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笑話:全馬 2 小時 39 分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Ophelia
at 2017-12-06T07:41
at 2017-12-06T07:41
Table of Contents
說個笑話:全馬 2 小時 39 分
網誌有圖版:https://goo.gl/nqsd8E
---
如果一個平凡的市民跑者,生平沒受過任何跑步訓練,初馬跑了將近五個小時,說他有天
會跑進 2 小時 40 分,多數人大概都會笑吧。
---
現在是週一的午休時間,剛開完了會,讀了兩份報告、回了幾封信。頭腦昏沉、眼睛乾澀
、皮膚發熱、口乾舌燥、指尖麻痺,抵抗力下降且有些微脫水的症狀。二十四小時前,在
兩百公里外的加州首府沙加緬度,我剛跑了今年的第三場、生涯第十七場馬拉松。
現在的我像個大病初癒的病患,在公司座位上就昨晚匆匆拼湊的便當,大口吃飯,大口
喝...水。半死不活敲下一行行文字,跟大多數的人一樣,這就是一個業餘跑者的日常。
拖著軟爛的雙腿,走到茶水間倒了一杯咖啡。昨日完賽後祝賀訊息漫天飛舞,第一句話通
常是「恭喜!」,第二句話是「賽報什麼時候出?」
俗話說得好:
「沒有一杯咖啡解決不了的事;」
「如果有,那就再來一杯」
別期待這篇文章能跟上一篇一樣好。紐約馬集聚了數月來的跑步及寫作能量,同時還是規
模最大的馬拉松、世界最繁盛的城市之一。相較起來,訓練?四週哪能叫訓練。加州國際
馬拉松?已經跑過三次了。沙加緬度?什麼跟什麼。
---
訓練、工作、咖啡、茶
每週訓練 12 個小時、工作 40 個小時、專注的時候喝咖啡、放鬆的時候喝茶。
我知道你們都不是來看訓練菜單的,也不自討沒趣。紐約馬拉松雖然「只」跑了
02:46:03, 確實也耗盡了我體內的所有能量。之後一週都在恢復,到週末,總和只勉勉強
強跑了 20 多英里。第二週,腿已經不痛但還是痠到不行,到了週三,也就是紐約馬賽後
十天,小苟一個訊息傳來:
「Jay, 明天要不要一起跑 T? 」 (T = Tempo/配速跑)
「T你妹!」
不對,我是說 T-Mac. 童年的籃球偶像 Tracy McGrady, 一個天才球員卻因傷不遇的故事
。當年東 T-Mac 西 Kobe 風風火火,有如 BURN 跑團的小苟跟少帥,亦敵亦友,每天總
想著互相傷害。(這樣拗,會不會太硬?)
小苟是賓州州立大學的資訊管理學博士,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讀跑步相關的論文。他的
技術理論扎實,跑步有如做研究一般。在自己身上實驗的成果,就是從一年多前加入
BURN 後猶如火箭般成長,去年十二月破 300,今年五月已經破 245,這次 CIM 瞄準
Sub 240.
少帥是卡內基美隆的資訊管理碩士,每天除了工作以外就是發跑步相關的文章,毀人不倦
。兩年前加入 BURN 之後半年破 300、去年破了 245,這次 CIM 嘴上不說,心裡也暗暗
想著 Sub 240. 題外話,少帥發音是第三聲「少」 - 缺少、缺乏的意思,也就是他其實
不怎帥,看了本人你就知道了。
「俺才比完賽十天,而且明天下雨!」
「你自己看看吧,反正我跑。」
隔日清晨六點,風強雨大日月無光,看來今天是休息日了。正打算妥妥地睡個飽覺,睡眼
惺忪看到手機微微亮起
「雨很小,我照跑 by 小苟」
「T...T-Mac!」
少帥一個鯉魚打挺翻身下床,箭步一跨、頭也不回往颱風眼奔去。那天據說有人看到,兩
個黑影在漆黑斜雨的灣邊迅速移動著,形如鬼魅。
---
我是去比呢?還是去比呢?
正常人都知道,全馬訓練週期大約是十六週。除非是特別規劃,一般建議全力以赴的全馬
比賽之間,至少要間隔六到八週,而紐約跟加州國際馬的間隔只有四週。
多數朋友都認為我這次不會比賽了,就連我自己都是這麼想。有很多配速的邀約,希望幫
忙帶著破三。我不置可否。一邊想著破三這種事,就是要自己來才有意思,另外考量的當
然是,是否有那麼一點點機會,我可以在一個月內出賽兩次...
賽後 10 天:風強雨大中進行了賽後第一次配速跑訓練
賽後 14 天:參加柏克萊半馬,跑出 1:17:29 PR
賽後 18 天:進行第二次的配速跑訓練,自評八成恢復
賽後 25 天:正式決定參賽,並挑戰全馬 PR
大膽卻小心,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加州國際馬的起跑線上。整體狀況自然不如紐約馬調整
得好,最多只有九成五恢復。但要在熟悉的賽道出賽,奪取個人最佳,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
賽前小苟跟我討論比賽策略,他的狀況顯然比我好得多。要一起跑不是不行,但他可能會
跑得太輕鬆,而我會覺得太勉強。練到這個份上,每英里 3 秒鐘的差距,就是爆掉與堅
持到底的區別。
