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跑場越跑越快的馬拉松-2016台北馬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Olive
at 2016-12-31T00:39
at 2016-12-31T00:39
Table of Contents
2016台北城市馬拉松-試跑一場越跑越快的馬拉松
網誌版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37141
版上神人太多
拖了幾天,寫得完整一點的心得才敢Po出來
這次小破PB,但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後半馬跑得比前半馬快
體驗到難得的跑馬享受,跟大家分享
------------------------------
2016年3月,在萬金石創下3:40:08個人PB後,
再經過半年更改跑姿後的適應期、
七八九月的荒廢,
十、十一、十二月則每月安排一場全馬。
十月日本新潟馬,
剛恢復練習不滿一個月,
拜天氣所賜,意外跑出接近PB的3小時42分,
就知道今年要再破PB應該不是難事。
一個月後的田中馬,
山路加氣溫高,雖僅以3小時50分完賽,
但覺得若路線平些加上沒那麼熱,應該是有機會再創紀錄。
新竹馬跑超半馬,
上下坡度雖多,但感覺沒天熱難跑;
於是十二月台北馬賽前的目標,
決定訂在3:35~3:40之間,穩穩小破PB就好。
首次比賽約了朋友一起跑,
是兩位PB也在3:40上下的雙胞胎兄弟,
大家的完賽目標差不多,前半段有伴一起跑,
或許心理上的疲勞感會少些。
補給:
延續這一兩年比賽發展出來的最佳模式,
六包Gel能量膠 + 兩顆鹽錠 + 一支固體能量棒;
服裝:
上身穿排汗T恤,
下半身則改穿新買的VIRUS機能壓縮短褲
(之前穿asics七分壓縮褲,比賽後段常覺得卡卡的),
腳上則是虎走+虎走專用襪。
被分在C區起跑,雖管制還算徹底,
但出發後因人多,加上大部分的人前段都跑得快,
整個賽道上還是人擠人不好跑;
轉彎處有許多跑者直接跑人行道切西瓜,
雖然很想跟,但又覺得這樣賺距離不大好,
畢竟成績是跑給自己的,賺一點還能說過彎技巧好,
賺太多就有點作弊的疑慮,決定還是乖乖留在賽道上!
計時的工具是Garmin225的光學心跳錶,
本就知道會有一定程度的誤差,但今天似乎特別不聽話,
一直覺得顯示的即時配速怪怪的,
忽快忽慢搞到第一公里居然跑了6分14秒,
原本是打算前三公里跑5分25秒的,
慢了太多,只好第二公里調一些回來,結果又跑到5分01秒;
第三公里總算來到5分34秒;
前三公里比預計要慢一些,
這時原有要加速趕路的念頭,但及時忍住,
感覺心跳還沒有很穩定,再跑兩公里觀察看看。
第四、第五公里分別在5分31秒、5分29秒,
此時錶的配速穩了,我的心跳也穩了
(或許前面不是錶不準,是自己的心跳太亂),
1/8賽程過去,感覺也剛好暖身完畢,是可以來攻擊了!
本來的配速策略是以5分25秒上下跑3公里,
然後升速至5分10~15間跑到32公里,
最後十公里就看狀況自由發揮;
如今比預期慢了點,就來趕些進度,
但也別趕過頭,留點體力在最後的十公里不遲。
第六公里開始,
就像一部暖好引擎的車子,跑起來很順很輕鬆,
是那種好像可以一直這樣跑下去的感覺。
速度慢慢地加上去,快不快過5分5秒,慢則不慢於5分15秒,
我們三人一直都跑在附近,
偶而聊個幾句,欣賞著台北馬的新路線;
雖然還不怎麼感覺累,
但我仍依計畫在跑到10km左右時吃一條能量膠;
20km上下時吃第二條,接著吃鹽錠,
鹽錠吃完吃能量棒,能量棒吃完,
在30km左右再吃一條Gel;
每個水站我都會進去喝一杯水 + 淋頭降溫 + 運動飲料(邊跑邊喝);
半馬約以1小時49分完成,
跟預期差不多,不過身體狀況還很好,
決定不急著拚秒數,等32k後再追不遲;
約25k過橋到河濱對岸的水站,
因跟夥伴的進水站方式很不一樣,
有點不好意思地在過水站後我們跑散了;
回頭瞄了幾次,感覺距離拉開,只好獨跑了。
不久碰上本也要一起跑的高中同學,
但因分區不同加上人多,一直沒看到,
沒想到他前面跑這麼快,聊了幾句後,
看來這是我們的黃金交叉點,
他說他已經在使用意志力前進,我則感覺好像比賽才要開始;
互道加油後,就等著32km一到,可以解禁限速奔向終點囉!
