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曼城、馬競將重回442陣型? - 曼城足球俱樂部 Manchester City Football Club

By Frederic
at 2013-10-09T18:07
at 2013-10-09T18:07
Table of Contents
重拾4-4-2——曼城、馬競的陣型革命
作者:Zaheer Shah ‧ October 4, 2013
圖:http://ppt.cc/3I1v
4-4-2無疑是足球史上最古老最常見的陣型之一。這一陣型曾鑄就了許多球隊的輝煌,同
時也衍生出許多諸如4-4-2菱形站位之類的著名陣型。但好景不長,新的戰術陣型例如
4-3-3以及許多由此演化而來的陣型逐漸挑戰了4-4-2的主流地位。看看近幾年的世界足壇
就不難發現,除了少數球隊仍堅持4-4-2外,因為這些球隊大部分更傾向於在中場佔有人
數優勢。
傳統4-4-2陣型
這是一個簡單明了的陣型,它的優點在於保持防守端陣型緊湊(兩條線各有四名球員)的
同時,在進攻端留有兩個攻擊點。該陣型將進攻重心放在了邊路,邊路球員和後衛可以相
互配合向兩名前鋒輸送砲彈。
儘管陣型在不斷演變,但整體來說4-4-2的基本陣型沒有改變,只是在進攻時一些隊員角
色的調整使得陣型顯得與以往不同了,比如說邊路球員。在4-4-2最鼎盛的時期,邊路球
員用於拉開球場寬度並固定在兩翼活動,但不久之後往往只有一邊仍在為球隊提供寬度,
而另一邊開始更多地選擇內收,成為潛伏前鋒身後的“影子殺手”。不敗賽季的阿森納采
用4-4-2陣型,但他們的兩名邊前衛都選擇了內收,取得的進球數幾乎與助攻數相當。還
有一種陣型變化來自前鋒隊員的角色調整,從前他們經常尋找機會與中衛爭搶空檔,爭取
禁區範圍的活動空間,但這一次變革的重點還是主導“影子殺手”區域。如今一名前鋒游
弋在最後一名防守者身邊,讓另外一名前鋒伺機尋找該區域的空檔。無論是哪種變型,
4-4-2最重要的莫過於兩名中前衛,包括他們之間的配合以及為全隊攻防提供的平衡。前
些年,尤其在英格蘭,中前衛被要求具有全面性,既要能覆蓋到本方和對方禁區,又要有
得分能力。切爾西隊史進球紀錄的保持者蘭帕德,就以他出色的後排插上得分能力定義了
中前衛這一位置。
走下神壇
儘管風靡一時,但4-4-2陣型免不了受到新陣型的衝擊。在與433陣型交手時,4-4-2陣型
總會受困於中場人數上的劣勢。一種解決辦法是撤回一名前鋒,不過這種辦法僅僅是紙上
談兵。隨著433陣型以及各種由433衍生出來的陣型逐漸成為主流,4-4-2陣型只能接受走
下神壇的命運。
改進、適應與進化
戰術大師們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們能夠從其他陣型設計中獲得靈感,從而運用在自己的
4-4-2陣型之中加以完善。完成這項工作需要打破一些傳統,促使4-4-2的適應與改進,從
而重新讓4-4-2在足球技戰術上擁有一席之地。
進攻性邊後衛的出現能夠替代傳統邊前衛拉開寬度的作用,而得到解放的邊前衛們則可以
支援中場,在對陣433陣型時甚至可以形成4打3的局面。兩名前鋒則將各自佔據一片區域
各司其職,其中一名負責在對方后防線和中場之間扯動,拉開空間,而另一名作為橋頭堡
與對方中後衛周旋。4-4-2改進帶來的最大變化來自中前衛。傳統4-4-2要求中前衛兼顧攻
防兩端。
而現代陣型則衍生出許多中前衛的類型,包括純防守型后腰以及組織型后腰。打破傳統並
配置一對中前衛組合來尋求平衡與穩定,也使得球隊其他位置的球員在不犧牲防守穩定性
的同時踢得更加靈活自由。貝尼特斯在利物浦執教期間就已深諳此道,他把杰拉德佈置在
邊路,讓兩名中前衛掌握比賽,避免了杰拉德前插時身後留給對手的大片空檔。許多人在
當時對這一做法不能理解,因為杰拉德的位置與傳統4-4-2的中前衛相背,然而貝尼特斯
逆勢而取得了成效。他的4-4-2陣型成功地模仿了4-2-3-1陣型中兩個核心的設置,雙核配
