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會游泳,但差點在海裡溺水的經驗 - 游泳討論
By Liam
at 2019-07-01T22:36
at 2019-07-01T22:36
Table of Contents
嗨嗨~各位,六日過完終於比較有空了,接下來就是滿滿的暑假滿滿的人~(菸)
稍微回一下推文:
: 推 loveswim: 聽過一個老救生員最強話術就是 06/29 11:03
: → loveswim: 別再出去了 他媽昨天那邊才死一個人 06/29 11:04
: → loveswim: 一句話 泳客就乖乖回岸邊 06/29 11:04
其實我們不會講這麼白,畢竟不會有人相信,通常就是有人流出去拉他回來以後,其他遊
客就不會跑那麼遠了。至於有些人你一眼就能看出他等等會流出去,這就是經驗了!我只
能說通常是兄弟、大學屁孩、外勞,如果你身為這三種族群請自己小心。
: → Kukuxumusu: 戶外開放水域游泳的泳姿跟校隊標準泳池泳姿是不一樣的 06/29 13:16
: → Kukuxumusu: 沒錯 我不知道怎麼形容但基本上划水就是高轉速 然後不 06/29 13:16
: → Kukuxumusu: 會盡力彎手肘入水 你的手臂怎樣方便快速入水就快 不用 06/29 13:16
: → Kukuxumusu: 彎 然後就算自由式也還要常常抬頭看方向 所以乍看比標 06/29 13:16
: → Kukuxumusu: 準姿勢不優雅 06/29 13:16
我覺得對一般民眾而言,踩水真的是基本中的基本要學會的,這也是救生員考試必考的項
目。我記得我看過國外的影片,他們國家的小朋友至少要能在踩不到底的水域踩水20分鐘
,才能稱為會游泳。
什麼是踩水:https://youtu.be/y5afSNbMgdk
海水確實有浮力比較好游,但相對的也有浪跟流。小的流大概抬頭蛙也能前進,比較強的
流我大概也要全力游抬頭捷才會前進,這也是為什麼被流拉出去的人總是會溺水。一般人
的抬頭捷續航力大概只有5秒吧(而且姿勢還不對),了不起前進10公尺,而游起來又沒什
麼力道,根本沒在前進。結果游累了、喘了,還在原地,依然踩不到底,又不會踩水,然
後就溺水了....
(為什麼一般人去海邊溺水時會游抬頭捷?因為你去海邊玩不會戴蛙鏡啊啊啊~~~)
所以,學會踩水真的很重要!
我覺得基本上要去海邊玩水,你至少要會三件事:
1、仰漂
2、踩水
3、抬頭蛙
姿勢不是重點,重點要“有用”!
--
好,我們講回國外游泳這件事。
很多人說歐美人好像在開放水域都悠遊自得,很習慣踩不到底的樣子,這跟環境及教育有
關。國外海邊沒有在拉警戒線的,我上班時也常常被外國人詢問為什麼不能到線外去游(
因為你出去其他台灣人就會跟出去啊,但你可以活下來台灣人不行啊...),我們也是很
困擾只能好言相勸。
舉個最有名的例子:荷蘭。
荷蘭的游泳出名的強,前年世大運一炮而紅的"小鮮肉水球隊",就是荷蘭。荷蘭跟台灣一
樣是個過內有很多水的國家,90 年代荷蘭發生兩次大水災迫使數十萬人撤離原居地,所
以當地政府知道"跟水爭地"是不可能的,於是改為"跟水相處"。對於孩童的游泳知識,也
著重在「建立孩童的信心」和「全心享受水上娛樂」上,預防溺水只是附加的必要價值。
荷蘭的游泳課證照叫做zwemdiploma,有分ABC三個等級,在孩子5歲以後家長有義務跟責
任幫小孩報名課程。荷蘭游泳認證的項目根據真實情況設計的,非常實用。
