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到爆的波馬 & 最終獎牌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Regina
at 2018-04-19T11:06
at 2018-04-19T11:06
Table of Contents
2018 Boston Marathon (6) – the last stop
從一個月前就斷斷續續注意Boston的天氣,沒想到運氣這麼好,碰上這個
史詩般的場景-史詩級的悲慘(NY Times如是說。)。
大約從2個星期前開始,預報就顯示會下雨,我還是抱著一絲希望,或許日
子近一點還會有些變化吧。事實證明,的確是有些變化,只是往更壞的方
向發展。
4/14 (六)的紐約還是陽光普照,至少有個25度以上;但下飛機走出機艙的
那一剎那,我就知道天氣預報是玩真的。那冷風絕對低於10度,明明只有
3-400公里的距離,天氣竟可以差異到這麼大。前往Expo的路上開始與冷風
面對面交手,凍到耳朵都痛了。
<Expo>
在六大馬裡面,這場的買氣感覺是最旺的。Adidas紀念品區的人潮從來沒有
少過,整個會場裡面滿滿穿著各年度紀念外套的選手。擁擠的會場讓我沒什
麼購物的欲望,買完親友交待的紀念品後就早早撤退。
給未來的六星跑者:在最後一場比賽前,要寫信給Abbott,工作人員會傳一
份表格要你填,內容包含各場比賽的年份、號碼、完賽時間。然後Expo時到
Abbott的攤位,工作人員確認身分,就會在號碼布上貼一個小貼紙,完賽後
憑貼紙領獎牌。另外還會給一張即將完成六大馬的牌子,比賽時可以別在背
後,讓其他人替你加油。
出來等接駁車的20分鐘,真是冷到快往生,耳朵都快掉下去。以後如果還遇
到這種天氣,還是搭地鐵稍微好一點。
<賽前一天>
雖然今天外面0~1度、體感-2~-4度,但據說摸過哈佛校長的左腳可以帶來好
運,全身包得腫腫得還是去了。摸著校長黃金左腳的同時,有一粒一粒白白
的東西飄落在我手上,真是個好徵兆…
下午原本買好票要去看紅襪比賽,也因為太冷打消念頭。花100塊買門票卻在
躲在飯店裡看電視轉播,應該很難有更瞎的狀況了。
鑒於之前紐約馬時差沒調好,跑完趴在房間裡吐的慘劇,這回有時間我就盡
量睡。睡太多的結果是賽前那晚睡眠品質不好,一直睡睡醒醒。一方面也擔
心明天要怎麼「survive」。(這絕對是過去兩天裡腦海裡最常出現的一個字。)
<比賽當天>
前兩天看了各大討論區的結果,比賽服裝決定最裡層穿長袖、中間一件背心
、外層一件薄外套,最後再加上一件雨衣。
準備走出飯店大門的一刻我就害怕了,窗外的風雨只比午後雷陣雨小一點,
有個撐傘的路人逃難似地躲進飯店來。我都已經走到這裡了,哪裡有什麼退
路,硬著頭皮走到Boston Common搭接駁車。數不盡的學校巴士一路排開好
是壯觀。
從Boston開到Hopkinton車程約1小時5分,沿途中其他跑者都很興奮,嘰哩
呱拉講個不停。我旁邊坐個從Virginia來的軍人,今天是他的初馬。祝福
他的同時我問,你半馬成績如何?「喔,我跑過兩次半馬,最快1:15。我覺
得跑步很好玩。」嗯,美國真是人才濟濟。
當車子停下的時候,車上一位白人老兄說「我以為已經到終點了;但原來我
們甚至還沒有出發。」引來接下來幾小時內唯一聽到的笑聲。
走進選手村內,看見地上的爛泥就打消往帳篷走去的念頭。好不容易在一個