置既能在後場控制全局,又能為后防線提供屏障。
現代變形記
圖:http://ppt.cc/4q5v
與傳統4-4-2陣型相比,改進後的陣型通過“兩邊內收”將重心集中在中場區域,允許邊
後衛前插打開縱深。由於左右兩個邊前衛在中路的創造力並非百分之百值得依賴,於是一
個攻擊型中場可以輕鬆的選擇拉邊從而形成2打1的機會,又或是在邊前衛不願內切的情況
下在中路提供2過2的配合。不像傳統的4-4-2陣型,如今的中前衛不僅需要承擔後場控球
並向前推進的責任,還需在推進工程中保住球權,而不是像以往那樣杰拉德式的大步上前
,在身後留下大片空檔。
案例1:曼城
在本賽季之前,曼奇尼的球隊使用的都是4-2-3-1-陣型,偶爾會變成3-5-2。但隨著新教
練佩萊格里尼的到來,球隊開始主打4-4-2或者4-2-2-2陣型。儘管球隊已經具備了許多關
鍵的元素,但球隊為了新陣還是做了針對性的引援和調整。
本賽季曼城開局表現不錯,在場上總能佔據主動。他們在場上總保留兩名不同類型的強力
前鋒和兩名強力的中前衛。儘管如此,他們打發至關重要的兩點便是進攻型中場和邊後衛
。球隊首發的進攻型中場通常由赫蘇斯-納瓦斯和席爾瓦來出任,他們雖都是西班牙人,但
風格迥異。
席爾瓦是典型的進攻組織者,尋求空檔、出球迅速,在中路創造進球良機;而納瓦斯則是
教科書式的邊路球員,緊貼邊線、利用快速的步伐擺脫防守,並送出傳中。曼城陣中大體
上有兩類射手,阿奎羅和約維蒂奇當屬技巧派,他們緊隨中鋒身後、速度驚人,伺機深入
由鋒線搭檔所創造出的空檔;哲科和內格雷多則屬力量派,他們擅長空中作業,擁有了不
得的做球功夫,傾向於在禁區內活動。所以納瓦斯主要為相對力量型前鋒輸送砲彈,而
席爾瓦則主要為敏捷型隊友提供支援。
燒肉跟NAVAS接球傳球圖:http://ppt.cc/N6Di
曼城採用的4-4-2陣型融合了以上所有戰術要點,但在主教練攻勢足球的打法要求下,真
正的要義在於攻擊型邊後衛的使用。在本賽季已經完成的6輪聯賽中,科拉羅夫和薩巴萊
塔一共創造了8次射門機會,充分展現了他們的進攻能力。
ZABA跟柯拉羅夫接球傳球圖:http://ppt.cc/W7qW
在該陣型中,曼城隊員在控球區域(圖中藍色區域)掌握控制權,並向前發展至射門區域
(圖中紅色區域),在該區域內轉化了一系列的進球(譯註:筆者漏掉了這張圖,請看官
們自己領悟一下)。
對於大曼城嚮往的打法來說,邊路區域是至關重要的。克拉羅夫/克里希樂於助攻,他們在
左路的前插與右路的納瓦斯和薩巴萊塔形成兩翼齊飛,給大曼城的進攻注入一股強心劑。
雙前鋒的配置也讓球隊在禁區保持了足夠的威脅,避免了單前鋒遭遇對方兩名中後衛時的
形同虛設。四人組合(兩名中前衛+席爾瓦/納斯里+阿奎羅/約維蒂奇)在球隊對陣4-3-3或
4-2-3-1陣型時建立了人數上的優勢。這是4-4-2改進的核心變化,即在中間區域避免人數
上的劣勢,從而達到更有效的控制。
如前所述,曼城採取積極主動的比賽方式,這意味著球隊需要在進攻端投入大量兵力來控
制比賽,陣型壓上以保持對防線的壓迫。因此,前鋒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現代足球
其他體系中,通常只設置一名前鋒作為前場支點。但在改進後的4-4-2陣型中,除了作為
支點的一名前鋒外,球隊還需要另一名前鋒創造殺機,就像4-2-3-1裡的前腰扮演的角色
一樣。
哲科和內格雷多輪流作為曼城的前場支點,並在對方禁區內大範圍扯動,而阿奎羅則可以
向邊路或是對方腹地移動,在局部形成2打1、3打2的局面,幫助球隊將進攻推進至對方
危險區域。不過兩名前鋒的工作效率常常需要被打上問號,因為如果一名前鋒(通常是
阿奎羅)經常回撤太深的話,那麼曼城就需要另一個點來給對方施壓。所以這一陣型的
缺點,舉個例子來說就是4-2-3-1的中場往往明顯比4-4-2的“二前鋒”更加明確自己的
職責並更具防守意識。
哲科跟內閣:http://ppt.cc/Funu 阿KUN:http://ppt.cc/-JAJ
上圖清楚的表明寬度的重要性,以及該體係是如何利用這條已被現代足球遺忘的走廊。
