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核心之謎|筋膜理論,構建最科學 - 武術 Martial Arts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9-08T02:53
at 2019-09-08T02:53
Table of Contents
看了討論串 決定好好看這篇文章
※ 引述《kmunatural (永遠忠誠)》之銘言:
: 內家拳核心之謎|筋膜理論,構建最科學的人體弓弦力學系統
: http://bbs.tianya.cn/post-no17-108980-1.shtml
: 作者:典傳國術
: 筋骨理論的產生
: 冷兵器統制時代,長兵作為戰場上必不可少的一種裝備,一直佔據著主要地位!敵我
: 雙方衝殺時,手握重兵敵我廝殺。功夫就產生於那個時代,特別像心意拳,年代久遠,很
: 好的保存了古時候戰場拳的特徵。大家都知道,心意拳又稱為“槍化拳”,故名思義,是
: 由大槍演變過來的!那時候的大槍長,且重量大,所以必須用手臂貼著槍,夾著兩肋,借
: 助身體的力量,才可以將大槍發揮自如,兩肘貼肋,不但可以省力,而且勁大,這就是我
: 們現在拳術要求中提倡的沉肩墜肘。
這跟筋膜無關 也不是內家拳的奧秘 比較像是人體力學
:
: 有了兩肘的夾,能夠借助胯肩的擰轉發勁,在往前紮槍時,不僅有轉胯的力,而且還
: 把背勁加了進來,兩肩夾緊,背部拔起,形成一張弓,利用背部的彈勁向前紮槍,這就是
: 含胸拔背。
這跟筋膜無關 也不是內家拳的奧秘 比較像是人體力學
: 背弓崩彈
: 長時間的持續戰鬥,使得肌肉的力量不能滿足戰場的需要,因為肌肉容易因繼續用力
: 而充血彭脹,不管你願不願意,到了一定時候,肌肉的暴發力是很難派上用場的。就像有
: 些人,可以持繼做一兩千個俯臥撐。兩三百個,可以是肌肉力,但持繼不斷做一兩千個,
: 依靠的就不是肌肉的力量了!
是肌耐力 套句拳擊Kevin的話 打肌肉鬆弛劑 還能用力 我就信不是肌肉力量
我個人解讀為較為乾淨的力量 不去使用不該用的肌肉 但該用的還是得用
: 人體除了肌肉以後,還有一種被大家所忽視的發力組織,稱之為肌腱,肌腱是一種非
: 常緊密的彈性物質,存在於肌肉跟關節的連結處。以前我們小時候喜歡玩彈弓,上面的牛
: 皮筋,是牛筋做的,大家都知道這東西彈性很大,很有韌勁,且有句老話說,牛越老,牛
: 筋的力量就越大,稱之為“老牛筋”。我們人身上,同樣存在著這樣的物質,就是肌腱。
他跟發力有關沒錯 但是不是力量輸出源
太極拳經已經講得很清楚 其根在腳 發於腿
: 肩結構
: 我們知道,不管任何的功夫,離開了勁力,就等於魚兒離開了水。現代搏擊,以訓練
: 人的肌肉暴發力為主要訓練手段,傳統功夫不同的是,以訓練大筋為主要的發力環節。我
: 們都知道,現代搏擊的運動年限相對會短一些,因為到了一定年齡,隨著肌肉骨骼的衰退
: ,各方面的機能會越來越難應付高強度的訓練。而傳統武術,因為訓練大筋,且大筋的特
: 點是越老勁力越大,所以可以練習的年代更長一些,甚至伴隨著人的一生。
傳統武術 內家拳 當然會有肌肉訓練 但也的確有其他訓練 並不是訓練肌肉
: 崩彈發力
: 這就是為什麼傳統的老拳師,到了晚年,依然具有很強的攻擊力的原因所在。當然不
: 得不引起我們重視的是,現在絕大部分的傳統練習者,已經放棄了大筋的訓練,取而代之
: 的是肌肉的極度放鬆跟關節的扭轉。俗話說:四兩撥千斤,但現實都是以大吃小,以強勝
: 弱的,大人玩小孩可以“四兩撥千斤”,但前題是,自身具備千斤力。
有點像是關節活動度 但並不只是如此
: 快速啟動
: 可以這樣打比方,如果骨架是“弓把子”,那麼大筋就是弓的“弦”,大筋遍佈人的
: 四肢,軀幹,與骨架同行!要想訓練你的大筋,你得找到那張弓,然後配上這個弦,才可
: 能得到你所需要的筋骨勁。只有真正明白了它們兩者之間的關係,你才可以駕馭它,使您
: 的功夫突飛猛進,到達另外一個層次!