可是這個難題後來根本沒有發生,我在起跑線上完全沒看到小苟,開賽就各跑各的了。也
還好是各跑各的,他最後跑了 2 小時 34 分...
---
很近又很遠
今年的加州國際馬拉松,仍舊是 USATF Marathon Championship - 美國田徑協會馬拉松
大獎賽,也就是說會有很多美國本土的長跑好手來參加,例如女子名將 Sara Hall.
賽前我剛好就站在女子菁英選手的身後,以一座深藍色塑膠柵欄隔著,裡頭大約有 3,
40 個人。有些人是來贏得比賽,有些人則是尋求奧運資格賽達標 - 女子全馬 2 小時
45 分。
這座柵欄,讓我覺得自己離她們很近又很遠。若只考慮時間,我可能還比其中的一些選手
快。但畢竟男性在運動項目有很大的優勢,一旦算上性別,就落後了她們不只 20 分鐘。
(奧運資格賽男子全馬達標是 2 小時 19 分)
相較於這些來贏得比賽、證明自己的選手,我站在起跑線上覺得雲淡風輕。跑好了就是錦
上添花,跑壞了還可以怪給頻繁出賽。
總而言之,比賽就在國歌之後開始了。
---
10 秒倒數
5, 4, 3, on your mark, Bang!
裹著長袖外衣跟手套,這個時節的佛森 (Folsom) 總是很涼。攝氏 6 度左右,地上仍有
前夜留下的露水。我預計先暖身個 20 分鐘再把外衣脫下,結果才開賽 10 分鐘就覺得太
熱了。
不確定是不是馬拉松大獎賽帶來的比賽熱度,今年跑者的水準明顯比往年更高。每英里
6 分鐘的配速前後都是人,而且約有三分之一是女性。我不太喜歡跟在女子選手後面,覺
得這樣像是在吃人豆腐。跟在男跑者後面雖然風景差,至少心安理得。
不能快、不能快。現在快的 10 秒鐘,後面要花 1 分鐘來補。拜下坡所賜,每英里跑在
預期的 6:00 ~ 6:05 之間,心率也在合理的 165 左右。有點詫異於今天的表現,前半馬
沒遇到什麼困難就跑完,用時 1 小時 19 分 13 秒。同時也提醒自己要謹慎小心:頻
繁出賽如果確實對身體產生影響,也一定是後半馬以後。
Mile 1: 5:59 min/mile (3:43 min/km)
Mile 2: 6:06 min/mile (3:47 min/km)
Mile 3: 5:59 min/mile (3:43 min/km)
Mile 4: 6:05 min/mile (3:47 min/km)
Mile 5: 6:02 min/mile (3:45 min/km)
Mile 6: 6:02 min/mile (3:45 min/km)
Mile 7: 6:02 min/mile (3:45 min/km)
Mile 8: 6:05 min/mile (3:47 min/km)
Mile 9: 6:07 min/mile (3:48 min/km)
Mile 10: 5:55 min/mile (3:41 min/km)
Mile 11: 5:56 min/mile (3:41 min/km)
Mile 12: 6:05 min/mile (3:47 min/km)
Mile 13: 6:04 min/mile (3:46 min/km)
Half: 1:19:13 (Avg. 6:02 min/mile; 3:45 min/km)
半馬的位置剛好是個加油區,觀眾都滿熱情的,特別是很多人為了爭取奧運達標,可以說
是出動全家老小,他們也不吝於分給其他跑者一點掌聲。
不過過了加油區就活像個死城,寬廣的八線道,為數有限的跑者,賽道是看不到盡頭的兩
英里直線,包含一些微小的起伏,心理負擔一下飆升。
前頭抓不到配速隊伍,也不願意降速加入別人,我開始說服自己把它當作週末的長距離練
習。多數日子我就是這樣一個人跑在海灣的步道上,跟零星偶遇的人打聲招呼。
「只要能看到人就好了」不需要並肩同跑,只要能看到人,就不覺得孤單。
Mile 14: 5:57 min/mile (3:42 min/km)
Mile 15: 6:08 min/mile (3:48 min/km)
Mile 16: 6:00 min/mile (3:43 min/km)
16 英里時遇到了啦啦隊的熱情歡迎。他們告訴我小苟已經過去了 (我知道),我跑得比預
期還好 (我知道),再這樣跑下去可以 Sub240 (我也知道!)。五十多歲的春滿大哥跑著
我的配速,拼命往我腦袋灌訊息,我突然有成了 F-1 車手的錯覺。
旁邊的兩位美國男生有點吃味,說:「這個人是誰,為什麼有啦啦隊?」我笑說這些都是
我的隊友,你們如果也說點中文就可以參加了。
16 英里一過,知道好戲要上場了。雖然俗稱的 The Wall 撞牆期是在 20 英里,但如果
在這裡就覺得勉強,後面也只能是強弩之末。不能慢、不能慢、心跳在此時攻上了 165
大關,緊盯著配速,卻離 6:00 越來越遠了!
20 英里,BURN 的啦啦隊遠遠就鎖定了我的身影。攝影師就位,啦啦隊吶喊著,一位隊友
跟上來問我要不要水,我搖搖手拒絕:你們給我的精神支持,比什麼補給都管用。
Mile 17: 6:00 min/mile (3:43 min/km)
