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服務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Victoria
at 2018-04-07T01:18
at 2018-04-07T01:18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好,小弟在本版潛水已久,本身也是長跑愛好者,長久以來發現大家
會有一些疑問,因緣際會之下,工作8年後,來到鳳梨大學運動科學研究室
進修擔任研究生,對於跑步的科學化訓練稍微有了粗淺的認識,就我常年
在版上看到的問題,提供大家一些解惑的方向,當然我盡量講實際應用的
部分,如果對於理論有疑問我可以盡我所知的回答大家。
如果你有以下問題的,繼續看這篇文章應該會有所幫助:
1.要完成一場半/全馬(或其他較短距離),訓練處方(課表)的安排
2.各種距離成績的預測推估
例如:已知10公里跑50分鐘,訓練足夠下,理想上半/全馬的成績會是多少
3.承上題,理想上的成績跟實際成績落差很大,該怎麼加強
4.光學心率表偵測到的心跳率好像有問題,該怎麼辦
5.原本想買GARMIN,但它內建了92共識,我能買哪支錶
以上的問題,都得從這個網站開始(煩請點入)
http://tinyurl.com/yazk33a3
首先先在右上角加入會員(免費的),然後登入即可使用。
這個頁面有兩個主要的功能,以下是我在這進修近兩年的使用心得與建議:
1.解決上面第1個疑問,例如:我10公里目標38分鐘,課表該怎麼訂?
Ans:請點選框框左排第一個「跑步成績預測、訓練處方」
你只需要輸入你的距離與目標成績,就可以開立出4種不同的訓練處方
(Riegel、Cameron、VO2max、平均),4種任你點,我是習慣使用Riegel的,
裡面會明確敘述間歇跑(亞索800、高強度間歇、最大攝氧量速度擇一)節奏跑與
輕鬆跑等3種強度區間的配速,底下有表格解釋3種強度每周應佔的訓練量、比例
與次數。
補充一下,此介面僅適合做處方的開立,裡面預測的跑步成績要用下個介面會
比較準;另外,目標成績不能與現實差距太大,不然課表會吃的很辛苦甚至受傷,
還是要循序漸進。
2.3解決上面第2.3個疑問,例如我5000M成績18:19、10000M成績37:40,理想上我的
半/全馬成績會是多少?
Ans:請點選框框左排第四個「一般人跑步成績預測、訓練處方」,輸入2種距離會
比較準確,因為程式可算出你的sprint-distance index (SDI),
SDI簡單來說,就是第n公里的花費時間,會是第n-1公里的時間乘以SDI。算出你的SDI,
即可推測各種距離(半/全馬)的成績。
另外補充,SDI的理想數值是1.06,而輸入2個距離的成績算出實際的SDI,跟理想
的1.06比較,還可以分析你應該要加強的細節,簡單來說,SDI>1.06很多,代表
掉速嚴重耐力不佳,需加強耐力訓練(LSD/輕鬆跑);SDI<1.06很多,代表速度不佳,
需加強衝刺訓練(間歇跑)。
例如我上述兩個距離的成績,SDI是1.04,所以我會加強間歇跑的質量。
4.光學心率表不準怎麼辦?
Ans:光學方式測量心跳率本身有太多影響因素,準確性有待商榷,要得知心跳率,
還是以胸帶式的比較正確。但是,利用心跳率作為訓練強度的指標,存在著複雜性
與不確定性,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運動強度超過無氧閾值(血乳酸濃度4mmol/L)時,
心跳率的上升會趨於平緩,還有其他的就不贅述了!自行車多數都已經使用功率作為
運動強度的指標,而跑步的功率,就是所謂的速度(配速)。
所以,別再用心跳率作為訓練強度的指標了,改用速度(配速)吧!
再補充一下,我在seminar時整理過市售的GPS手錶,都將訓練強度分成5個區間,
例如:GARMIN的E、M、T、A、I心率區間,嚴格來說,這是沒有科學驗證的,
以運動生理學理論基礎,訓練強度僅能分成3個區間,也就是上面處方提及的
間歇跑、節奏跑與輕鬆跑等3種強度。
簡單而言,應該把強度監控由心跳率改成速度(配速);強度區間由5個改成3個。
但我必須先承認,版上一定不乏神人是利用心跳率和5個訓練區間在練習,一樣
可以練得很好。
5.該買哪支手錶?
Ans:現在的手錶功能琳瑯滿目,價格昂貴,但只要一支可以顯示時間、距離、
速度(配速)的手錶,利用上述的訓練方式,以目前市售最簡單最便宜的款式,
足夠矣!我舊款手表是GARMIN的vivoactive第一代,說真的我不知道它的功能,
一直都只看距離和配速那個介面,我也不會下載APP,還是很傳統的手寫訓練
日誌。在3/30那天的聲明稿事件,我即刻把表封印,隔天去比賽沒戴表,配速
很辛苦,但還是要尋求解決,花了半天上網找,利用上述的訓練方式對於手表
的功能需求真的很低很基本,找到一支台灣品牌台灣製造,2300有找。
