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沱大雨中燃燒小宇宙 B.A.A.10K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Delia
at 2015-06-24T10:08
at 2015-06-24T10:08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圖文好讀版:http://freedsb.com/2015/06/23/baa10k2015/
俗話說有一就有二,既然跑了一場比賽,也認為自己還挺有進步空間,
於是經由朋友口中得知全波士頓最大最有名的10K賽事--B.A.A. 10K將在6/21舉行,
馬上決定報名!
這是由舉辦波士頓馬拉松的組織--波士頓體育協會(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
舉行的路跑賽之一,除此之外也有5K跟半馬,分別在每年四月和十月舉行。
許多人更會將同一年裡的5K、10K跟半馬一起報名,一路訓練上去,
從短到長全部跑完,拿個Distance Medley大滿貫。
B.A.A. 10K儘管從2011才開始舉辦,今年僅是第五屆,
但知名度已經相當高,每年都會吸引數千人報名,
今年報名人數更多達8333人,第一次跑這麼熱鬧的比賽,自然相當興奮。
比賽路線是從市區的波士頓公園與波士頓公共花園中間的查爾斯街(Charles Street)上
起跑,經過典雅建築林立的後灣區(Back Bay)和波士頓大學之後原路折返,
回到起點即為終點。儘管路線相當平直,但聽跑過的朋友說由於人潮擁擠,
很難跑出最佳成績,這倒是滿容易想像的~
賽前訓練方面,由於距離上一場Newton 10K只有三個禮拜,幾乎等於以賽養賽了,
所以其實也沒什麼好練的,這麼短時間內很難看出什麼進步。
儘管如此,還是參考一些網站排出了大致的計畫:
每週日或週一交叉訓練、週二每趟400-500m的短間歇跑、週三輕鬆跑、週四節奏跑,
週五休息,週六輕鬆跑接近10K的距離。
實際執行起來很快就發現負擔太重,加上論文壓力,往往早上起不來練跑;
而且週末交際應酬多,僅僅兩個週六的長跑機會,
就只跑了第一週而已,而且還才跑7K。怎麼想都覺得自己太混...
倒是第一週勉強把訓練表吃下去之後,
跑著跑著發現原本以為足夠標準的姿勢還是不太對,也造成左膝疼痛;
於是之後的練習就先重質再重量,用輕鬆跑慢慢調整跑姿,
時時刻刻心中都跟自己確認:我用前腳掌著地嗎?重心往前嗎?
步頻夠不夠高?腳步是否平行?這些都做到之後,若心有餘力,再設法把速度加快。
也因此這麼短期內速度根本就加不快,反而還變慢了一些,
但至少之後就沒有發生痠痛或受傷的情況。
號碼布也在跑前兩個禮拜,從位於霍普金頓(Hopkinton)波士頓馬拉松起點的B.A.A.總部
寄來,連同賽事指南一起裝在一個白色A4信封中,還附上四個安全別針。
(不過比賽前一天要把號碼布別上時,才發現四個別針裡有兩個被壓壞了...)
號碼布製作相當精美,號碼下面也有名字。
參加5K+10K+半馬大滿貫的號碼布是黃底,單獨報名10K的號碼布則是白底。
晶片附在號碼布背面,是一片薄薄的電路條,
背後還貼了海綿條保護,所以沒有重量過重的問題。
比賽前幾天,氣象預報傳來壞消息:6/21比賽當天可能會下雨...
這不是先前Newton 10K就發生過的事情,幸好那次是跑完後才開始下。
可是隨著日期逼近,降雨機率越來越高。
原來前陣子侵襲德州的熱帶氣旋Bill(相當於輕度颱風),
殘餘的水氣會在比賽當天凌晨抵達波士頓>< 表示比賽極有可能在傾盆大雨中跑。
我從來沒在大雨中跑步過,畢竟波士頓夏天本來就不常下雨,
先前多次練跑,也只有一次下小雨而已,可說是經驗全無。
才第二場路跑就碰到大雨天氣,心中再度短暫陷入天人交戰,
但後來想想,這麼盛大的比賽,又跟幾位朋友相約了,還是決定硬著頭皮上場吧!
比賽前一天吃得很清淡,晚上九點多就睡覺,
睡前設定了凌晨4:45、4:48、4:51三個鬧鐘,以防萬一睡過頭,
這場比賽我再怎麼樣都不能錯過!
我有重要事情的日子前一晚反而好睡的奇怪特性,
所以一覺到天亮,4:40就從床上跳起來。
6/21是夏至,也是白晝最長的一天,波士頓剛好差不多九點天黑、四點多天亮,
這個晚上難得可以恢復原始人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儘管好睡,但有腸躁症的問題,緊張時更容易發生,起床時又跟上次一樣肚子痛啦...
幸好吃完早餐排便後就沒事了。
衣著跟上次差不多,無袖排汗衣跟網球短裙,怕賽前賽後會冷,也穿了件薄外套。
排汗衣裡面穿了聽說很威的Shefit運動內衣,
勉強算是為了這次B.A.A. 10K特別買的,當然以後也可以用。
由於先前每次跑到10K左右,乳頭就會摩擦得相當不舒服,瀕臨流血邊緣,
若下雨衣服潮濕的話,恐怕會摩擦得更嚴重。
就買了這有點重量但保護很好的運動內衣,這天只是第二次穿而已,
其實有點怕還沒伸展開來,反而會摩擦到其他地方。
於是把縫線粗糙處貼上透氣膠帶,穿上前也在兩邊鎖骨附近塗上凡士林以防萬一。
原本想戴帽子擋雨的,但我這介於精靈頭跟妹妹頭之間的尷尬髮長,
沒短到可以刺進帽子裡,又沒長到可以綁馬尾把帽子卡住,
比賽衝刺時掉帽子很不方便,就決定不戴。
由於有在烏雲密布天氣中騎腳踏車80K,結果曬黑好幾個色號的經驗,
紫外線肉眼看不見不可掉以輕心,
於是依然擦了SPF 50、防水90分鐘以上的防曬油才敢出門。
(後來發現這防曬油超威,淋雨跑完整場比賽竟然還沒掉!)
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運動手錶的比賽,
剛開始規律路跑時只有用手機記錄,後來發現不太方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有心要成為一個認真的跑者,
前陣子就買了TomTom Runner Cardio心率錶,
感覺能夠分析每次的練習與比賽,就更容易進步也更有動力跑步。
倒是這支手錶準備記錄時發出的「Do Mi Sol Do」,
總讓我想到迪士尼動畫《小美人魚》中《Under the Sea》的前奏~
還因此故意把錶帶換成小美人魚配色!
B.A.A. 10K在波士頓舉行,距離我住的劍橋只有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一水之隔,
只要搭乘地鐵紅線往南,在公園街(Park Street)下車,就能輕易抵達比賽會場。
早上八點開跑,六點半會場就開放了;
而我吃早餐時還在下大雨,原本打算壓到晚一點再去,能少淋一點雨,
後來看到氣象雷達圖上有雲洞,就在雨勢較小的6:20出門。
也決定先穿夾腳拖鞋到會場,等到開跑前寄物時再把跑襪跑鞋拿出來穿,
以盡量保持跑鞋的乾燥。
鑰匙錢包手機都用夾鏈袋密封住,跑襪跑鞋就索性拿了大垃圾袋裝,
拎著兩個袋子、撐個折疊傘就活像個流浪漢一般的出門搭車。
在地鐵車廂上看到一個穿著號碼布的男子,彼此都知道是要去比賽的,
就互相打了聲招呼--這也是我喜歡路跑賽的一個地方,就是可以用號碼布辨認跑友。
從地鐵站到會場還要穿過一整個波士頓公園,但根本不需要地圖或指標,
遠遠就看到一整排壯觀的流動廁所,往那邊去就對了!XD
6:45就抵達位於波士頓公園的會場,
由於波士頓公園很大,辦理不同比賽事務的區域相當分散,
因此儘管參加人數多,但不會過於擁擠。
而且大概很多人跟我先前想的一樣,下雨就晚點去,
可以少淋一點雨,因此這麼一大早會場其實還沒多少人。
為防賽後需要排隊很久,趕緊先去領了紀念衣。
先前早有所聞B.A.A.的紀念衣最惡名昭彰的就是尺寸太大,
造成許多身材嬌小的跑友不少抱怨,於是看也不看就直接說我要XS號;
結果義工用紅色奇異筆在我號碼布2跟7中間畫了個又大又醜的叉叉,
好啦我知道這是為了防止重複領取啦,但這麼一塊精美漂亮的號碼布就這麼毀了啊!