屋簷下擠到一個位子,至少不用淋雨風也少吹一點。出發前蹲在地上換鞋子
的同時,一陣睡意襲來,昨天晚上沒睡夠的後果來了…緊張卻沒時間多想,
跟著人群往起跑線移動。
我沒想到選手村離起跑線那麼遠,遠到剛換上的新鞋,還沒按下手錶,它整
雙又濕透了。這樣到底剛才換鞋的意義在哪裡啊…
記得昨天在討論區看到有人說起跑保守一點,不然爆掉在冷風裡走最後那一
段路,會是很大的折磨。當下深有同感,畢竟這最後一仗,在這種天氣下,
時間似乎也不是個議題,能順利回到終點比較重要。
前半程一如地圖顯示的是下坡居多,跑來不太費力。前半馬都是鄉間小路,
小鎮上的人群比較多些。觀眾跟其他五大馬比起來是少了些,但這樣的天氣
,大家還願意出門加油就已經讓人十分感動了。如果聽到前面加油吶喊聲突
然大了起來,別懷疑,一陣大雨馬上就要打在臉上了。
一開始還會想把手套擰乾一點,來回試了好幾次後發現很吃握力,最後便放
棄,要濕就濕個徹底吧。
原本以為衛斯理是在22k左右,一開始還想至少維持現狀一路過了女校後再
來打算下一步,結果原來在20k呀。對於這些女大學生我也是很欽佩,於是
過去擊了十幾個掌吧,我想。
先前在3k處脫外套時不小心把能量膠弄掉2包,雖然極度不願意吃志工的補給
品,為了生存,只能勉強吃個一口再匆匆上路。接過水站老伯手上的水,看
著他眼鏡上的水痕,我的眼鏡也跟著濕了,從Hopkinton開始就再也沒乾過…
喝下他遞來的那杯水,我都心寒了。生理上的心寒,這水也太冰了吧;心理
上的層次倒是蠻溫暖的,只不過在這寒風中沒有太多效果就是。
誠如大家這兩天所看到的新聞、故事,這場比賽對所有選手都很辛苦。可是
我覺得所有的工作人員、志工、路旁的民眾也都是很大的功臣,他們值得更
多的掌聲。我一邊跑一邊想,是什麼動力驅使著他們,讓他們願意在這個6~8
度、體感接近0度的下雨天出來替我們這些瘋子加油?
是122年的傳統、是5年來的Boston Strong、或者是something I don’t know.
(事後聽說電視轉播有訪問觀眾,他如是說「這些選手在這種天氣下都願意下
去比賽了,那我們當然也要出來加油囉。」)
就這樣三不五時把手躲在雨衣後也一路晃到了心碎坡前。這一段的民眾非常
多,大腿從這開始也真的有感覺了,吃完路人的橘子後,便確定上坡慢&下坡
加速為最後12k的唯一策略。「Heartbreak hill is behind you now.」看著
路旁舉著的看板,我知道剩下10k,我沒問題囉。
道路兩旁的房子越來越密集,我知道市區也越來越近。經過昨天無緣的Fenway
Park提示著只剩最後那2公里,緊接著Last 1 mile、Last 1 k依序出現在地上
。轉進Boylston street前的那一小段也太可怕,地上滿是前面選手脫下的雨
衣、外套等防寒衣物,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我在參加障礙賽,揀著少數沒有垃
圾的路前進。不能免俗地,我也把雨衣給脫了,至少最後這幾百公尺看起來不
要再那麼矬。
遠方的那條線這幾天已經看過許多次、影片、電影裡也見識過好幾回,這下終
於要輪到我了。開始加速的同時我也刻意地望向賽道的左手邊,我想找那個點
,向「他們」致意一下。原來那麼地近,就在終點線前10公尺左右吧。然後,
就這樣結束了。水站志工問我要不要水,我張開嘴仰向天空示意這樣就夠了,
換來白人大媽的一陣笑。
