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up meditation與concentrative me … - 冥想,靜坐 Meditation

By Ethan
at 2009-11-08T15:03
at 2009-11-08T15:0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a3435357 (謝光臨)》之銘言:
: 第一種方式對於初學者是比較難的,因為一坐上去就開始出現生理(酸痛麻)
: 與心理(雜念)的干擾,如果心理又猛想著”我要沒雜念”,雜念一出現又急著
: 要砍它,”要砍它的雜念”+”原雜念”又生更多雜念,砍也砍不完.
砍雜念是所謂的「斷念法」,並不是第一種方法。(我今天又補充了
一些東西進去,在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本文及第二篇推文,相信應該能夠體
會第一種方法的精神了吧?)
第一種方法比較像是「純觀」,只是沒有基礎的人或是程度還不夠好
的話,一開始就這麼做的話,就只能觀到一堆雜念而已。
我本人是比較不贊同初學者在靜坐時以這種方法為主要的方法,這種
方法比較適合靜坐時到了念頭極少的時候,再來使用的方法。
無論如何,第一種方法的內容及內涵是值得我們一再重覆閱讀及省思
的。這種方法要注意的一點是觀照著念頭就好,讓念頭自然生滅即可,不
要去追念頭,也不要去思考這些念頭。
: 第二種是以一念制萬念,與其雜念紛飛,不如專注在某個聲音,動作,位置,
: 相較之下是較為簡單.
對!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就是以一念來制萬念,但最後還是仍有那麼
一念。可以用第二種方法靜坐到念頭極少時,再轉為第一種方法。
: 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佛家經典有”無所著而生其心”這句話,比較偏向第一
: 種綀法,但就結果而言,兩種綀法是否會導向相同結果?還是說綀法二最終還是
: 會導向第一種綀法?以無所著而生其心為最終方式?
科科!我也不想去解釋這個問題,主要是我自己在找那句話的解釋,
網路上就冒出來一堆說法了。
不過,前面已經說了靜坐可以先練第二種方法,然後再轉為第一種方
法的方式了,這是比較容易一點的。
據我自己的研究,一些宗教上的靜坐頓法有很多都是類似第一種方法
,不過沒有相當好的基礎,直接就練第一種方法,那實在是太難了。
PS:那觀呼吸算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呢?理論上仍是第二種,因為特意
集中注意力於呼吸,而不是全面性的純觀,而且還有那麼一個集中注意力
的念頭。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50.92 (11/08 15:07)
: 第一種方式對於初學者是比較難的,因為一坐上去就開始出現生理(酸痛麻)
: 與心理(雜念)的干擾,如果心理又猛想著”我要沒雜念”,雜念一出現又急著
: 要砍它,”要砍它的雜念”+”原雜念”又生更多雜念,砍也砍不完.
砍雜念是所謂的「斷念法」,並不是第一種方法。(我今天又補充了
一些東西進去,在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本文及第二篇推文,相信應該能夠體
會第一種方法的精神了吧?)
第一種方法比較像是「純觀」,只是沒有基礎的人或是程度還不夠好
的話,一開始就這麼做的話,就只能觀到一堆雜念而已。
我本人是比較不贊同初學者在靜坐時以這種方法為主要的方法,這種
方法比較適合靜坐時到了念頭極少的時候,再來使用的方法。
無論如何,第一種方法的內容及內涵是值得我們一再重覆閱讀及省思
的。這種方法要注意的一點是觀照著念頭就好,讓念頭自然生滅即可,不
要去追念頭,也不要去思考這些念頭。
: 第二種是以一念制萬念,與其雜念紛飛,不如專注在某個聲音,動作,位置,
: 相較之下是較為簡單.
對!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就是以一念來制萬念,但最後還是仍有那麼
一念。可以用第二種方法靜坐到念頭極少時,再轉為第一種方法。
: 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佛家經典有”無所著而生其心”這句話,比較偏向第一
: 種綀法,但就結果而言,兩種綀法是否會導向相同結果?還是說綀法二最終還是
: 會導向第一種綀法?以無所著而生其心為最終方式?
科科!我也不想去解釋這個問題,主要是我自己在找那句話的解釋,
網路上就冒出來一堆說法了。
不過,前面已經說了靜坐可以先練第二種方法,然後再轉為第一種方
法的方式了,這是比較容易一點的。
據我自己的研究,一些宗教上的靜坐頓法有很多都是類似第一種方法
,不過沒有相當好的基礎,直接就練第一種方法,那實在是太難了。
PS:那觀呼吸算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呢?理論上仍是第二種,因為特意
集中注意力於呼吸,而不是全面性的純觀,而且還有那麼一個集中注意力
的念頭。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50.92 (11/08 15:07)
推 a3435357:其實,我原主題還隱含著一個疑惑沒說出來,就是某些功法 11/08 19:33
→ a3435357:強調意念放在身體某部位(如丹田),或在那導來導去,一 11/08 19:35
→ a3435357:開始也許可以這樣綀(綀法二),但綀久了不轉為綀法一嗎 11/08 19:36
推 hesta:同意樓上,另外,有主就有客,有所觀就有能觀 11/08 20:05
→ hesta:更進階的就是知覺狀態的改變,您說的純觀是問題大大低 11/08 20:06
→ ilanese:曉得第一種方法奧妙的門派,其實並不多…… 11/08 22:49
→ ilanese:當年我的老師是直接教我們靜坐就直接用第一種方法,但多年 11/08 22:50
→ ilanese:下來,老實說我自己覺得一般人應該是很難有什麼像樣的成果 11/08 22:50
→ ilanese:,甚至一開始因為就觀到一堆雜念,觀到後來根本靜不下來。 11/08 22:51
→ ilanese:我自己後來是靜坐時先用第二種方法,覺得念頭很少的時候, 11/08 22:52
→ ilanese:再改用第一種方法。 11/08 22:52
→ ilanese:我並不建議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或是呼吸上,這樣子比較不會 11/08 22:53
→ ilanese:有弊端。 11/08 22:53
→ ilanese:如果要入定的話(四禪定共同的禪支就是心一境性)第二種方 11/08 22:56
→ ilanese:法就夠了。 11/08 22:56
→ ilanese:事實上,第二種方法就夠一般人練上很多年了…… 11/08 23:07
→ ilanese:第一種方法,如果要用南傳佛教的常用四念處的方法來作比喻 11/08 23:22
→ ilanese:的話,初學者會同時遭受「身、受、心、法」的空襲…… 11/08 23:25
Tags:
冥想
All Comments