然後畫在那邊萬一造成照片數字辨識上的問題怎麼辦啊?
我可以接受號碼布跑完變得皺巴巴,但在號碼布正面作記號就完全沒辦法= =
在會場晃了晃就覺得反正再怎麼樣都會淋成落湯雞,只是早淋晚淋的差別,
就把跑襪跑鞋換上,夾腳拖跟雨傘收起來,趁人還少時丟進大寄物袋裡放寄物處去。
號碼布最底下有附有號碼的寄物條,
還有貼心提醒不要把寄物條別在衣服上,因為要撕下來掛在寄物袋上。
拿到寄物袋後才發現這是去年波士頓馬拉松多餘的物資袋,
看來B.A.A.還滿懂得廢物利用的。XD
到先前約定的地點找到也來跑B.A.A.10K的兩個朋友Rachael與Daniel,
他們倆都跑過馬拉松,也都要參加今年的B.A.A.大滿貫。
但他們的速度都與我相差很多,一個慢五分鐘一個快五分鐘,
所以之後只能賽後同一地點再見面了。
這時雨勢開始加大,我就跟著其他參賽者一起就近找棚子擠成一團,
躲雨時恰巧在兩個中國留學生旁邊,聽他們的對話內容,都跑過半馬了,
其中一個還說「半馬不過癮,上全啦!」看來10K對他們來說應該輕而易舉吧!
賽前20分鐘大家開始緩緩向起跑集合點移動,由於參賽人數眾多,
波士頓公園北邊一條十幾米寬的柏油人行道--Beacon Mall,正巧適合當作集合地點,
而且往起跑點的方向正好是下坡。
集合點旁邊有依照步速的標示,讓大家能根據自己的步速排在適當的區域。
我的預期步速大概是8:30-8:40/mile,
(美國距離單位是英里,而我平常練跑習慣用公里為標準,
所以賽前不忘按計算機換算一下,免得排錯地方出糗),
就到了8:00-8:59/mile區的正中間就定位,開始拉筋。
這時候雨勢突然加大,彷彿天空破了洞一樣滂沱而下,
也重新體會到「下貓下狗」是什麼感覺。
加上只有19度的氣溫,儘管一邊拉筋一邊又蹦又跳,
身體還是開始發冷,直打哆嗦,恨不得快點起跑就不會冷了。
頭髮吸滿雨水後沿著瀏海整個流滿臉,弄得連眼睛都看不清楚;
衣服鞋襪也迅速吸水飽和,先前做的再多防雨措施,也在一瞬間化為烏有,
想必這場路跑應該相當刺激!
這時廣播音樂傳來奈爾斯・巴克利(Gnarls Barkley)的《Crazy》,
這首歌完全反映了現場許多跑者的心境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36wU4jgj4
Maybe I'm crazy, maybe you're crazy, maybe we're crazy, probably?
或許我瘋了,或許你也瘋了,或許大家都瘋了?才會決定冒著傾盆大雨來跑步?
看到許多人穿起外套、輕便雨衣、或剪了洞的垃圾袋(應該是大會提供的)擋雨,
也有人撐摺疊傘,應該打算起跑前收起來拿著。甚至看到有人戴上蛙鏡。
倒是不少人還在用臂帶裝手機跟iPod之類的聽音樂,
這種就算號稱防水,這麼大的雨,裡面都反潮了啊!
甚至還看到有人把完全沒有保護的iPod nano夾在褲子鬆緊帶上,
真為他們的機器捏把冷汗,除非有密封的防水殼,下大雨跑步就別聽音樂了吧...
幸好我跑步沒有聽音樂的習慣,也不習慣跑步時聽音樂,
而比較喜歡聆聽大自然跟自己身體發出的聲音,所以無此困擾~
大家也開始聊天自我解嘲,有人說下大雨總比三十幾度的大熱天好;
有人說若是天氣好,比完就忘記了,壞天氣跑完的比賽才特別難忘。
很多看似糟糕的事情,換個角度想想,其實還是有美好的另一面嘛!
賽前幾分鐘傳來大會報告,說假如比賽時聽到打雷,
請大家盡快找建築物掩護,千萬不要躲在樹下!
小時候就學到的常識,大會依然貼心提醒一遍,以免跑步時大家腦內啡衝腦都忘光啦!
開賽前主持人唱美國國歌,儘管因為下雨讓麥克風接觸不良,
其中有幾句聲音沒傳出來,不過依然讓大家熱血沸騰歡呼。
7:55輪椅組率先出發,八點輪到跑者出發,從菁英組開始依照速度順序起跑。
一組組分批往前,等到8:10終於接近起跑拱門,
這時傳來消息說,領先跑者已經跑了兩英里...真是飛快的速度啊!
儘管參賽人數眾多,但起跑不至於互相推擠,可以順利跑起來。
只是遠遠看到拱門上的碼表,怎麼停在0.00不動呢?難道是大雨讓碼表故障了?
但我想B.A.A.舉辦比賽經驗豐富,應該不會有需要讓跑者擔心的問題才對,
大會碼表只是給人看的,晶片成績一定記錄得到。
明明很確定是在正確的組別和位置起跑,而且我也非常注意起跑時的速度,
跟平時比賽速度差不多,沒有因為太興奮而衝刺,
但依然需要不斷超車,短短一公里內就超越了四五十人。
有時為了超車需要蛇行跑步,但至少沒造成太大的困擾。
而且起跑後不久就看到路旁有人三三兩兩開始步兵,有說有笑甚至拿出相機自拍!
很顯然的,很多人不是決定放棄拚戰、把這場比賽當作來玩耍的,
就是心理素質不夠強或裝備不當,受不了大雨的天氣而減慢下來。
但也深深體會到波士頓是個路跑風氣極盛的地方,
就算雨下得這麼大,路旁依然有不少加油的民眾,拿看板的、吹喇叭的、搖鈴鐺的...
儘管不如波士頓馬拉松的盛況,
但每一百公尺幾乎都能看到加油團,把氣氛炒得非常熱鬧。
我則是決定放手一搏全力以赴,盡量讓自己不受外在因素左右,
畢竟路跑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對身體和心理的磨練,
如果邊跑邊玩或吃吃喝喝得太過火,就失去比賽的本意了~
因此不同於練跑時慢慢熱開,我從開賽開始就用力把強度往上拉,
控制呼吸兩吸兩吐,步頻200,一分半鐘內心跳直接從100跳過耐力區直衝180,
之後幾乎全程維持在170以上沒下來過。
前兩公里經過後灣的Commonwealth Avenue林蔭大道,加上兩旁的維多利亞式建築,
原本應該是令人心曠神怡的跑步地點,但茂密的行道樹加上暴雨,
豆大的雨點從天上跟樹上狂灑下來,路上也處處是水坑,
令人感覺像是障礙賽一般,哪有心情賞景,只覺得跑過的是綿延不絕的熱帶雨林。
每跑一步,額頭就被吸滿水的沉重瀏海鞭笞,
後悔自己沒有戴髮帶,但也為時已晚,只能讓自己去習慣它。
志工在巨大水坑旁邊,聲嘶力竭地大聲喊「左邊有大水坑!」指引大家避開,
真是辛苦了,不過我還是直接穿過了好幾個水坑,
畢竟這麼大的雨,大家在賽前就早已全身濕透,有沒有踩進水坑根本就沒差。
當我跑過一個大水坑濺起一人高的浪花時,還聽到後面有人大聲歡呼!
更刺激的是每到轉彎處,大家一邊搶內圈一邊閃水坑,
我儘管超車毫不留情,但競爭之激烈依然讓我在不想撞到人的情況下,
只能自顧自從外圈通過。
我把手錶設定成每一公里一圈,當手錶震動提醒時就看一下前一K的配速。
但實際跑時還是錯過了第二K的震動,還覺得奇怪怎麼第二公里這麼長...
大會在每一英里(1.6公里)都設有醒目的里程標誌以及顯示大會時間的碼表,
顯然對賽道設施下了不少功夫!
但因為起跑點的碼表故障,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幾分鐘時通過起跑點,
加上平常就習慣以公里為單位訓練,碼表對我而言就沒什麼實質作用了。
也在每一英里後一小段距離都設有水站,
遠遠看到Poland Spring礦泉水贊助旗幟,就知道水站到了,
但水站都是露天的,志工淋雨遞水實在辛苦,
還有人打趣說拿到一杯水都不知道有多少比例是雨水,多少比例是礦泉水了!