Abbott的攤位比我想像得來的小,小小的帳篷裡最多時擠了6個人在裡面。報上
編號,工作人員掛上獎牌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了。
掛上獎牌後以為我已經克服了今天最困難的部分,沒想到,最艱難的竟然是最
後一個block。離開Abbott帳篷到寄物帳篷的路上,雖然只有短短100~200公尺
,全身卻抖到不行,抖到懷疑自己下一秒鐘會不會就趴倒在地上。事後回想這
應該就是這兩天新學到的單字- hypothermia (失溫)吧。想想掛著六星獎牌倒
在地上也太丟臉,只好再跑起來,就算早個10秒拿到乾的衣服外套都好。
<賽後>
恭喜所有完賽的台灣朋友,誠如紐約時報寫得,2018的波馬可以成為茶餘飯後
的話題好一陣子。不管是花了9小時完成的80歲阿嬤,或是回家洗澡再重回賽
道最後在午夜抵達的罹癌媽媽,我們未來20~30年都不缺話題可以鬼扯了。
當天晚上,路上到處都是完賽選手,大家也驕傲地把獎牌掛在脖子上,彼此互
道恭喜。這個氛圍讓人感到非常溫馨,是其他五大馬沒有感覺過的。你們一定
也要來體會看看。
從2015年開始,花了2年半的時間終於把六大馬這條路走完。最要感謝的是家人
&老闆的支持,還有一起練習的夥伴。不是最快完成、應該也不是最年輕的一位
(還是有機會?),但應該是唯一的財務分析師吧,我想。
有個路人看到我的獎牌後問「What’s next? Ultra?」想了想我回,「I’m
going to retire, unless Abbott makes it big 9.」我們後會有期啦:)
那個波堤 -> https://imgur.com/a/IcLZVpM
如果大家有興趣歡迎到FB專頁看更多照片囉。
https://www.facebook.com/kenyanwmm/
--
從一個月前就斷斷續續注意Boston的天氣,沒想到運氣這麼好,碰上這個
史詩般的場景-史詩級的悲慘(NY Times如是說。)。
大約從2個星期前開始,預報就顯示會下雨,我還是抱著一絲希望,或許日
子近一點還會有些變化吧。事實證明,的確是有些變化,只是往更壞的方
向發展。
4/14 (六)的紐約還是陽光普照,至少有個25度以上;但下飛機走出機艙的
那一剎那,我就知道天氣預報是玩真的。那冷風絕對低於10度,明明只有
3-400公里的距離,天氣竟可以差異到這麼大。前往Expo的路上開始與冷風
面對面交手,凍到耳朵都痛了。
<Expo>
在六大馬裡面,這場的買氣感覺是最旺的。Adidas紀念品區的人潮從來沒有
少過,整個會場裡面滿滿穿著各年度紀念外套的選手。擁擠的會場讓我沒什
麼購物的欲望,買完親友交待的紀念品後就早早撤退。
給未來的六星跑者:在最後一場比賽前,要寫信給Abbott,工作人員會傳一
份表格要你填,內容包含各場比賽的年份、號碼、完賽時間。然後Expo時到
Abbott的攤位,工作人員確認身分,就會在號碼布上貼一個小貼紙,完賽後
憑貼紙領獎牌。另外還會給一張即將完成六大馬的牌子,比賽時可以別在背
後,讓其他人替你加油。
出來等接駁車的20分鐘,真是冷到快往生,耳朵都快掉下去。以後如果還遇
到這種天氣,還是搭地鐵稍微好一點。
<賽前一天>
雖然今天外面0~1度、體感-2~-4度,但據說摸過哈佛校長的左腳可以帶來好
運,全身包得腫腫得還是去了。摸著校長黃金左腳的同時,有一粒一粒白白
的東西飄落在我手上,真是個好徵兆…