: 那麼如何找到筋骨勁?
: 我們在練習“撐筋拔骨、開關節”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個“混亂期”或者叫做“過渡
: 期”,此時分不清什麼是“肌肉力”,什麼是“筋骨力”,往往兩者同時存在,並出現“
: 對抗”的現象。在這種狀況下,表現出肌肉僵硬,關節閉合,大筋無法拉伸,動作表現僵
: 滯。此時練習的效果就會變得很差,即使每天千下,帶來的只是肌肉的酸痛。解決的辦法
: :必須將身體肌肉放鬆下來,除了手指、腳趾需要崩緊。
:
: 在這樣的前提下通過身體肢體的摩擦來體會“阻力”,摩擦產生的“力”一定不能大
: ,力一大,肌肉就參與進來,如果想強制性通過將關節拉開,這是不現實的,肌肉用力,
: 關節只會閉合得更緊。同時“大筋”彈力並未形成,根本支撐不了帶動身體發勁的任務,
: 所以放鬆肌肉找“阻力”,慢慢撐開所盤練關節,在不用“力”的前提下拉伸至緊,而後
: 脫開阻力“彈開”。只要能找到一點點“彈”的跡象,就要抓住她,通過數量累積,使其
: 效果慢慢放大!
所謂的摩擦 這種內部阻力 運動科學已經有名詞
不用力 在打擊上只是訓練概念
包含拳擊教練 都是教學生出拳要放鬆
生理學來說 重點是"怎麼用力"
: 典傳的開胯和開肩是我們開關節中重要的環節,通過胯關節提高我們的啟動速度和打
: 擊力度,通過開肩,加強我們梢節的崩彈勁力,二者組合產生機關槍一樣的打擊效果。
此篇努力用科學名詞 但我覺得不夠清楚
武心老師提過 過去武術使用五行陰陽
係因當代中國的科學就是如此
而現代世界武術 仰賴較多的是解剖學 營養學 健身訓練 人體力學
人體力學我不懂 但物理學還是略懂
肩膀以及髖關節部分
傳統武術的確有特術訓練 我不確定是因為增加關節活動度 還是生理結構的原因
所以出拳時 受力時候比較容易將反作用力導回腳底
怎麼練就是商業機密了
用個簡單的方式理解人體力學
雙腳立正站 出右拳打沙包 - 結果應該是反作用力穿透肩膀 人往後仰
左腳前右腳後 再次出拳(直拳) - 身體結構比較撐得住反作用力 也較好帶下盤旋轉
這是基本的結構力學 無論內外家都是如此
但其實上身還是得撐得住部分反作用力 一部份當然是肌肉
一部分則是靠身體結構 這種結構不是單純的動作調整這麼簡單
八卦掌很多奇怪的伸展動作 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改變結構
可能也就是傳武說的"伸筋拔骨" 類似的東西 保定跤也有
(跟上身柔軟度 活動度的概念 有不少重疊)
然而
出拳不只是如此 輸出源 - 腿 還是最為重要的
把職業拳擊手的深蹲數據拿出來 同體格 秒掉台灣99%健身人士我看沒問題
(話說 我認識很多健身不練腿的@@)
這類訓練 其實在打擊上面 效果並沒令我印象深刻
瞬間撞擊力來說 感受度最強的是拳擊
然而 在推發撐發方面 傳武的表現真的是令人永生難忘
我以前提過 示範的人 除了背部稍微有厚度以外
都不是甚麼壯碩的體格
然而
這些訓練都沒衝突 力量跟這些技巧或是結構
理想上都要兼具 但業餘的話
還是要撥出時間練大腿
太極拳很聰明 把所有東西參在一起練
但我建議 過了初學階段 還是要分開加強很長一段時間
--
※ 引述《kmunatural (永遠忠誠)》之銘言:
: 內家拳核心之謎|筋膜理論,構建最科學的人體弓弦力學系統