水很大一杯,應該有超過250cc。
由於天涼又下雨,比較不會流汗,就跳過mile 1的水站,打算到mile 2再拿水。
水站沒有垃圾桶,實際上這麼擁擠的比賽有垃圾桶應該也沒用,大家根本丟不準。
大家喝完水都把水杯順手丟地上,但大多數人都會很有禮貌地盡量往路邊丟,
賽道中間只有很少水杯,不會造成跑步的危險。
2.5K後進入愉悅階段,雨勢也稍微減緩,從暴雨變成中雨,
由2.5-3.5K這段路經過波士頓大學內的小路,跑起來倒是滿舒服的。
(倒是跑時完全沒想到,以往在7-8K才會出現的愉悅期竟然提早到2.5K就來,
是我一開始依然衝太猛的徵兆...)
但也在查看3K配速後發現這場PB無望,畢竟這種天氣讓跑步的難度增加不少,
不僅阻力加大,衣服鞋襪增重,路面也相當濕滑而降低跑步效率。
儘管心率不斷爆炸,依然只能維持與平常練跑差不多,約5:30的步速。
但上天對大家都是公平的,不是只有我淋雨,所有參賽者都無法倖免地圖砲的攻擊,
連冠軍Daniel Salel都表示比賽因為大雨而難跑,
若天氣好,他應該可以再快個至少30秒!
經過mile 2後的水站,大家都伸長了手拚命搶水,
錯過了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等到第五六杯才拿到,
遞水給我的是舞團認識的朋友Sarah,
但這麼多人像時代廣場五顏六色的跑馬燈一樣跑過去(這個跑馬燈是馬拉松的「馬」),
加上也不是特別熟,我想她應該不太可能特別認出我來吧。
只喝了一口就把水杯往路邊輕輕一丟,之後一個轉彎,又回到了Commonwealth Avenue。
但這個路段已經不是林蔭大道,路邊只有稀疏而光禿禿的行道樹,
加上路面變成水泥鋪面,若是艷陽高照的大熱天,鐵定被曬成人乾。
這時候就該感謝下雨天了!
儘管道路是雙向分道,但去程跟返程都跑在道路同一側,
僅用交通桿和塑膠繩把同樣車流方向的雙線道隔成一線一個方向。
看著左邊已經折返的跑者,速度實在令人望塵莫及啊,
但也給我不少鼓舞,因為表示折返點不遠了!
B.A.A. 10K的路線幾乎都是平路,只有一個明顯的上下坡,就是4.2K後的緩坡,
爬上坡頂折返點就不遠了。
儘管因為道路筆直往上,看起來氣勢驚人,但只是錯覺,
實際坡度只有3%以內,跑起來其實沒什麼感覺,並不算特別吃力。
轉眼間上到坡頂,也看到5K與折返點的標誌和水站。
網站說5K處會有攝影師,但我大概太專心跑步,完全沒注意到攝影師在哪裡,
應該是錯過了,畢竟賽後的5K折返點照片也沒找到我。
道路單邊隔開成雙向的好處,就是可以精準測量距離來決定折返點的位置,
所以折返點並不在交叉路口,也沒什麼自然地標;
只看到分隔的交通桿突然就沒了,前方被看板和警車擋住,
大家紛紛減速來個180度大轉彎,掉頭往波士頓的方向跑去。
看到遠在天邊、在濛濛大雨中蒙上一層白紗的高樓大廈,
才驚覺自己已經跑離市區如此遙遠!
可能因為跑過一半而興奮起來,加上下坡的關係,
心跳也在這時短暫飆破兩百大關,奇怪的是並不覺得特別喘。
一直盯著對面看Rachael何時跑來,但她穿得並不顯眼,
完全被跑馬燈化了,也就沒注意到。
身旁也不時有地鐵綠線電車經過,比賽進行期間電車照常行駛,
警察也指揮下車民眾等跑者過去了才能穿越馬路。
賽前仔細研讀賽事指南,知道mile 4的水站有開特力,當然要拿一杯來喝,
想當然爾大家搶得比水更兇,好不容易才憑著人高手長的優勢搶到一杯。
志工也不斷吶喊:「水在前面!水在前面!」
提醒不打算喝運動飲料只想喝水的人過站不停,直接往前領取水杯。
儘管喝了開特力,7K之後依然逐漸開始覺得力不從心,配速也掉到5:35-5:40之間,
於是開始在口中一直念著:I can do it! I can do it!來激勵自己,
覺得慢下來就把步頻稍微加快推一下,就這樣一直推一直推,
加上後面又回到林蔭大道障礙賽水坑區,7-9K應該是全場比賽最煎熬的一段了。
到8K處同時看到了8K跟mile 5的標誌,原來大會在5K和8K處設有感應點,
因此也特別把這兩個公里數標示出來,其他地方則只有標示英里。
我在8K的水站拿了最後一杯水,喝了兩口之後竟覺得身上不夠濕,
把剩下半杯當頭淋下去,想想我真是瘋了。
路旁加油的民眾也從這邊開始增多,
「You are almost there!」「One last mile!」的聲音不絕於耳。
過了9K後不久也出現「剩下800m」的標誌,因為800m就是半英里,
原本打算從這邊就開始加速,但實在是太喘了,
心跳才在稍早之前再度爆破兩百,所以只能稍微加速而已,
也在這時終於看到少數幾人從我旁邊追過。
抵達9.5K的右轉處,只要一個ㄇ字形繞過波士頓公共花園就是終點了,
這時也清楚看到右轉後的跑者魚貫前進,大家的步頻很奇妙地整齊劃一,
維持在目測140左右的太空漫步速度,看來大多數人都累了~
我則繼續提醒自己把步頻提高再提高,
就算沒辦法像開賽時那樣跑到200,也要維持180左右。
這大概是我跑步自我驕傲的少數幾點之一了--儘管龜速但至少步頻有職業水準XD
最後兩百公尺回到Charles Street上的直線,
我原本早在上一場比賽就設定目標,下一場比賽最後一定要用吃奶的力氣衝刺;
但因為天雨路滑,若在人擠人的終點前衝太快結果跌個狗吃屎可不好玩,
就只以比平常稍快的速度順順跑向終點。
以高舉雙手的招牌姿勢衝過終點拱門,之後仰天長嘯幾聲,
從終點線前方幾公尺處的志工手上領到閃亮亮的完賽獎牌。
獎牌相當精緻,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上面有B.A.A.的獨角獸標誌,加上黃藍配色,戴起來很有專業味道。
B.A.A.獎牌在跑界也因此被暱稱作獨角獸(unicorn),
跑大滿貫的人就能拿三隻,可以到處跟人炫耀。
找到官方攝影師拍了照,就繼續順著動線到補給區拿了香蕉、開特力和能量棒,
從寄物處領回袋子,回到先前約定的小土丘上與Rachael和Daniel會合。
比我快五分鐘的Daniel早就在等著了,跟我說旁邊有現打蔬果汁的攤位,
馬上拿了一杯,一口就喝光。
五分鐘後Rachael也出現,說她應該是破PB了,
說真的我實在很羨慕這種惡劣天氣還能破PB的人,
雖然只在少數,但也顯示了他們的心理素質以及比常人加倍努力的訓練。
下雨天在外面待著也煎熬,大多數人不願在會場駐足太久便匆匆離去,
我們也一邊聊天就一邊回到地鐵站搭車回家。
地鐵裡放眼望去都是佩帶著號碼布跟獎牌的人,蔚為奇觀,
也比沒有大眾運輸的地方性小賽事,大家比完就各自開車回家要溫馨許多。
回到宿舍房間趕緊把全身濕透的衣服脫光光晾乾,
這才發現原本有點髒而一直懶得洗的跑鞋,也因為在大雨中跑步而洗乾淨了,
也算是雨中跑步令人意外的附加價值吧!
把跑鞋中塞入牛皮紙,過幾天乾燥後就像新的一樣了。
跑襪則是濕到能扭出水來。
儘管被冷雨淋了這麼久而很想洗熱水,但為了肌肉著想,還是洗了冷水澡。
吃完午餐後官方成績就公布了,我的完賽時間是55:15,
沒破PB有點不甘心,畢竟賽前對自己的預期是50-52分鐘。
果然調整跑姿加上大雨影響真的變慢了。
倒是排名比例反而比上一場Newton 10K更前面,個人還算滿意。
終點線的官方照片,依然沒有我的正面照,
只能怪自己目前的實力就是如此普通,只能跑在最多跑者完賽的尖峰時間,
快或慢個幾分鐘應該就不會那麼擁擠,攝影師也有更多機會拍攝特寫。
==官方成績==
大會時間: 1:03:36
晶片時間: 55:15
總排名: 2263/5956 (62%)
5K晶片時間: 27:27
8K晶片時間: 44:09
B.A.A. 10K從2011年開辦以來,報名人數年年增加,
從第一屆的3656人增長到今年的8333人。
由於前四屆天氣都風和日麗,今年是第一次下雨,
也造成今年完成人數反倒比去年低,完成率也只有71%,
遠低於前幾屆的83-85%,但依然相當高了。
這麼盛大的世界級賽事,不得不提大家關注的冠軍。
畢竟能夠與長跑高手在同一條路上一起跑步,也是路跑賽的魅力之一!