By Aaliyah
at 2009-11-12T15:54
at 2009-11-12T15:54

By Mia
at 2009-11-16T16:46
at 2009-11-16T16:46

By Isla
at 2009-11-20T17:37
at 2009-11-20T17:37

By Victoria
at 2009-11-24T18:29
at 2009-11-24T18:29

By Adele
at 2009-11-28T19:21
at 2009-11-28T19:21

By Ingrid
at 2009-12-02T20:12
at 2009-12-02T20:12

By Linda
at 2009-12-06T21:04
at 2009-12-06T21:04

By Victoria
at 2009-12-10T21:56
at 2009-12-10T21:56

By Daph Bay
at 2009-12-14T22:47
at 2009-12-14T22:47

By Hazel
at 2009-12-18T23:39
at 2009-12-18T23:39

By Daniel
at 2009-12-23T00:31
at 2009-12-23T00:31

By James
at 2009-12-27T01:22
at 2009-12-27T01:22

By Joe
at 2009-12-31T02:14
at 2009-12-31T02:14

By Adele
at 2010-01-04T03:05
at 2010-01-04T03:05
Related Posts
open-up meditation與concentrative me …

By Xanthe
at 2009-11-08T13:03
at 2009-11-08T13:03
open-up meditation與concentrative meditation

By Harry
at 2009-11-08T01:10
at 2009-11-08T01:10
氣機發起、運行、歸元的方式之理論略說

By Ula
at 2009-11-05T10:37
at 2009-11-05T10:37
哪裡都可以靜坐嗎?

By Lydia
at 2009-11-04T15:39
at 2009-11-04T15:39
什麼叫「玄關一竅」

By Ophelia
at 2009-10-30T17:38
at 2009-10-30T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