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念處禪觀修法(二) 阿姜念 - 冥想,靜坐 Meditation
By Odelette
at 2010-10-12T01:42
at 2010-10-12T01:42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Buddhism 看板 #1Cim7pOZ ]
作者: hvariables (Carl) 看板: Buddhism
標題: [轉錄] 身念處禪觀修法(二) 阿姜念
時間: Mon Oct 11 20:24:13 2010
修行摘要
2.1.1四種姿勢我們以四種姿勢觀照身心:
行、住、坐、臥
在《大念處經》的綱要中有四種基本或主要的姿勢,因為身比心容易觀照,所以我們由觀
身著手。身比較容易觀照的原因是1)身較「粗顯」,心較微細。2)四種姿勢隨時存在。(
心的所緣——如聽、看只有在某些時間起作用。)3)色身比其他所緣更容易觀苦,因為我
們觀照四種姿勢時,苦總是無法隱蔽的。
2.1.2我們觀照所需的工具:
1.精進
2.正念
3.正知
4.如理作意(如理思惟)
5.覺察力
精進是積極斷煩惱。
正念是念住於四念處。
正知是可以啟發智慧,袪除愚癡或邪見的清楚認知。
用三心觀照各種姿勢:
1)精進,不精進你就無法體會整個坐的色身。例如,妄想使你偏離了當下,精進心提起正
念正知使你回到當下。
2)正念使你明白你坐的樣子——姿勢。
3)正知使你知道整個姿勢即是坐的色身。
4)如理作意意即以正見將個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諸如知道任何動作的原因或坐
的色身的實際情況。如理作意提醒你不管飲食、沐浴、如廁或做其他任何事,你都是為了
治苦而做的,不是為了尋樂而做的。如理作意也提醒你,變換姿勢只是為了治苦而已。
5)覺察力是觀照。它告訴你修得是否正確,覺察力可以使你知道是否偏離了當下。
2.1.3中道
中道袪除或止息了喜歡或不喜歡,執取或厭惡。中道對於此修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
具足正念正知地活在當下,喜歡或不喜歡就無法生起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
1)每當苦產生的時候,就要改變姿勢來治苦,因為苦迫使色身變換姿勢。你必須保持「如
理作意」以防止煩惱介入。所以變換姿勢的時候必須保持良好的如理作意和覺察力,才能
使你注意到修行是否與煩惱相應。例如,坐的時候,我們感到有點痛,我們不喜歡這個姿
勢(起厭惡心)因而起貪欲想變換到一個新的姿勢。唯獨苦逼迫我們的時候,我們才可以改
變姿勢。 我們不要坐到疼痛完全消失,因為這樣會產生煩惱——以為我可以控制疼痛的
邪見(事實上,身心皆無法控制,它們是無我的)。然而有些修行者為了見到苦設法坐更久
或者坐到疼痛完全消失,但是這種苦並不真實,因為這種苦是人為因素刻意造成的。有些
修行者想坐更久是為了能加深禪定,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能夠引發智慧,但是這樣做只是徒
增煩惱而已。記住,四念處只是修心而非修身;如果心錯了,身也會跟著做錯的。例如,
心裏認為雙跏趺坐比較容易見實相——心會令身結雙跏趺坐。
2)不要想從任何姿勢得到舒適或快樂。也不要覺得那一種姿勢比另一種姿勢好,因為每一
種姿勢都是不實的:無常、苦、無我的。
3)不要想從修行中得定,禪定會使我們以為有一個可以控制的自我,而且會使我們覺得寧
靜和快樂,但事實上是沒有樂的,只是暫時離苦罷了,如果沒有苦我們是不能體會到苦的
,苦諦是佛所教的真理,但是並沒有「樂諦」-沒有快樂的聖諦。因為樂是無常的,是會
變苦的。
4)修行不要存著想成就、開悟、看破的心理。只要按照四念處正確的修法去修。甚至也不
要想證得涅盤或得阿羅漢果,修行者要滅除這些貪念,不然的話是無法達到涅盤的。
5)修行不要存著你要成為一個老師的念頭,這個念頭會造成貪欲而障礙發慧。修行唯一
的目標就是要滅苦。
--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
作者: hvariables (Carl) 看板: Buddhism
標題: [轉錄] 身念處禪觀修法(二) 阿姜念
時間: Mon Oct 11 20:24:13 2010
修行摘要
2.1.1四種姿勢我們以四種姿勢觀照身心:
行、住、坐、臥