不只要求游泳技巧,更包括溺水發生時的應變訓練:
意外落水時沒有蛙鏡,所以要在水裡張開眼睛。
不可能著泳衣意外落水,所以要練習穿衣穿鞋時游泳。
落水時可能沒人搭救,所以要在無人幫助下攀上水面移動的漂浮墊。
這篇文章解釋了為何荷蘭人游泳很強: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771&nid=8535
--
我節錄文章中A等級的考試內容:
穿夏季衣服與鞋子:
1. 直立跳進水裡,騰空踢水 15 秒
2. 踢水後直接 12.5m 抬頭蛙式,潛水從水道繩下游過
3. 轉身後直接 12.5m 仰式,爬上岸
泳衣(不配蛙鏡):
1. 以頭先入水的方式跳入泳池,閉氣 3 公尺不能浮出水面,直到穿過水中設置的洞
2. 50m 抬頭蛙式(若水道不夠長不能碰到岸邊)+ 50m 仰式
3. 頭在水下漂浮 5 秒接蛙式,再漂浮 5 秒
4. 轉身 5 秒漂浮後接仰式,再漂浮 10 秒
5. 將自己推離岸邊,5m 自由式
6. 仰看 5m 不能用手的蛙腿
7. 跳進水中騰空踢水 60 秒,水中 360 轉身兩次
這個考試的內容,我想一般台灣會游泳的小朋友大概95%過不了。
考試影片:https://youtu.be/fMbduD16-Vk
--
我問過一些荷蘭友人,荷蘭的游泳課必須上好幾個月才能通過A課程,甚至ABC證照都考完
大概需要兩年,絕對不是像台灣許多游泳速成班,或是只在乎泳姿跟秒數,而實際上沒有
辦法在出意外時給你太多幫助。
當然,目前台灣政府不可能像荷蘭一樣有遠見,對於現行的游泳教育短期內也很難有太大
的改變。我高中的時候台北也是規定要游完50公尺才能畢業,最後大家還不是沒游完的也
畢業了= =”
我覺得啦,台灣人現在只能自己救自己了,多增強一些個人技能。不要每次出意外再來怪
政府吵國賠,然後政府就「山難封山、海難封海、溪難封溪」,搞的台灣什麼大自然都不
能去。台灣身為一個海島國家,結果現在每個禮拜我看都有溺水事件上新聞,自己的生命
自己顧啊~
我個人建議,如果是台灣目前的環境狀況,台灣的游泳課應該要這樣調整:
一、術科
0級:親水、不怕水、愛上水。
1級:打水、仰漂、仰式蛙腳、抬頭蛙。
2級:水中睜眼、潛泳穿越障礙物。
3級:跳水、踩水、水中360度翻轉。
4級:著衣游泳、爬上橡皮艇。
二、學科
1、抽筋自解
2、岸上觀念課(狀況判定,岸上求援)
爬上橡皮艇是為了以後出意外時能爬上各式大型浮具,大家不要以為爬上橡皮艇會有多難
。我以前在花蓮帶團的時候,客人穿著浮力衣跳完水後要爬上獨木舟,一堆人爬不
上去了,更何況是沒穿浮力衣、穿著衣服、爬上比獨木舟更高的救援艇。
上面這些真的只是基本,學會這些以後再來考慮學泳姿跟其他泳式。
是說今年海邊工作結束後我是有考慮回台北開荷蘭式的游泳課啦,其實教的也沒有多特別
,就是些實用的技巧,提升你發生意外獲救的可能。不過這種課程如果是完全不會游泳的
人,上課週期會拉的很長,適應期需要比較久,我抓大概需要30~40堂課左右,大人應該可以
快一點。
如果是已經學會游泳的人,我也覺得應該要來學習一下後半段(我看好像很
多會游泳的人連“抬頭蛙”都不會游....)。畢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游的再快
再好看又有什麼意義呢。成績只有小時候比賽會在意,對於水不懼怕、出去玩水玩得開心
安全、鍛鍊自己的身強體魄才是我們運動的目的吧!
