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跑量之外,你還能做什麼?知識篇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Isla
at 2017-01-21T16:40
at 2017-01-21T16:40
Table of Contents
從心所欲的跑馬人生-除了跑量之外,你還能做的四件事!
1. 知識就是力量
2. 喚醒感知
3. 成為自己的跑步教練
4. 分享運動的美好
網誌版: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37699
知識篇-多看書,知識就是力量
還記得二十多年前,升高三的暑假,
家住新竹的我,不想大學四年也在新竹度過;
於是下定決心,拚死拚活努力念書,
為的是能考上台大,離家生活去!
一年後如願達標,
在開學前打包好所有的行李,
由爸媽載著北上準備住進宿舍,
直到下車前的那一刻,真要開始離家獨立生活時,
心境突然從原先的滿心期待,轉為不安與害怕;
但這是自己選擇的路,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了!
記得爸媽幫我下完最後一箱行李時,我趕著他們回去;
媽知道我個性很省,不亂花錢,她怕會省過頭;
離開前特別跟我說,
節儉不是不好,但身為大學生,
"吃飯錢"跟"買書錢"不能省呀!
上大學前,我是個只讀教科書的人,
課外讀物?考試又不會考,讀來何用?
直到大學生活開始,
衝著老媽書錢不能省這句話,
學校附近書店多,
又有一個超愛看課外書的室友,
慢慢地建立起閱讀的習慣;
離家自主的大學四年,
尋找與閱讀有興趣的書,成了忙碌生活中的點綴!
我看鐵道的書,因為老家就在鐵軌旁,每天聽著火車聲入睡;
我研究占星的書,不是為了把妹(雖然沒人相信),
但我真的只是想藉此工具多了解自己;
我收集企業家的傳記書,幻想自己的未來,
也能像他們看齊
(哪知多年後,好幾位出傳記的企業家都發生一些不好的事而名聲不保)。
看書,似乎不再只是為了考試!
當然教課書還是優先買,我也很少翹課,
倒是因緣際會加入了田徑隊,
現在回想起來,常開玩笑自己是念體育系的。
大學四年的生活作息就是每天上課、跑步、寫作業、看書,
不在教室的時間,就是在操場跟宿舍。
因為是上大學才開始接受跑步訓練,
當時市面上跑步相關的書籍很少,
即使有,內容也不吸引人;
於是就照著教練開的課題,由學長姐帶著練,
為什麼要做這些?背後的原理?適不適合自己?
訓練目的在哪?效率如何?
教練說的不多,自己也沒想法,
反正多跑、多練就會進步,
是當時求變強的唯一信念!
因過去曾在高二新竹中學的校運會拿過400m的獎牌,
於是加入大學田徑隊後,就先從400m開始練起;
我身高只有164cm,
在田徑隊員中非常不起眼;
教練與學長姐站在鼓勵主動有興趣參與練習的學弟下,
也沒徵選或能力考核,就讓我加入,跟著練了半年。
大一下在校運會跑了58秒58,200m-26秒08;
這在田徑場上乙組(非體育系)選手來說,
算是很普通的成績,
因考量身材劣勢(當時認為身高太矮不適合跑短跑),
大二決定轉往800m發展,也因跨足中距離項目,
改與中長跑的學長姐練習,
此時讓我開始有刺探徑賽場上全項目(100m~馬拉松)各能跑多快的想法。
還記得那時候會跟學長去跑六張犁,
到師大分部去跟當年的跑團大叔們練習;
也首次參加了十公里路跑賽(當時一年全台不到十場馬拉松賽吧!),
學長看我肯練,也樂得帶我到處跑,
我也藉機跑了一些有趣的地方(國道三辛亥段還沒通車時,曾偷溜上去跑)。
當年初接觸田徑的我,立下一個目標,
希望能在未來的大專運動會上,
大二進複賽,大三進決賽,大四奪牌,
為短暫的田徑生涯不留遺憾!