折返時看到330的列車,這是這場結束後下一階段的目標;
折返點就在32km附近,剩十公里,開了綠燈,
決定切換成跑半馬最後10km模式,
將腳拉高,提速向前,
連兩公里跑進4分55秒;
再吃了一條Gel,
呼吸從前段自然吸吐,配合上升的心跳數改成兩吸兩吐;
剩餘的公里數應該是有機會用五分速跑完,算一算也許可以拚一下335。
出了水門,
上麥帥橋前來個180大迴轉,用高步頻小步幅迅速上橋後,
與半馬跑者匯流,
順著下坡,越跑越快;
昏暗的地下道,頭也不抬地專注在跑姿與呼吸上,
出地下道左轉,遇上朋友告知最後900公尺囉!
左大腿後側有點抽筋的感覺,
幸好新買的Virus壓縮褲有股力量把已經疲勞的肌肉給束住,
轉彎後的最後直道,看到拱門與計時鐘是令人興奮的,
破PB是沒問題的,
破多少,就看這段還能多快了,
跑過終點,錶一按停,
3小時34分59秒,破了PB五分鐘,感覺還可以更快!
今天是場很享受比賽過程的馬拉松,
全程幾乎沒甚麼痛苦感
(是太混?還是狀況調整得宜?)
前半馬1小時49分,後半馬1小時46分,
這是第一次後半馬跑得比前半馬快的比賽,
也許是前半慢的太多,
但也可能是因前段慢,暖身得當(過去賽前都沒什熱身,出發又常太快),
讓身體效能更能發揮,
加上補給適時,反而越跑越快,
這是個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奇妙比賽經驗。
官方分段計時
0~10km -53分04秒
10~20km -51分16秒
20~30km -50分13秒
30~40km -49分15秒
40~42.195-10分12秒
3小時34分57秒
後記
版上太多神人,這成績大概只能算中間,
但我想我能跟大家分享的
是一些馬拉松競賽上一般人比較忽略的旁門走道,
雖然也許有人會對這些技巧很不屑,
但畢竟善用一些合法能提升自我成績的工具,也不是甚麼壞事。
我練習特別的地方在跑量特少,
2016年總跑量在1100公里,平均一個月不到100km,
當然不是鼓勵大家跑這麼少,
畢竟我現在只能跑這成績,很大的原因是真的跑太少,
但我現階段的作息就是個做不到提高跑量的跑者;
很佩服許多神人能一大早起床就去練跑,
假日隨便就來個超過20km的LSD;
我總是沒有那麼強大的意志力,
於是只能先往個人比較有興趣的其他技巧領域去研究與發展,
沒想到近兩年的馬拉松成績還能穩定推進。
我研究跑步技術,
加強身體感知,
並勇於嘗試不同的補給與配速方式,
試著把一輛油箱小的車,用自備油料,
加上穩定適時地催放油門,盡量不去浪費每一滴油;
我想當具備這樣的能力時,
未來如果能順利把油箱加大,成績應該也能很自然地提升。
我的認知是-馬拉松的最佳配速,理想上是接近全程均速;
但比賽當天自身與天候狀況很難預測,
該跑多快能達到均速,永遠只有天知道;
自己究竟是適合前快後慢或前慢後快來逼近均速,
沒試也不會知道;
於是,用這次台北馬做了前慢後快的試驗,
出乎意料地跑得很舒服。
比賽配速的練習,
感覺就像砲兵在打靶一樣,
第一發打太近,第二發就打遠些,然後第三發就離目標不遠了!