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說,有人有興趣我再來考慮看看要不要來教。
附上一張今日上班照
https://imgur.com/yplggRG
--
Tags:
游泳
All Comments
By Hardy
at 2019-07-05T10:36
at 2019-07-05T10:36
By Yuri
at 2019-07-09T15:13
at 2019-07-09T15:13
By Hedda
at 2019-07-09T22:35
at 2019-07-09T22:35
By Margaret
at 2019-07-14T15:20
at 2019-07-14T15:20
By Blanche
at 2019-07-15T02:22
at 2019-07-15T02:22
By Hazel
at 2019-07-17T13:04
at 2019-07-17T13:04
By Annie
at 2019-07-22T09:20
at 2019-07-22T09:20
By Catherine
at 2019-07-24T15:32
at 2019-07-24T15:32
By Olive
at 2019-07-27T19:29
at 2019-07-27T19:29
By Cara
at 2019-07-29T08:18
at 2019-07-29T08:18
By Ula
at 2019-07-30T19:39
at 2019-07-30T19:39
By Elma
at 2019-08-01T13:01
at 2019-08-01T13:01
By James
at 2019-08-04T02:36
at 2019-08-04T02:36
By Sandy
at 2019-08-05T09:07
at 2019-08-05T09:07
By Zanna
at 2019-08-06T19:47
at 2019-08-06T19:47
By Anthony
at 2019-08-08T00:03
at 2019-08-08T00:03
By Franklin
at 2019-08-12T05:47
at 2019-08-12T05:47
By Anonymous
at 2019-08-15T22:51
at 2019-08-15T22:51
By Anonymous
at 2019-08-19T23:04
at 2019-08-19T23:04
By Noah
at 2019-08-24T09:14
at 2019-08-24T09:14
By Tracy
at 2019-08-25T00:31
at 2019-08-25T00:31
By Regina
at 2019-08-28T09:14
at 2019-08-28T09:14
By Anonymous
at 2019-08-29T17:41
at 2019-08-29T17:41
By Gilbert
at 2019-08-29T19:50
at 2019-08-29T19:50
By Gilbert
at 2019-08-31T00:00
at 2019-08-31T00:00
By Dinah
at 2019-09-02T04:16
at 2019-09-02T04:16
By David
at 2019-09-03T08:10
at 2019-09-03T08:10
By Catherine
at 2019-09-04T08:33
at 2019-09-04T08:33
By Agatha
at 2019-09-08T14:57
at 2019-09-08T14:57
By Eartha
at 2019-09-10T04:10
at 2019-09-10T04:10
By Charlotte
at 2019-09-15T00:21
at 2019-09-15T00:21
By Kyle
at 2019-09-16T23:00
at 2019-09-16T23:00
By Odelette
at 2019-09-19T09:31
at 2019-09-19T09:31
By Bennie
at 2019-09-21T22:02
at 2019-09-21T22:02
By Tracy
at 2019-09-25T14:39
at 2019-09-25T14:39
By Rosalind
at 2019-09-27T10:02
at 2019-09-27T10:02
By Poppy
at 2019-09-29T11:47
at 2019-09-29T11:47
By Skylar Davis
at 2019-10-01T00:56
at 2019-10-01T00:56
By Hedy
at 2019-10-05T13:46
at 2019-10-05T13:46
By Steve
at 2019-10-10T13:21
at 2019-10-10T13:21
By Wallis
at 2019-10-14T17:04
at 2019-10-14T17:04
By Eartha
at 2019-10-15T16:37
at 2019-10-15T16:37
By Zora
at 2019-10-19T22:34
at 2019-10-19T22:34
By Todd Johnson
at 2019-10-20T10:08
at 2019-10-20T10:08
By Hamiltion
at 2019-10-22T07:54
at 2019-10-22T07:54
By Audriana
at 2019-10-24T16:44
at 2019-10-24T16:44
By Liam
at 2019-10-27T20:20
at 2019-10-27T20:20
By Oscar
at 2019-11-01T03:46
at 2019-11-01T03:46
By Jake
at 2019-11-05T06:33
at 2019-11-05T06:33
Related Posts
室內游泳池溫度30以上正常嗎
By Lauren
at 2019-07-01T18:46
at 2019-07-01T18:46
到底要選擇游長還是游快?
By Andy
at 2019-07-01T17:58
at 2019-07-01T17:58
自由式越游身體越下沉的問題
By Jack
at 2019-07-01T10:22
at 2019-07-01T10:22
救援神器 智能游泳圈勇救落水客
By Joseph
at 2019-07-01T05:00
at 2019-07-01T05:00
減少溺水 兒童泳池需注意的行為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6-30T20:38
at 2019-06-30T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