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 投手規則 - 壘球

By Oscar
at 2010-03-28T18:25
at 2010-03-28T18:2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faxuan (妹妹兒)》之銘言:
: (2)投出之球的拋物曲線弧度,其頂點離地面應至少1.82公尺,至多不超過3.65
: 尺。
: 這條規定是2000年慢壘規定的投手篇節錄出來
: 但是很多人似乎都不知有高度限制
: 不知道這條規則還有沒有算數
: 剛剛有去查了一下慢壘協會的網站
: 結果規則那邊的網頁不能點= ="
老頭子說一下沒經考證的想法,老頭十幾年前打過慢壘,都打happy的。
原文有3個重點
1.規則有高度限制 1.82~3.65公尺
2.這是2000年的慢壘規則(當然是台灣的)
3.原規則中完全沒有提到『好球板』(沒人打沒好球板的慢壘吧?)
第2點,原來中華民國慢速壘球協會網站上的慢壘規則,有括號附註2004~2006
現在不能查了,連google庫存網頁也沒有,我猜是網站正在做新的規則當中。
再來針對所見到的好球板和高度的歷史見聞,但不感保證記憶力清晰。
大家從youtube上看到國外影片,以及以前文章住美國打慢壘的經驗,
似乎國外並沒有所謂的好球板
1995,1998,1999我參加正式盃賽的經驗,是沒有好球板,也有高度限制的
那時高度類似現在的規定,沒特地看秩序冊,都是人云亦云,
有人說約是超過打者頭頂,也有說2公尺,也有1.82/1.83公尺這幾種說法
高度限制兩倍打者身高到 4公尺的說法都有。
總之,約是原文 1.82~3.65公尺,而且【沒有好球板】,那時台灣慢壘起步約10多年,
打的人雖然不少,和現在比還是差很多,應該是和國外規則差不多。
第一次看到好球板,是在約 2002還是2003年,跟某隊打友誼賽看到好球板。
據說,他們聯盟『發明』好球板規則。目的是裁判判好壞球比較沒爭議。
也似乎在那年,一夕之間,大部分再來遇到的球隊,很多都知道好球板,
或是不知道被我們球隊告知並接受。總之,普及的很快 (有球打就好了)
當然,我並不常打球,一年大概只打10~20天,接受到的資訊也是跳躍式的。
(原來是都叫好球帶,但會和規則中的打者好球帶混淆,故以規則中的好球板稱之)
中間一陣子沒打,再來看到的就是所謂官網的2004年規則
有好球板 + 高度高低都有限制
總之,歸納一下,可能有錯請見諒
19xx~2002,慢壘好球帶是類似棒球,但要投超過1.82公尺,沒有好球板。
(參見2000年規則,原文那篇,沒網址我也不知道在哪裡)
2002~2008,增加好球板判斷好壞球,同時高度不變,不看打者肩膀到膝蓋。
(參見標題為"2004 ~ 2006 中華民國慢速壘球規則"網頁,google庫存也只剩標題)
2006~ ,慢慢開始另一種做法,沒人抓最高限制,因為1)不好抓,有爭議
2)有好球板,就有好壞球的依循了,增加個3.65公尺似乎畫蛇添足 <<個人感覺
總之,看規則的年代吧,畢竟台灣很多人玩慢壘,規則也變過幾次。
原PO的2000年規則,我google一下,找到網站
http://www.softball.idv.tw/rule/index.htm (2000年以前規則好像都是以書籍出版)
2000還有這樣一句話,
7.下列情形,主審宣告壞球。
(1)未被揮擊的投出之球,未通過好球帶、未到達本壘板以前已先落地、直接碰觸
本壘板,這些情形應判壞球。(第七章,打擊)
要通過好球帶才算好球,但現在誰打好球帶呀?
那時的規則類似棒球,投手篇的限制也類似棒球,例如投球要有準備動作,過程要和緩
之類的。現在雖然或許也有,但並不注重。
就像好球帶(地上)的範圍也再變
有包含整塊五角形本壘板,有不含本壘板前面長方形、好球帶=本壘板三角部分+好球板
,也有只含好球板(長方形+凹一塊的三角形)。
三種規則2009年的盃賽都打過,以第三種最靠悲,好球板比一般的小,訂在地上,
不好意思去量是否滿足秩序冊的尺寸,投球力量剛剛好的話(好球板正中間),
可能不是好球,因為會打到本壘板三角形的頂點。冠軍是那邊球場聯盟的球隊也不意外
了。
另外,難得發文,題外話,投手宰治我個人還是覺得有可能的
以前看文章,有人覺得 高+深 的球難打,我也同意。
但我覺得 高+淺 才是幹掉長打高手的武器。
投的高,不容易先判斷遠近移動腳步,
投的超淺,讓打者打點夠低,較不容易打平,不是滾地就是撈高,效果不錯
不打又是好球。看高手不喜歡,卻又不得不打,是有種快感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教。
--
: (2)投出之球的拋物曲線弧度,其頂點離地面應至少1.82公尺,至多不超過3.65
: 尺。
: 這條規定是2000年慢壘規定的投手篇節錄出來
: 但是很多人似乎都不知有高度限制
: 不知道這條規則還有沒有算數
: 剛剛有去查了一下慢壘協會的網站
: 結果規則那邊的網頁不能點= ="
老頭子說一下沒經考證的想法,老頭十幾年前打過慢壘,都打happy的。
原文有3個重點
1.規則有高度限制 1.82~3.65公尺
2.這是2000年的慢壘規則(當然是台灣的)
3.原規則中完全沒有提到『好球板』(沒人打沒好球板的慢壘吧?)
第2點,原來中華民國慢速壘球協會網站上的慢壘規則,有括號附註2004~2006
