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功 - 氣功 Qigong

By Olga
at 2008-05-24T11:34
at 2008-05-24T11:3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ineedhope (ineedhope)》之銘言:
: 在網路上找到三、四種版本
: 不論是在動作及呼吸都有點不相同...
: 唯一相同的只有八條口訣.. =.=
: 說實在的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該遵循誰的方式練習
: 於是就挑選每個版本中比較容易上手的 開始練習@@
: 持之以恆地練習,試著體會身體的變化狀況
不知道你找哪幾種? 不過道理應該是一貫的。
我可以說一些外面沒提的事。
首先舉凡動作頭要低於心臟、腿要蹲的,
敎人之前千萬要問身體狀況,敎父母更要注意。
老年人,前彎的動作最好抬著頭不要讓血液灌進腦袋去。
所有動作除了特別說要用力的之外,都以鬆慢為前提。
一定要記得鄭曼青曾在書中說的例子,
楊澄甫告誡過他,要不是時時提醒,就算練三輩子也鬆不了。(雖然是練太極拳的)
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夠明白用力的時候怎麼放鬆了。
我照 http://www.csjb3la.org/baduan.htm 的提一些關於鬆筋拔骨的概念。
一 雙手托天理三焦
沒有特別,就是記得伸展,不要只是做體操而已。
所謂的伸展,是伸到比平常長度更長的狀況,類似於拉筋一樣。
一方面會有拉筋的酸緊的感覺,一方面會有肌肉骨頭在合理範圍內伸長的感覺。
非常重要的是,你手掌的姿勢會影響你伸展的感覺。
根據一般拉筋的狀況,建議稍停約五秒。
不用定點停,可以放緩動作達到到達定點回來的時間大略即可。
自己拿捏,後面不多提了。
二 左右開弓似射鵰
手臂記得平舉,記得要伸展拉開的動作。除了手之外,還有胸部也要。
脖子要放鬆,先微蹲就好。
三 調理脾胃單舉手
一樣伸展的概念,如果你要一手托天一手按地,托天手就不要伸展太高。
重點是維持身體的平衡。通常做到這裡就會忘記放鬆跟和緩的呼吸,提醒一下。
四 背後七顛百病消
這個比較怪,對身體的影響除了手的下按動作之外,看不出特別,難怪會被人改掉。
五 攢拳怒目增氣力
重點是,不是揮拳。也不是鬆握拳,肌肉用點力氣把拳推出去,還是一樣要伸展。
記得要怒目,這跟中醫的概念有關。因為這是用力的動作,記得之後要再放鬆。
六 五勞七傷往後瞧
這種轉脖子的,不要套用伸展概念。我的看法是不要只轉脖子,連上半身一起轉。
覺得不好玩,可以微蹲再轉去看腳後跟。單轉脖子風險太高,沒事去磨損也沒意義。
記得緩慢。
七 搖頭擺尾去心火
這裡的說明不怎麼樣,我也沒有什麼想法。你可以試著雙手撐膝的時候讓兩肩聳起。
這樣拉到腰部的效果會顯著些。寫到這裡才想到應該找影片來解說才對 XD
八 雙手攀足固腎腰
這是一個先往上伸展手,然後整個過程持續保持伸展狀態往前彎摸腳的動作。
摸不到腳沒關係,老年人更不必要。上面是動作一,記得是整個過程要有伸展的感覺。
從手一直到腰,最好到腳都有。
動作二是摸了腳或放在小腿上,腳有點伸直。
並且最重要的是頭要微抬,然後腳有伸展的感覺,身體軀幹有往前伸展的感覺。
這動作比較難一點,記得慢慢作,還有放鬆作。
所有伸展的感覺靠動作、肌肉、手掌的調整可以達成。
門道熱鬧的差別就在這了。
等練一段時間以後,就開始試著讓每個動作都能夠和緩的牽引拉動的全身肌肉。
這也是很重要的。
記得放鬆、放軟,不然用力狀態伸展會抽筋喔。
不用用坐姿的練,不喜歡重複動作可以去練十二段錦。
如果只是比劃動作,那就毀了,不如去散步健走。
這種東西貴在有恆心,大部分人都是始勤而終墮。(丹經也常說這句話XD)
鄭曼青說得也很好,這就像是每日疊一張紙,日不見其增,月之其厚矣。
就算你份量夠,那張紙稍微厚一點,三天練一次也不會比每天練得好。
: 題外話..
: 看到 s 版友的靜坐文後
: 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有關靜坐的書,作者是席先生 中國全程靜坐協會的創辦人
: 於是昨晚在睡前,試著照著書上所說,讓思緒不煩
: 結果身體不自覺地左右晃起來... 雖然很緩慢@@
: 這是我的精神不夠集中? 還是到了睡眠時間造成的?
: 自發功進入氣功態不也是要求鬆靜自然.. 那會不會靜坐後就進入氣功態?
: 再次感謝各位版友的建議及指教
精神不集中就睡覺。氣功態什麼的不用管他,不要晃。
要靜坐就靜坐就好了,舉凡所有破壞靜的都不要去做。
不然還叫靜坐嗎...靜坐首要解決雜念跟昏沉,然後處於靜中而已。
--
: 在網路上找到三、四種版本
: 不論是在動作及呼吸都有點不相同...
: 唯一相同的只有八條口訣.. =.=
: 說實在的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該遵循誰的方式練習
: 於是就挑選每個版本中比較容易上手的 開始練習@@
: 持之以恆地練習,試著體會身體的變化狀況
不知道你找哪幾種? 不過道理應該是一貫的。
我可以說一些外面沒提的事。
首先舉凡動作頭要低於心臟、腿要蹲的,
敎人之前千萬要問身體狀況,敎父母更要注意。
老年人,前彎的動作最好抬著頭不要讓血液灌進腦袋去。