Mile 18: 6:07 min/mile (3:48 min/km)
Mile 19: 6:05 min/mile (3:47 min/km)
Mile 20: 6:06 min/mile (3:47 min/km)
Mile 21: 6:05 min/mile (3:47 min/km)
22 ~ 25 英里,最痛苦的時候到了。雙臂漸漸無力、左大腿後側若有似無地彈跳著、右跟
腱的老毛病隱約緊繃了起來,腳底板漸漸麻痺。無論是多訓練有素的跑者,在這個時候都
是咬牙苦撐。所有曾經受過的傷,會在這時候悄悄出現。深知這是競技跑者的必經之路,
但這時候還真不想見到這些「老朋友」。
心裡有股巨大的聲音叫我停下來,無論是對兩小時的跑者、或者五小時的跑者,這點都是
一樣的。不過與身上的痛苦相比,思緒卻是前所未有地清晰。
或者說正因為思緒如此清晰,更能感覺到每一個踏步、從地表的反饋至身上的衝擊。不斷
告訴自己「前面 20 英里都只是暖身,這裡開始才是馬拉松!」
隨著不斷爬升的心跳,速度卻不爭氣地降了一些...
Mile 22: 6:13 min/mile (3:52 min/km)
Mile 23: 6:12 min/mile (3:51 min/km)
Mile 24: 6:11 min/mile (3:51 min/km)
Mile 25: 6:12 min/mile (3:51 min/km)
26 英里處進入了城區,雖然還是喘個不停、還是痠痛不已,但我還沒有被擊垮。把手表
調整到顯示總時間的那一頁:
2:33:11
再六分鐘就結束了,只要再六分鐘!
低吼了一聲,強迫自己聚精會神,意志力凌駕了身體的疲勞,用盡最後一口氣打開了翅膀
。賽道上的跑者都是跟我一樣堅持了 26 英里的戰友,每超過一個,我就朝他們大喊
「快到了,跟上!」
他們有些試圖加速,卻欲振乏力;有些疲憊不已,仍毫不吝嗇分給我一聲加油。我從集團
中脫出,漸漸變成了獨跑。兩側的觀眾越來越密集,我盯著遠方那個熟悉不已,連續第四
年見到的最後一個彎...
「Jay 加油!Sub 240!」
終點前冒出突來的驚喜,啦啦隊拉起了隊旗,賣力跟在我身旁一同衝刺。我感覺自己化作
了一陣風,從加州灣區的海邊吹到了內陸的沙加緬度。輕輕說了聲:
「好喔」
優雅地撫過最後的轉角,在觀眾中看到依約等候的太太。兩年前,我跟她說 10 點來終點
等我,然後依約破了三。一年前約好 9 點 45 分回來,我準時出現。
這次請她 9 點 40 分就來,仍舊不打算失約...
嘴角帶著笑意向她指了兩下,知道今天會是個美好的結局。
Finish Time: 02:39:25
過終點後不太意外地,小苟已經在那頭等了好一陣子。他恭喜我破 240,同時他自己破
了 235。心裡真的滿是佩服,我向他祝賀,同時要他別高興得太早。
要不是我一個月比三場比賽,也許我能再快兩分鐘;
要是我能再好好練個一個月,也許我能再快一分鐘;
要是最後衝刺有人跟我一起,也許我能再快三十秒...
我們哈哈大笑,敲響了前往波士頓的鐘,下次的對決就在這個跑者的殿堂;一回頭,西雅
圖華人一姐 Sophia 又叫又跳過了終點,2 小時 42 分,奧運馬拉松資格賽達標。
我笑得更燦爛了。有些人,你可以在一次次的對決中彼此成長;而有些人,你即使當她的
粉絲,都覺得甘之如飴。
就這樣了,一年 5000 公里的訓練,換來了 5 分鐘的進步。從前年 40 分鐘、去年 15
分鐘、到今年渺小的 5 分鐘。訓練越來越刻苦,但成長空間也越來越有限。儘管如此,
我仍舊不覺得自己到達了極限。
我時常用一句話勉勵自己:「以多數人的努力程度,談不上拼天分」。見過無數比我練得
更勤、更好、更正面的跑者,而能夠透過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和他們奔跑在同樣的賽道
上,就是我能想像到最幸運的事。
2014 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Marathon: 03:39:05
2015 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Marathon: 02:59:09
2016 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Marathon: 02:44:37
2017 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Marathon: 02:39:25 (Personal Best)
Average Pace: 6:04 min/mile (3:46 min/km)
Heart Rate: Avg. 167, Max 197
Cadence: 187 spm
Stride Length: 1.42m
1st Half: 1:19:13
2nd Half: 1:20:12 (+59s)
