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入色界四禪的一些想法 - 冥想,靜坐 Meditation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11-10-04T13:01

Table of Contents

  一、基本上入定的方法選擇上以佛教說的色界四禪之共有禪支「心一境性」,
將結果作為方法是比較容易的,即使用讓「心念專一」的方法,這也是大多數佛教
的止禪方法之基本原理。(但方法上建議是只專心觀照某一適當的所緣標的,而不
建議用人為意識去持咒、觀想等等,因為這麼做的話,原理上說難聽一點是用一個
大妄念來止住其他許多的小妄念,重點是由於人為意識持續運作的關係,較不容易
進入深沈的靜坐狀態。)

  二、我個人的經驗及看法,如果要進入色界四禪的話,那個氣脈是必須有一定
的基礎,否則連喜禪支、樂禪支這類現象很難發生,以道家來說性功、命功都要達
到一定的基礎才行。(道家說的性功,即修性之功,指修心煉神的功夫。道家說的
命功,即修命之功,指修身煉氣的功夫。)

  三、道家有個境界是「虛室生白,吉祥止止。」(此一詞出自《莊子》),我
的經驗大致是先出現眼前整片穩定不閃爍薄薄的淡白光,稍後會有一心不生又有覺
知的心理狀態,時間感則是明明覺得只坐沒多久而實際上卻過了很久。(這類現象
看似入定,但我有這類經驗時,並沒有樂受的覺受,所以連佛教說的色界四禪裡的
初禪都達不到,頂多是欲界定而已。)

  四、再談「虛室生白」的現象,很多門派會利用此一現象出現來作為特殊的功
法之用。

  (一)南傳佛教好像很多禪師的書上都會寫這種方法(因為此法出自《清淨道
論》的原因?),先修習安般念(觀照呼吸)的方法,然後出現白色的禪相,然後
一直平靜地專注這白色的禪相,一直專注直到近行定(upacara)或安止定(appana
)。近行定是「在進入禪那之前,非常接近禪那的定」,安止定是禪那。

  (二)《 伍真人丹道九篇》:〝兩眉間號曰明堂,陽光發現處矣。陽光發現之
時,恍如掣電,虛室生白是也。當煉精之時,即有陽光一現之景,斯時也,火候未
全,淫根未縮,一遇陽生,即當採煉……務期圓滿三百妙周之限數,而後巳。限數
滿,惟宜入定,以培養其真陽,聽陽光之二現可也。由是於靜定之中,忽見眉間又
掣電光,虛室生白,此陽光二現也,正是止火之景止火候也……此時動氣雖不妄馳
於動竅,而生機卻內動於氣根……陽光二現縱有動機,亦去其火,更宜入定,以培
養其真陽,靜聽陽光之三現可也。由是於靜定之中忽見眉間又掣電光,虛室生白,
此陽光三現也。真陽團聚,大藥純乾,云得陽光三現。光既三現,則氣根之內已有
大藥可採,又足徵也〞。因陽光二現時已可止火,故止火始於陽光二現,終於陽光
三現,故〝二現三現皆名止火之景,止火之候,獨是陽光三現光,兼名採大藥之景
,採大藥之候也〞。

  伍沖虛所謂的「陽光三現」的說法,出現一閃即逝的淡白光現象,第一次是採
大藥的好時機,第二次、第三次就是止火之景了。

  (三)還有些道家門派會在出現虛室生白的現象時,認為這就是「性光」,然
後再將性光以眼神內收(應該是內收於上丹田),我是認為那是一種變相的守上丹
田之類的方法。


--
  光色的東西,就看久了就習慣了。

  有一天,我自己在想這光色會不會是因為我執著於它,所以才出現的,這樣子
想清楚之後,從此靜坐時就極少再見到光色了。

  《清淨道論》的方法,先觀呼吸,等似相出現後,再以似相為所緣來作為專注
觀照的對象。

  不然,我認為無論取相、似相出不出現,一直以呼吸為所緣來觀照,搞不好還
比較容易進入禪定的狀態。

--
Tags: 冥想

All Comments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1-10-06T23:49
性命圭旨一書將金剛身或者聖胎產出的身外身真人道歸在色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11-10-09T10:38
界天中,且真修到色界定,自然兜率天的一切行者會清楚。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1-10-11T21:26
雜阿含經四七四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1-10-14T08:15
唸誦文字不可能達到初禪,因為目標太雜亂.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1-10-16T19:03
如果連阿飄都看不到,表示都還在忉利天以下,很好分。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1-10-19T05:52
練出入息念時一開始不能注意禪相,要等到禪相變成透明和出入息合為一體時才能注意禪相,太早注意禪相定力會退失.

一日一呼吸?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1-10-01T17:25
※ 引述《jefflok (jeff)》之銘言: : 剛從金剛乘學會 《西藏密宗初階(二)》p.32裡 : 贊青的〈從密宗靜坐說脈搏的調節活動〉看到此段: : and#34;... 精壯青年每日正常呼吸為二萬一千六百次. : 若修氣修得好, : 就可以一日祇一呼吸, : 這叫做「一氣圓滿」. : 修氣的方法, ...

靜坐問題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11-09-24T16:09
※ 引述《asdfgodsam (電舞)》之銘言: : 請問沒有老師 能夠自己靜坐嗎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就靜坐而言,好的老師除了 傳授你正確的知識及觀念、適當的方法,並且解答你的疑問外,他本身 也要有相當的靜坐經驗及一定的證量才行,這樣子才有辦法帶領你走這 一條漫長的路。 ...

一日一呼吸?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11-09-23T22:17
----------------------------------8andlt;-------------------------------- 以下摘自《廣欽老和尚事略》一文: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眾人誤謂師已圓寂, 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卓錫永 ...

一日一呼吸?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1-09-23T11:43
剛從金剛乘學會 《西藏密宗初階(二)》p.32裡 贊青的〈從密宗靜坐說脈搏的調節活動〉看到此段: and#34;... 精壯青年每日正常呼吸為二萬一千六百次. 若修氣修得好, 就可以一日祇一呼吸, 這叫做「一氣圓滿」. 修氣的方法,有金剛誦及寶瓶氣, 這二者之中又有剛猛氣,柔和氣之分, 另有叫中住氣. 以上 ...

人體身心靈科學

Zenobia avatar
By Zenobia
at 2011-09-22T20:52
這是台大校長 李嗣涔 在擔任台大電機系主任 時的 人體身心靈科學演講和大家分享 上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gtXr80SUakandamp;feature=related 下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