所有動作除了特別說要用力的之外,都以鬆慢為前提。
一定要記得鄭曼青曾在書中說的例子,
楊澄甫告誡過他,要不是時時提醒,就算練三輩子也鬆不了。(雖然是練太極拳的)
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夠明白用力的時候怎麼放鬆了。
我照 http://www.csjb3la.org/baduan.htm 的提一些關於鬆筋拔骨的概念。
一 雙手托天理三焦
沒有特別,就是記得伸展,不要只是做體操而已。
所謂的伸展,是伸到比平常長度更長的狀況,類似於拉筋一樣。
一方面會有拉筋的酸緊的感覺,一方面會有肌肉骨頭在合理範圍內伸長的感覺。
非常重要的是,你手掌的姿勢會影響你伸展的感覺。
根據一般拉筋的狀況,建議稍停約五秒。
不用定點停,可以放緩動作達到到達定點回來的時間大略即可。
自己拿捏,後面不多提了。
二 左右開弓似射鵰
手臂記得平舉,記得要伸展拉開的動作。除了手之外,還有胸部也要。
脖子要放鬆,先微蹲就好。
三 調理脾胃單舉手
一樣伸展的概念,如果你要一手托天一手按地,托天手就不要伸展太高。
重點是維持身體的平衡。通常做到這裡就會忘記放鬆跟和緩的呼吸,提醒一下。
四 背後七顛百病消
這個比較怪,對身體的影響除了手的下按動作之外,看不出特別,難怪會被人改掉。
五 攢拳怒目增氣力
重點是,不是揮拳。也不是鬆握拳,肌肉用點力氣把拳推出去,還是一樣要伸展。
記得要怒目,這跟中醫的概念有關。因為這是用力的動作,記得之後要再放鬆。
六 五勞七傷往後瞧
這種轉脖子的,不要套用伸展概念。我的看法是不要只轉脖子,連上半身一起轉。
覺得不好玩,可以微蹲再轉去看腳後跟。單轉脖子風險太高,沒事去磨損也沒意義。
記得緩慢。
七 搖頭擺尾去心火
這裡的說明不怎麼樣,我也沒有什麼想法。你可以試著雙手撐膝的時候讓兩肩聳起。
這樣拉到腰部的效果會顯著些。寫到這裡才想到應該找影片來解說才對 XD
八 雙手攀足固腎腰
這是一個先往上伸展手,然後整個過程持續保持伸展狀態往前彎摸腳的動作。
摸不到腳沒關係,老年人更不必要。上面是動作一,記得是整個過程要有伸展的感覺。
從手一直到腰,最好到腳都有。
動作二是摸了腳或放在小腿上,腳有點伸直。
並且最重要的是頭要微抬,然後腳有伸展的感覺,身體軀幹有往前伸展的感覺。
這動作比較難一點,記得慢慢作,還有放鬆作。
所有伸展的感覺靠動作、肌肉、手掌的調整可以達成。
門道熱鬧的差別就在這了。
等練一段時間以後,就開始試著讓每個動作都能夠和緩的牽引拉動的全身肌肉。
這也是很重要的。
記得放鬆、放軟,不然用力狀態伸展會抽筋喔。
不用用坐姿的練,不喜歡重複動作可以去練十二段錦。
如果只是比劃動作,那就毀了,不如去散步健走。
這種東西貴在有恆心,大部分人都是始勤而終墮。(丹經也常說這句話XD)
鄭曼青說得也很好,這就像是每日疊一張紙,日不見其增,月之其厚矣。
就算你份量夠,那張紙稍微厚一點,三天練一次也不會比每天練得好。
: 題外話..
: 看到 s 版友的靜坐文後
: 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有關靜坐的書,作者是席先生 中國全程靜坐協會的創辦人
: 於是昨晚在睡前,試著照著書上所說,讓思緒不煩
: 結果身體不自覺地左右晃起來... 雖然很緩慢@@
: 這是我的精神不夠集中? 還是到了睡眠時間造成的?
: 自發功進入氣功態不也是要求鬆靜自然.. 那會不會靜坐後就進入氣功態?
: 再次感謝各位版友的建議及指教
精神不集中就睡覺。氣功態什麼的不用管他,不要晃。
要靜坐就靜坐就好了,舉凡所有破壞靜的都不要去做。
不然還叫靜坐嗎...靜坐首要解決雜念跟昏沉,然後處於靜中而已。
--
Tags:
氣功
All Comments

By Odelette
at 2008-05-25T13:34
at 2008-05-25T13:34

By Zanna
at 2008-05-26T15:34
at 2008-05-26T15:34

By Kyle
at 2008-05-27T17:34
at 2008-05-27T17:34

By Enid
at 2008-05-28T19:34
at 2008-05-28T19:34

By Oscar
at 2008-05-29T21:34
at 2008-05-29T21:34

By Doris
at 2008-05-30T23:34
at 2008-05-30T23:34

By Isla
at 2008-06-01T01:34
at 2008-06-01T01:34
Related Posts
靜坐時

By Rosalind
at 2008-05-23T23:50
at 2008-05-23T23:50
近日氣候

By Oscar
at 2008-05-13T11:01
at 2008-05-13T11:01
有意張貼免費教學活動者,請務必先知會版主

By Isabella
at 2008-05-13T10:57
at 2008-05-13T10:57
免費氣功服務及靜坐班招生

By Lauren
at 2008-05-08T16:43
at 2008-05-08T16:43
靜坐時

By Hazel
at 2008-05-02T00:51
at 2008-05-02T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