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腦α波所定義的兩種氣功態 - 冥想,靜坐 Meditation
By Oscar
at 2010-07-24T16:07
at 2010-07-24T16:07
Table of Contents
如果是共振態的話,下列方式是我比較確定的方法原理:
用第六意識作意,專注於一的方法:這專注於一是專注於某個
特定之事,而未必是一念,例如:一個短咒每一個字起碼就代表一
個念頭了。看靜坐者本身對於持咒、存想等等這類用第六意識作意
的專注於一的方法,選擇覺得對自己比較有效果的方法來使用。
共振態是氣機行於身體上的腦波型態(練功時,腦α波之尖峰
功率大幅增加的腦波型態),這我認為比較沒什麼問題。入定態就
比較有爭議性,有人說發呆也會呈現這種腦波型態,但如果加上同
時測量其他生理數據的話(心跳、血壓等等),應該就能分辨出來
了。
至於入定態是「空」還是「定」的問題,我認為它還是比較偏
向南傳佛教說的「心一境性」這種禪支的腦波型態,那和上面說的
「用第六意識作意,專注於一的方法」有何不同?老實說高桿的人
用同樣的方法能維持在入定態比較久的時間,初學者則一有雜念就
又掉到共振態了,但「用第六意識作意,專注於一的方法」基本上
還是偏向共振態的功法,因為一有雜念,這α波的波峰又會跳出來
了!
入定態(練功時,腦α波之尖峰功率大幅降低)以這類方法修
習或許會比較容易一些,但氣感會較微弱:
不用第六意識作意,專注觀照於一的方法:這專注於一是專注
於一種感官,而非一念,例如:睜眼專注於眼前一物,或是聆聽聲
音,只要單純地覺知某種現象就好了,而不要去分辨它、分析它…
…(如果是初學者的話,初期就止念的效果來說,最上面說的方法
是會比這個方法來的快速見效,但使用這個方法比最上面說的方法
久而久之較容易進入深沈的心理層面。)
open-up meditation的話,難度太高了,因為雜念要靠「自然
寂滅」,不知道要修習幾年?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22.161 (07/24 16:45)
用第六意識作意,專注於一的方法:這專注於一是專注於某個
特定之事,而未必是一念,例如:一個短咒每一個字起碼就代表一
個念頭了。看靜坐者本身對於持咒、存想等等這類用第六意識作意
的專注於一的方法,選擇覺得對自己比較有效果的方法來使用。
共振態是氣機行於身體上的腦波型態(練功時,腦α波之尖峰
功率大幅增加的腦波型態),這我認為比較沒什麼問題。入定態就
比較有爭議性,有人說發呆也會呈現這種腦波型態,但如果加上同
時測量其他生理數據的話(心跳、血壓等等),應該就能分辨出來
了。
至於入定態是「空」還是「定」的問題,我認為它還是比較偏
向南傳佛教說的「心一境性」這種禪支的腦波型態,那和上面說的
「用第六意識作意,專注於一的方法」有何不同?老實說高桿的人
用同樣的方法能維持在入定態比較久的時間,初學者則一有雜念就
又掉到共振態了,但「用第六意識作意,專注於一的方法」基本上
還是偏向共振態的功法,因為一有雜念,這α波的波峰又會跳出來
了!
入定態(練功時,腦α波之尖峰功率大幅降低)以這類方法修
習或許會比較容易一些,但氣感會較微弱:
不用第六意識作意,專注觀照於一的方法:這專注於一是專注
於一種感官,而非一念,例如:睜眼專注於眼前一物,或是聆聽聲
音,只要單純地覺知某種現象就好了,而不要去分辨它、分析它…
…(如果是初學者的話,初期就止念的效果來說,最上面說的方法
是會比這個方法來的快速見效,但使用這個方法比最上面說的方法
久而久之較容易進入深沈的心理層面。)
open-up meditation的話,難度太高了,因為雜念要靠「自然
寂滅」,不知道要修習幾年?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22.161 (07/24 16:45)
Tags:
冥想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由腦α波所定義的兩種氣功態
By Wallis
at 2010-07-24T16:03
at 2010-07-24T16:03
α波意念發功 脊椎側彎消失
By Rebecca
at 2010-07-24T15:36
at 2010-07-24T15:36
氣宜鼓盪
By Quanna
at 2010-07-19T21:48
at 2010-07-19T21:48
氣宜鼓盪
By David
at 2010-07-19T21:41
at 2010-07-19T21:41
聆聽腦波CD的靜坐
By Annie
at 2010-07-11T02:44
at 2010-07-11T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