現在不能查了,連google庫存網頁也沒有,我猜是網站正在做新的規則當中。
再來針對所見到的好球板和高度的歷史見聞,但不感保證記憶力清晰。
大家從youtube上看到國外影片,以及以前文章住美國打慢壘的經驗,
似乎國外並沒有所謂的好球板
1995,1998,1999我參加正式盃賽的經驗,是沒有好球板,也有高度限制的
那時高度類似現在的規定,沒特地看秩序冊,都是人云亦云,
有人說約是超過打者頭頂,也有說2公尺,也有1.82/1.83公尺這幾種說法
高度限制兩倍打者身高到 4公尺的說法都有。
總之,約是原文 1.82~3.65公尺,而且【沒有好球板】,那時台灣慢壘起步約10多年,
打的人雖然不少,和現在比還是差很多,應該是和國外規則差不多。
第一次看到好球板,是在約 2002還是2003年,跟某隊打友誼賽看到好球板。
據說,他們聯盟『發明』好球板規則。目的是裁判判好壞球比較沒爭議。
也似乎在那年,一夕之間,大部分再來遇到的球隊,很多都知道好球板,
或是不知道被我們球隊告知並接受。總之,普及的很快 (有球打就好了)
當然,我並不常打球,一年大概只打10~20天,接受到的資訊也是跳躍式的。
(原來是都叫好球帶,但會和規則中的打者好球帶混淆,故以規則中的好球板稱之)
中間一陣子沒打,再來看到的就是所謂官網的2004年規則
有好球板 + 高度高低都有限制
總之,歸納一下,可能有錯請見諒
19xx~2002,慢壘好球帶是類似棒球,但要投超過1.82公尺,沒有好球板。
(參見2000年規則,原文那篇,沒網址我也不知道在哪裡)
2002~2008,增加好球板判斷好壞球,同時高度不變,不看打者肩膀到膝蓋。
(參見標題為"2004 ~ 2006 中華民國慢速壘球規則"網頁,google庫存也只剩標題)
2006~ ,慢慢開始另一種做法,沒人抓最高限制,因為1)不好抓,有爭議
2)有好球板,就有好壞球的依循了,增加個3.65公尺似乎畫蛇添足 <<個人感覺
總之,看規則的年代吧,畢竟台灣很多人玩慢壘,規則也變過幾次。
原PO的2000年規則,我google一下,找到網站
http://www.softball.idv.tw/rule/index.htm (2000年以前規則好像都是以書籍出版)
2000還有這樣一句話,
7.下列情形,主審宣告壞球。
(1)未被揮擊的投出之球,未通過好球帶、未到達本壘板以前已先落地、直接碰觸
本壘板,這些情形應判壞球。(第七章,打擊)
要通過好球帶才算好球,但現在誰打好球帶呀?
那時的規則類似棒球,投手篇的限制也類似棒球,例如投球要有準備動作,過程要和緩
之類的。現在雖然或許也有,但並不注重。
就像好球帶(地上)的範圍也再變
有包含整塊五角形本壘板,有不含本壘板前面長方形、好球帶=本壘板三角部分+好球板
,也有只含好球板(長方形+凹一塊的三角形)。
三種規則2009年的盃賽都打過,以第三種最靠悲,好球板比一般的小,訂在地上,
不好意思去量是否滿足秩序冊的尺寸,投球力量剛剛好的話(好球板正中間),
可能不是好球,因為會打到本壘板三角形的頂點。冠軍是那邊球場聯盟的球隊也不意外
了。
另外,難得發文,題外話,投手宰治我個人還是覺得有可能的
以前看文章,有人覺得 高+深 的球難打,我也同意。
但我覺得 高+淺 才是幹掉長打高手的武器。
投的高,不容易先判斷遠近移動腳步,
投的超淺,讓打者打點夠低,較不容易打平,不是滾地就是撈高,效果不錯
不打又是好球。看高手不喜歡,卻又不得不打,是有種快感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教。
--
Tags:
壘球
All Comments

By Enid
at 2010-03-29T18:36
at 2010-03-29T18:36

By Jack
at 2010-04-03T05:29
at 2010-04-03T05:29

By Genevieve
at 2010-04-07T05:51
at 2010-04-07T05:51

By Jacky
at 2010-04-11T17:52
at 2010-04-11T17:52

By Michael
at 2010-04-16T11:49
at 2010-04-16T11:49

By Rosalind
at 2010-04-17T10:23
at 2010-04-17T10:23

By Liam
at 2010-04-22T05:04
at 2010-04-22T05:04

By Steve
at 2010-04-24T02:41
at 2010-04-24T02:41
Related Posts
[判決] 一個判決的問題

By Catherine
at 2010-03-27T22:59
at 2010-03-27T22:59
大電盃複賽晉級隊伍

By Gilbert
at 2010-03-27T22:22
at 2010-03-27T22:22
330(二)迪化污水處理廠

By George
at 2010-03-27T20:53
at 2010-03-27T20:53
[技術] 關於一壘的判決

By Rae
at 2010-03-27T20:44
at 2010-03-27T20:44
新竹買釘鞋店家

By Joe
at 2010-03-27T19:51
at 2010-03-27T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