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青奧會男女混合比賽無法移植至奧運會 - 奧運,世大運,亞運討論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0-08-21T20:46

Table of Contents

國際奧委會:青奧會男女混合比賽無法移植至奧運會


新華網新加坡8月21日電(記者高川、馬向菲)國際奧委會21日高度評價新加坡青奧會前
半段進程,並表示青奧特色的男女混合組隊比賽模式無法“移植”到傳統奧運會上。

  國際奧委會奧運會執行主任吉‧費利當天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青奧會開賽以來,
在組織和競技方面都非常順利,整個過程都讓他感到驚喜,他特別高興看到在男女混合組
隊項目比賽後小運動員們興奮握手的場面。但他表示,這種男女混合組隊的比賽是青奧會
特色,不太可能照搬到傳統奧運會比賽中。

  費利透露,目前青奧會獎牌分布比較廣泛,有超過60個國家或地區獲得了獎牌,青奧
會特色的文化教育項目也受到運動員們廣泛歡迎,而且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的青
奧會頻道瀏覽量已經突破3百萬,超過了溫哥華冬奧會的瀏覽量。

  費利表示,青奧會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新生事物,它的理念意義大於品牌意義。國際
奧委會在籌劃青奧會之初就提出,青奧會不是小型奧運會,兩者概念不同,青奧會重視讓
奧林匹克精神更加深入青少年,而傳統奧運會則突出體育競技。

  青奧會開賽以來觀眾的上座率並不很高。費利說,一些觀眾買了門票以後只觀看了上
午的比賽,但沒有觀看下午或晚上的比賽。目前,新加坡奧組委已經採取了措施,比賽上
座率有了明顯改善。

  談到今後青奧會的準備工作,費利認為,青奧會籌備時間不會像傳統奧運會那樣需要
7年時間。國際奧委會在2007年發起創立青奧會之初,原先計劃給青奧會籌辦城市6年半的
準備時間,但是後來發現,準備時間長了,往往是“計劃、再計劃、找人指導怎麼計劃”
。新加坡僅用了2年多的時間就成功籌辦了一屆青奧會,而且青奧會鼓勵使用已有場館,
因此,國際奧委會1個月前決定夏季青奧會的籌備時間不超過4年半、冬季青奧會的籌備時
間為3年半。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0821/3671996.html

--
Tags: 賽事

All Comments

沖淡愛國主義 領獎禁攜國旗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0-08-21T13:13
沖淡愛國主義 領獎禁攜國旗 2010年08月21日蘋果日報 【陳國偉╱台北-新加坡電話採訪】為了沖淡選手愛國主義表現,新加坡首屆青年奧運要 求獲獎者不得在頒獎典禮攜帶國旗或旗幟標語! 擁有1968墨西哥奧運及72年慕尼黑奧運,兩屆奧運擊劍金牌的匈牙利籍國際奧運委員施米 特(Pal Schmitt),親身 ...

廣州亞運女壘 中華隊15人名單出爐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0-08-21T12:15
廣州亞運女壘 中華隊15人名單出爐 【聯合報╱記者婁靖平/廣州報導】 2010.08.21 04:10 am http://udn.com/NEWS/SPORTS/SPOS9/5799311.shtml 中華壘協昨天選出廣州亞運女壘賽中華隊15人名單,其中12人目前在廣州參加海峽杯女壘 賽,壘協秘書長張家 ...

青奧讓小國也能辦大賽:鼓勵利用場地 壓縮參賽規模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10-08-21T09:12
青奧讓小國也能辦大賽:鼓勵利用場地 壓縮參賽規模 本報特派記者 慈鑫   如果不是抓住國際奧委會創辦青奧會的契機,對於國土面積僅有700多平方公里、人 口500萬的小國新加坡來說,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奧運會的東道主,雖然只是青年奧運 會,但也有205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其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正像新加坡青奧會 ...

力戰世界排名第7韓國好手 譚雅婷 射下青奧第二銀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10-08-21T09:10
力戰世界排名第7韓國好手 譚雅婷 射下青奧第二銀 2010-08-21 中國時報 【李弘斌/綜合報導】  台灣在新加坡青年奧運的第二面獎牌昨天出爐,十六歲射箭小將譚雅婷於女子個人 賽中過關斬將,直到金牌戰才以二比六「銀恨」、不敵世界排名曾高居第二的韓國好手郭 禮至。這是繼郭婞淳在女子舉重之後,中華 ...

青奧/不再怕了 譚雅婷自信射銀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0-08-21T09:09
青奧/不再怕了 譚雅婷自信射銀 【聯合報╱記者彭薇霓/台北─新加坡電話採訪】 2010.08.21 04:10 am 兩年前總是在國際大賽上窮緊張的小女生不見了;站上青年奧運的舞台,譚雅婷射箭很有 自信,不再「放不了箭」,就算只拿銀牌教練也給她掌聲。中華代表團本屆第二面銀牌誕 生,還是與金牌擦身而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