下午原本買好票要去看紅襪比賽,也因為太冷打消念頭。花100塊買門票卻在
躲在飯店裡看電視轉播,應該很難有更瞎的狀況了。
鑒於之前紐約馬時差沒調好,跑完趴在房間裡吐的慘劇,這回有時間我就盡
量睡。睡太多的結果是賽前那晚睡眠品質不好,一直睡睡醒醒。一方面也擔
心明天要怎麼「survive」。(這絕對是過去兩天裡腦海裡最常出現的一個字。)
<比賽當天>
前兩天看了各大討論區的結果,比賽服裝決定最裡層穿長袖、中間一件背心
、外層一件薄外套,最後再加上一件雨衣。
準備走出飯店大門的一刻我就害怕了,窗外的風雨只比午後雷陣雨小一點,
有個撐傘的路人逃難似地躲進飯店來。我都已經走到這裡了,哪裡有什麼退
路,硬著頭皮走到Boston Common搭接駁車。數不盡的學校巴士一路排開好
是壯觀。
從Boston開到Hopkinton車程約1小時5分,沿途中其他跑者都很興奮,嘰哩
呱拉講個不停。我旁邊坐個從Virginia來的軍人,今天是他的初馬。祝福
他的同時我問,你半馬成績如何?「喔,我跑過兩次半馬,最快1:15。我覺
得跑步很好玩。」嗯,美國真是人才濟濟。
當車子停下的時候,車上一位白人老兄說「我以為已經到終點了;但原來我
們甚至還沒有出發。」引來接下來幾小時內唯一聽到的笑聲。
走進選手村內,看見地上的爛泥就打消往帳篷走去的念頭。好不容易在一個
屋簷下擠到一個位子,至少不用淋雨風也少吹一點。出發前蹲在地上換鞋子
的同時,一陣睡意襲來,昨天晚上沒睡夠的後果來了…緊張卻沒時間多想,
跟著人群往起跑線移動。
我沒想到選手村離起跑線那麼遠,遠到剛換上的新鞋,還沒按下手錶,它整
雙又濕透了。這樣到底剛才換鞋的意義在哪裡啊…
記得昨天在討論區看到有人說起跑保守一點,不然爆掉在冷風裡走最後那一
段路,會是很大的折磨。當下深有同感,畢竟這最後一仗,在這種天氣下,
時間似乎也不是個議題,能順利回到終點比較重要。
前半程一如地圖顯示的是下坡居多,跑來不太費力。前半馬都是鄉間小路,
小鎮上的人群比較多些。觀眾跟其他五大馬比起來是少了些,但這樣的天氣
,大家還願意出門加油就已經讓人十分感動了。如果聽到前面加油吶喊聲突
然大了起來,別懷疑,一陣大雨馬上就要打在臉上了。
一開始還會想把手套擰乾一點,來回試了好幾次後發現很吃握力,最後便放
棄,要濕就濕個徹底吧。
原本以為衛斯理是在22k左右,一開始還想至少維持現狀一路過了女校後再
來打算下一步,結果原來在20k呀。對於這些女大學生我也是很欽佩,於是
過去擊了十幾個掌吧,我想。
先前在3k處脫外套時不小心把能量膠弄掉2包,雖然極度不願意吃志工的補給
品,為了生存,只能勉強吃個一口再匆匆上路。接過水站老伯手上的水,看
著他眼鏡上的水痕,我的眼鏡也跟著濕了,從Hopkinton開始就再也沒乾過…
喝下他遞來的那杯水,我都心寒了。生理上的心寒,這水也太冰了吧;心理
上的層次倒是蠻溫暖的,只不過在這寒風中沒有太多效果就是。
誠如大家這兩天所看到的新聞、故事,這場比賽對所有選手都很辛苦。可是
我覺得所有的工作人員、志工、路旁的民眾也都是很大的功臣,他們值得更
多的掌聲。我一邊跑一邊想,是什麼動力驅使著他們,讓他們願意在這個6~8
度、體感接近0度的下雨天出來替我們這些瘋子加油?
是122年的傳統、是5年來的Boston Strong、或者是something I don’t know.
(事後聽說電視轉播有訪問觀眾,他如是說「這些選手在這種天氣下都願意下
