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關於打擊面 - 壘球

By Anonymous
at 2010-04-10T18:34
at 2010-04-10T18:3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pttsucks (it does!)》之銘言:
: ※ 引述《commenbear (commenbear)》之銘言:
: : 就之前有看到相關文章有提到打擊面這個詞
: : 然後就讓我萌生一個念頭就是去拍一下自己的打擊影片(用手機
: : 然後赫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 : 就是我的打擊面是呈水平狀------完全水平
: : 硬要找東西來形容就是
: : 直昇機的螺旋槳
: : 我是看過很多打擊影片
: : 就是打擊時肩膀都會往下壓的(靠近本壘版的肩膀
: : 不過那是打棒球啦
: : 我是打壘球的不知道我自己這樣完全水平的好不好
: : 麻煩各位指教一下
: : 還有就是
: : 某些文章中有提到
: : 在擊到球之前是輕鬆而緩慢的,而是在快要打到球的瞬間
: : 在一瞬間加速,這樣咬到球會飛的比較遠
: : 可是我做這個部分就真的很不明顯
: : 就還是像直昇機的螺旋槳一樣刷過去
: : 可是我自己有感受到那個差別
: : 但是別人就說真的看不出來...
: : 這個要怎麼改善
: : 還是就只能多揮了= =
: : 煩請指教摟
: 推文有我我就跳出來講一下 XD
: 很多人會看到球棒再加速的錯覺,很多是因為看到前置準備動作或是球棒下放的動作
: 這些動作其實打者本身幾乎沒有出力,而好的打者這些動作都會很連貫且流暢
: 會導致你有那樣的錯覺,但你實際去細看或透過慢動作看
: 一旦用力下去球棒的速度是不會再改變的
: 我之前也提過很多人在"慢動作示範"的時候當然做得出來,但是實際上並非那樣就是了
: 另外,我覺得你的 bat drag 十分嚴重,變成你的力量都作用在棒尾
: 多體會左拉又推的 torque 打擊機制,揮棒時讓右手掌趕在你的右手肘前面
: 再來就是選擇的擊球點再低一點,你這樣固然ok,但是由於人類肩關節的天生限制
: 下降一點到腹部腰帶附近,力量會釋放更完全
: 還有練揮不必那麼快,一次一次揮好就好,你這樣練只是在"揮棒"並不是在"打擊"
: 至於你說的水平狀,一個好的揮棒本該就是水平狀,這你就不必擔心了
: (我說的不是與地面水平喔,想像一下是一個機頭朝地機尾屁股翹起來的直升機螺旋槳)
: 你的 rotation 機制跟 circular hand path 都非常漂亮
: 改進一下你將會是個很猛的打者...
關於推文一些回覆
bat drag 看以下圖再比對兩者手掌與右手肘位置,即可明瞭
http://0rz.tw/SQNXm 錯誤
http://www.jpgbox.com/jpg/11335_600x400.jpg 正確
兩者都是都是揮到雙手位置在胸前的位置,一比較應該很明顯
rotation 跟 linear 並不是互斥的觀念
當然兩者都要轉腰,不然要如何傳達下半身的動力呢?
兩者說穿了其實只是人們對於打擊概念全盤性了解的進步過程
相信很早很早以前還沒有人在提 rotation、linear 的時候
就已經有人在用正確的方式在打擊
只是我們直到近十年由於慢速攝影的進步才對打擊機制有了了解與改進
linear 其實是我們對於正確的打擊方式的誤解
rotation 不敢說是絕對正確,但是他的解釋與應用是非常符合優秀打者的實際揮棒
--
I'd tell all my friends, But they'd never believe
They'd think that I'd finally lost it completely
I'd show them the star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They'd shut me away, But I'd be all right, All right..
--
: ※ 引述《commenbear (commenbear)》之銘言:
: : 就之前有看到相關文章有提到打擊面這個詞
: : 然後就讓我萌生一個念頭就是去拍一下自己的打擊影片(用手機
: : 然後赫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 : 就是我的打擊面是呈水平狀------完全水平
: : 硬要找東西來形容就是
: : 直昇機的螺旋槳
: : 我是看過很多打擊影片
: : 就是打擊時肩膀都會往下壓的(靠近本壘版的肩膀
: : 不過那是打棒球啦
: : 我是打壘球的不知道我自己這樣完全水平的好不好
: : 麻煩各位指教一下
: : 還有就是
: : 某些文章中有提到
: : 在擊到球之前是輕鬆而緩慢的,而是在快要打到球的瞬間
: : 在一瞬間加速,這樣咬到球會飛的比較遠
: : 可是我做這個部分就真的很不明顯
: : 就還是像直昇機的螺旋槳一樣刷過去
: : 可是我自己有感受到那個差別
: : 但是別人就說真的看不出來...
: : 這個要怎麼改善
: : 還是就只能多揮了= =
: : 煩請指教摟
: 推文有我我就跳出來講一下 XD
: 很多人會看到球棒再加速的錯覺,很多是因為看到前置準備動作或是球棒下放的動作
: 這些動作其實打者本身幾乎沒有出力,而好的打者這些動作都會很連貫且流暢
: 會導致你有那樣的錯覺,但你實際去細看或透過慢動作看
: 一旦用力下去球棒的速度是不會再改變的
: 我之前也提過很多人在"慢動作示範"的時候當然做得出來,但是實際上並非那樣就是了
: 另外,我覺得你的 bat drag 十分嚴重,變成你的力量都作用在棒尾
: 多體會左拉又推的 torque 打擊機制,揮棒時讓右手掌趕在你的右手肘前面
: 再來就是選擇的擊球點再低一點,你這樣固然ok,但是由於人類肩關節的天生限制
: 下降一點到腹部腰帶附近,力量會釋放更完全
: 還有練揮不必那麼快,一次一次揮好就好,你這樣練只是在"揮棒"並不是在"打擊"
: 至於你說的水平狀,一個好的揮棒本該就是水平狀,這你就不必擔心了
: (我說的不是與地面水平喔,想像一下是一個機頭朝地機尾屁股翹起來的直升機螺旋槳)
: 你的 rotation 機制跟 circular hand path 都非常漂亮
: 改進一下你將會是個很猛的打者...
關於推文一些回覆
bat drag 看以下圖再比對兩者手掌與右手肘位置,即可明瞭
http://0rz.tw/SQNXm 錯誤
http://www.jpgbox.com/jpg/11335_600x400.jpg 正確