可惜,人生的故事經常不是照自己的意思發展下去的!
因為不懂,我花了很多時間找適合自己的項目,
教練或學長姐建議我練甚麼,我就會考慮去試試看;
從大一跑400m,大二跑800m,
大三跑800m & 1500m,大四又練回200m&400m,
每年都在轉項,結果落得沒一項比得好;
但現在回頭看,這卻是找自己必經的過程!
也因不設限,有了更多的可能,
成績最接近決賽的項目,竟是原先最不認為適合自己的200m,
在大四的大葉大學大專運動會跑出23’54第十名的成績;
400m最佳成績落在53’48,
800m則在2分9秒5。
(大四時雖然主攻200m,但為了留下紀念,
跟學長湊熱鬧去比了人生第一場馬拉松,以3小時48分完賽,
我大概是當時少數敢去跑馬拉松的短距離選手吧!)
大四畢業,我的田徑生涯也就結束了!
曾一度為了想延續田徑生涯而報考研究所,
因為不甘心,四年來投入了多少汗水,卻沒能達到預期的成效。
後來選擇先去當兵,入伍後體力大幅衰退,
我的田徑夢,也就告一段落了!
轉眼,十八年過去,
這些年大概就維持一個星期一兩次的3km慢跑,
身材不至於走樣,但也多了三~四公斤的贅肉,
過去被當成瘋子才參加路跑運動,竟變成全民風潮,
淡出賽場多年的我,沉睡多時跑者的心,被喚醒了!
近四十歲的大叔,
該用甚麼樣的理由、以什麼樣的角色怎麼重出江湖呢?
我又是為何而跑呢?
為健康?為破PB?為吃喝?為找對象?
為賺錢?為炫耀?為留下紀念?為到處玩?為成就感?
以上跑步常見的好處,我卻找不到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理由
或許一開始只是腳癢+趕流行
曾經是一位跑者,過去抱怨台灣跑步風氣不盛
現在熱門起來,自己卻不加入
實在是說不過去
但在這個階段我還能跑甚麼呢?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里約奧運期間,因網路影片爆紅的"洪荒之力"大陸游泳選手傅園慧,
在奧運後的生日感言說到,
現今競技運動的殘酷,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早就被淘汰了,
留下來的,都是最凶狠、最聰明、最能堅持下去的人。
於是,研究跑步相關知識,成了我復出練跑的一大動力!
荒廢多年的零件,得先維修保養一番;
隨著年齡漸長,肌力退化,身體各部位正確的排列位置已偏離;
在復出初期稍微提高跑量時,經常覺得這裡痛那裡不舒服的,
若是年輕時期的我,肯定會想靠意志力忍耐,
秉持著撐過去就是你的,
認為不順暢的地方會因習慣或自我調整而不再困擾。
或許是年紀長了一些,
個性不再那麼爭先恐後、血氣方剛,
少了點意志力,多了點經驗與判斷力;
是該人定勝天?
又或者是順勢而為,
人生的不同階段可能有不同的選擇;
我決定不去對抗身體自然的退化,
自知已經過了體能巔峰期,不急著賣老命堆疊跑量,
試著去找尋與現況和平共處的模式,
於是,我放慢腳步,重新去認識我的身體!
我開始找書看書,
發現相較於學生時期,
現在不管是跑步書籍或網路資訊,都比當年要來的豐富許多;
不只有不同的跑步理論,相關好手的影片也隨手可得;
姿勢跑法、氣功跑步,
除了看書之外,講座課程也沒錯過;
我看漫畫(馬拉松硬漢),
我看散文(越跑心越強大、關於跑步,我想說的是……),
也看小說(強風吹拂、轉瞬為風、天生就會跑、
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跑者之道、完美的一英里……),
學習不同型態的跑者面對跑步的態度;
我看影片,箱根接力、奧運、世錦或田徑大獎賽,
觀摩頂尖選手的跑姿;
平時練習時也常觀察四周跑友的跑姿,
每周固定一次帶幾位有興趣聽我分享跑步技巧的朋友學習跑步。
當然其中理論書更是研讀重點,
徐國峰與羅曼諾夫博士一系列姿勢跑法的書非常吸引我,
或許是工程師背景,
書中關於跑步前進的關鍵跑姿、落下、拉起的理論架構,
說明的非常完整,
本來覺得有疑慮的地方,也因剛好碰到博士來台開課,而獲得釐清;
尤其欣賞博士說這不是他「發明」的學說,而是他發現的;
當場聽他分享他整個發現過程與近四十年的研究與修正,
雖然還是有一些部分無法理解,但我仍決定一試!