統計顯示,曼城隊35.2%的進攻由邊路前場區域發起。我們用兩支注重中路滲透的球隊來
對比一下,阿森納和托特納姆熱刺的這項數據分別為23.5%和15.2%。來自Whoscored網站
的下圖比較了曼城(左)與阿森納(右)在進攻區域上的側重。曼城的4-4-2陣型充分利
用了兩條邊路,同時內切隊員從中路創造了不少機會。反觀阿森納,比起曼城他們更多注
重中路的進攻,但相較兩翼齊飛他們則往往是在用一條腿走路。
圖:http://ppt.cc/aBSb
從防守的角度來看,曼城比一般4-4-2陣型的球隊防線更加靠前。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
在對陣配備三中場和高壓迫打發的隊伍時,中場由於缺少選擇導致經常丟球。只設置了一
名中場攔截手,導致曼城經常給予對手在中場形成3打2的局面,但如果他們的防線回撤致
使空檔壓縮則情況就會好一些。
案例1陣型小結
‧ 積極主動的比賽方式
‧ 內收球員的邊中結合
‧ 站位壓上的邊後衛
‧ 為不同進攻套路設置的兩名前鋒
‧ 與中路滲透截然不同的邊路利用
‧ 前鋒不後撤會帶來防守問題
案例2:馬競
在西蒙尼的帶領下,馬德里競技正在挑戰西超雙雄的壟斷地位。儘管年年都有優秀球員流
失,但馬競在近幾年總能迅速完成重建並日益強大,這一切要歸功於西蒙尼的足球哲學給
球隊烙下的印記。然而對於西蒙尼來說,在他略顯稚嫩的執教生涯初期,他似乎對4-4-2
情有獨鍾。
與其他球隊不同,馬競並沒有像前一個案例分析的那樣採取積極主動的比賽方式,儘管
那種方式能夠充分激發球隊的進攻潛能。相反,他們採取了較為被動的守勢,向我們充分
展示了4-4-2陣型中兩道防線的強度以及蘊藏其中的防反殺傷力。與曼城不同,馬競並未
尋求進攻方式的多樣化。
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在中場配備了四名技術出眾的球員,沒有一個是傳統意義上4-4-2陣型中
的角色。進攻端他們擁有兩名優秀的射手,兩人擁有出眾的個人能力使得西蒙尼的體系能
最大程度發揮功效。四名主力中場球員分別是科克、加比、馬里奧-蘇亞雷斯和圖蘭,他們
不僅都是出色的傳球手(圖蘭和科克尤為出色),也擁有頑強的意志力,與打造該陣的
足球哲學不謀而合。
圖:http://ppt.cc/qXf0
為了展示馬競的戰術思想,我們可以將場地簡單地劃分為若干區域,而這看似簡單的區域
卻可以衍生出最複雜的技戰術。圖中黃色區域代表馬競球員最活躍的區域,非常集中,很
難直接攻破。他們的防線囤積於中後部,在中路進行壓迫,馬競球員在跑位時經常壓迫對
方球員至中部,那裡可是最密不透風的地方。一旦贏得球權,球隊的反擊重點便出現在圖
中藍色區域,而且一旦皮球進入藍色區域,那麼就會有球員向對方防守隊員的盲區進行無
球跑動,尋找滲透和創造進球的機會。如果球權丟掉了,那麼球隊就會立刻在圖中紅色區
域即“壓迫地帶”進行攔截和反搶。如果對方設法將球轉移出了紅色區域,那麼球隊又會
立刻落入常規攔截陣型。
黑色區域表示兩名“邊路球員”在這裡進行攻防轉換。由於馬競在中路囤積了4到6名球員
,對手勢必傾向於選擇邊路進攻,這時馬競就有充足的時間拖延對方進攻,恢復陣型,回
到初始的防守站位。觀察一下組成4-4-2的單體組合,我們不難發現兩種體系的不同之處,
雖然兩者大體是同樣的陣型。
曼城的邊路球員“內插”是成為進攻的突破點,在不同的區域使用不同的進攻手段;而
馬競球員的“內插”則是由守轉攻時分散邊路,一旦球在對方半場時才會向中內收。
圖:http://ppt.cc/SU0B
另外,馬競的邊後衛也與曼城有所不同,他們在比賽中更注重平衡,儘管在本方領地馬競
的整體防守表現並不那麼令人信服,但他們的確在防守時眾志成城,堅決貫徹他們的體係
與足球哲學。左邊後衛菲利佩-路易斯在進攻中的投入比安分守己的右邊後衛胡安弗蘭更
多後者更注重持球向前推進而非盲目前插。
圖:http://ppt.cc/EwLY