rotation 跟 linear 並不是互斥的觀念
當然兩者都要轉腰,不然要如何傳達下半身的動力呢?
兩者說穿了其實只是人們對於打擊概念全盤性了解的進步過程
相信很早很早以前還沒有人在提 rotation、linear 的時候
就已經有人在用正確的方式在打擊
只是我們直到近十年由於慢速攝影的進步才對打擊機制有了了解與改進
linear 其實是我們對於正確的打擊方式的誤解
rotation 不敢說是絕對正確,但是他的解釋與應用是非常符合優秀打者的實際揮棒
--
I'd tell all my friends, But they'd never believe
They'd think that I'd finally lost it completely
I'd show them the star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They'd shut me away, But I'd be all right, All right..
--
Tags:
壘球
All Comments

By Eartha
at 2010-04-12T16:38
at 2010-04-12T16:38

By Leila
at 2010-04-17T09:16
at 2010-04-17T09:16

By Steve
at 2010-04-21T10:30
at 2010-04-21T10:30

By Rachel
at 2010-04-25T21:49
at 2010-04-25T21:49
Related Posts
[規則]無意義的傳球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4-10T13:35
at 2010-04-10T13:35
[新竹] 周日新竹熱血宅宅壘球團開團!

By Callum
at 2010-04-10T11:32
at 2010-04-10T11:32
[受傷]肩膀痛到爆炸!

By Hedwig
at 2010-04-10T07:53
at 2010-04-10T07:53
[技術] 關於揮棒的錄影

By Genevieve
at 2010-04-10T02:56
at 2010-04-10T02:56
[技術]關於打擊面

By Iris
at 2010-04-10T00:15
at 2010-04-10T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