今年的男子組冠軍由肯亞的Daniel Salel以28:09的成績奪得,
女子組冠軍則是肯亞的Mary Wacera,跑出32:07,
兩者都比B.A.A. 10K大會紀錄慢了一分鐘左右,大雨對跑者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其中Daniel Salel前兩年爭冠都失利,都敗給Stephen Sambu而屈居第三,
今年兩人在比賽中依然爭得你死我活,直到最後一公里,Salel決定衝刺,
並在最後直線賽道再度衝刺,終於把Sambu甩開。
長江後浪推前浪,波士頓馬拉松紀錄締造者、並在2011-12的B.A.A. 10K兩度奪冠,
地表第二快的男人Geoffrey Mutai,今年還是不敵歲月,鋒芒被後起之秀壓過,
表示自己實在跟不上Salel的速度,最後只能屈居第七。
女子組競爭同樣激烈,亞軍Edna Kiplagat在6K後首先突破重圍,
冠軍Mary Wacera大半路上都落後她,直到8K時才超越,並在最後400m衝刺而奪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男子組第八名、女子組第五名,
分別由日本選手出岐雄大(Takehiro Deki)和田中智美(Tomomi Tanaka)獲得。
誰說路跑是肯亞人的天下,日本對路跑選手的科學化訓練,也造就了不少世界名將!
對於比賽的整體評價,個人覺得是沒什麼好挑剔的,
畢竟這是辦波士頓馬拉松經驗老到的B.A.A.耶!
就算沒有五顆星也有四顆半了,從賽前收到號碼布和賽事指南,
以及不定期e-mail更新比賽相關事務,就能感受到B.A.A.的用心。
會場充分利用了波士頓公園的空間,分散數千人的比賽人潮,
讓賽前賽後都不會感到擁擠,
就連比賽過程中把這幾千人全部塞到馬路上去,從出發到完賽全程都相當順暢,
除了前兩公里比較需要閃過人群超車之外,速度和節奏都不會受到人潮的影響。
會場和賽道的標示也相當清楚,一看就知道做什麼要往哪邊去。
個人認為以比賽品質而言,$60美金的報名費非常合理。
真要挑剔的話,水站是可以改善的地方之一,
每個水站只有在道路的一邊,難免造成搶水,
若改成兩邊都有水站,動線應該能夠更加順暢,
儘管因此必須改成每兩英里才一個水站,我覺得也相當值得。
再來就是紀念衣太大件了,我覺得台灣人去跑,
應該幾乎所有女生跟八成的男生都要穿XS才行...
最後也由衷感謝在無情的滂沱大雨中工作的大會人員、攝影師、義工以及交通警察,
他們比參賽者提早到會場,也比參賽者更晚離場,
不僅淋的雨比參賽者多,還要重複做種種枯燥乏味的動作。
也不得不說波士頓的人對於路跑真的相當熱情,
願意冒雨觀看這麼多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跑步。
今年6/21是六月第三個星期日,也是美國的父親節,
聽說許多爸爸都出門替跑步的兒女加油(角色對調的也有),
也為今年的B.A.A. 10K更添幾分親情。
-
既然是第一次戴運動手錶以科學訓練的方式比賽,又是國際有名的B.A.A. 10K,
自然值得利用數據好好賽後檢討一番,方便以後更加進步。
首先儘管天氣不佳,GPS記錄的路線依然相當精準,
通過起終點以及檢錄點的時間與大會官方記錄也沒什麼誤差。
==TomTom Runner Cardio GPS記錄==
總距離: 10.12 km (起點到終點拱門距離:10.078 km)
總時間: 55:33 (起點到終點拱門時間:55:15,與官方記錄相符)
平均步速: 5:29 /km (8:50 /mile)
最高步速: 4:11 /km (@ 2.63 km)
平均心率: 183
最高心率: 201 (@ 5.20 km)
平均步頻: 191
平均步幅: 0.95 m
以心率而言,這場10K真是燃燒小宇宙了,大概也很難再跑更快。
我的最高心率202、靜止心率52,若以最常用的50-90%最高心率法來計算心率區間,
全程有68%的時間都在182-202的爆發力區(第五區),30%在162-181的速度區(第四區)。
不過比賽後段覺得吃力的主因是太喘,而不是因為乳酸堆積造成的痠痛,
似乎也還滿奇妙的;
或許用簡易公式算出的心率區間對我而言不準確,低估了我的乳酸閾值?
以上面的觀察,認為我的最大攝氧量應該相當糟糕,心肺功能有待加強。
以圖表和分段來看心率,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
畢竟第一K之後就幾乎都在非常高的區間,
然後大概每3K會爆衝一次到200左右,之後慢慢降到180。
若心肺功能改善,在同樣的速度下,理想狀況只有一開始心率會爆衝,
之後至少可以降到速度區的中間甚至是耐力區,
這樣跑起來呼吸會比較順,也比較不會喘。
若能拉到180以上的心率並維持住,也能跑得明顯比現在更快。
儘管跑到後面有點力不從心,但步速其實還滿穩定的,
幾乎都控制在5:20-5:40之間,後半場也沒比前半場明顯慢太多。
果然人體定速裝置再度發威了~
以分段來看前兩K依然難掩開賽的興奮情緒而衝得比較快,
之後每一K的速度呈現鋸齒狀,偶數K比奇數K跑得快,算是滿有趣的現象,
但差別並沒有大到值得深究,也跟心率每3K衝一次的趨勢不符。
步頻應該是我最滿意的一項數據了,前半場接近200,後半場則比較接近180。
可以從慢慢下降的步頻看得出越跑越累,但只有第9K短暫掉到180以下。
因為速度穩定,步頻的改變也反映在步幅上,
前2/3的路程多在0.9-1公尺之間,後1/3則在1公尺左右。
個人認為以我174cm的身高,步幅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步幅太小也反映了為何我儘管步頻很高卻跑不快。
為何步幅會小,個人認為是跑步時重心太過於正中而不夠往前,
大概是芭蕾舞者的習慣吧?XD
也造成無法善用地心引力來跑步,每跨出一步往前的動力不足,
自然就變成小碎步一般效率低落,調整重心之後,速度應該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改善。
比賽不是比完了就好,分析數據讓我除了從肌肉痠痛、流汗、呼吸等等感覺,
來了解身體狀況外,也能從其他角度剖析到底需要從哪些地方改善,
也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參加長距離的路跑活動!
B.A.A. 10K賽後自己身體更讓我驚訝的部分,
是儘管賽後懶散,幾乎沒有拉筋跟使用滾筒,
只洗了冷水澡、下午做了瑜珈,結果睡一覺隔天就完全沒事了!
還跳了一個鐘頭的Zumba,也能正常做各種舞蹈動作,沒有任何不適。
跳完後隔天竟然還是不痠痛。
不像上次Newton 10K跑完當天有點掰咖,右腳大小腿外側都出現疼痛,
而且當晚睡眠品質極低,隔天起床很沒精神,又等了兩天才有辦法跑步。
我想這大概要歸功於訓練表半吃半吐的也吃完了三個禮拜,
肌耐力明顯增加,再加上跑姿又調整得更理想,也更不容易痠痛跟受傷了。
或許比賽日涼爽的大雨也是件好事,避免了身體過熱造成機能損失,
先前也聽過板上有人說在大雨中跑完一場比賽後,足底筋膜炎竟不藥而癒。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傾盆大雨中跑步儘管令人又愛又恨,
但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糕嘛!而且也會是讓我難忘很久的難得經驗!
既然10K跑完感覺良好、身體又正常,我看到半馬在向我招手了!
--
俗話說有一就有二,既然跑了一場比賽,也認為自己還挺有進步空間,
於是經由朋友口中得知全波士頓最大最有名的10K賽事--B.A.A. 10K將在6/21舉行,
馬上決定報名!