馬競戰術體系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是鋒線,迭戈-科斯塔和比利亞都為戰術的實現奠定了基
礎。比利亞在比賽中不斷衝擊對方防線身後的區域,迫使對方防線收縮,從而為己方中場
球員在反擊中爭得更大的空間。迭戈-科斯塔則是一個防反利器,充當箭頭人物。
首先,他面對防守時的鐵血作風意味這他更傾向於爭搶下所有的二分之一球,為全隊樹立
榜樣。
其次,馬競得到球權後,他作為支點可以在前場爭頂,帶領全隊上前摧城拔寨。在反擊中
,他習慣扯動到邊路,而比利亞則上前壓制對方後衛線,這樣在中路他們就創造出了大量
的空間,然後科斯塔或者伺機反越位前插,或者進入禁區等待隊友傳中進行搶點。
圖:http://ppt.cc/3ldd
下圖展示了馬競的反擊風格,儘管進攻主要是從兩翼發起,這主要源於球隊不斷施壓所爭
取到的空檔,他們絕大多數的射門還是來自於中路。
圖:http://ppt.cc/sYor
案例2陣型小結
‧ 防守反擊的比賽方式
‧ 注重站位和空間,而非控製或滲透
‧ 像司令塔一樣的邊路球員
‧ 平衡攻防的邊後衛
‧ 加固陣型、參與防反的游擊型前鋒
深入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積極主動的打法還是被動的防守打法都能在這樣
的體系中發揮作用。這套體係自身還在不斷改良中,並慢慢的被諸如皇馬等豪門慢慢採用
,當然它也稱不上完美。4-4-2陣型的優點在於在攻防兩端都打下了基礎;而缺點也存在
於某些轉換中,一個更為優化的中場陣型仍能在關鍵區域主導球權。只有經過一些年的考
驗我們才能判斷這套不斷改良的陣型是否取得了成功,或者也僅僅只是一個過渡階段。這
股4-4-2的清新之風能否重新再次引領足球潮流,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
(以下內容為譯者添加)
關鍵詞:
Play between the lines
這一說法由貝尼特斯和穆里尼奧在2007年反復強調而誕生,參見
http://ppt.cc/W9Dk
http://www.theguardian.com/football/2007/aug/11/sport.comment2
Interiors
該叫法興起於西班牙,是指邊路內收的中場球員,類似於英語的wing half。
4-4-2
本賽季使用或使用過4-4-2的豪門尤其多,包括巴黎、摩納哥、曼聯、曼城、馬競、皇馬
等等(歡迎補充)。這一方面與戰術佈置有關,一方面也與球隊陣容有關,參見
http://espnfc.com/blog/_/name/tacticsandanalysis/id/1941?cc=4716
翻譯:http://bbs.hupu.com/6548189.html
原文:http://thinkfootball.co.uk/archives/12364
--------------------------------------------------
--
2012 EPL CHAMPION
| \/ | / \ | \| | o O O / __| |_ _| |_ _|\ \ / /
| |\/| | | - | | .` | o | (__ | | | | \ V /
|_|__|_| |_|_| |_|\_| TS__[O] \___| |___| _|_|_ _|_|_
_|"""""||"""""||"""""| {======||"""""||"""""||"""""|| """ |
"`-0-0-'"`-0-0-'"`-0-0-'./o--000'"`-0-0-'"`-0-0-'"`-0-0-'"`-0-0-'
--
作者:Zaheer Shah ‧ October 4, 2013
圖:http://ppt.cc/3I1v
4-4-2無疑是足球史上最古老最常見的陣型之一。這一陣型曾鑄就了許多球隊的輝煌,同
時也衍生出許多諸如4-4-2菱形站位之類的著名陣型。但好景不長,新的戰術陣型例如