: http://bbs.tianya.cn/post-no17-108980-1.shtml
: 作者:典傳國術
: 筋骨理論的產生
: 冷兵器統制時代,長兵作為戰場上必不可少的一種裝備,一直佔據著主要地位!敵我
: 雙方衝殺時,手握重兵敵我廝殺。功夫就產生於那個時代,特別像心意拳,年代久遠,很
: 好的保存了古時候戰場拳的特徵。大家都知道,心意拳又稱為“槍化拳”,故名思義,是
: 由大槍演變過來的!那時候的大槍長,且重量大,所以必須用手臂貼著槍,夾著兩肋,借
: 助身體的力量,才可以將大槍發揮自如,兩肘貼肋,不但可以省力,而且勁大,這就是我
: 們現在拳術要求中提倡的沉肩墜肘。
這跟筋膜無關 也不是內家拳的奧秘 比較像是人體力學
:
: 有了兩肘的夾,能夠借助胯肩的擰轉發勁,在往前紮槍時,不僅有轉胯的力,而且還
: 把背勁加了進來,兩肩夾緊,背部拔起,形成一張弓,利用背部的彈勁向前紮槍,這就是
: 含胸拔背。
這跟筋膜無關 也不是內家拳的奧秘 比較像是人體力學
: 背弓崩彈
: 長時間的持續戰鬥,使得肌肉的力量不能滿足戰場的需要,因為肌肉容易因繼續用力
: 而充血彭脹,不管你願不願意,到了一定時候,肌肉的暴發力是很難派上用場的。就像有
: 些人,可以持繼做一兩千個俯臥撐。兩三百個,可以是肌肉力,但持繼不斷做一兩千個,
: 依靠的就不是肌肉的力量了!
是肌耐力 套句拳擊Kevin的話 打肌肉鬆弛劑 還能用力 我就信不是肌肉力量
我個人解讀為較為乾淨的力量 不去使用不該用的肌肉 但該用的還是得用
: 人體除了肌肉以後,還有一種被大家所忽視的發力組織,稱之為肌腱,肌腱是一種非
: 常緊密的彈性物質,存在於肌肉跟關節的連結處。以前我們小時候喜歡玩彈弓,上面的牛
: 皮筋,是牛筋做的,大家都知道這東西彈性很大,很有韌勁,且有句老話說,牛越老,牛
: 筋的力量就越大,稱之為“老牛筋”。我們人身上,同樣存在著這樣的物質,就是肌腱。
他跟發力有關沒錯 但是不是力量輸出源
太極拳經已經講得很清楚 其根在腳 發於腿
: 肩結構
: 我們知道,不管任何的功夫,離開了勁力,就等於魚兒離開了水。現代搏擊,以訓練
: 人的肌肉暴發力為主要訓練手段,傳統功夫不同的是,以訓練大筋為主要的發力環節。我
: 們都知道,現代搏擊的運動年限相對會短一些,因為到了一定年齡,隨著肌肉骨骼的衰退
: ,各方面的機能會越來越難應付高強度的訓練。而傳統武術,因為訓練大筋,且大筋的特
: 點是越老勁力越大,所以可以練習的年代更長一些,甚至伴隨著人的一生。
傳統武術 內家拳 當然會有肌肉訓練 但也的確有其他訓練 並不是訓練肌肉
: 崩彈發力
: 這就是為什麼傳統的老拳師,到了晚年,依然具有很強的攻擊力的原因所在。當然不
: 得不引起我們重視的是,現在絕大部分的傳統練習者,已經放棄了大筋的訓練,取而代之
: 的是肌肉的極度放鬆跟關節的扭轉。俗話說:四兩撥千斤,但現實都是以大吃小,以強勝
: 弱的,大人玩小孩可以“四兩撥千斤”,但前題是,自身具備千斤力。
有點像是關節活動度 但並不只是如此
: 快速啟動
: 可以這樣打比方,如果骨架是“弓把子”,那麼大筋就是弓的“弦”,大筋遍佈人的
: 四肢,軀幹,與骨架同行!要想訓練你的大筋,你得找到那張弓,然後配上這個弦,才可
: 能得到你所需要的筋骨勁。只有真正明白了它們兩者之間的關係,你才可以駕馭它,使您
: 的功夫突飛猛進,到達另外一個層次!
: 那麼如何找到筋骨勁?