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
上課、研讀、實作、體會,修正再修正,
過去田徑隊時期教練從來沒談過的跑步理論與技巧,
讓好奇寶寶的我找到了練習的動力,
先不論這套理論到底對不對,
姑且就把它當作是本武功秘笈,
你沒開始去練練看,又怎麼知道這會不會是絕世武功呢!
另個派別-氣功跑法我也沒放過,
雖然覺得它的理論架構沒有姿勢跑法來得完整,
但其中卻有著不少共同點,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說明,
透過兩者的比較,逐漸融合成為我自己的跑步觀。
丹尼爾的跑步方程式一書,則用另一個角度切入,
藉由跑力值表,推估自己目前的現況,訓練的強度又該如何調整。
看書練跑,你覺得是很瞎的一件事嗎?
我倒不這麼認為,除了堆疊跑量之外,何不也花點時間看些書呢!
知識就是力量,現在是個知識取得超方便的時代,
但別總只是想上網伸手要建議與答案,
畢竟每個人的背景、身體狀況都不同,對別人有效的東西不見得適合自己;
投資點時間在學習上,
試著成為自己的跑步教練,
變強與破PB,真的就只是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問我月跑量不到100km,怎麼持續破PB跑來到3小時35分?
我想大叔靠的是經驗,以及對自己身體現況的充分了解。
就像以前高中時打籃球遇到老球皮,
四五十歲的大叔,光用經驗與走位,
就把我們這些年輕力壯的高中生耍得團團轉;
跑馬也是很吃經驗值,怎麼拿捏配速,
視自己當天狀況隨時調整,這是跑再多可能都練不到的。
何不讓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跑,也從心開始跑吧!
下篇預告-喚醒感知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Ida
at 2017-01-24T15:27
at 2017-01-24T15:27
By Linda
at 2017-01-27T14:14
at 2017-01-27T14:14
By Erin
at 2017-01-30T13:01
at 2017-01-30T13:01
By Sarah
at 2017-02-02T11:48
at 2017-02-02T11:48
By Catherine
at 2017-02-05T10:35
at 2017-02-05T10:35
By Kumar
at 2017-02-08T09:22
at 2017-02-08T09:22
By Una
at 2017-02-11T08:09
at 2017-02-11T08:09
By Catherine
at 2017-02-14T06:56
at 2017-02-14T06:56
By Michael
at 2017-02-17T05:43
at 2017-02-17T05:43
By Tom
at 2017-02-20T04:30
at 2017-02-20T04:30
By Jacky
at 2017-02-23T03:17
at 2017-02-23T03:17
By Ethan
at 2017-02-26T02:04
at 2017-02-26T02:04
By Brianna
at 2017-03-01T00:51
at 2017-03-01T00:51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3-03T23:38
at 2017-03-03T23:38
By Jacky
at 2017-03-06T22:25
at 2017-03-06T22:25
By Lauren
at 2017-03-09T21:12
at 2017-03-09T21:12
By Puput
at 2017-03-12T19:59
at 2017-03-12T19:59
By Charlotte
at 2017-03-15T18:46
at 2017-03-15T18:46
By Jacky
at 2017-03-18T17:33
at 2017-03-18T17:33
By Caitlin
at 2017-03-21T16:20
at 2017-03-21T16:20
By Delia
at 2017-03-24T15:07
at 2017-03-24T15:07
By Zora
at 2017-03-27T13:54
at 2017-03-27T13:54
By Iris
at 2017-03-30T12:41
at 2017-03-30T12:41
By Rachel
at 2017-04-02T11:28
at 2017-04-02T11:28
By Jacky
at 2017-04-05T10:15
at 2017-04-05T10:15
By Una
at 2017-04-08T09:03
at 2017-04-08T09:03
By Ethan
at 2017-04-11T07:50
at 2017-04-11T07:50