這是由舉辦波士頓馬拉松的組織--波士頓體育協會(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
舉行的路跑賽之一,除此之外也有5K跟半馬,分別在每年四月和十月舉行。
許多人更會將同一年裡的5K、10K跟半馬一起報名,一路訓練上去,
從短到長全部跑完,拿個Distance Medley大滿貫。
B.A.A. 10K儘管從2011才開始舉辦,今年僅是第五屆,
但知名度已經相當高,每年都會吸引數千人報名,
今年報名人數更多達8333人,第一次跑這麼熱鬧的比賽,自然相當興奮。
比賽路線是從市區的波士頓公園與波士頓公共花園中間的查爾斯街(Charles Street)上
起跑,經過典雅建築林立的後灣區(Back Bay)和波士頓大學之後原路折返,
回到起點即為終點。儘管路線相當平直,但聽跑過的朋友說由於人潮擁擠,
很難跑出最佳成績,這倒是滿容易想像的~
賽前訓練方面,由於距離上一場Newton 10K只有三個禮拜,幾乎等於以賽養賽了,
所以其實也沒什麼好練的,這麼短時間內很難看出什麼進步。
儘管如此,還是參考一些網站排出了大致的計畫:
每週日或週一交叉訓練、週二每趟400-500m的短間歇跑、週三輕鬆跑、週四節奏跑,
週五休息,週六輕鬆跑接近10K的距離。
實際執行起來很快就發現負擔太重,加上論文壓力,往往早上起不來練跑;
而且週末交際應酬多,僅僅兩個週六的長跑機會,
就只跑了第一週而已,而且還才跑7K。怎麼想都覺得自己太混...
倒是第一週勉強把訓練表吃下去之後,
跑著跑著發現原本以為足夠標準的姿勢還是不太對,也造成左膝疼痛;
於是之後的練習就先重質再重量,用輕鬆跑慢慢調整跑姿,
時時刻刻心中都跟自己確認:我用前腳掌著地嗎?重心往前嗎?
步頻夠不夠高?腳步是否平行?這些都做到之後,若心有餘力,再設法把速度加快。
也因此這麼短期內速度根本就加不快,反而還變慢了一些,
但至少之後就沒有發生痠痛或受傷的情況。
號碼布也在跑前兩個禮拜,從位於霍普金頓(Hopkinton)波士頓馬拉松起點的B.A.A.總部
寄來,連同賽事指南一起裝在一個白色A4信封中,還附上四個安全別針。
(不過比賽前一天要把號碼布別上時,才發現四個別針裡有兩個被壓壞了...)
號碼布製作相當精美,號碼下面也有名字。
參加5K+10K+半馬大滿貫的號碼布是黃底,單獨報名10K的號碼布則是白底。
晶片附在號碼布背面,是一片薄薄的電路條,
背後還貼了海綿條保護,所以沒有重量過重的問題。
比賽前幾天,氣象預報傳來壞消息:6/21比賽當天可能會下雨...
這不是先前Newton 10K就發生過的事情,幸好那次是跑完後才開始下。
可是隨著日期逼近,降雨機率越來越高。
原來前陣子侵襲德州的熱帶氣旋Bill(相當於輕度颱風),
殘餘的水氣會在比賽當天凌晨抵達波士頓>< 表示比賽極有可能在傾盆大雨中跑。
我從來沒在大雨中跑步過,畢竟波士頓夏天本來就不常下雨,
先前多次練跑,也只有一次下小雨而已,可說是經驗全無。
才第二場路跑就碰到大雨天氣,心中再度短暫陷入天人交戰,
但後來想想,這麼盛大的比賽,又跟幾位朋友相約了,還是決定硬著頭皮上場吧!
比賽前一天吃得很清淡,晚上九點多就睡覺,
睡前設定了凌晨4:45、4:48、4:51三個鬧鐘,以防萬一睡過頭,
這場比賽我再怎麼樣都不能錯過!
我有重要事情的日子前一晚反而好睡的奇怪特性,
所以一覺到天亮,4:40就從床上跳起來。
6/21是夏至,也是白晝最長的一天,波士頓剛好差不多九點天黑、四點多天亮,
這個晚上難得可以恢復原始人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儘管好睡,但有腸躁症的問題,緊張時更容易發生,起床時又跟上次一樣肚子痛啦...
幸好吃完早餐排便後就沒事了。
衣著跟上次差不多,無袖排汗衣跟網球短裙,怕賽前賽後會冷,也穿了件薄外套。
排汗衣裡面穿了聽說很威的Shefit運動內衣,
勉強算是為了這次B.A.A. 10K特別買的,當然以後也可以用。
由於先前每次跑到10K左右,乳頭就會摩擦得相當不舒服,瀕臨流血邊緣,
若下雨衣服潮濕的話,恐怕會摩擦得更嚴重。
就買了這有點重量但保護很好的運動內衣,這天只是第二次穿而已,
其實有點怕還沒伸展開來,反而會摩擦到其他地方。
於是把縫線粗糙處貼上透氣膠帶,穿上前也在兩邊鎖骨附近塗上凡士林以防萬一。
原本想戴帽子擋雨的,但我這介於精靈頭跟妹妹頭之間的尷尬髮長,
沒短到可以刺進帽子裡,又沒長到可以綁馬尾把帽子卡住,
比賽衝刺時掉帽子很不方便,就決定不戴。
由於有在烏雲密布天氣中騎腳踏車80K,結果曬黑好幾個色號的經驗,
紫外線肉眼看不見不可掉以輕心,
於是依然擦了SPF 50、防水90分鐘以上的防曬油才敢出門。
(後來發現這防曬油超威,淋雨跑完整場比賽竟然還沒掉!)
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運動手錶的比賽,
剛開始規律路跑時只有用手機記錄,後來發現不太方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有心要成為一個認真的跑者,
前陣子就買了TomTom Runner Cardio心率錶,
感覺能夠分析每次的練習與比賽,就更容易進步也更有動力跑步。
倒是這支手錶準備記錄時發出的「Do Mi Sol Do」,
總讓我想到迪士尼動畫《小美人魚》中《Under the Sea》的前奏~
還因此故意把錶帶換成小美人魚配色!
B.A.A. 10K在波士頓舉行,距離我住的劍橋只有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一水之隔,
只要搭乘地鐵紅線往南,在公園街(Park Street)下車,就能輕易抵達比賽會場。
早上八點開跑,六點半會場就開放了;
而我吃早餐時還在下大雨,原本打算壓到晚一點再去,能少淋一點雨,
後來看到氣象雷達圖上有雲洞,就在雨勢較小的6:20出門。
也決定先穿夾腳拖鞋到會場,等到開跑前寄物時再把跑襪跑鞋拿出來穿,
以盡量保持跑鞋的乾燥。
鑰匙錢包手機都用夾鏈袋密封住,跑襪跑鞋就索性拿了大垃圾袋裝,
拎著兩個袋子、撐個折疊傘就活像個流浪漢一般的出門搭車。
在地鐵車廂上看到一個穿著號碼布的男子,彼此都知道是要去比賽的,
就互相打了聲招呼--這也是我喜歡路跑賽的一個地方,就是可以用號碼布辨認跑友。
從地鐵站到會場還要穿過一整個波士頓公園,但根本不需要地圖或指標,
遠遠就看到一整排壯觀的流動廁所,往那邊去就對了!XD
6:45就抵達位於波士頓公園的會場,
由於波士頓公園很大,辦理不同比賽事務的區域相當分散,
因此儘管參加人數多,但不會過於擁擠。
而且大概很多人跟我先前想的一樣,下雨就晚點去,
可以少淋一點雨,因此這麼一大早會場其實還沒多少人。
為防賽後需要排隊很久,趕緊先去領了紀念衣。
先前早有所聞B.A.A.的紀念衣最惡名昭彰的就是尺寸太大,
造成許多身材嬌小的跑友不少抱怨,於是看也不看就直接說我要XS號;
結果義工用紅色奇異筆在我號碼布2跟7中間畫了個又大又醜的叉叉,
好啦我知道這是為了防止重複領取啦,但這麼一塊精美漂亮的號碼布就這麼毀了啊!
然後畫在那邊萬一造成照片數字辨識上的問題怎麼辦啊?
