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傳奇!桿弟精神揮常厲害 - 奧運,世大運,亞運討論

By Zenobia
at 2010-07-23T00:22
at 2010-07-23T00:22
Table of Contents
「民國99 台灣九九」─中時「台灣運動一百年」系列專題報導
高球傳奇!桿弟精神揮常厲害
2010-07-22採訪/張國欽,整理/何榮幸
台灣高爾夫球場出現過無數傳奇,最近的傳奇是勇奪LPGA四大賽的曾雅妮,最早的傳
奇則是在一九三四年,台灣第一高手陳清水從淡水搭車到台北,再轉乘火車到基隆,然後
以三、四天時間坐船到日本,一舉在關東職業高球賽勇奪冠軍而震驚東瀛,這場勝利也開
啟台灣高球選手揚威國際的輝煌歲月。
呂良煥:當年竹枝當球桿
九十二年前,日治政府將原本清朝當作兵營與炮台的山丘,改建為台灣第一座高球場(老
淡水球場)。陳清水、林益三分別在一九三七、三八年奪得日本公開賽冠軍後,曾是日本
職業球員的陳金獅(被譽為台灣高球之父)將所學傳授給後輩,助台灣選手從一九六○年
代起稱霸亞洲巡迴賽十年。
「以前我們早上出去(揹球桿)看到他們在球場練球,下午再揹一趟,他們還是在練球,
每天都是從早練到晚。」今年六十四歲的高再興與六十二歲的鄭水旺,都是十四歲就到老
淡水球場當桿弟,一揹就是五十年。當年只有駐台美軍、外交使節、外商打得起小白球,
兩人歷經赤腳揹球桿的艱困時期,估計繞了球場十八洞二、三萬次,也見證了呂良煥、謝
敏男、涂阿玉等名將年輕時如何苦練成名。
「當年我只能找根頭扁扁的竹子,削削修修當球桿,剛開始是撿小石頭當球,後來發現還
沒熟的小芭樂,曬乾後有點彈性,就拿來當球打。」小時候在老淡水球場附近放牛的呂良
煥,先當上桿弟再苦練球技,家境貧苦的他,十六歲那年靠著向美軍友人借到的四支球桿
奪得桿弟盃比賽冠軍。
小呂良煥四歲的謝敏男說:「我沒拿過樹枝打球,剛打球是一支球桿四、五個人輪流打,
第一套球桿也是從桿弟盃比賽贏來的。那時一個球二十元,比一般人一天薪水還多,買不
起,只好跳到球場的水池裡撈球。」
涂阿玉 在日掀起女旋風
後來呂良煥在一九七一年勇奪英國公開賽亞軍、法國公開賽冠軍,譽滿全球;謝敏男與前
球王尼克勞斯,是至今唯二贏得世界盃職業與業餘冠軍的球員。他們在逆境中力爭上游的
故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至於女子選手,涂阿玉、陳麗英、吳明月、黃玥琴等人,則在一九八○至九○年間席捲日
本女子巡迴賽,掀起「台灣女旋風」。隨著世界潮流演變,近十年已有林玉萍、龔怡萍、
盧曉晴、洪沁慧與曾雅妮等人登上美國女子巡迴賽(LPGA)最高殿堂。才二十歲的曾
雅妮,三年來已贏得LPGA錦標賽、納比斯科錦標賽兩座大滿貫賽冠軍,一度高居世界
第二,龔怡萍至今也有四冠紀錄。
「我小時候就幻想成為世界第一,二○○四與○五年贏得美國公共女子業餘錦標賽與南北
女子業餘錦標賽冠軍,就決心挑戰LPGA;加入LPGA後,因為索倫絲坦與歐秋雅(
皆為前球后)對我很肯定,也教我不少東西,讓我更想達到世界第一的目標。」曾雅妮五
歲就開始跟著父親曾茂炘打小白球,天分與努力,讓她很快就嶄露頭角,如今更是媒體焦
點。
曾雅妮:偷偷掉過多少淚
但旅外選手在亮麗成績背後,卻都嘗盡酸甜苦辣。如今已在教學開創第二春的曾雅妮說:
「我已記不得有幾次為了比賽沒打好、球技無法突破,私下偷偷掉過多少淚。」林玉萍也
透露:「我剛到美國時因為看不懂英文菜單,不敢進餐廳,只好連續吃一個月的麥當勞。
」
如今高爾夫已從貴族運動轉化為平民運動,薪水階級也都打得起。小白球在果嶺上進洞看
似容易,背後卻沒有奇蹟,唯有天份加上努力,才能創造在球場上出人頭地的感動。
http://99go.chinatimes.com/news-7-1525.htm
--
高球傳奇!桿弟精神揮常厲害
2010-07-22採訪/張國欽,整理/何榮幸
台灣高爾夫球場出現過無數傳奇,最近的傳奇是勇奪LPGA四大賽的曾雅妮,最早的傳
奇則是在一九三四年,台灣第一高手陳清水從淡水搭車到台北,再轉乘火車到基隆,然後