於是那個平凡無奇的市民跑者,又繼續他平凡無奇的訓練、工作、咖啡、茶。也許哪天他
會興起,再跟你說個笑話...
那一天不會很久的。
--
網誌有圖版:https://goo.gl/nqsd8E
---
如果一個平凡的市民跑者,生平沒受過任何跑步訓練,初馬跑了將近五個小時,說他有天
會跑進 2 小時 40 分,多數人大概都會笑吧。
---
現在是週一的午休時間,剛開完了會,讀了兩份報告、回了幾封信。頭腦昏沉、眼睛乾澀
、皮膚發熱、口乾舌燥、指尖麻痺,抵抗力下降且有些微脫水的症狀。二十四小時前,在
兩百公里外的加州首府沙加緬度,我剛跑了今年的第三場、生涯第十七場馬拉松。
現在的我像個大病初癒的病患,在公司座位上就昨晚匆匆拼湊的便當,大口吃飯,大口
喝...水。半死不活敲下一行行文字,跟大多數的人一樣,這就是一個業餘跑者的日常。
拖著軟爛的雙腿,走到茶水間倒了一杯咖啡。昨日完賽後祝賀訊息漫天飛舞,第一句話通
常是「恭喜!」,第二句話是「賽報什麼時候出?」
俗話說得好:
「沒有一杯咖啡解決不了的事;」
「如果有,那就再來一杯」
別期待這篇文章能跟上一篇一樣好。紐約馬集聚了數月來的跑步及寫作能量,同時還是規
模最大的馬拉松、世界最繁盛的城市之一。相較起來,訓練?四週哪能叫訓練。加州國際
馬拉松?已經跑過三次了。沙加緬度?什麼跟什麼。
---
訓練、工作、咖啡、茶
每週訓練 12 個小時、工作 40 個小時、專注的時候喝咖啡、放鬆的時候喝茶。
我知道你們都不是來看訓練菜單的,也不自討沒趣。紐約馬拉松雖然「只」跑了
02:46:03, 確實也耗盡了我體內的所有能量。之後一週都在恢復,到週末,總和只勉勉強
強跑了 20 多英里。第二週,腿已經不痛但還是痠到不行,到了週三,也就是紐約馬賽後
十天,小苟一個訊息傳來:
「Jay, 明天要不要一起跑 T? 」 (T = Tempo/配速跑)
「T你妹!」
不對,我是說 T-Mac. 童年的籃球偶像 Tracy McGrady, 一個天才球員卻因傷不遇的故事
。當年東 T-Mac 西 Kobe 風風火火,有如 BURN 跑團的小苟跟少帥,亦敵亦友,每天總
想著互相傷害。(這樣拗,會不會太硬?)
小苟是賓州州立大學的資訊管理學博士,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讀跑步相關的論文。他的
技術理論扎實,跑步有如做研究一般。在自己身上實驗的成果,就是從一年多前加入
BURN 後猶如火箭般成長,去年十二月破 300,今年五月已經破 245,這次 CIM 瞄準
Sub 240.
少帥是卡內基美隆的資訊管理碩士,每天除了工作以外就是發跑步相關的文章,毀人不倦
。兩年前加入 BURN 之後半年破 300、去年破了 245,這次 CIM 嘴上不說,心裡也暗暗
想著 Sub 240. 題外話,少帥發音是第三聲「少」 - 缺少、缺乏的意思,也就是他其實
不怎帥,看了本人你就知道了。
「俺才比完賽十天,而且明天下雨!」
「你自己看看吧,反正我跑。」
隔日清晨六點,風強雨大日月無光,看來今天是休息日了。正打算妥妥地睡個飽覺,睡眼
惺忪看到手機微微亮起
「雨很小,我照跑 by 小苟」
「T...T-Mac!」
少帥一個鯉魚打挺翻身下床,箭步一跨、頭也不回往颱風眼奔去。那天據說有人看到,兩
個黑影在漆黑斜雨的灣邊迅速移動著,形如鬼魅。
---
我是去比呢?還是去比呢?
正常人都知道,全馬訓練週期大約是十六週。除非是特別規劃,一般建議全力以赴的全馬
比賽之間,至少要間隔六到八週,而紐約跟加州國際馬的間隔只有四週。
多數朋友都認為我這次不會比賽了,就連我自己都是這麼想。有很多配速的邀約,希望幫
忙帶著破三。我不置可否。一邊想著破三這種事,就是要自己來才有意思,另外考量的當
然是,是否有那麼一點點機會,我可以在一個月內出賽兩次...
賽後 10 天:風強雨大中進行了賽後第一次配速跑訓練
賽後 14 天:參加柏克萊半馬,跑出 1:17:29 PR
賽後 18 天:進行第二次的配速跑訓練,自評八成恢復
賽後 25 天:正式決定參賽,並挑戰全馬 PR
大膽卻小心,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加州國際馬的起跑線上。整體狀況自然不如紐約馬調整
得好,最多只有九成五恢復。但要在熟悉的賽道出賽,奪取個人最佳,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
賽前小苟跟我討論比賽策略,他的狀況顯然比我好得多。要一起跑不是不行,但他可能會
跑得太輕鬆,而我會覺得太勉強。練到這個份上,每英里 3 秒鐘的差距,就是爆掉與堅
持到底的區別。
可是這個難題後來根本沒有發生,我在起跑線上完全沒看到小苟,開賽就各跑各的了。也
還好是各跑各的,他最後跑了 2 小時 34 分...
---
很近又很遠
今年的加州國際馬拉松,仍舊是 USATF Marathon Championship - 美國田徑協會馬拉松
大獎賽,也就是說會有很多美國本土的長跑好手來參加,例如女子名將 Sara Hall.