4-3-3以及許多由此演化而來的陣型逐漸挑戰了4-4-2的主流地位。看看近幾年的世界足壇
就不難發現,除了少數球隊仍堅持4-4-2外,因為這些球隊大部分更傾向於在中場佔有人
數優勢。
傳統4-4-2陣型
這是一個簡單明了的陣型,它的優點在於保持防守端陣型緊湊(兩條線各有四名球員)的
同時,在進攻端留有兩個攻擊點。該陣型將進攻重心放在了邊路,邊路球員和後衛可以相
互配合向兩名前鋒輸送砲彈。
儘管陣型在不斷演變,但整體來說4-4-2的基本陣型沒有改變,只是在進攻時一些隊員角
色的調整使得陣型顯得與以往不同了,比如說邊路球員。在4-4-2最鼎盛的時期,邊路球
員用於拉開球場寬度並固定在兩翼活動,但不久之後往往只有一邊仍在為球隊提供寬度,
而另一邊開始更多地選擇內收,成為潛伏前鋒身後的“影子殺手”。不敗賽季的阿森納采
用4-4-2陣型,但他們的兩名邊前衛都選擇了內收,取得的進球數幾乎與助攻數相當。還
有一種陣型變化來自前鋒隊員的角色調整,從前他們經常尋找機會與中衛爭搶空檔,爭取
禁區範圍的活動空間,但這一次變革的重點還是主導“影子殺手”區域。如今一名前鋒游
弋在最後一名防守者身邊,讓另外一名前鋒伺機尋找該區域的空檔。無論是哪種變型,
4-4-2最重要的莫過於兩名中前衛,包括他們之間的配合以及為全隊攻防提供的平衡。前
些年,尤其在英格蘭,中前衛被要求具有全面性,既要能覆蓋到本方和對方禁區,又要有
得分能力。切爾西隊史進球紀錄的保持者蘭帕德,就以他出色的後排插上得分能力定義了
中前衛這一位置。
走下神壇
儘管風靡一時,但4-4-2陣型免不了受到新陣型的衝擊。在與433陣型交手時,4-4-2陣型
總會受困於中場人數上的劣勢。一種解決辦法是撤回一名前鋒,不過這種辦法僅僅是紙上
談兵。隨著433陣型以及各種由433衍生出來的陣型逐漸成為主流,4-4-2陣型只能接受走
下神壇的命運。
改進、適應與進化
戰術大師們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們能夠從其他陣型設計中獲得靈感,從而運用在自己的
4-4-2陣型之中加以完善。完成這項工作需要打破一些傳統,促使4-4-2的適應與改進,從
而重新讓4-4-2在足球技戰術上擁有一席之地。
進攻性邊後衛的出現能夠替代傳統邊前衛拉開寬度的作用,而得到解放的邊前衛們則可以
支援中場,在對陣433陣型時甚至可以形成4打3的局面。兩名前鋒則將各自佔據一片區域
各司其職,其中一名負責在對方后防線和中場之間扯動,拉開空間,而另一名作為橋頭堡
與對方中後衛周旋。4-4-2改進帶來的最大變化來自中前衛。傳統4-4-2要求中前衛兼顧攻
防兩端。
而現代陣型則衍生出許多中前衛的類型,包括純防守型后腰以及組織型后腰。打破傳統並
配置一對中前衛組合來尋求平衡與穩定,也使得球隊其他位置的球員在不犧牲防守穩定性
的同時踢得更加靈活自由。貝尼特斯在利物浦執教期間就已深諳此道,他把杰拉德佈置在
邊路,讓兩名中前衛掌握比賽,避免了杰拉德前插時身後留給對手的大片空檔。許多人在
當時對這一做法不能理解,因為杰拉德的位置與傳統4-4-2的中前衛相背,然而貝尼特斯
逆勢而取得了成效。他的4-4-2陣型成功地模仿了4-2-3-1陣型中兩個核心的設置,雙核配
置既能在後場控制全局,又能為后防線提供屏障。
現代變形記
圖:http://ppt.cc/4q5v
與傳統4-4-2陣型相比,改進後的陣型通過“兩邊內收”將重心集中在中場區域,允許邊
後衛前插打開縱深。由於左右兩個邊前衛在中路的創造力並非百分之百值得依賴,於是一
個攻擊型中場可以輕鬆的選擇拉邊從而形成2打1的機會,又或是在邊前衛不願內切的情況
下在中路提供2過2的配合。不像傳統的4-4-2陣型,如今的中前衛不僅需要承擔後場控球
並向前推進的責任,還需在推進工程中保住球權,而不是像以往那樣杰拉德式的大步上前
,在身後留下大片空檔。
案例1:曼城
在本賽季之前,曼奇尼的球隊使用的都是4-2-3-1-陣型,偶爾會變成3-5-2。但隨著新教
練佩萊格里尼的到來,球隊開始主打4-4-2或者4-2-2-2陣型。儘管球隊已經具備了許多關