去比賽了,那我們當然也要出來加油囉。」)
就這樣三不五時把手躲在雨衣後也一路晃到了心碎坡前。這一段的民眾非常
多,大腿從這開始也真的有感覺了,吃完路人的橘子後,便確定上坡慢&下坡
加速為最後12k的唯一策略。「Heartbreak hill is behind you now.」看著
路旁舉著的看板,我知道剩下10k,我沒問題囉。
道路兩旁的房子越來越密集,我知道市區也越來越近。經過昨天無緣的Fenway
Park提示著只剩最後那2公里,緊接著Last 1 mile、Last 1 k依序出現在地上
。轉進Boylston street前的那一小段也太可怕,地上滿是前面選手脫下的雨
衣、外套等防寒衣物,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我在參加障礙賽,揀著少數沒有垃
圾的路前進。不能免俗地,我也把雨衣給脫了,至少最後這幾百公尺看起來不
要再那麼矬。
遠方的那條線這幾天已經看過許多次、影片、電影裡也見識過好幾回,這下終
於要輪到我了。開始加速的同時我也刻意地望向賽道的左手邊,我想找那個點
,向「他們」致意一下。原來那麼地近,就在終點線前10公尺左右吧。然後,
就這樣結束了。水站志工問我要不要水,我張開嘴仰向天空示意這樣就夠了,
換來白人大媽的一陣笑。
Abbott的攤位比我想像得來的小,小小的帳篷裡最多時擠了6個人在裡面。報上
編號,工作人員掛上獎牌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了。
掛上獎牌後以為我已經克服了今天最困難的部分,沒想到,最艱難的竟然是最
後一個block。離開Abbott帳篷到寄物帳篷的路上,雖然只有短短100~200公尺
,全身卻抖到不行,抖到懷疑自己下一秒鐘會不會就趴倒在地上。事後回想這
應該就是這兩天新學到的單字- hypothermia (失溫)吧。想想掛著六星獎牌倒
在地上也太丟臉,只好再跑起來,就算早個10秒拿到乾的衣服外套都好。
<賽後>
恭喜所有完賽的台灣朋友,誠如紐約時報寫得,2018的波馬可以成為茶餘飯後
的話題好一陣子。不管是花了9小時完成的80歲阿嬤,或是回家洗澡再重回賽
道最後在午夜抵達的罹癌媽媽,我們未來20~30年都不缺話題可以鬼扯了。
當天晚上,路上到處都是完賽選手,大家也驕傲地把獎牌掛在脖子上,彼此互
道恭喜。這個氛圍讓人感到非常溫馨,是其他五大馬沒有感覺過的。你們一定
也要來體會看看。
從2015年開始,花了2年半的時間終於把六大馬這條路走完。最要感謝的是家人
&老闆的支持,還有一起練習的夥伴。不是最快完成、應該也不是最年輕的一位
(還是有機會?),但應該是唯一的財務分析師吧,我想。
有個路人看到我的獎牌後問「What’s next? Ultra?」想了想我回,「I’m
going to retire, unless Abbott makes it big 9.」我們後會有期啦:)
那個波堤 -> https://imgur.com/a/IcLZVpM
如果大家有興趣歡迎到FB專頁看更多照片囉。
https://www.facebook.com/kenyanwmm/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Noah
at 2018-04-24T01:42
at 2018-04-24T01:42

