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撞球 漂白躍上國際 - 奧運,世大運,亞運討論

Frederica avatar
By Frederica
at 2010-07-21T18:45

Table of Contents

「民國99 台灣九九」─中時「台灣運動一百年」系列專題報導

保齡球、撞球 漂白躍上國際

2010-07-18(採訪/吳育光,整理/何榮幸)

保齡球和撞球都源於歐洲權貴休閒運動,唯當一九八三年朱有田奪得世界保齡球金牌,一
九九三年「冷面殺手」趙豐邦成為世界撞球王時,這兩類球館仍屬於台灣八大特種行業。
走過一段蓽路藍縷的發展歷程,近十年才擺脫「不良場所」社會刻板印象。

保齡球是在一九四六年由駐台美軍引進,一九六三年台北榮星保齡球館成立,請來蔣家第
二代蔣孝武開球,吸引達官顯要上門,隨後高雄大同、台北圓山球館陸續開幕。早期為人
工排瓶,一九八八年六福、歐帝館首度引進電腦記分,「飛碟球王」馬英傑就是從榮星發
跡。

曾列特種行業「不良場所」

從一九九一年馬英傑奪得世界盃男子個人與全項金牌開始,台灣飛碟球開始發光;九四年
廣島亞運林漢成摘金,九五年楊振明、九七年「飛碟公主」曾素芬贏得世界盃金牌,一舉
推升台灣保齡球風氣攀登頂峰,球館數百家,打球都須掛號排隊。

台灣飛碟球創始來源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陳健二,也有指是馬英傑,其實都對,也都不對
。馬英傑的師父張龍證實:「最早翻手的是何福村,但由馬英傑發揚光大。」

張龍回憶說,早期台灣球道採人工拖油布上油方式,油路不均勻,何福村因曲球打不出來
,於是翻手打出奇怪球路,一塊打球的陳健二加以改良,許多人模仿學習,他再傳授給等
兵單的馬英傑。

台灣飛碟球風靡國際卅年

「馬英傑的學習能力強,身體柔軟度好。」張龍表示,馬英傑一學上手,打球姿勢低且優
美如大鵬展翅,使飛碟球逐漸風靡全台,台灣選手還受聘赴國外教飛碟,卅年間成為震撼
世界保齡球界的外銷產物。

然而,「有保齡球就有賭。」張龍指出,早在一九七三年就有人賭「外圍(不打球光插花
)」,之後變出各種花樣,意外造成台灣球館周賽的盛行。這種賭風演變到後來,當國手
不如當「槍手」,許多球友不願出名,寧願靠打球賺錢,賭球兼練膽勢,「台灣保齡球能
揚名,或許也是拜賭球風氣之賜」。

台灣撞球發展背景與保齡球相似。有「羅爺」之稱的老國手、名球評羅穗,年輕時威震公
館台大附近球館,「早年打撞球須躲少年隊和教官,還會為記分小姐爭風吃醋。」四十年
前羅穗瘋撞球時,還為打球而當兵逾假,只因打球遇凱子,贏錢欲罷不能。

賭球風氣意外帶動全台瘋

「賭,是台灣撞球史的一部分。」羅穗說,一九八三年蔡超引進花式撞球,由林正晃等人
成立職業選手會,花式逐漸取代司諾克而風行全台,不變的還是賭球。

「林欽榮早年跑船,有一次船在紐約靠岸,他再也沒上船,一待三年,每個月還寄錢回台
灣,已成台灣撞球界傳奇。」羅穗說,他聽過最高賭金一盤兩百萬元,實力不對等,讓球
照樣賭。

「會打球還要不斷吸收新知。」羅穗認為,打撞球比其他運動幸運,因可小本經營撞球館
,有不少人因開撞球館而賺到錢,唯有濫賭不可取。

楊清順、吳珈慶撞球揚名

近年來楊清順、吳珈慶等男子撞球名將揚威國際,女子撞球更因安麗盃而掀起高潮,陳純
甄、柳信美、張舒涵、周婕妤等名將與外國高手費雪、金佳映、珍娜李等人先後上演「最
美麗的戰爭」,也讓撞球運動耳目一新。

從「不良場所」到社會正常化看待,保齡球球道與撞球球檯上的清脆撞擊聲已不再是禁忌
,未來就看這兩項運動如何與時俱進,繼續走出新路了。

http://99go.chinatimes.com/news-7-1501.htm

--
Tags: 賽事

All Comments

拳拳傳薪火 台灣洛基代代出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10-07-21T18:43
「民國99 台灣九九」─中時「台灣運動一百年」系列專題報導 拳拳傳薪火 台灣洛基代代出 2010-07-10(採訪/廖德修、何榮幸,整理/何榮幸) 若非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人的第一面奧運獎牌,可能早在一九四○年東京奧運(因 戰爭取消),就由來自彰化二林的留學生兼拳擊手洪欽懋摘下,也將比羅馬奧運的楊傳 ...

合作拚戰 橄欖球就要打成一團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0-07-21T18:42
「民國99 台灣九九」─中時「台灣運動一百年」系列專題報導 合作拚戰 橄欖球就要打成一團 2010-07-09採訪/黃邱倫、何榮幸,整理/何榮幸 橄欖球運動向來追求團隊精神,不論刮風下雨,選手在泥濘中拚戰的畫面令人動容,學長 學弟制更是重要傳統。日治時期巨星柯子彰及建中「黑衫軍」、淡江中學、長榮中學橄欖 ...

從西螺幫到成淵幫羽球飛躍 開啟黃金歲月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10-07-21T16:36
「民國99 台灣九九」─中時「台灣運動一百年」系列專題報導 從西螺幫到成淵幫羽球飛躍 開啟黃金歲月 2010-07-21(採訪/黃邱倫、何榮幸,整理/何榮幸) 一張球網、一顆小球、兩支球拍加上簡易場地,就可以讓男女老少玩得不亦樂乎,這就是 羽球運動精髓所在。鄭韶婕在二○○四年雅典奧運打進女單八強,「黃金 ...

翻滾吧!男孩 體操盡現肢體奧妙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0-07-21T16:35
「民國99 台灣九九」─中時「台灣運動一百年」系列專題報導 翻滾吧!男孩 體操盡現肢體奧妙 2010-07-08採訪/廖德修、何榮幸,整理/何榮幸 五年前,一部描述金牌教練帶領七名小朋友愛上體操的紀錄片「翻滾吧!男孩」,上演後 頗受好評,也重新喚起國人對這項冷門運動的記憶。 體操早在日治時期就已向下扎 ...

民間盃賽夢不滅 排球熱力傳承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0-07-21T16:33
「民國99 台灣九九」─中時「台灣運動一百年」系列專題報導 民間盃賽夢不滅 排球熱力傳承 2010-07-20採訪/黃及人、何榮幸,整理/何榮幸 台灣發展排球已近九十年,女性、客家族群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台灣除了在亞洲排球舞 台占有一席之地,難能可貴的是,民間自發舉辦的和家盃、永信盃等比賽長期帶動排球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