: 我們在練習“撐筋拔骨、開關節”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個“混亂期”或者叫做“過渡
: 期”,此時分不清什麼是“肌肉力”,什麼是“筋骨力”,往往兩者同時存在,並出現“
: 對抗”的現象。在這種狀況下,表現出肌肉僵硬,關節閉合,大筋無法拉伸,動作表現僵
: 滯。此時練習的效果就會變得很差,即使每天千下,帶來的只是肌肉的酸痛。解決的辦法
: :必須將身體肌肉放鬆下來,除了手指、腳趾需要崩緊。
:
: 在這樣的前提下通過身體肢體的摩擦來體會“阻力”,摩擦產生的“力”一定不能大
: ,力一大,肌肉就參與進來,如果想強制性通過將關節拉開,這是不現實的,肌肉用力,
: 關節只會閉合得更緊。同時“大筋”彈力並未形成,根本支撐不了帶動身體發勁的任務,
: 所以放鬆肌肉找“阻力”,慢慢撐開所盤練關節,在不用“力”的前提下拉伸至緊,而後
: 脫開阻力“彈開”。只要能找到一點點“彈”的跡象,就要抓住她,通過數量累積,使其
: 效果慢慢放大!
所謂的摩擦 這種內部阻力 運動科學已經有名詞
不用力 在打擊上只是訓練概念
包含拳擊教練 都是教學生出拳要放鬆
生理學來說 重點是"怎麼用力"
: 典傳的開胯和開肩是我們開關節中重要的環節,通過胯關節提高我們的啟動速度和打
: 擊力度,通過開肩,加強我們梢節的崩彈勁力,二者組合產生機關槍一樣的打擊效果。
此篇努力用科學名詞 但我覺得不夠清楚
武心老師提過 過去武術使用五行陰陽
係因當代中國的科學就是如此
而現代世界武術 仰賴較多的是解剖學 營養學 健身訓練 人體力學
人體力學我不懂 但物理學還是略懂
肩膀以及髖關節部分
傳統武術的確有特術訓練 我不確定是因為增加關節活動度 還是生理結構的原因
所以出拳時 受力時候比較容易將反作用力導回腳底
怎麼練就是商業機密了
用個簡單的方式理解人體力學
雙腳立正站 出右拳打沙包 - 結果應該是反作用力穿透肩膀 人往後仰
左腳前右腳後 再次出拳(直拳) - 身體結構比較撐得住反作用力 也較好帶下盤旋轉
這是基本的結構力學 無論內外家都是如此
但其實上身還是得撐得住部分反作用力 一部份當然是肌肉
一部分則是靠身體結構 這種結構不是單純的動作調整這麼簡單
八卦掌很多奇怪的伸展動作 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改變結構
可能也就是傳武說的"伸筋拔骨" 類似的東西 保定跤也有
(跟上身柔軟度 活動度的概念 有不少重疊)
然而
出拳不只是如此 輸出源 - 腿 還是最為重要的
把職業拳擊手的深蹲數據拿出來 同體格 秒掉台灣99%健身人士我看沒問題
(話說 我認識很多健身不練腿的@@)
這類訓練 其實在打擊上面 效果並沒令我印象深刻
瞬間撞擊力來說 感受度最強的是拳擊
然而 在推發撐發方面 傳武的表現真的是令人永生難忘
我以前提過 示範的人 除了背部稍微有厚度以外
都不是甚麼壯碩的體格
然而
這些訓練都沒衝突 力量跟這些技巧或是結構
理想上都要兼具 但業餘的話
還是要撥出時間練大腿
太極拳很聰明 把所有東西參在一起練
但我建議 過了初學階段 還是要分開加強很長一段時間
--
Tags:
武術
All Comments
By Sierra Rose
at 2019-09-09T08:07
at 2019-09-09T08:07
By Audriana
at 2019-09-12T04:57
at 2019-09-12T04:57
By Anonymous
at 2019-09-15T20:25
at 2019-09-15T20:25
Related Posts
內家拳核心之謎|筋膜理論,構建最科學
By Belly
at 2019-09-06T21:31
at 2019-09-06T21:31
內家拳核心之謎|筋膜理論,構建最科學
By Audriana
at 2019-09-04T18:55
at 2019-09-04T18:55
內家拳核心之謎|筋膜理論,構建最科學
By Oscar
at 2019-09-02T23:48
at 2019-09-02T23:48
內家拳核心之謎|筋膜理論,構建最科學
By Zanna
at 2019-08-31T20:09
at 2019-08-31T20:09
我所認識的食鶴拳姚醫師
By Jessica
at 2019-08-30T16:41
at 2019-08-30T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