By Frederica
at 2017-04-14T06:37
at 2017-04-14T06:37
By Lydia
at 2017-04-17T05:24
at 2017-04-17T05:2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4-20T04:11
at 2017-04-20T04:11
By Edwina
at 2017-04-23T02:58
at 2017-04-23T02:58
By Frederic
at 2017-04-26T01:45
at 2017-04-26T01:45
By Valerie
at 2017-04-29T00:32
at 2017-04-29T00:32
By Barb Cronin
at 2017-05-01T23:19
at 2017-05-01T23:19
By Oscar
at 2017-05-04T22:06
at 2017-05-04T22:06
By Dorothy
at 2017-05-07T20:53
at 2017-05-07T20:53
By Hazel
at 2017-05-10T19:40
at 2017-05-10T19:40
By Lydia
at 2017-05-13T18:27
at 2017-05-13T18:27
By Puput
at 2017-05-16T17:14
at 2017-05-16T17:14
By Ivy
at 2017-05-19T16:01
at 2017-05-19T16:01
By Gary
at 2017-05-22T14:48
at 2017-05-22T14:48
By Quintina
at 2017-05-25T13:35
at 2017-05-25T13:35
By Sierra Rose
at 2017-05-28T12:22
at 2017-05-28T12:22
By Isla
at 2017-05-31T11:09
at 2017-05-31T11:09
By Agatha
at 2017-06-03T09:56
at 2017-06-03T09:56
By Emma
at 2017-06-06T08:43
at 2017-06-06T08:43
By Ethan
at 2017-06-09T07:30
at 2017-06-09T07:30
By Ethan
at 2017-06-12T06:17
at 2017-06-12T06:17
By Charlotte
at 2017-06-15T05:04
at 2017-06-15T05:04
By Cara
at 2017-06-18T03:51
at 2017-06-18T03:51
By Franklin
at 2017-06-21T02:38
at 2017-06-21T02:38
By Faithe
at 2017-06-24T01:25
at 2017-06-24T01:25
By Genevieve
at 2017-06-27T00:12
at 2017-06-27T00:12
By Elvira
at 2017-06-29T22:59
at 2017-06-29T22:59
By Quintina
at 2017-07-02T21:46
at 2017-07-02T21:46
By Joe
at 2017-07-05T20:34
at 2017-07-05T20:34
By Andy
at 2017-07-08T19:21
at 2017-07-08T19:21
By Andy
at 2017-07-11T18:08
at 2017-07-11T18:08
By Victoria
at 2017-07-14T16:55
at 2017-07-14T16:55
By Kumar
at 2017-07-17T15:42
at 2017-07-17T15:42
By Franklin
at 2017-07-20T14:29
at 2017-07-20T14:29
By Daph Bay
at 2017-07-23T13:16
at 2017-07-23T13:16
Related Posts
跑馬跑量之外,你還能做什麼?前言篇
By Annie
at 2017-01-21T16:20
at 2017-01-21T16:20
fenix 5 來嘍
By Doris
at 2017-01-21T01:24
at 2017-01-21T01:24
iphone5用哪個APP最準?
By Mia
at 2017-01-20T20:01
at 2017-01-20T20:01
2017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
By Michael
at 2017-01-20T19:27
at 2017-01-20T19:27
台灣版全員逃走中 02/12 in 台北
By Lily
at 2017-01-20T15:01
at 2017-01-20T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