先跟大家分享到這了!我目前碩士論文是把這個處方程式的功能再加以進化擴充,
期待還有機會能跟大家分享,也歡迎一同討論切磋。
--
會有一些疑問,因緣際會之下,工作8年後,來到鳳梨大學運動科學研究室
進修擔任研究生,對於跑步的科學化訓練稍微有了粗淺的認識,就我常年
在版上看到的問題,提供大家一些解惑的方向,當然我盡量講實際應用的
部分,如果對於理論有疑問我可以盡我所知的回答大家。
如果你有以下問題的,繼續看這篇文章應該會有所幫助:
1.要完成一場半/全馬(或其他較短距離),訓練處方(課表)的安排
2.各種距離成績的預測推估
例如:已知10公里跑50分鐘,訓練足夠下,理想上半/全馬的成績會是多少
3.承上題,理想上的成績跟實際成績落差很大,該怎麼加強
4.光學心率表偵測到的心跳率好像有問題,該怎麼辦
5.原本想買GARMIN,但它內建了92共識,我能買哪支錶
以上的問題,都得從這個網站開始(煩請點入)
http://tinyurl.com/yazk33a3
首先先在右上角加入會員(免費的),然後登入即可使用。
這個頁面有兩個主要的功能,以下是我在這進修近兩年的使用心得與建議:
1.解決上面第1個疑問,例如:我10公里目標38分鐘,課表該怎麼訂?
Ans:請點選框框左排第一個「跑步成績預測、訓練處方」
你只需要輸入你的距離與目標成績,就可以開立出4種不同的訓練處方
(Riegel、Cameron、VO2max、平均),4種任你點,我是習慣使用Riegel的,
裡面會明確敘述間歇跑(亞索800、高強度間歇、最大攝氧量速度擇一)節奏跑與
輕鬆跑等3種強度區間的配速,底下有表格解釋3種強度每周應佔的訓練量、比例
與次數。
補充一下,此介面僅適合做處方的開立,裡面預測的跑步成績要用下個介面會
比較準;另外,目標成績不能與現實差距太大,不然課表會吃的很辛苦甚至受傷,
還是要循序漸進。
2.3解決上面第2.3個疑問,例如我5000M成績18:19、10000M成績37:40,理想上我的
半/全馬成績會是多少?
Ans:請點選框框左排第四個「一般人跑步成績預測、訓練處方」,輸入2種距離會
比較準確,因為程式可算出你的sprint-distance index (SDI),
SDI簡單來說,就是第n公里的花費時間,會是第n-1公里的時間乘以SDI。算出你的SDI,
即可推測各種距離(半/全馬)的成績。
另外補充,SDI的理想數值是1.06,而輸入2個距離的成績算出實際的SDI,跟理想
的1.06比較,還可以分析你應該要加強的細節,簡單來說,SDI>1.06很多,代表
掉速嚴重耐力不佳,需加強耐力訓練(LSD/輕鬆跑);SDI<1.06很多,代表速度不佳,
需加強衝刺訓練(間歇跑)。
例如我上述兩個距離的成績,SDI是1.04,所以我會加強間歇跑的質量。
4.光學心率表不準怎麼辦?
Ans:光學方式測量心跳率本身有太多影響因素,準確性有待商榷,要得知心跳率,
還是以胸帶式的比較正確。但是,利用心跳率作為訓練強度的指標,存在著複雜性
與不確定性,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運動強度超過無氧閾值(血乳酸濃度4mmol/L)時,
心跳率的上升會趨於平緩,還有其他的就不贅述了!自行車多數都已經使用功率作為
運動強度的指標,而跑步的功率,就是所謂的速度(配速)。
所以,別再用心跳率作為訓練強度的指標了,改用速度(配速)吧!
再補充一下,我在seminar時整理過市售的GPS手錶,都將訓練強度分成5個區間,
例如:GARMIN的E、M、T、A、I心率區間,嚴格來說,這是沒有科學驗證的,
以運動生理學理論基礎,訓練強度僅能分成3個區間,也就是上面處方提及的
間歇跑、節奏跑與輕鬆跑等3種強度。
簡單而言,應該把強度監控由心跳率改成速度(配速);強度區間由5個改成3個。
但我必須先承認,版上一定不乏神人是利用心跳率和5個訓練區間在練習,一樣
可以練得很好。
5.該買哪支手錶?
Ans:現在的手錶功能琳瑯滿目,價格昂貴,但只要一支可以顯示時間、距離、
速度(配速)的手錶,利用上述的訓練方式,以目前市售最簡單最便宜的款式,
足夠矣!我舊款手表是GARMIN的vivoactive第一代,說真的我不知道它的功能,
一直都只看距離和配速那個介面,我也不會下載APP,還是很傳統的手寫訓練
日誌。在3/30那天的聲明稿事件,我即刻把表封印,隔天去比賽沒戴表,配速
很辛苦,但還是要尋求解決,花了半天上網找,利用上述的訓練方式對於手表
的功能需求真的很低很基本,找到一支台灣品牌台灣製造,2300有找。
先跟大家分享到這了!我目前碩士論文是把這個處方程式的功能再加以進化擴充,
期待還有機會能跟大家分享,也歡迎一同討論切磋。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Queena
at 2018-04-10T05:42
at 2018-04-10T05:42