以三、四天時間坐船到日本,一舉在關東職業高球賽勇奪冠軍而震驚東瀛,這場勝利也開
啟台灣高球選手揚威國際的輝煌歲月。
呂良煥:當年竹枝當球桿
九十二年前,日治政府將原本清朝當作兵營與炮台的山丘,改建為台灣第一座高球場(老
淡水球場)。陳清水、林益三分別在一九三七、三八年奪得日本公開賽冠軍後,曾是日本
職業球員的陳金獅(被譽為台灣高球之父)將所學傳授給後輩,助台灣選手從一九六○年
代起稱霸亞洲巡迴賽十年。
「以前我們早上出去(揹球桿)看到他們在球場練球,下午再揹一趟,他們還是在練球,
每天都是從早練到晚。」今年六十四歲的高再興與六十二歲的鄭水旺,都是十四歲就到老
淡水球場當桿弟,一揹就是五十年。當年只有駐台美軍、外交使節、外商打得起小白球,
兩人歷經赤腳揹球桿的艱困時期,估計繞了球場十八洞二、三萬次,也見證了呂良煥、謝
敏男、涂阿玉等名將年輕時如何苦練成名。
「當年我只能找根頭扁扁的竹子,削削修修當球桿,剛開始是撿小石頭當球,後來發現還
沒熟的小芭樂,曬乾後有點彈性,就拿來當球打。」小時候在老淡水球場附近放牛的呂良
煥,先當上桿弟再苦練球技,家境貧苦的他,十六歲那年靠著向美軍友人借到的四支球桿
奪得桿弟盃比賽冠軍。
小呂良煥四歲的謝敏男說:「我沒拿過樹枝打球,剛打球是一支球桿四、五個人輪流打,
第一套球桿也是從桿弟盃比賽贏來的。那時一個球二十元,比一般人一天薪水還多,買不
起,只好跳到球場的水池裡撈球。」
涂阿玉 在日掀起女旋風
後來呂良煥在一九七一年勇奪英國公開賽亞軍、法國公開賽冠軍,譽滿全球;謝敏男與前
球王尼克勞斯,是至今唯二贏得世界盃職業與業餘冠軍的球員。他們在逆境中力爭上游的
故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至於女子選手,涂阿玉、陳麗英、吳明月、黃玥琴等人,則在一九八○至九○年間席捲日
本女子巡迴賽,掀起「台灣女旋風」。隨著世界潮流演變,近十年已有林玉萍、龔怡萍、
盧曉晴、洪沁慧與曾雅妮等人登上美國女子巡迴賽(LPGA)最高殿堂。才二十歲的曾
雅妮,三年來已贏得LPGA錦標賽、納比斯科錦標賽兩座大滿貫賽冠軍,一度高居世界
第二,龔怡萍至今也有四冠紀錄。
「我小時候就幻想成為世界第一,二○○四與○五年贏得美國公共女子業餘錦標賽與南北
女子業餘錦標賽冠軍,就決心挑戰LPGA;加入LPGA後,因為索倫絲坦與歐秋雅(
皆為前球后)對我很肯定,也教我不少東西,讓我更想達到世界第一的目標。」曾雅妮五
歲就開始跟著父親曾茂炘打小白球,天分與努力,讓她很快就嶄露頭角,如今更是媒體焦
點。
曾雅妮:偷偷掉過多少淚
但旅外選手在亮麗成績背後,卻都嘗盡酸甜苦辣。如今已在教學開創第二春的曾雅妮說:
「我已記不得有幾次為了比賽沒打好、球技無法突破,私下偷偷掉過多少淚。」林玉萍也
透露:「我剛到美國時因為看不懂英文菜單,不敢進餐廳,只好連續吃一個月的麥當勞。
」
如今高爾夫已從貴族運動轉化為平民運動,薪水階級也都打得起。小白球在果嶺上進洞看
似容易,背後卻沒有奇蹟,唯有天份加上努力,才能創造在球場上出人頭地的感動。
http://99go.chinatimes.com/news-7-1525.htm
--
Tags:
賽事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嘉義市少棒聯隊到日本參賽WBF

By Daph Bay
at 2010-07-22T10:56
at 2010-07-22T10:56
亞運自由車培訓選手抵新德里

By Cara
at 2010-07-22T10:55
at 2010-07-22T10:55
亞洲溜冰賽/黃郁婷防受傷 500米爭先賽摘銅

By David
at 2010-07-22T10:54
at 2010-07-22T10:54
亞洲花式溜冰賽/中華隊男、女、雙人摘金

By Necoo
at 2010-07-22T10:50
at 2010-07-22T10:50
保齡球、撞球 漂白躍上國際

By Frederica
at 2010-07-21T18:45
at 2010-07-21T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