在《大念處經》的綱要中有四種基本或主要的姿勢,因為身比心容易觀照,所以我們由觀
身著手。身比較容易觀照的原因是1)身較「粗顯」,心較微細。2)四種姿勢隨時存在。(
心的所緣——如聽、看只有在某些時間起作用。)3)色身比其他所緣更容易觀苦,因為我
們觀照四種姿勢時,苦總是無法隱蔽的。
2.1.2我們觀照所需的工具:
1.精進
2.正念
3.正知
4.如理作意(如理思惟)
5.覺察力
精進是積極斷煩惱。
正念是念住於四念處。
正知是可以啟發智慧,袪除愚癡或邪見的清楚認知。
用三心觀照各種姿勢:
1)精進,不精進你就無法體會整個坐的色身。例如,妄想使你偏離了當下,精進心提起正
念正知使你回到當下。
2)正念使你明白你坐的樣子——姿勢。
3)正知使你知道整個姿勢即是坐的色身。
4)如理作意意即以正見將個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諸如知道任何動作的原因或坐
的色身的實際情況。如理作意提醒你不管飲食、沐浴、如廁或做其他任何事,你都是為了
治苦而做的,不是為了尋樂而做的。如理作意也提醒你,變換姿勢只是為了治苦而已。
5)覺察力是觀照。它告訴你修得是否正確,覺察力可以使你知道是否偏離了當下。
2.1.3中道
中道袪除或止息了喜歡或不喜歡,執取或厭惡。中道對於此修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
具足正念正知地活在當下,喜歡或不喜歡就無法生起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
1)每當苦產生的時候,就要改變姿勢來治苦,因為苦迫使色身變換姿勢。你必須保持「如
理作意」以防止煩惱介入。所以變換姿勢的時候必須保持良好的如理作意和覺察力,才能
使你注意到修行是否與煩惱相應。例如,坐的時候,我們感到有點痛,我們不喜歡這個姿
勢(起厭惡心)因而起貪欲想變換到一個新的姿勢。唯獨苦逼迫我們的時候,我們才可以改
變姿勢。 我們不要坐到疼痛完全消失,因為這樣會產生煩惱——以為我可以控制疼痛的
邪見(事實上,身心皆無法控制,它們是無我的)。然而有些修行者為了見到苦設法坐更久
或者坐到疼痛完全消失,但是這種苦並不真實,因為這種苦是人為因素刻意造成的。有些
修行者想坐更久是為了能加深禪定,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能夠引發智慧,但是這樣做只是徒
增煩惱而已。記住,四念處只是修心而非修身;如果心錯了,身也會跟著做錯的。例如,
心裏認為雙跏趺坐比較容易見實相——心會令身結雙跏趺坐。
2)不要想從任何姿勢得到舒適或快樂。也不要覺得那一種姿勢比另一種姿勢好,因為每一
種姿勢都是不實的:無常、苦、無我的。
3)不要想從修行中得定,禪定會使我們以為有一個可以控制的自我,而且會使我們覺得寧
靜和快樂,但事實上是沒有樂的,只是暫時離苦罷了,如果沒有苦我們是不能體會到苦的
,苦諦是佛所教的真理,但是並沒有「樂諦」-沒有快樂的聖諦。因為樂是無常的,是會
變苦的。
4)修行不要存著想成就、開悟、看破的心理。只要按照四念處正確的修法去修。甚至也不
要想證得涅盤或得阿羅漢果,修行者要滅除這些貪念,不然的話是無法達到涅盤的。
5)修行不要存著你要成為一個老師的念頭,這個念頭會造成貪欲而障礙發慧。修行唯一
的目標就是要滅苦。
--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
Tags:
冥想
All Comments
By Elma
at 2010-10-13T21:10
at 2010-10-13T21:10
By Charlie
at 2010-10-15T16:38
at 2010-10-15T16:38
Related Posts
身念處禪觀修法(一) 阿姜念
By Daniel
at 2010-10-12T01:41
at 2010-10-12T01:41
一本解釋靜坐開智慧的書
By Ursula
at 2010-10-11T19:20
at 2010-10-11T19:20
財經界密藏武林高手
By Hazel
at 2010-10-10T09:03
at 2010-10-10T09:03
這算靜坐有進步了嗎?
By John
at 2010-10-08T23:17
at 2010-10-08T23:17
你們有沒有想過
By Enid
at 2010-10-07T11:41
at 2010-10-07T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