賽前我剛好就站在女子菁英選手的身後,以一座深藍色塑膠柵欄隔著,裡頭大約有 3,
40 個人。有些人是來贏得比賽,有些人則是尋求奧運資格賽達標 - 女子全馬 2 小時
45 分。
這座柵欄,讓我覺得自己離她們很近又很遠。若只考慮時間,我可能還比其中的一些選手
快。但畢竟男性在運動項目有很大的優勢,一旦算上性別,就落後了她們不只 20 分鐘。
(奧運資格賽男子全馬達標是 2 小時 19 分)
相較於這些來贏得比賽、證明自己的選手,我站在起跑線上覺得雲淡風輕。跑好了就是錦
上添花,跑壞了還可以怪給頻繁出賽。
總而言之,比賽就在國歌之後開始了。
---
10 秒倒數
5, 4, 3, on your mark, Bang!
裹著長袖外衣跟手套,這個時節的佛森 (Folsom) 總是很涼。攝氏 6 度左右,地上仍有
前夜留下的露水。我預計先暖身個 20 分鐘再把外衣脫下,結果才開賽 10 分鐘就覺得太
熱了。
不確定是不是馬拉松大獎賽帶來的比賽熱度,今年跑者的水準明顯比往年更高。每英里
6 分鐘的配速前後都是人,而且約有三分之一是女性。我不太喜歡跟在女子選手後面,覺
得這樣像是在吃人豆腐。跟在男跑者後面雖然風景差,至少心安理得。
不能快、不能快。現在快的 10 秒鐘,後面要花 1 分鐘來補。拜下坡所賜,每英里跑在
預期的 6:00 ~ 6:05 之間,心率也在合理的 165 左右。有點詫異於今天的表現,前半馬
沒遇到什麼困難就跑完,用時 1 小時 19 分 13 秒。同時也提醒自己要謹慎小心:頻
繁出賽如果確實對身體產生影響,也一定是後半馬以後。
Mile 1: 5:59 min/mile (3:43 min/km)
Mile 2: 6:06 min/mile (3:47 min/km)
Mile 3: 5:59 min/mile (3:43 min/km)
Mile 4: 6:05 min/mile (3:47 min/km)
Mile 5: 6:02 min/mile (3:45 min/km)
Mile 6: 6:02 min/mile (3:45 min/km)
Mile 7: 6:02 min/mile (3:45 min/km)
Mile 8: 6:05 min/mile (3:47 min/km)
Mile 9: 6:07 min/mile (3:48 min/km)
Mile 10: 5:55 min/mile (3:41 min/km)
Mile 11: 5:56 min/mile (3:41 min/km)
Mile 12: 6:05 min/mile (3:47 min/km)
Mile 13: 6:04 min/mile (3:46 min/km)
Half: 1:19:13 (Avg. 6:02 min/mile; 3:45 min/km)
半馬的位置剛好是個加油區,觀眾都滿熱情的,特別是很多人為了爭取奧運達標,可以說
是出動全家老小,他們也不吝於分給其他跑者一點掌聲。
不過過了加油區就活像個死城,寬廣的八線道,為數有限的跑者,賽道是看不到盡頭的兩
英里直線,包含一些微小的起伏,心理負擔一下飆升。
前頭抓不到配速隊伍,也不願意降速加入別人,我開始說服自己把它當作週末的長距離練
習。多數日子我就是這樣一個人跑在海灣的步道上,跟零星偶遇的人打聲招呼。
「只要能看到人就好了」不需要並肩同跑,只要能看到人,就不覺得孤單。
Mile 14: 5:57 min/mile (3:42 min/km)
Mile 15: 6:08 min/mile (3:48 min/km)
Mile 16: 6:00 min/mile (3:43 min/km)
16 英里時遇到了啦啦隊的熱情歡迎。他們告訴我小苟已經過去了 (我知道),我跑得比預
期還好 (我知道),再這樣跑下去可以 Sub240 (我也知道!)。五十多歲的春滿大哥跑著
我的配速,拼命往我腦袋灌訊息,我突然有成了 F-1 車手的錯覺。
旁邊的兩位美國男生有點吃味,說:「這個人是誰,為什麼有啦啦隊?」我笑說這些都是
我的隊友,你們如果也說點中文就可以參加了。
16 英里一過,知道好戲要上場了。雖然俗稱的 The Wall 撞牆期是在 20 英里,但如果
在這裡就覺得勉強,後面也只能是強弩之末。不能慢、不能慢、心跳在此時攻上了 165
大關,緊盯著配速,卻離 6:00 越來越遠了!
20 英里,BURN 的啦啦隊遠遠就鎖定了我的身影。攝影師就位,啦啦隊吶喊著,一位隊友
跟上來問我要不要水,我搖搖手拒絕:你們給我的精神支持,比什麼補給都管用。
Mile 17: 6:00 min/mile (3:43 min/km)
Mile 18: 6:07 min/mile (3:48 min/km)
Mile 19: 6:05 min/mile (3:47 min/km)
Mile 20: 6:06 min/mile (3:47 min/km)
Mile 21: 6:05 min/mile (3:47 min/km)