鍵的元素,但球隊為了新陣還是做了針對性的引援和調整。
本賽季曼城開局表現不錯,在場上總能佔據主動。他們在場上總保留兩名不同類型的強力
前鋒和兩名強力的中前衛。儘管如此,他們打發至關重要的兩點便是進攻型中場和邊後衛
。球隊首發的進攻型中場通常由赫蘇斯-納瓦斯和席爾瓦來出任,他們雖都是西班牙人,但
風格迥異。
席爾瓦是典型的進攻組織者,尋求空檔、出球迅速,在中路創造進球良機;而納瓦斯則是
教科書式的邊路球員,緊貼邊線、利用快速的步伐擺脫防守,並送出傳中。曼城陣中大體
上有兩類射手,阿奎羅和約維蒂奇當屬技巧派,他們緊隨中鋒身後、速度驚人,伺機深入
由鋒線搭檔所創造出的空檔;哲科和內格雷多則屬力量派,他們擅長空中作業,擁有了不
得的做球功夫,傾向於在禁區內活動。所以納瓦斯主要為相對力量型前鋒輸送砲彈,而
席爾瓦則主要為敏捷型隊友提供支援。
燒肉跟NAVAS接球傳球圖:http://ppt.cc/N6Di
曼城採用的4-4-2陣型融合了以上所有戰術要點,但在主教練攻勢足球的打法要求下,真
正的要義在於攻擊型邊後衛的使用。在本賽季已經完成的6輪聯賽中,科拉羅夫和薩巴萊
塔一共創造了8次射門機會,充分展現了他們的進攻能力。
ZABA跟柯拉羅夫接球傳球圖:http://ppt.cc/W7qW
在該陣型中,曼城隊員在控球區域(圖中藍色區域)掌握控制權,並向前發展至射門區域
(圖中紅色區域),在該區域內轉化了一系列的進球(譯註:筆者漏掉了這張圖,請看官
們自己領悟一下)。
對於大曼城嚮往的打法來說,邊路區域是至關重要的。克拉羅夫/克里希樂於助攻,他們在
左路的前插與右路的納瓦斯和薩巴萊塔形成兩翼齊飛,給大曼城的進攻注入一股強心劑。
雙前鋒的配置也讓球隊在禁區保持了足夠的威脅,避免了單前鋒遭遇對方兩名中後衛時的
形同虛設。四人組合(兩名中前衛+席爾瓦/納斯里+阿奎羅/約維蒂奇)在球隊對陣4-3-3或
4-2-3-1陣型時建立了人數上的優勢。這是4-4-2改進的核心變化,即在中間區域避免人數
上的劣勢,從而達到更有效的控制。
如前所述,曼城採取積極主動的比賽方式,這意味著球隊需要在進攻端投入大量兵力來控
制比賽,陣型壓上以保持對防線的壓迫。因此,前鋒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現代足球
其他體系中,通常只設置一名前鋒作為前場支點。但在改進後的4-4-2陣型中,除了作為
支點的一名前鋒外,球隊還需要另一名前鋒創造殺機,就像4-2-3-1裡的前腰扮演的角色
一樣。
哲科和內格雷多輪流作為曼城的前場支點,並在對方禁區內大範圍扯動,而阿奎羅則可以
向邊路或是對方腹地移動,在局部形成2打1、3打2的局面,幫助球隊將進攻推進至對方
危險區域。不過兩名前鋒的工作效率常常需要被打上問號,因為如果一名前鋒(通常是
阿奎羅)經常回撤太深的話,那麼曼城就需要另一個點來給對方施壓。所以這一陣型的
缺點,舉個例子來說就是4-2-3-1的中場往往明顯比4-4-2的“二前鋒”更加明確自己的
職責並更具防守意識。
哲科跟內閣:http://ppt.cc/Funu 阿KUN:http://ppt.cc/-JAJ
上圖清楚的表明寬度的重要性,以及該體係是如何利用這條已被現代足球遺忘的走廊。
統計顯示,曼城隊35.2%的進攻由邊路前場區域發起。我們用兩支注重中路滲透的球隊來
對比一下,阿森納和托特納姆熱刺的這項數據分別為23.5%和15.2%。來自Whoscored網站
的下圖比較了曼城(左)與阿森納(右)在進攻區域上的側重。曼城的4-4-2陣型充分利
用了兩條邊路,同時內切隊員從中路創造了不少機會。反觀阿森納,比起曼城他們更多注
重中路的進攻,但相較兩翼齊飛他們則往往是在用一條腿走路。
圖:http://ppt.cc/aBSb
從防守的角度來看,曼城比一般4-4-2陣型的球隊防線更加靠前。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