過去前段都跑太快,
這次刻意壓慢,雖有朋友認為若前面跑快些,成績會更好;
但我是覺得這很難說,畢竟身心互相影響,
當你在前段把意志力用完了,
後段可不只是慢,常會是崩盤呀!
好的配速讓你身心靈合一,越跑越順;
不好的配速則將一手好牌給打爛了。
何妨刻意試跑一場越跑越快的馬拉松!
也許會對馬拉松運動有另一番體悟喔!
跑步健康!跑步快樂!
破PB的過程,也不一定總是要辛苦+痛苦+逼到極限的
水到渠成地自然地享受比賽結果
或許能讓跑馬之路更長長久久!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Edward Lewis
at 2016-12-31T09:14
at 2016-12-31T09:14
By Todd Johnson
at 2016-12-31T17:50
at 2016-12-31T17:50
By Harry
at 2017-01-01T02:26
at 2017-01-01T02:26
By Mia
at 2017-01-01T11:01
at 2017-01-01T11:01
By Mason
at 2017-01-01T19:37
at 2017-01-01T19:37
By Tom
at 2017-01-02T04:13
at 2017-01-02T04:13
By James
at 2017-01-02T12:48
at 2017-01-02T12:48
By Rebecca
at 2017-01-02T21:24
at 2017-01-02T21:24
By Sandy
at 2017-01-03T06:00
at 2017-01-03T06:00
By Tracy
at 2017-01-03T14:35
at 2017-01-03T14:35
By Oliver
at 2017-01-03T23:11
at 2017-01-03T23:11
By Necoo
at 2017-01-04T07:47
at 2017-01-04T07:47
By Rebecca
at 2017-01-04T16:22
at 2017-01-04T16:22
By Hazel
at 2017-01-05T00:58
at 2017-01-05T00:58
By Caitlin
at 2017-01-05T09:34
at 2017-01-05T09:34
By Kristin
at 2017-01-05T18:10
at 2017-01-05T18:10
By Lily
at 2017-01-06T02:45
at 2017-01-06T02:45
By Enid
at 2017-01-06T11:21
at 2017-01-06T11:21
By Lily
at 2017-01-06T19:57
at 2017-01-06T19:57
By Rebecca
at 2017-01-07T04:32
at 2017-01-07T04:32
By Adele
at 2017-01-07T13:08
at 2017-01-07T13:08
By Bethany
at 2017-01-07T21:44
at 2017-01-07T21:44
By Andy
at 2017-01-08T06:19
at 2017-01-08T06:19
By George
at 2017-01-08T14:55
at 2017-01-08T14:55
By Zenobia
at 2017-01-08T23:31
at 2017-01-08T23:31
By Rachel
at 2017-01-09T08:06
at 2017-01-09T08:06
By Olive
at 2017-01-09T16:42
at 2017-01-09T16:42
By Joe
at 2017-01-10T01:18
at 2017-01-10T01:18
By Emma
at 2017-01-10T09:53
at 2017-01-10T09:53
By Edith
at 2017-01-10T18:29
at 2017-01-10T18:29
By Valerie
at 2017-01-11T03:05
at 2017-01-11T03:05
Related Posts
2016 台北馬空拍
By Callum
at 2016-12-30T09:26
at 2016-12-30T09:26
Garmin 735TX gps定位問題
By Iris
at 2016-12-30T08:24
at 2016-12-30T08:24
高雄馬影片出來了
By Isla
at 2016-12-29T17:59
at 2016-12-29T17:59
靜脈曲張穿束褲跑步有幫助嗎
By Iris
at 2016-12-29T15:29
at 2016-12-29T15:29
訓練配速請教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12-29T14:27
at 2016-12-29T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