22 ~ 25 英里,最痛苦的時候到了。雙臂漸漸無力、左大腿後側若有似無地彈跳著、右跟
腱的老毛病隱約緊繃了起來,腳底板漸漸麻痺。無論是多訓練有素的跑者,在這個時候都
是咬牙苦撐。所有曾經受過的傷,會在這時候悄悄出現。深知這是競技跑者的必經之路,
但這時候還真不想見到這些「老朋友」。
心裡有股巨大的聲音叫我停下來,無論是對兩小時的跑者、或者五小時的跑者,這點都是
一樣的。不過與身上的痛苦相比,思緒卻是前所未有地清晰。
或者說正因為思緒如此清晰,更能感覺到每一個踏步、從地表的反饋至身上的衝擊。不斷
告訴自己「前面 20 英里都只是暖身,這裡開始才是馬拉松!」
隨著不斷爬升的心跳,速度卻不爭氣地降了一些...
Mile 22: 6:13 min/mile (3:52 min/km)
Mile 23: 6:12 min/mile (3:51 min/km)
Mile 24: 6:11 min/mile (3:51 min/km)
Mile 25: 6:12 min/mile (3:51 min/km)
26 英里處進入了城區,雖然還是喘個不停、還是痠痛不已,但我還沒有被擊垮。把手表
調整到顯示總時間的那一頁:
2:33:11
再六分鐘就結束了,只要再六分鐘!
低吼了一聲,強迫自己聚精會神,意志力凌駕了身體的疲勞,用盡最後一口氣打開了翅膀
。賽道上的跑者都是跟我一樣堅持了 26 英里的戰友,每超過一個,我就朝他們大喊
「快到了,跟上!」
他們有些試圖加速,卻欲振乏力;有些疲憊不已,仍毫不吝嗇分給我一聲加油。我從集團
中脫出,漸漸變成了獨跑。兩側的觀眾越來越密集,我盯著遠方那個熟悉不已,連續第四
年見到的最後一個彎...
「Jay 加油!Sub 240!」
終點前冒出突來的驚喜,啦啦隊拉起了隊旗,賣力跟在我身旁一同衝刺。我感覺自己化作
了一陣風,從加州灣區的海邊吹到了內陸的沙加緬度。輕輕說了聲:
「好喔」
優雅地撫過最後的轉角,在觀眾中看到依約等候的太太。兩年前,我跟她說 10 點來終點
等我,然後依約破了三。一年前約好 9 點 45 分回來,我準時出現。
這次請她 9 點 40 分就來,仍舊不打算失約...
嘴角帶著笑意向她指了兩下,知道今天會是個美好的結局。
Finish Time: 02:39:25
過終點後不太意外地,小苟已經在那頭等了好一陣子。他恭喜我破 240,同時他自己破
了 235。心裡真的滿是佩服,我向他祝賀,同時要他別高興得太早。
要不是我一個月比三場比賽,也許我能再快兩分鐘;
要是我能再好好練個一個月,也許我能再快一分鐘;
要是最後衝刺有人跟我一起,也許我能再快三十秒...
我們哈哈大笑,敲響了前往波士頓的鐘,下次的對決就在這個跑者的殿堂;一回頭,西雅
圖華人一姐 Sophia 又叫又跳過了終點,2 小時 42 分,奧運馬拉松資格賽達標。
我笑得更燦爛了。有些人,你可以在一次次的對決中彼此成長;而有些人,你即使當她的
粉絲,都覺得甘之如飴。
就這樣了,一年 5000 公里的訓練,換來了 5 分鐘的進步。從前年 40 分鐘、去年 15
分鐘、到今年渺小的 5 分鐘。訓練越來越刻苦,但成長空間也越來越有限。儘管如此,
我仍舊不覺得自己到達了極限。
我時常用一句話勉勵自己:「以多數人的努力程度,談不上拼天分」。見過無數比我練得
更勤、更好、更正面的跑者,而能夠透過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和他們奔跑在同樣的賽道
上,就是我能想像到最幸運的事。
2014 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Marathon: 03:39:05
2015 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Marathon: 02:59:09
2016 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Marathon: 02:44:37
2017 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Marathon: 02:39:25 (Personal Best)
Average Pace: 6:04 min/mile (3:46 min/km)
Heart Rate: Avg. 167, Max 197
Cadence: 187 spm
Stride Length: 1.42m
1st Half: 1:19:13
2nd Half: 1:20:12 (+59s)
於是那個平凡無奇的市民跑者,又繼續他平凡無奇的訓練、工作、咖啡、茶。也許哪天他
會興起,再跟你說個笑話...
那一天不會很久的。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Hamiltion
at 2017-12-06T10:54
at 2017-12-06T10:54