我可以接受號碼布跑完變得皺巴巴,但在號碼布正面作記號就完全沒辦法= =
在會場晃了晃就覺得反正再怎麼樣都會淋成落湯雞,只是早淋晚淋的差別,
就把跑襪跑鞋換上,夾腳拖跟雨傘收起來,趁人還少時丟進大寄物袋裡放寄物處去。
號碼布最底下有附有號碼的寄物條,
還有貼心提醒不要把寄物條別在衣服上,因為要撕下來掛在寄物袋上。
拿到寄物袋後才發現這是去年波士頓馬拉松多餘的物資袋,
看來B.A.A.還滿懂得廢物利用的。XD
到先前約定的地點找到也來跑B.A.A.10K的兩個朋友Rachael與Daniel,
他們倆都跑過馬拉松,也都要參加今年的B.A.A.大滿貫。
但他們的速度都與我相差很多,一個慢五分鐘一個快五分鐘,
所以之後只能賽後同一地點再見面了。
這時雨勢開始加大,我就跟著其他參賽者一起就近找棚子擠成一團,
躲雨時恰巧在兩個中國留學生旁邊,聽他們的對話內容,都跑過半馬了,
其中一個還說「半馬不過癮,上全啦!」看來10K對他們來說應該輕而易舉吧!
賽前20分鐘大家開始緩緩向起跑集合點移動,由於參賽人數眾多,
波士頓公園北邊一條十幾米寬的柏油人行道--Beacon Mall,正巧適合當作集合地點,
而且往起跑點的方向正好是下坡。
集合點旁邊有依照步速的標示,讓大家能根據自己的步速排在適當的區域。
我的預期步速大概是8:30-8:40/mile,
(美國距離單位是英里,而我平常練跑習慣用公里為標準,
所以賽前不忘按計算機換算一下,免得排錯地方出糗),
就到了8:00-8:59/mile區的正中間就定位,開始拉筋。
這時候雨勢突然加大,彷彿天空破了洞一樣滂沱而下,
也重新體會到「下貓下狗」是什麼感覺。
加上只有19度的氣溫,儘管一邊拉筋一邊又蹦又跳,
身體還是開始發冷,直打哆嗦,恨不得快點起跑就不會冷了。
頭髮吸滿雨水後沿著瀏海整個流滿臉,弄得連眼睛都看不清楚;
衣服鞋襪也迅速吸水飽和,先前做的再多防雨措施,也在一瞬間化為烏有,
想必這場路跑應該相當刺激!
這時廣播音樂傳來奈爾斯・巴克利(Gnarls Barkley)的《Crazy》,
這首歌完全反映了現場許多跑者的心境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36wU4jgj4
Maybe I'm crazy, maybe you're crazy, maybe we're crazy, probably?
或許我瘋了,或許你也瘋了,或許大家都瘋了?才會決定冒著傾盆大雨來跑步?
看到許多人穿起外套、輕便雨衣、或剪了洞的垃圾袋(應該是大會提供的)擋雨,
也有人撐摺疊傘,應該打算起跑前收起來拿著。甚至看到有人戴上蛙鏡。
倒是不少人還在用臂帶裝手機跟iPod之類的聽音樂,
這種就算號稱防水,這麼大的雨,裡面都反潮了啊!
甚至還看到有人把完全沒有保護的iPod nano夾在褲子鬆緊帶上,
真為他們的機器捏把冷汗,除非有密封的防水殼,下大雨跑步就別聽音樂了吧...
幸好我跑步沒有聽音樂的習慣,也不習慣跑步時聽音樂,
而比較喜歡聆聽大自然跟自己身體發出的聲音,所以無此困擾~
大家也開始聊天自我解嘲,有人說下大雨總比三十幾度的大熱天好;
有人說若是天氣好,比完就忘記了,壞天氣跑完的比賽才特別難忘。
很多看似糟糕的事情,換個角度想想,其實還是有美好的另一面嘛!
賽前幾分鐘傳來大會報告,說假如比賽時聽到打雷,
請大家盡快找建築物掩護,千萬不要躲在樹下!
小時候就學到的常識,大會依然貼心提醒一遍,以免跑步時大家腦內啡衝腦都忘光啦!
開賽前主持人唱美國國歌,儘管因為下雨讓麥克風接觸不良,
其中有幾句聲音沒傳出來,不過依然讓大家熱血沸騰歡呼。
7:55輪椅組率先出發,八點輪到跑者出發,從菁英組開始依照速度順序起跑。
一組組分批往前,等到8:10終於接近起跑拱門,
這時傳來消息說,領先跑者已經跑了兩英里...真是飛快的速度啊!
儘管參賽人數眾多,但起跑不至於互相推擠,可以順利跑起來。
只是遠遠看到拱門上的碼表,怎麼停在0.00不動呢?難道是大雨讓碼表故障了?
但我想B.A.A.舉辦比賽經驗豐富,應該不會有需要讓跑者擔心的問題才對,
大會碼表只是給人看的,晶片成績一定記錄得到。
明明很確定是在正確的組別和位置起跑,而且我也非常注意起跑時的速度,
跟平時比賽速度差不多,沒有因為太興奮而衝刺,
但依然需要不斷超車,短短一公里內就超越了四五十人。
有時為了超車需要蛇行跑步,但至少沒造成太大的困擾。
而且起跑後不久就看到路旁有人三三兩兩開始步兵,有說有笑甚至拿出相機自拍!
很顯然的,很多人不是決定放棄拚戰、把這場比賽當作來玩耍的,
就是心理素質不夠強或裝備不當,受不了大雨的天氣而減慢下來。
但也深深體會到波士頓是個路跑風氣極盛的地方,
就算雨下得這麼大,路旁依然有不少加油的民眾,拿看板的、吹喇叭的、搖鈴鐺的...
儘管不如波士頓馬拉松的盛況,
但每一百公尺幾乎都能看到加油團,把氣氛炒得非常熱鬧。
我則是決定放手一搏全力以赴,盡量讓自己不受外在因素左右,
畢竟路跑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對身體和心理的磨練,
如果邊跑邊玩或吃吃喝喝得太過火,就失去比賽的本意了~
因此不同於練跑時慢慢熱開,我從開賽開始就用力把強度往上拉,
控制呼吸兩吸兩吐,步頻200,一分半鐘內心跳直接從100跳過耐力區直衝180,
之後幾乎全程維持在170以上沒下來過。
前兩公里經過後灣的Commonwealth Avenue林蔭大道,加上兩旁的維多利亞式建築,
原本應該是令人心曠神怡的跑步地點,但茂密的行道樹加上暴雨,
豆大的雨點從天上跟樹上狂灑下來,路上也處處是水坑,
令人感覺像是障礙賽一般,哪有心情賞景,只覺得跑過的是綿延不絕的熱帶雨林。
每跑一步,額頭就被吸滿水的沉重瀏海鞭笞,
後悔自己沒有戴髮帶,但也為時已晚,只能讓自己去習慣它。
志工在巨大水坑旁邊,聲嘶力竭地大聲喊「左邊有大水坑!」指引大家避開,
真是辛苦了,不過我還是直接穿過了好幾個水坑,
畢竟這麼大的雨,大家在賽前就早已全身濕透,有沒有踩進水坑根本就沒差。
當我跑過一個大水坑濺起一人高的浪花時,還聽到後面有人大聲歡呼!
更刺激的是每到轉彎處,大家一邊搶內圈一邊閃水坑,
我儘管超車毫不留情,但競爭之激烈依然讓我在不想撞到人的情況下,
只能自顧自從外圈通過。
我把手錶設定成每一公里一圈,當手錶震動提醒時就看一下前一K的配速。
但實際跑時還是錯過了第二K的震動,還覺得奇怪怎麼第二公里這麼長...
大會在每一英里(1.6公里)都設有醒目的里程標誌以及顯示大會時間的碼表,
顯然對賽道設施下了不少功夫!
但因為起跑點的碼表故障,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幾分鐘時通過起跑點,
加上平常就習慣以公里為單位訓練,碼表對我而言就沒什麼實質作用了。
也在每一英里後一小段距離都設有水站,
遠遠看到Poland Spring礦泉水贊助旗幟,就知道水站到了,
但水站都是露天的,志工淋雨遞水實在辛苦,
還有人打趣說拿到一杯水都不知道有多少比例是雨水,多少比例是礦泉水了!
水很大一杯,應該有超過250cc。
由於天涼又下雨,比較不會流汗,就跳過mile 1的水站,打算到mile 2再拿水。
水站沒有垃圾桶,實際上這麼擁擠的比賽有垃圾桶應該也沒用,大家根本丟不準。
大家喝完水都把水杯順手丟地上,但大多數人都會很有禮貌地盡量往路邊丟,
賽道中間只有很少水杯,不會造成跑步的危險。
2.5K後進入愉悅階段,雨勢也稍微減緩,從暴雨變成中雨,
由2.5-3.5K這段路經過波士頓大學內的小路,跑起來倒是滿舒服的。
(倒是跑時完全沒想到,以往在7-8K才會出現的愉悅期竟然提早到2.5K就來,
是我一開始依然衝太猛的徵兆...)