By Eartha
at 2018-04-28T16:19
at 2018-04-28T16:19

By Poppy
at 2018-05-03T06:55
at 2018-05-03T06:55

By Candice
at 2018-05-07T21:32
at 2018-05-07T21:32

By Mia
at 2018-05-12T12:08
at 2018-05-12T12:08

By Anonymous
at 2018-05-17T02:45
at 2018-05-17T02:45

By Edith
at 2018-05-21T17:21
at 2018-05-21T17:21

By Quanna
at 2018-05-26T07:58
at 2018-05-26T07:58

By Thomas
at 2018-05-30T22:34
at 2018-05-30T22:34

By Genevieve
at 2018-06-04T13:11
at 2018-06-04T13:11

By Dorothy
at 2018-06-09T03:47
at 2018-06-09T03:47

By Rae
at 2018-06-13T18:24
at 2018-06-13T18:24

By Oliver
at 2018-06-18T09:00
at 2018-06-18T09:00

By Isla
at 2018-06-22T23:37
at 2018-06-22T23:37

By Olga
at 2018-06-27T14:13
at 2018-06-27T14:13

By Mason
at 2018-07-02T04:50
at 2018-07-02T04:50

By Hazel
at 2018-07-06T19:26
at 2018-07-06T19:26

By Cara
at 2018-07-11T10:03
at 2018-07-11T10:03

By Damian
at 2018-07-16T00:39
at 2018-07-16T00:39

By Linda
at 2018-07-20T15:16
at 2018-07-20T15:16

By Iris
at 2018-07-25T05:52
at 2018-07-25T05:5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7-29T20:29
at 2018-07-29T20:29

By Gilbert
at 2018-08-03T11:05
at 2018-08-03T11:05

By Rachel
at 2018-08-08T01:42
at 2018-08-08T01:42

By Oscar
at 2018-08-12T16:18
at 2018-08-12T16:18

By Liam
at 2018-08-17T06:55
at 2018-08-17T06:55

By Olive
at 2018-08-21T21:31
at 2018-08-21T21:31

By Zenobia
at 2018-08-26T12:08
at 2018-08-26T12:08

By Sarah
at 2018-08-31T02:44
at 2018-08-31T02:44

By Eartha
at 2018-09-04T17:21
at 2018-09-04T17:21

By Noah
at 2018-09-09T07:57
at 2018-09-09T07:57

By Ina
at 2018-09-13T22:34
at 2018-09-13T22:34

By Rebecca
at 2018-09-18T13:10
at 2018-09-18T13:10

By Wallis
at 2018-09-23T03:47
at 2018-09-23T03:47

By Candice
at 2018-09-27T18:23
at 2018-09-27T18:23

By Daph Bay
at 2018-10-02T09:00
at 2018-10-02T09:00

By Erin
at 2018-10-06T23:36
at 2018-10-06T23:36

By Vanessa
at 2018-10-11T14:13
at 2018-10-11T14:13

By Michael
at 2018-10-16T04:49
at 2018-10-16T04:49

By Thomas
at 2018-10-20T19:26
at 2018-10-20T19:26

By Ula
at 2018-10-25T10:02
at 2018-10-25T10:02

By Todd Johnson
at 2018-10-30T00:39
at 2018-10-30T00:39

By Kyle
at 2018-11-03T15:15
at 2018-11-03T15:15

By Todd Johnson
at 2018-11-08T05:52
at 2018-11-08T05:52

By Valerie
at 2018-11-12T20:28
at 2018-11-12T20:28

By Sarah
at 2018-11-17T11:05
at 2018-11-17T11:05

By Franklin
at 2018-11-22T01:41
at 2018-11-22T01:41

By Margaret
at 2018-11-26T16:18
at 2018-11-26T16:18

By Puput
at 2018-12-01T06:54
at 2018-12-01T06:54

By Sarah
at 2018-12-05T21:31
at 2018-12-05T21:31

By Megan
at 2018-12-10T12:07
at 2018-12-10T12:07

By Lauren
at 2018-12-15T02:44
at 2018-12-15T02:44
Related Posts
800是不是值得練

By Catherine
at 2018-04-19T00:58
at 2018-04-19T00:58
女子半馬、從頭再叩一次破二大門

By Ethan
at 2018-04-19T00:38
at 2018-04-19T00:38
有關2018美津濃接力賽一案

By Xanthe
at 2018-04-18T22:51
at 2018-04-18T22:51
2018台新女子馬拉松香香馬初體驗

By Barb Cronin
at 2018-04-18T21:36
at 2018-04-18T21:36
第36屆登高大賽第二階段報名

By Oliver
at 2018-04-18T09:49
at 2018-04-18T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