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膠皮的各種條件影響? - 桌球

By Olivia
at 2011-04-06T03:03
at 2011-04-06T03:0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PrinceMM (樂)》之銘言:
: 爬過一些文,看到很多的名詞
: 但卻不知道他們分別影響球的哪些地方
: (像是旋度或速度之類)
: 小弟想知道
: 皮的薄厚會影響什麼?
: 硬度會影響什麼?
: 澀性皮或黏性皮會影響什麼?
: 而他們是否也會互相影響?
: 如果還有其他的資訊也歡迎大家多多補充
: (在精華區沒看到類似的文章)
無聊來回回文章
你問了個大概
所以我也只回個基本大概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情況下 (特殊皮或冷門皮先撇開不講)
依據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特性
1.大陸皮--上膠屬黏性來產生摩擦
2.德國皮
3.日本皮--上膠屬澀性來產生摩擦
較少有人提出德國皮是屬於何種性質的上膠
但摩擦方式和其他兩種又相異
大陸皮的黏性 就是橡膠表面摸起來是黏的 很黏的皮甚至可以把球黏在上面不掉下來
然而這個表面的黏性材質要是"耗損"了 就會磨擦力大減
就好像你吃豆花沾到糖水 沒洗澡而黏黏的
洗乾淨就不黏了
日本皮的澀性 就是橡膠不黏而是摸起來澀澀的
就好像天氣乾燥時 你洗澡使用了澎澎男性沐浴乳
皮膚擦乾後摸起來清爽乾淨、有摩擦力
它很怕油脂 如果膠皮上面有油脂沒有清潔乾淨
就好像天氣潮濕時 你洗澡使用了多芬或某些乳霜沐浴乳
不管水再怎麼沖都覺得沒洗乾淨 皮膚滑滑的
但是日本皮橡膠比較不怕耗損 因為他不像大陸皮感覺是在表面多那一層有摩擦力的材質
不管怎麼耗損,底下的材質都是一樣的,摸起來有種"粗粗"的感覺
(還是會耗損,只是摩擦力降低的情形沒有那麼嚴重)
德國皮不像黏也不像澀
而且表面容易氧化
尤其是在氣候潮濕的環境裡 (我有時會想,也許歐洲氣候比較乾燥才會這樣製造??)
表面氧化後摩擦力就少掉大半
怎麼看有沒有氧化呢??
新買的皮會反光,而氧化的皮會霧掉、最後泛白
我曾經在很潮濕的環境裡,換上新皮之後四個小時就霧掉了= =
為了耐用,我從此只打日本皮......
厚薄的差別主要在於彈力
越厚彈力越大 但也相對於比較控制不佳
攻擊型選手幾乎都選各項產品中最厚的 所以厚薄一般其實不太需要考慮太多
硬度
越硬越有彈力,也相對越不易將球打陷入於膠皮之中
在擊球時把球停留在拍上的時間,相對也越短
這裡要分成大陸皮、德國皮、日本皮三種來看 因為特性完全不同
三者不能混著看
各家各廠商都會有硬度的數據
數據只能拿來比較同一型號的皮 因為每家規格不一樣
硬度數據都是指海綿
而不同型號的皮,橡膠硬度會不一樣
所以拿數據來比較不同型號、甚至不同廠商的皮是沒什麼參考價值的
同一型號的大陸皮 如果只差1~2度
一般業餘選手通常打不出感覺 大概要差到3度以上才會有明顯感覺
大陸皮通常比較硬 德國皮通常比較軟
看硬度的同時
此外還要參考那個型號,有沒有內建快速膠的性能
現在的新皮大多有內建快速膠性能,因為國際比賽禁用有機膠水(快速膠是有機膠水)
而有機膠水可以使海綿膨脹產生更大的彈力。
這段歷史就請自行查明~~
內建有分兩種 海綿內建、橡膠內建(或兩者兼具)
日本皮中的bryce 屬於橡膠內建、海綿無內建
而tenergy 系列則在海綿中也有內建 (有人稱之蛋糕海綿或spring sponge)
德國皮和日本皮的內建 打起來感覺很不一樣
內建德國皮都海綿偏軟、橡膠較脆
初學者會感覺特別好入門 因為較軟較好控制、彈力又大
不用出什麼力就可以打出不錯質量的球 (於是比較會借力打球、不擅長自行發力)
可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覺得發力和球的質量不成正比
發很大的力,球的質量卻沒有跟著往上提升 (有人稱之為天花板效應)
而且使用一陣子彈性會迅速降低、海綿會稍微跟著沒那麼軟 (有人稱之半衰期短)
內建的大陸皮就比較多元
各個廠商和型號製作的方式不一樣
有一些比較像內建德國皮的軟彈、但是上膠帶著黏性
有一些依然保持高硬度高黏性、但提高彈性
個人對大陸皮比較不了解就是了
日本內建皮比較有名的是蝴蝶牌
最有名的技術是他的海綿
但它的海綿最令人詬病的地方是很容易縮小
比方
我Tenergy 05貼皮的時候故意剪得比拍子還要大
結果打了幾個禮拜之後 皮縮得比拍面還要小
半衰期稍微比德國皮長但也可以感覺得出來
回歸軟硬的部分
由於內建技術
彈力、旋轉 vs 軟硬之間關係不大
要看各個型號皮的特性
個人覺得旋轉比較要看出球速度 (球在拍子上的停留時間)
出球越快通常旋轉越不容易製造、也通常較彈
比方
同一型號的大陸皮越硬就越彈
然而大陸皮雖然比較硬 卻比軟德國皮出球慢 較不彈、較轉
所以在選擇的時候
數據只比較同一型號就好
真正的感覺還是要打過才知道
以上雖然我講了一堆 可是你要是沒打過 我相信你還是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直接去買或借幾張皮來打打看先吧
