傳下來,如果這個風俗流傳至今,或許臺灣第一面的奧運金牌可能就是
在田徑場上或馬拉松賽,而不是跆拳道了!
【資料引用自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飛番該段資料引用顏美娟「以『飛番傳說』論傳說的虛與實」一文
http://siraya.tnc.gov.tw/upload/doc/6.doc】
【系列文章同時發表於作者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gentleguyworld-bornpoet 歡迎轉載】
--
“I don't really feel like I know a whole lot about anything,
but I know a few things about baseball.” -- Greg Maddux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Ida
at 2011-09-22T10:09
at 2011-09-22T10:09

By Sierra Rose
at 2011-09-23T21:26
at 2011-09-23T21:26

By Todd Johnson
at 2011-09-25T08:44
at 2011-09-25T08:44

By Bennie
at 2011-09-26T20:02
at 2011-09-26T20:02

By Daph Bay
at 2011-09-28T07:20
at 2011-09-28T07:20

By Frederic
at 2011-09-29T18:37
at 2011-09-29T18:37
Related Posts
Mizuno現在是否還有出2e的渲頭?

By Lily
at 2011-09-20T19:01
at 2011-09-20T19:01
FB騎兒單車-9/24(六)政大貓空星空夜跑團!

By Daniel
at 2011-09-20T15:28
at 2011-09-20T15:28
一個人去跑步-馬拉松一年級生/高木直子

By Ophelia
at 2011-09-20T14:33
at 2011-09-20T14:33
一些跑步的問題?

By Cara
at 2011-09-20T13:50
at 2011-09-20T13:50
肉腳雲端漫步太平山!

By Joseph
at 2011-09-19T23:30
at 2011-09-19T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