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與開悟 - 冥想,靜坐 Meditation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09-10-29T12:45

Table of Contents

------------------------8<------------------------------------
以下內容摘自下列書籍第14至15頁。
林中治:《楞嚴經之觀音法門》,民國87年11月,初版二刷,台灣
,大圓出版社

禪宗裡頭有一個公案,大意是這樣子:有兩個人,其中一個正在睡
覺,另外一個在搗衣,(古人洗衣服,因為有的衣服很厚扭不動,所以
用木棒拍打,就叫「搗衣」),正在睡覺的這一個人雖然聽到搗衣聲,
但是並不做搗衣想,只聽到「啪!啪!啪!」的聲音,後來這個聲音把
他吵醒了,那人醒來一看,才曉得原來有人在搗衣。這個公案各位可要
好好的參喔!為什麼我們要修「觀音法門」?「觀音法門」就是教我們
從聞性與聲音之中,去觀察所呈現兩層生命的現象:一個人在睡覺的時
候不會起分別心,以聞性而言,那就是第一層生命現象的呈現!可是偏
偏我們凡夫眾生顛倒,不能體悟,如果是善根利智的人,也許聽到這個
聲音,能悟的當下就悟了:「奇怪啊!那個人在搗衣,我為什麼只聽到
聲音,並不曉得他在搗衣?」

搗衣聲是第一層境界的呈現,但是當你知道是在搗衣,糟糕!馬上
轉入了第二層生命的現象;如果你只聽到聲音但不做搗衣想,則是屬於
聲音本身和聞性的境界,那才是第一層的生命現象。

第一層生命的現象是清淨、解脫、自在、光明的,為什麼呢?如果
我們在睡覺的時候只聽到聲音境界,你定力夠,「觀音法門」也修得很
好,只要進入這樣子的境界,各位想想看,這裡面還會不會有煩惱?沒
有!但是當你醒過來一看,哦!原來是有一個人正在搗衣,才會把我吵
醒了,這一下子煩惱來了,於是便落入第二層的生命現象。因此,我們
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擺脫第二層的現象以及分別心加諸於我們的心理情
緒,並且將它們轉到第一層生命現象之中。
------------------------8<------------------------------------

靜坐時「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就是在指文中的第一層生命現象


有覺知心,無分別心。不過論那個狀態還是屬於第六意識的心理狀
態。

但無論是「悟後起修」還是「見性起修」。當你有過這類經驗後,
,雖然也不太容易,但才是修行的開始而已,只是各種宗教門派後續的
修行方法及修行理論又不同了。

重看這本書,發現這一段解釋的不錯,特別PO上來。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31.67 (10/29 16:21)
a3435357:有點疑問,到達第一層狀態即是所謂的見性,開悟?_? 10/29 17:20

  至少我聽過敢對見性、開悟明說的講法,並沒錯。只是論那種狀態
也可以是定心、再捨去那一念罷了。

  《洞玄靈寶定觀經》:「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
心。」無論開不開悟,見不見性,靜坐有一段時間能做到這點,就相當
不容易了。

※ 編輯: ilanese (1.169.6.222 臺灣), 04/27/2021 18:03:36

Tags: 冥想

All Comments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09-10-29T22:06
有點疑問,到達第一層狀態即是所謂的見性,開悟?_?

坐禪的方法??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09-10-25T17:54
※ [本文轉錄自 soul 看板] 作者: ilanese (去吧!皮卡丘!十萬伏特!) 看板: soul 標題: Re: [問題] 坐禪的方法?? 時間: Sun Sep 30 15:30:01 2007 光論靜坐的坐姿的話,有數十種之多。 唐密的坐姿,據我所知,並不一定是盤坐的,像是 ...

坐墊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09-10-24T21:37
今天下午找了一下靜坐用的坐墊, 有到HOLLLA看到圓盤的坐墊,一片要一千多 =and#34;= 也有便宜的,兩三百塊的坐墊。 後來到佛具專賣店,問了一下, 有那種高低不一樣的坐墊,可以幫助坐姿端正,一片約850元。 想問大家,有刻意買靜坐專用用的坐墊嗎? 還有,靜坐時,腳掌要往上翻嗎? - ...

Re: 不世出大師的靜坐日記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09-10-23T22:29
《洞玄靈寶定觀經》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絕,無與忤心。 然後安坐,內觀心起。若覺一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其次,雖非 的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勤行,須臾不替。唯滅動心, 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然則凡心, 躁兢其次,初學息心甚難,或息不得,暫停還失。 ...

Re: 不世出大師的靜坐日記

Faithe avatar
By Faithe
at 2009-10-23T10:08
《坐忘論》版的五時七候: 以下內容摘自唐.司馬承禎:《坐忘論》的「樞翼」 ---------------------8andlt;--------------------------------------   夫得道之人,心有五時,身有七候。心有五時者,一動多靜少; 二動靜相半;三靜多動少;四無事 ...

Re: 不世出大師的靜坐日記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09-10-22T17:53
存神煉氣銘 唐思邈孫真人述 夫身為神氣之窟宅,神氣若存,身康力健,神氣若散,身乃死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氣, 即氣為神母,神為氣子,神氣若俱,長生不死。若欲安神,須煉元氣,,氣在身內,神安 氣海,氣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靜,靜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源,自 然成聖。氣通神境,神通慧命,命住身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