--
--
: 爬過一些文,看到很多的名詞
: 但卻不知道他們分別影響球的哪些地方
: (像是旋度或速度之類)
: 小弟想知道
: 皮的薄厚會影響什麼?
: 硬度會影響什麼?
: 澀性皮或黏性皮會影響什麼?
: 而他們是否也會互相影響?
: 如果還有其他的資訊也歡迎大家多多補充
: (在精華區沒看到類似的文章)
無聊來回回文章
你問了個大概
所以我也只回個基本大概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情況下 (特殊皮或冷門皮先撇開不講)
依據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特性
1.大陸皮--上膠屬黏性來產生摩擦
2.德國皮
3.日本皮--上膠屬澀性來產生摩擦
較少有人提出德國皮是屬於何種性質的上膠
但摩擦方式和其他兩種又相異
大陸皮的黏性 就是橡膠表面摸起來是黏的 很黏的皮甚至可以把球黏在上面不掉下來
然而這個表面的黏性材質要是"耗損"了 就會磨擦力大減
就好像你吃豆花沾到糖水 沒洗澡而黏黏的
洗乾淨就不黏了
日本皮的澀性 就是橡膠不黏而是摸起來澀澀的
就好像天氣乾燥時 你洗澡使用了澎澎男性沐浴乳
皮膚擦乾後摸起來清爽乾淨、有摩擦力
它很怕油脂 如果膠皮上面有油脂沒有清潔乾淨
就好像天氣潮濕時 你洗澡使用了多芬或某些乳霜沐浴乳
不管水再怎麼沖都覺得沒洗乾淨 皮膚滑滑的
但是日本皮橡膠比較不怕耗損 因為他不像大陸皮感覺是在表面多那一層有摩擦力的材質
不管怎麼耗損,底下的材質都是一樣的,摸起來有種"粗粗"的感覺
(還是會耗損,只是摩擦力降低的情形沒有那麼嚴重)
德國皮不像黏也不像澀
而且表面容易氧化
尤其是在氣候潮濕的環境裡 (我有時會想,也許歐洲氣候比較乾燥才會這樣製造??)
表面氧化後摩擦力就少掉大半
怎麼看有沒有氧化呢??
新買的皮會反光,而氧化的皮會霧掉、最後泛白
我曾經在很潮濕的環境裡,換上新皮之後四個小時就霧掉了= =
為了耐用,我從此只打日本皮......
厚薄的差別主要在於彈力
越厚彈力越大 但也相對於比較控制不佳
攻擊型選手幾乎都選各項產品中最厚的 所以厚薄一般其實不太需要考慮太多
硬度
越硬越有彈力,也相對越不易將球打陷入於膠皮之中
在擊球時把球停留在拍上的時間,相對也越短
這裡要分成大陸皮、德國皮、日本皮三種來看 因為特性完全不同
三者不能混著看
各家各廠商都會有硬度的數據
數據只能拿來比較同一型號的皮 因為每家規格不一樣
硬度數據都是指海綿
而不同型號的皮,橡膠硬度會不一樣
所以拿數據來比較不同型號、甚至不同廠商的皮是沒什麼參考價值的
同一型號的大陸皮 如果只差1~2度
一般業餘選手通常打不出感覺 大概要差到3度以上才會有明顯感覺
大陸皮通常比較硬 德國皮通常比較軟
看硬度的同時
此外還要參考那個型號,有沒有內建快速膠的性能
現在的新皮大多有內建快速膠性能,因為國際比賽禁用有機膠水(快速膠是有機膠水)
而有機膠水可以使海綿膨脹產生更大的彈力。
這段歷史就請自行查明~~
內建有分兩種 海綿內建、橡膠內建(或兩者兼具)
日本皮中的bryce 屬於橡膠內建、海綿無內建
而tenergy 系列則在海綿中也有內建 (有人稱之蛋糕海綿或spring sponge)
德國皮和日本皮的內建 打起來感覺很不一樣
內建德國皮都海綿偏軟、橡膠較脆
初學者會感覺特別好入門 因為較軟較好控制、彈力又大
不用出什麼力就可以打出不錯質量的球 (於是比較會借力打球、不擅長自行發力)
可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覺得發力和球的質量不成正比
發很大的力,球的質量卻沒有跟著往上提升 (有人稱之為天花板效應)
而且使用一陣子彈性會迅速降低、海綿會稍微跟著沒那麼軟 (有人稱之半衰期短)
內建的大陸皮就比較多元
各個廠商和型號製作的方式不一樣
有一些比較像內建德國皮的軟彈、但是上膠帶著黏性
有一些依然保持高硬度高黏性、但提高彈性
個人對大陸皮比較不了解就是了
日本內建皮比較有名的是蝴蝶牌
最有名的技術是他的海綿
但它的海綿最令人詬病的地方是很容易縮小
比方
我Tenergy 05貼皮的時候故意剪得比拍子還要大
結果打了幾個禮拜之後 皮縮得比拍面還要小
半衰期稍微比德國皮長但也可以感覺得出來
回歸軟硬的部分
由於內建技術
彈力、旋轉 vs 軟硬之間關係不大
要看各個型號皮的特性
個人覺得旋轉比較要看出球速度 (球在拍子上的停留時間)
出球越快通常旋轉越不容易製造、也通常較彈
比方
同一型號的大陸皮越硬就越彈
然而大陸皮雖然比較硬 卻比軟德國皮出球慢 較不彈、較轉
所以在選擇的時候
數據只比較同一型號就好
真正的感覺還是要打過才知道
以上雖然我講了一堆 可是你要是沒打過 我相信你還是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直接去買或借幾張皮來打打看先吧
--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Quintina
at 2011-04-10T03:06
at 2011-04-10T03:06