By Jake
at 2017-12-06T14:08
at 2017-12-06T14:08

By Hedwig
at 2017-12-06T17:21
at 2017-12-06T17:21

By Barb Cronin
at 2017-12-06T20:35
at 2017-12-06T20:35

By Isla
at 2017-12-06T23:48
at 2017-12-06T23:48

By Anthony
at 2017-12-07T03:02
at 2017-12-07T03:02

By Hamiltion
at 2017-12-07T06:15
at 2017-12-07T06:15

By Annie
at 2017-12-07T09:29
at 2017-12-07T09:29

By Aaliyah
at 2017-12-07T12:42
at 2017-12-07T12:42

By Kyle
at 2017-12-07T15:56
at 2017-12-07T15:56

By Wallis
at 2017-12-07T19:09
at 2017-12-07T19:09

By Necoo
at 2017-12-07T22:23
at 2017-12-07T22:23

By Callum
at 2017-12-08T01:36
at 2017-12-08T01:36

By Mia
at 2017-12-08T04:49
at 2017-12-08T04:49

By Zenobia
at 2017-12-08T08:03
at 2017-12-08T08:03

By Megan
at 2017-12-08T11:16
at 2017-12-08T11:16

By Xanthe
at 2017-12-08T14:30
at 2017-12-08T14:30

By Lauren
at 2017-12-08T17:43
at 2017-12-08T17:43

By Agnes
at 2017-12-08T20:57
at 2017-12-08T20:57

By Rachel
at 2017-12-09T00:10
at 2017-12-09T00:10

By Hazel
at 2017-12-09T03:24
at 2017-12-09T03:24

By Enid
at 2017-12-09T06:37
at 2017-12-09T06:37

By Sierra Rose
at 2017-12-09T09:51
at 2017-12-09T09:51

By Elma
at 2017-12-09T13:04
at 2017-12-09T13:04

By Doris
at 2017-12-09T16:18
at 2017-12-09T16:18

By Andrew
at 2017-12-09T19:31
at 2017-12-09T19:31

By Isabella
at 2017-12-09T22:45
at 2017-12-09T22:45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12-10T01:58
at 2017-12-10T01:58

By George
at 2017-12-10T05:12
at 2017-12-10T05:12

By Dora
at 2017-12-10T08:25
at 2017-12-10T08:25

By Robert
at 2017-12-10T11:39
at 2017-12-10T11:39

By Joseph
at 2017-12-10T14:52
at 2017-12-10T14:52

By Lauren
at 2017-12-10T18:06
at 2017-12-10T18:06

By Carol
at 2017-12-10T21:19
at 2017-12-10T21:19

By Elma
at 2017-12-11T00:33
at 2017-12-11T00:33

By Ula
at 2017-12-11T03:46
at 2017-12-11T03:46

By Erin
at 2017-12-11T07:00
at 2017-12-11T07:00

By Zenobia
at 2017-12-11T10:13
at 2017-12-11T10:1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12-11T13:27
at 2017-12-11T13:27