但也在查看3K配速後發現這場PB無望,畢竟這種天氣讓跑步的難度增加不少,
不僅阻力加大,衣服鞋襪增重,路面也相當濕滑而降低跑步效率。
儘管心率不斷爆炸,依然只能維持與平常練跑差不多,約5:30的步速。
但上天對大家都是公平的,不是只有我淋雨,所有參賽者都無法倖免地圖砲的攻擊,
連冠軍Daniel Salel都表示比賽因為大雨而難跑,
若天氣好,他應該可以再快個至少30秒!
經過mile 2後的水站,大家都伸長了手拚命搶水,
錯過了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等到第五六杯才拿到,
遞水給我的是舞團認識的朋友Sarah,
但這麼多人像時代廣場五顏六色的跑馬燈一樣跑過去(這個跑馬燈是馬拉松的「馬」),
加上也不是特別熟,我想她應該不太可能特別認出我來吧。
只喝了一口就把水杯往路邊輕輕一丟,之後一個轉彎,又回到了Commonwealth Avenue。
但這個路段已經不是林蔭大道,路邊只有稀疏而光禿禿的行道樹,
加上路面變成水泥鋪面,若是艷陽高照的大熱天,鐵定被曬成人乾。
這時候就該感謝下雨天了!
儘管道路是雙向分道,但去程跟返程都跑在道路同一側,
僅用交通桿和塑膠繩把同樣車流方向的雙線道隔成一線一個方向。
看著左邊已經折返的跑者,速度實在令人望塵莫及啊,
但也給我不少鼓舞,因為表示折返點不遠了!
B.A.A. 10K的路線幾乎都是平路,只有一個明顯的上下坡,就是4.2K後的緩坡,
爬上坡頂折返點就不遠了。
儘管因為道路筆直往上,看起來氣勢驚人,但只是錯覺,
實際坡度只有3%以內,跑起來其實沒什麼感覺,並不算特別吃力。
轉眼間上到坡頂,也看到5K與折返點的標誌和水站。
網站說5K處會有攝影師,但我大概太專心跑步,完全沒注意到攝影師在哪裡,
應該是錯過了,畢竟賽後的5K折返點照片也沒找到我。
道路單邊隔開成雙向的好處,就是可以精準測量距離來決定折返點的位置,
所以折返點並不在交叉路口,也沒什麼自然地標;
只看到分隔的交通桿突然就沒了,前方被看板和警車擋住,
大家紛紛減速來個180度大轉彎,掉頭往波士頓的方向跑去。
看到遠在天邊、在濛濛大雨中蒙上一層白紗的高樓大廈,
才驚覺自己已經跑離市區如此遙遠!
可能因為跑過一半而興奮起來,加上下坡的關係,
心跳也在這時短暫飆破兩百大關,奇怪的是並不覺得特別喘。
一直盯著對面看Rachael何時跑來,但她穿得並不顯眼,
完全被跑馬燈化了,也就沒注意到。
身旁也不時有地鐵綠線電車經過,比賽進行期間電車照常行駛,
警察也指揮下車民眾等跑者過去了才能穿越馬路。
賽前仔細研讀賽事指南,知道mile 4的水站有開特力,當然要拿一杯來喝,
想當然爾大家搶得比水更兇,好不容易才憑著人高手長的優勢搶到一杯。
志工也不斷吶喊:「水在前面!水在前面!」
提醒不打算喝運動飲料只想喝水的人過站不停,直接往前領取水杯。
儘管喝了開特力,7K之後依然逐漸開始覺得力不從心,配速也掉到5:35-5:40之間,
於是開始在口中一直念著:I can do it! I can do it!來激勵自己,
覺得慢下來就把步頻稍微加快推一下,就這樣一直推一直推,
加上後面又回到林蔭大道障礙賽水坑區,7-9K應該是全場比賽最煎熬的一段了。
到8K處同時看到了8K跟mile 5的標誌,原來大會在5K和8K處設有感應點,
因此也特別把這兩個公里數標示出來,其他地方則只有標示英里。
我在8K的水站拿了最後一杯水,喝了兩口之後竟覺得身上不夠濕,
把剩下半杯當頭淋下去,想想我真是瘋了。
路旁加油的民眾也從這邊開始增多,
「You are almost there!」「One last mile!」的聲音不絕於耳。
過了9K後不久也出現「剩下800m」的標誌,因為800m就是半英里,
原本打算從這邊就開始加速,但實在是太喘了,
心跳才在稍早之前再度爆破兩百,所以只能稍微加速而已,
也在這時終於看到少數幾人從我旁邊追過。
抵達9.5K的右轉處,只要一個ㄇ字形繞過波士頓公共花園就是終點了,
這時也清楚看到右轉後的跑者魚貫前進,大家的步頻很奇妙地整齊劃一,
維持在目測140左右的太空漫步速度,看來大多數人都累了~
我則繼續提醒自己把步頻提高再提高,
就算沒辦法像開賽時那樣跑到200,也要維持180左右。
這大概是我跑步自我驕傲的少數幾點之一了--儘管龜速但至少步頻有職業水準XD
最後兩百公尺回到Charles Street上的直線,
我原本早在上一場比賽就設定目標,下一場比賽最後一定要用吃奶的力氣衝刺;
但因為天雨路滑,若在人擠人的終點前衝太快結果跌個狗吃屎可不好玩,
就只以比平常稍快的速度順順跑向終點。
以高舉雙手的招牌姿勢衝過終點拱門,之後仰天長嘯幾聲,
從終點線前方幾公尺處的志工手上領到閃亮亮的完賽獎牌。
獎牌相當精緻,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上面有B.A.A.的獨角獸標誌,加上黃藍配色,戴起來很有專業味道。
B.A.A.獎牌在跑界也因此被暱稱作獨角獸(unicorn),
跑大滿貫的人就能拿三隻,可以到處跟人炫耀。
找到官方攝影師拍了照,就繼續順著動線到補給區拿了香蕉、開特力和能量棒,
從寄物處領回袋子,回到先前約定的小土丘上與Rachael和Daniel會合。
比我快五分鐘的Daniel早就在等著了,跟我說旁邊有現打蔬果汁的攤位,
馬上拿了一杯,一口就喝光。
五分鐘後Rachael也出現,說她應該是破PB了,
說真的我實在很羨慕這種惡劣天氣還能破PB的人,
雖然只在少數,但也顯示了他們的心理素質以及比常人加倍努力的訓練。
下雨天在外面待著也煎熬,大多數人不願在會場駐足太久便匆匆離去,
我們也一邊聊天就一邊回到地鐵站搭車回家。
地鐵裡放眼望去都是佩帶著號碼布跟獎牌的人,蔚為奇觀,
也比沒有大眾運輸的地方性小賽事,大家比完就各自開車回家要溫馨許多。
回到宿舍房間趕緊把全身濕透的衣服脫光光晾乾,
這才發現原本有點髒而一直懶得洗的跑鞋,也因為在大雨中跑步而洗乾淨了,
也算是雨中跑步令人意外的附加價值吧!
把跑鞋中塞入牛皮紙,過幾天乾燥後就像新的一樣了。
跑襪則是濕到能扭出水來。
儘管被冷雨淋了這麼久而很想洗熱水,但為了肌肉著想,還是洗了冷水澡。
吃完午餐後官方成績就公布了,我的完賽時間是55:15,
沒破PB有點不甘心,畢竟賽前對自己的預期是50-52分鐘。
果然調整跑姿加上大雨影響真的變慢了。
倒是排名比例反而比上一場Newton 10K更前面,個人還算滿意。
終點線的官方照片,依然沒有我的正面照,
只能怪自己目前的實力就是如此普通,只能跑在最多跑者完賽的尖峰時間,
快或慢個幾分鐘應該就不會那麼擁擠,攝影師也有更多機會拍攝特寫。
==官方成績==
大會時間: 1:03:36
晶片時間: 55:15
總排名: 2263/5956 (62%)
5K晶片時間: 27:27
8K晶片時間: 44:09
B.A.A. 10K從2011年開辦以來,報名人數年年增加,
從第一屆的3656人增長到今年的8333人。
由於前四屆天氣都風和日麗,今年是第一次下雨,
也造成今年完成人數反倒比去年低,完成率也只有71%,
遠低於前幾屆的83-85%,但依然相當高了。
這麼盛大的世界級賽事,不得不提大家關注的冠軍。
畢竟能夠與長跑高手在同一條路上一起跑步,也是路跑賽的魅力之一!