在對陣配備三中場和高壓迫打發的隊伍時,中場由於缺少選擇導致經常丟球。只設置了一
名中場攔截手,導致曼城經常給予對手在中場形成3打2的局面,但如果他們的防線回撤致
使空檔壓縮則情況就會好一些。
案例1陣型小結
‧ 積極主動的比賽方式
‧ 內收球員的邊中結合
‧ 站位壓上的邊後衛
‧ 為不同進攻套路設置的兩名前鋒
‧ 與中路滲透截然不同的邊路利用
‧ 前鋒不後撤會帶來防守問題
案例2:馬競
在西蒙尼的帶領下,馬德里競技正在挑戰西超雙雄的壟斷地位。儘管年年都有優秀球員流
失,但馬競在近幾年總能迅速完成重建並日益強大,這一切要歸功於西蒙尼的足球哲學給
球隊烙下的印記。然而對於西蒙尼來說,在他略顯稚嫩的執教生涯初期,他似乎對4-4-2
情有獨鍾。
與其他球隊不同,馬競並沒有像前一個案例分析的那樣採取積極主動的比賽方式,儘管
那種方式能夠充分激發球隊的進攻潛能。相反,他們採取了較為被動的守勢,向我們充分
展示了4-4-2陣型中兩道防線的強度以及蘊藏其中的防反殺傷力。與曼城不同,馬競並未
尋求進攻方式的多樣化。
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在中場配備了四名技術出眾的球員,沒有一個是傳統意義上4-4-2陣型中
的角色。進攻端他們擁有兩名優秀的射手,兩人擁有出眾的個人能力使得西蒙尼的體系能
最大程度發揮功效。四名主力中場球員分別是科克、加比、馬里奧-蘇亞雷斯和圖蘭,他們
不僅都是出色的傳球手(圖蘭和科克尤為出色),也擁有頑強的意志力,與打造該陣的
足球哲學不謀而合。
圖:http://ppt.cc/qXf0
為了展示馬競的戰術思想,我們可以將場地簡單地劃分為若干區域,而這看似簡單的區域
卻可以衍生出最複雜的技戰術。圖中黃色區域代表馬競球員最活躍的區域,非常集中,很
難直接攻破。他們的防線囤積於中後部,在中路進行壓迫,馬競球員在跑位時經常壓迫對
方球員至中部,那裡可是最密不透風的地方。一旦贏得球權,球隊的反擊重點便出現在圖
中藍色區域,而且一旦皮球進入藍色區域,那麼就會有球員向對方防守隊員的盲區進行無
球跑動,尋找滲透和創造進球的機會。如果球權丟掉了,那麼球隊就會立刻在圖中紅色區
域即“壓迫地帶”進行攔截和反搶。如果對方設法將球轉移出了紅色區域,那麼球隊又會
立刻落入常規攔截陣型。
黑色區域表示兩名“邊路球員”在這裡進行攻防轉換。由於馬競在中路囤積了4到6名球員
,對手勢必傾向於選擇邊路進攻,這時馬競就有充足的時間拖延對方進攻,恢復陣型,回
到初始的防守站位。觀察一下組成4-4-2的單體組合,我們不難發現兩種體系的不同之處,
雖然兩者大體是同樣的陣型。
曼城的邊路球員“內插”是成為進攻的突破點,在不同的區域使用不同的進攻手段;而
馬競球員的“內插”則是由守轉攻時分散邊路,一旦球在對方半場時才會向中內收。
圖:http://ppt.cc/SU0B
另外,馬競的邊後衛也與曼城有所不同,他們在比賽中更注重平衡,儘管在本方領地馬競
的整體防守表現並不那麼令人信服,但他們的確在防守時眾志成城,堅決貫徹他們的體係
與足球哲學。左邊後衛菲利佩-路易斯在進攻中的投入比安分守己的右邊後衛胡安弗蘭更
多後者更注重持球向前推進而非盲目前插。
圖:http://ppt.cc/EwLY
馬競戰術體系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是鋒線,迭戈-科斯塔和比利亞都為戰術的實現奠定了基
礎。比利亞在比賽中不斷衝擊對方防線身後的區域,迫使對方防線收縮,從而為己方中場
球員在反擊中爭得更大的空間。迭戈-科斯塔則是一個防反利器,充當箭頭人物。
首先,他面對防守時的鐵血作風意味這他更傾向於爭搶下所有的二分之一球,為全隊樹立
榜樣。
其次,馬競得到球權後,他作為支點可以在前場爭頂,帶領全隊上前摧城拔寨。在反擊中
,他習慣扯動到邊路,而比利亞則上前壓制對方後衛線,這樣在中路他們就創造出了大量
的空間,然後科斯塔或者伺機反越位前插,或者進入禁區等待隊友傳中進行搶點。
圖:http://ppt.cc/3ldd