By Elma
at 2017-12-11T16:40
at 2017-12-11T16:40

By Ophelia
at 2017-12-11T19:54
at 2017-12-11T19:54

By Regina
at 2017-12-11T23:07
at 2017-12-11T23:07

By Bennie
at 2017-12-12T02:21
at 2017-12-12T02:21

By Agnes
at 2017-12-12T05:34
at 2017-12-12T05:34

By Todd Johnson
at 2017-12-12T08:47
at 2017-12-12T08:47

By Kristin
at 2017-12-12T12:01
at 2017-12-12T12:01

By Hardy
at 2017-12-12T15:14
at 2017-12-12T15:14

By Olive
at 2017-12-12T18:28
at 2017-12-12T18:28

By John
at 2017-12-12T21:41
at 2017-12-12T21:41

By Rosalind
at 2017-12-13T00:55
at 2017-12-13T00:55

By Kumar
at 2017-12-13T04:08
at 2017-12-13T04:08

By Hardy
at 2017-12-13T07:22
at 2017-12-13T07:22

By Kelly
at 2017-12-13T10:35
at 2017-12-13T10:35

By Steve
at 2017-12-13T13:49
at 2017-12-13T13:49

By Andy
at 2017-12-13T17:02
at 2017-12-13T17:02

By Anthony
at 2017-12-13T20:16
at 2017-12-13T20:16

By Freda
at 2017-12-13T23:29
at 2017-12-13T23:29

By Callum
at 2017-12-14T02:43
at 2017-12-14T02:43

By Mia
at 2017-12-14T05:56
at 2017-12-14T05:56

By Olga
at 2017-12-14T09:10
at 2017-12-14T09:10

By Xanthe
at 2017-12-14T12:23
at 2017-12-14T12:23

By Doris
at 2017-12-14T15:37
at 2017-12-14T15:37

By Charlotte
at 2017-12-14T18:50
at 2017-12-14T18:50

By Oliver
at 2017-12-14T22:04
at 2017-12-14T22:04

By Aaliyah
at 2017-12-15T01:17
at 2017-12-15T01:17

By Caroline
at 2017-12-15T04:31
at 2017-12-15T04:31

By Rae
at 2017-12-15T07:44
at 2017-12-15T07:44

By Olive
at 2017-12-15T10:58
at 2017-12-15T10:58

By Leila
at 2017-12-15T14:11
at 2017-12-15T14:11

By Charlotte
at 2017-12-15T17:25
at 2017-12-15T17:25

By George
at 2017-12-15T20:38
at 2017-12-15T20:38

By Skylar Davis
at 2017-12-15T23:52
at 2017-12-15T23:52

By Ethan
at 2017-12-16T03:05
at 2017-12-16T03:05

By Elvira
at 2017-12-16T06:18
at 2017-12-16T06:18

By Steve
at 2017-12-16T09:32
at 2017-12-16T09:32

By Dorothy
at 2017-12-16T12:45
at 2017-12-16T12:45

By Barb Cronin
at 2017-12-16T15:59
at 2017-12-16T15:59

By Kumar
at 2017-12-16T19:12
at 2017-12-16T19:12

By Zanna
at 2017-12-16T22:26
at 2017-12-16T22:26

By Anthony
at 2017-12-17T01:39
at 2017-12-17T01:39

By Lauren
at 2017-12-17T04:53
at 2017-12-17T04:53

By Ursula
at 2017-12-17T08:06
at 2017-12-17T08:06

By Selena
at 2017-12-17T11:20
at 2017-12-17T11:20

By Annie
at 2017-12-17T14:33
at 2017-12-17T14:33

By Brianna
at 2017-12-17T17:47
at 2017-12-17T17:47

By Jacky
at 2017-12-17T21:00
at 2017-12-17T21:00

By Callum
at 2017-12-18T00:14
at 2017-12-18T00:14

By Faithe
at 2017-12-18T03:27
at 2017-12-18T03:27

By Caroline
at 2017-12-18T06:41
at 2017-12-18T06:41

By Agatha
at 2017-12-18T09:54
at 2017-12-18T09:54

By Rebecca
at 2017-12-18T13:08
at 2017-12-18T13:08

By Charlotte
at 2017-12-18T16:21
at 2017-12-18T16:21

By Genevieve
at 2017-12-18T19:35
at 2017-12-18T19:35

By Regina
at 2017-12-18T22:48
at 2017-12-18T22:48

By Zora
at 2017-12-19T02:02
at 2017-12-19T02:02

By Sarah
at 2017-12-19T05:15
at 2017-12-19T05:15

By Leila
at 2017-12-19T08:29
at 2017-12-19T08:29

By Carol
at 2017-12-19T11:42
at 2017-12-19T11:42

By Selena
at 2017-12-19T14:56
at 2017-12-19T14:56

By Sierra Rose
at 2017-12-19T18:09
at 2017-12-19T18:09

By Edwina
at 2017-12-19T21:23
at 2017-12-19T21:23

By Ina
at 2017-12-20T00:36
at 2017-12-20T00:36

By Dinah
at 2017-12-20T03:50
at 2017-12-20T03:50

By Adele
at 2017-12-20T07:03
at 2017-12-20T07:03

By Margaret
at 2017-12-20T10:16
at 2017-12-20T10:16

By Hedda
at 2017-12-20T13:30
at 2017-12-20T13:30

By Valerie
at 2017-12-20T16:43
at 2017-12-20T16:43

By Lily
at 2017-12-20T19:57
at 2017-12-20T19:57

By Linda
at 2017-12-20T23:10
at 2017-12-20T23:10

By Kristin
at 2017-12-21T02:24
at 2017-12-21T02:24

By Harry
at 2017-12-21T05:37
at 2017-12-21T05:37

By Ursula
at 2017-12-21T08:51
at 2017-12-21T08:51

By Caroline
at 2017-12-21T12:04
at 2017-12-21T12:04

By Freda
at 2017-12-21T15:18
at 2017-12-21T15:18

By Gary
at 2017-12-21T18:31
at 2017-12-21T18:31

By Poppy
at 2017-12-21T21:45
at 2017-12-21T21:45

By Olive
at 2017-12-22T00:58
at 2017-12-22T00:58

By Jacky
at 2017-12-22T04:12
at 2017-12-22T04:12

By Kumar
at 2017-12-22T07:25
at 2017-12-22T07:25
Related Posts
2018 Taishin Women Run Taipei 贈票活動

By Blanche
at 2017-12-05T22:53
at 2017-12-05T22:53
請問怎麼前腳掌著地

By Necoo
at 2017-12-05T21:45
at 2017-12-05T21:45
會因為空氣品質而決定要不要跑步嗎?

By Rachel
at 2017-12-05T18:48
at 2017-12-05T18:48
渣打馬額滿!

By Daniel
at 2017-12-05T17:04
at 2017-12-05T17:04
大阪關西機場泉州馬拉松

By George
at 2017-12-05T16:29
at 2017-12-05T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