By Edwina
at 2011-04-14T04:07
at 2011-04-14T04:07

By Noah
at 2011-04-15T04:26
at 2011-04-15T04:26

By Jacob
at 2011-04-17T09:01
at 2011-04-17T09:01

By Agnes
at 2011-04-22T07:31
at 2011-04-22T07:31

By Edith
at 2011-04-26T09:51
at 2011-04-26T09:51

By Xanthe
at 2011-04-28T15:02
at 2011-04-28T15:02

By Xanthe
at 2011-05-02T07:32
at 2011-05-02T07:32

By Ivy
at 2011-05-05T20:51
at 2011-05-05T20:51

By Franklin
at 2011-05-08T23:55
at 2011-05-08T23:55

By Donna
at 2011-05-11T17:45
at 2011-05-11T17:45

By Jack
at 2011-05-13T16:34
at 2011-05-13T16:34

By Ophelia
at 2011-05-16T21:17
at 2011-05-16T21:17

By Michael
at 2011-05-19T01:17
at 2011-05-19T01:17

By Belly
at 2011-05-20T23:19
at 2011-05-20T23:19

By Enid
at 2011-05-22T18:11
at 2011-05-22T18:11

By Kama
at 2011-05-27T14:53
at 2011-05-27T14:53

By Mary
at 2011-05-28T21:03
at 2011-05-28T21:03

By Daph Bay
at 2011-06-01T02:46
at 2011-06-01T02:46

By Oscar
at 2011-06-02T12:45
at 2011-06-02T12:45

By Dora
at 2011-06-03T20:22
at 2011-06-03T20:22

By Gilbert
at 2011-06-05T17:39
at 2011-06-05T17:39

By Daniel
at 2011-06-10T16:13
at 2011-06-10T16:13

By Anonymous
at 2011-06-11T07:21
at 2011-06-11T07:21

By Mia
at 2011-06-13T14:47
at 2011-06-13T14:47

By Odelette
at 2011-06-13T21:12
at 2011-06-13T21:12

By Frederic
at 2011-06-17T21:05
at 2011-06-17T21:05

By Xanthe
at 2011-06-21T00:39
at 2011-06-21T00:39

By Brianna
at 2011-06-21T02:08
at 2011-06-21T02:08

By Necoo
at 2011-06-23T21:10
at 2011-06-23T21:10

By Tom
at 2011-06-28T14:13
at 2011-06-28T14:13

By Elizabeth
at 2011-07-02T13:22
at 2011-07-02T13:22

By Mia
at 2011-07-03T15:59
at 2011-07-03T15:59

By Regina
at 2011-07-06T09:30
at 2011-07-06T09:30

By Ingrid
at 2011-07-07T18:51
at 2011-07-07T18:51
Related Posts
訓練協調能力

By Hedda
at 2011-04-05T22:31
at 2011-04-05T22:31
新市跟善化哪裡有球館

By Donna
at 2011-04-05T18:50
at 2011-04-05T18:50
世界排名的一些神人

By John
at 2011-04-05T13:44
at 2011-04-05T13:44
台灣選手平常的訓練方式

By Elizabeth
at 2011-04-05T12:15
at 2011-04-05T12:15
乒乓球台(桌球桌)

By Steve
at 2011-04-05T11:38
at 2011-04-05T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