下圖展示了馬競的反擊風格,儘管進攻主要是從兩翼發起,這主要源於球隊不斷施壓所爭
取到的空檔,他們絕大多數的射門還是來自於中路。
圖:http://ppt.cc/sYor
案例2陣型小結
‧ 防守反擊的比賽方式
‧ 注重站位和空間,而非控製或滲透
‧ 像司令塔一樣的邊路球員
‧ 平衡攻防的邊後衛
‧ 加固陣型、參與防反的游擊型前鋒
深入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積極主動的打法還是被動的防守打法都能在這樣
的體系中發揮作用。這套體係自身還在不斷改良中,並慢慢的被諸如皇馬等豪門慢慢採用
,當然它也稱不上完美。4-4-2陣型的優點在於在攻防兩端都打下了基礎;而缺點也存在
於某些轉換中,一個更為優化的中場陣型仍能在關鍵區域主導球權。只有經過一些年的考
驗我們才能判斷這套不斷改良的陣型是否取得了成功,或者也僅僅只是一個過渡階段。這
股4-4-2的清新之風能否重新再次引領足球潮流,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
(以下內容為譯者添加)
關鍵詞:
Play between the lines
這一說法由貝尼特斯和穆里尼奧在2007年反復強調而誕生,參見
http://ppt.cc/W9Dk
http://www.theguardian.com/football/2007/aug/11/sport.comment2
Interiors
該叫法興起於西班牙,是指邊路內收的中場球員,類似於英語的wing half。
4-4-2
本賽季使用或使用過4-4-2的豪門尤其多,包括巴黎、摩納哥、曼聯、曼城、馬競、皇馬
等等(歡迎補充)。這一方面與戰術佈置有關,一方面也與球隊陣容有關,參見
http://espnfc.com/blog/_/name/tacticsandanalysis/id/1941?cc=4716
翻譯:http://bbs.hupu.com/6548189.html
原文:http://thinkfootball.co.uk/archives/12364
--------------------------------------------------
--
2012 EPL CHAMPION
| \/ | / \ | \| | o O O / __| |_ _| |_ _|\ \ / /
| |\/| | | - | | .` | o | (__ | | | | \ V /
|_|__|_| |_|_| |_|\_| TS__[O] \___| |___| _|_|_ _|_|_
_|"""""||"""""||"""""| {======||"""""||"""""||"""""|| """ |
"`-0-0-'"`-0-0-'"`-0-0-'./o--000'"`-0-0-'"`-0-0-'"`-0-0-'"`-0-0-'
--
Tags:
足球
All Comments

By Edith
at 2013-10-12T07:35
at 2013-10-12T07:35
Related Posts
433 足球店大優惠

By Hardy
at 2013-10-09T17:52
at 2013-10-09T17:52
兩則 (工程師,HART)

By Aaliyah
at 2013-10-09T17:39
at 2013-10-09T17:39
Bergkamp專訪:希望未來加入兵工廠教練組

By Hamiltion
at 2013-10-09T13:13
at 2013-10-09T13:13
DFB厄齊爾採訪:我在兵工廠很開心

By Liam
at 2013-10-09T11:26
at 2013-10-09T11:26
5人男足東亞資格賽 中華晉級

By Victoria
at 2013-10-09T00:10
at 2013-10-09T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