今年的男子組冠軍由肯亞的Daniel Salel以28:09的成績奪得,
女子組冠軍則是肯亞的Mary Wacera,跑出32:07,
兩者都比B.A.A. 10K大會紀錄慢了一分鐘左右,大雨對跑者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其中Daniel Salel前兩年爭冠都失利,都敗給Stephen Sambu而屈居第三,
今年兩人在比賽中依然爭得你死我活,直到最後一公里,Salel決定衝刺,
並在最後直線賽道再度衝刺,終於把Sambu甩開。
長江後浪推前浪,波士頓馬拉松紀錄締造者、並在2011-12的B.A.A. 10K兩度奪冠,
地表第二快的男人Geoffrey Mutai,今年還是不敵歲月,鋒芒被後起之秀壓過,
表示自己實在跟不上Salel的速度,最後只能屈居第七。
女子組競爭同樣激烈,亞軍Edna Kiplagat在6K後首先突破重圍,
冠軍Mary Wacera大半路上都落後她,直到8K時才超越,並在最後400m衝刺而奪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男子組第八名、女子組第五名,
分別由日本選手出岐雄大(Takehiro Deki)和田中智美(Tomomi Tanaka)獲得。
誰說路跑是肯亞人的天下,日本對路跑選手的科學化訓練,也造就了不少世界名將!
對於比賽的整體評價,個人覺得是沒什麼好挑剔的,
畢竟這是辦波士頓馬拉松經驗老到的B.A.A.耶!
就算沒有五顆星也有四顆半了,從賽前收到號碼布和賽事指南,
以及不定期e-mail更新比賽相關事務,就能感受到B.A.A.的用心。
會場充分利用了波士頓公園的空間,分散數千人的比賽人潮,
讓賽前賽後都不會感到擁擠,
就連比賽過程中把這幾千人全部塞到馬路上去,從出發到完賽全程都相當順暢,
除了前兩公里比較需要閃過人群超車之外,速度和節奏都不會受到人潮的影響。
會場和賽道的標示也相當清楚,一看就知道做什麼要往哪邊去。
個人認為以比賽品質而言,$60美金的報名費非常合理。
真要挑剔的話,水站是可以改善的地方之一,
每個水站只有在道路的一邊,難免造成搶水,
若改成兩邊都有水站,動線應該能夠更加順暢,
儘管因此必須改成每兩英里才一個水站,我覺得也相當值得。
再來就是紀念衣太大件了,我覺得台灣人去跑,
應該幾乎所有女生跟八成的男生都要穿XS才行...
最後也由衷感謝在無情的滂沱大雨中工作的大會人員、攝影師、義工以及交通警察,
他們比參賽者提早到會場,也比參賽者更晚離場,
不僅淋的雨比參賽者多,還要重複做種種枯燥乏味的動作。
也不得不說波士頓的人對於路跑真的相當熱情,
願意冒雨觀看這麼多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跑步。
今年6/21是六月第三個星期日,也是美國的父親節,
聽說許多爸爸都出門替跑步的兒女加油(角色對調的也有),
也為今年的B.A.A. 10K更添幾分親情。
-
既然是第一次戴運動手錶以科學訓練的方式比賽,又是國際有名的B.A.A. 10K,
自然值得利用數據好好賽後檢討一番,方便以後更加進步。
首先儘管天氣不佳,GPS記錄的路線依然相當精準,
通過起終點以及檢錄點的時間與大會官方記錄也沒什麼誤差。
==TomTom Runner Cardio GPS記錄==
總距離: 10.12 km (起點到終點拱門距離:10.078 km)
總時間: 55:33 (起點到終點拱門時間:55:15,與官方記錄相符)
平均步速: 5:29 /km (8:50 /mile)
最高步速: 4:11 /km (@ 2.63 km)
平均心率: 183
最高心率: 201 (@ 5.20 km)
平均步頻: 191
平均步幅: 0.95 m
以心率而言,這場10K真是燃燒小宇宙了,大概也很難再跑更快。
我的最高心率202、靜止心率52,若以最常用的50-90%最高心率法來計算心率區間,
全程有68%的時間都在182-202的爆發力區(第五區),30%在162-181的速度區(第四區)。
不過比賽後段覺得吃力的主因是太喘,而不是因為乳酸堆積造成的痠痛,
似乎也還滿奇妙的;
或許用簡易公式算出的心率區間對我而言不準確,低估了我的乳酸閾值?
以上面的觀察,認為我的最大攝氧量應該相當糟糕,心肺功能有待加強。
以圖表和分段來看心率,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
畢竟第一K之後就幾乎都在非常高的區間,
然後大概每3K會爆衝一次到200左右,之後慢慢降到180。
若心肺功能改善,在同樣的速度下,理想狀況只有一開始心率會爆衝,
之後至少可以降到速度區的中間甚至是耐力區,
這樣跑起來呼吸會比較順,也比較不會喘。
若能拉到180以上的心率並維持住,也能跑得明顯比現在更快。
儘管跑到後面有點力不從心,但步速其實還滿穩定的,
幾乎都控制在5:20-5:40之間,後半場也沒比前半場明顯慢太多。
果然人體定速裝置再度發威了~
以分段來看前兩K依然難掩開賽的興奮情緒而衝得比較快,
之後每一K的速度呈現鋸齒狀,偶數K比奇數K跑得快,算是滿有趣的現象,
但差別並沒有大到值得深究,也跟心率每3K衝一次的趨勢不符。
步頻應該是我最滿意的一項數據了,前半場接近200,後半場則比較接近180。
可以從慢慢下降的步頻看得出越跑越累,但只有第9K短暫掉到180以下。
因為速度穩定,步頻的改變也反映在步幅上,
前2/3的路程多在0.9-1公尺之間,後1/3則在1公尺左右。
個人認為以我174cm的身高,步幅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步幅太小也反映了為何我儘管步頻很高卻跑不快。
為何步幅會小,個人認為是跑步時重心太過於正中而不夠往前,
大概是芭蕾舞者的習慣吧?XD
也造成無法善用地心引力來跑步,每跨出一步往前的動力不足,
自然就變成小碎步一般效率低落,調整重心之後,速度應該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改善。
比賽不是比完了就好,分析數據讓我除了從肌肉痠痛、流汗、呼吸等等感覺,
來了解身體狀況外,也能從其他角度剖析到底需要從哪些地方改善,
也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參加長距離的路跑活動!
B.A.A. 10K賽後自己身體更讓我驚訝的部分,
是儘管賽後懶散,幾乎沒有拉筋跟使用滾筒,
只洗了冷水澡、下午做了瑜珈,結果睡一覺隔天就完全沒事了!
還跳了一個鐘頭的Zumba,也能正常做各種舞蹈動作,沒有任何不適。
跳完後隔天竟然還是不痠痛。
不像上次Newton 10K跑完當天有點掰咖,右腳大小腿外側都出現疼痛,
而且當晚睡眠品質極低,隔天起床很沒精神,又等了兩天才有辦法跑步。
我想這大概要歸功於訓練表半吃半吐的也吃完了三個禮拜,
肌耐力明顯增加,再加上跑姿又調整得更理想,也更不容易痠痛跟受傷了。
或許比賽日涼爽的大雨也是件好事,避免了身體過熱造成機能損失,
先前也聽過板上有人說在大雨中跑完一場比賽後,足底筋膜炎竟不藥而癒。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傾盆大雨中跑步儘管令人又愛又恨,
但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糕嘛!而且也會是讓我難忘很久的難得經驗!
既然10K跑完感覺良好、身體又正常,我看到半馬在向我招手了!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Victoria
at 2015-06-25T12:40
at 2015-06-25T12:40

By Tom
at 2015-06-26T15:12
at 2015-06-26T15:12
Related Posts
沖繩慢跑路線推薦

By David
at 2015-06-24T01:19
at 2015-06-24T01:19
慢跑假如飲食沒變,是不是就沒減肥效果?

By Jack
at 2015-06-23T23:07
at 2015-06-23T23:07
台中文心家樂福亞瑟士Outlet

By Ula
at 2015-06-23T21:45
at 2015-06-23T21:45
跑到喘不過氣

By Wallis
at 2015-06-23T18:45
at 2015-06-23T18:45
跑步沒套醫療襪 靜脈曲張恐惡化

By Steve
at 2015-06-23T09:31
at 2015-06-23T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