By Andrew
at 2018-04-13T10:06
at 2018-04-13T10:06

By Rosalind
at 2018-04-16T14:30
at 2018-04-16T14:30

By Ethan
at 2018-04-19T18:54
at 2018-04-19T18:54

By Delia
at 2018-04-22T23:18
at 2018-04-22T23:18

By Isabella
at 2018-04-26T03:42
at 2018-04-26T03:42

By Wallis
at 2018-04-29T08:06
at 2018-04-29T08:06

By Gilbert
at 2018-05-02T12:30
at 2018-05-02T12:30

By Liam
at 2018-05-05T16:54
at 2018-05-05T16:54

By Rosalind
at 2018-05-08T21:18
at 2018-05-08T21:18

By Jacob
at 2018-05-12T01:42
at 2018-05-12T01:42

By Belly
at 2018-05-15T06:07
at 2018-05-15T06:07

By Bennie
at 2018-05-18T10:31
at 2018-05-18T10:31

By Caroline
at 2018-05-21T14:55
at 2018-05-21T14:55

By Kama
at 2018-05-24T19:19
at 2018-05-24T19:19

By Andrew
at 2018-05-27T23:43
at 2018-05-27T23:43

By Lauren
at 2018-05-31T04:07
at 2018-05-31T04:07

By Catherine
at 2018-06-03T08:31
at 2018-06-03T08:31

By Jake
at 2018-06-06T12:55
at 2018-06-06T12:55

By Wallis
at 2018-06-09T17:19
at 2018-06-09T17:19

By Elizabeth
at 2018-06-12T21:43
at 2018-06-12T21:43

By Kumar
at 2018-06-16T02:07
at 2018-06-16T02:07

By Puput
at 2018-06-19T06:31
at 2018-06-19T06:31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6-22T10:56
at 2018-06-22T10:56

By Iris
at 2018-06-25T15:20
at 2018-06-25T15:20

By Bethany
at 2018-06-28T19:44
at 2018-06-28T19:44

By Carol
at 2018-07-02T00:08
at 2018-07-02T00:08

By John
at 2018-07-05T04:32
at 2018-07-05T04:32

By Sandy
at 2018-07-08T08:56
at 2018-07-08T08:56

By Noah
at 2018-07-11T13:20
at 2018-07-11T13:20

By Caroline
at 2018-07-14T17:44
at 2018-07-14T17:44

By Kyle
at 2018-07-17T22:08
at 2018-07-17T22:08
Related Posts
2018神戶馬拉松 海外報名先報先得?

By Necoo
at 2018-04-06T12:01
at 2018-04-06T12:01
讓我再次看見完整的香港-Victoria 162

By Agatha
at 2018-04-06T12:00
at 2018-04-06T12:00
2018大阪馬拉松報名開始

By Agnes
at 2018-04-06T11:33
at 2018-04-06T11:33
心率帶跟藍芽耳機能同時使用嗎?

By Damian
at 2018-04-06T08:00
at 2018-04-06T08:00
慢跑戴迪卡儂過濾PM2.5運動口罩實用性

By Barb Cronin
at 2018-04-05T23:17
at 2018-04-05T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