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隊咖打進乙組全國賽 - 桌球

By Mia
at 2019-09-13T16:43
at 2019-09-13T16:43
Table of Contents
小弟不才花了四年才打進全國雙打個人賽
終於在大四這年完成自己的小小目標
因為自己算是從系隊等級出發,
上大一的時候還不會拉下旋球,
想給上大學才起步的人一點不負責任經驗談XD
------------------------------------------------------------------
對於上大學才起步的人,
我的建議是以雙打先發為目標,
除了門檻比較低以外,乙組雙打的生態圈也比較單純一點。
大專乙組的成員很多元,上下限區間很大,
上從甲組球風至系隊新手都有,
幾乎各校的單打都是球齡到國高中或者少國等等,
走單打的路不是不行,中間會遇到很多阻礙,
可能空降幾位學弟就要被迫板凳了,
而且對手都是牛鬼蛇神,打起來真的會很沒成就感...
---------------------------------------------------------
雙打要在乙組裡面有競爭力,
我覺得至少要有穩定的正手,或者怪球套路
舉例來說,2018年輔大盃雙打四強,北部某桌球社,
基本功不是特別紮實,但靠著很明確的正手套路,也很有競爭力
或者,
幾年前大專盃X科雙打長顆組合也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話說回來,一般雙平面情況下,
大學起步的當務之急大概就是練好基本功,全台正手+腳步吧
-----------------
如果要講細一點,雙打比賽的前三(四)板很重要,
1)發球
大部分乙組雙打走的都是甲組風格,轉、不轉短球+正手搶攻套路,
偶爾搭配長球或側旋發球
當然也會有不發下旋、純側旋的組合,
基本上只要能夠限制對手的接發球&配合隊友就ok
原則上短球夠短(重要性:短>=低>轉)、長球夠長夠突然
PS.逆側在業餘的乙組算是還蠻不錯的選項
2)接發球
有經驗和沒經驗的對手在這個環節會被凸顯出來,
強雙基本上都可以在發球、接發球環節就獲得控制權
可以用到的技巧大概是劈長、半出台起板、擺短、挑撥、擰球
-劈長 大概是最常用的技術,劈得好基本上也不用怕對方拉,
重搓加轉可以限制對手、劈快劈落點也可以,在不會擺短之前,
把劈長的技術練到頂還能有球打
-起板,不多作解釋,大家都很會拉QQ
-擺短(回擺),我覺得很實用,在對手都想著要起板的心理下,
擺短可以拿回控制權,不過對於非科班出身的人,要練起來真得有點難,
雙打就是比誰先起板,被主動起板大概就準備撿球了
-挑撥,這是我覺得在乙組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項,因為相對於甲組球風的球員
乙組的發球大部分沒想像中轉,可以挑兩大角去做變化,可以給對手第三板很大的壓力
-擰球,越來越多人使用的技術...能不能給上大學才打球的人一點活路QQ
3)搶攻
要看經驗和個人實力,還有對手臉色
如果一切都照著劇本演,
隊友發球沒出台(否則被起板)+對手沒亂搞(有預測對手的動向)
基本上球出台就是起板!!起板!!起板!!
起板不用前衝,前衝容易造成自己無謂失誤,
除非球高或是百分百把握一定會得分,不然很少會發力
加轉弧圈球,幾乎就能面對所有情況,只要穩定起板不失誤,
對手在接發球會有很大的壓力,
如果被擺短,能回擺就回擺,不能回擺就控制搓長或落點了
4)第四板
等著防/搶攻/回擺
再怎麼回擺球一定會長,就等著搶半出台,然後隊友收尾
如果能起板就起板,下下之策才是防球,
除非對手真的拉不死你們
反正,前三板(套路)打完就差不多決定會不會得分,
後面就是連續板了,想辦法穩定把球黏住就好了..
說到後來都是經驗..
贏球的秘密就是攻擊把球打進,防守把球防進就好了XDD
----------------
如果要拼得名,兩人組合至少都要1500-1600+以上最好
至少可以穩定起板不失誤、有觀念經驗配合籤運。
上大學起步真得起較晚,而且舞台只有雙打,比較有限,
還要在三四年內練好技術跟經驗,真的比較困難..
總結來講
上大學起步,
先練好基本功(重要)和實戰經驗(球館或積分賽)
基本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會影響你的天花板上限
還有體能/協調性也是,乙組不難打,
只要表現穩定(有一項技能特別突出)就能很有競爭力
累積實戰經驗是因為需要取得隊上的資格
上大學才打球,容易經驗不足所以才沒拿到機會..
剛好昨天回學校打球,
遇到想要加校隊的學弟,就順手把這篇文章打出來了
希望能鼓勵一下在校隊邊緣掙扎的人
祝你們都能有一個愉快的大學生活
還有練球固然重要,身體也要顧不要操壞..
(才沒打多久,一下子就畢業了QQ..
一點經驗談,希望各位鞭小力點
====================
補充回應一下搭檔的議題
天空大有點出這篇我沒有談的另一個重點
乙組雙打的流動性很高
原因在於強雙容易因為人數問題隔年就拆夥成兩單
除非是想要拿名次的兩單組合(個人硬實力也是重要的)
造就乙組年年都是新組合-門檻比較低的原因
-搭檔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兩人要有共識
比起隊上需求而硬磨合的雙打/或是強帶弱-準備一打二
組合能走多遠要上限要看弱方下限有多高
很容易因為弱方被當洞打頻頻失誤
軍心動搖下
容易因心理素質崩潰無法一打二
兩人有共識(或實力相當)會比較好溝通
最好的情況是雙箭頭,兩人都會起板對手壓力會很大
-誰才是好搭檔?
個人覺得是要看球風
思考邏輯是:我方發球/搶第三板就要得分,得分手段越有效越好
(八分拿四分,再從對手發球想辦法四顆偷一顆拉開分數 5:3)
所以發球能夠配合隊友的第三板蠻重要的(靠練習)
此外,
我個人的球風是喜歡拉加轉弧圈下旋球幾乎可以讓對手擋噴(百搭型)
但是對手擋回來的球偏高我就需要隊友收尾
所以我選擇的隊友是正手近台很有威脅性 一板入魂的風格
得分效率頗高,因此我會想辦法起到板完成這個得分套路,然後一直複製
隊友配合我以發下旋為主,讓我搶拉弧圈,
在我被控制的情況下,隊友主動起板,
雙箭頭的組合效益就會比較高
總結就是
能夠打出得分套路,雙方一起分擔得分壓力,這樣比較平衡
--
終於在大四這年完成自己的小小目標
因為自己算是從系隊等級出發,
上大一的時候還不會拉下旋球,
想給上大學才起步的人一點不負責任經驗談XD
------------------------------------------------------------------
對於上大學才起步的人,
我的建議是以雙打先發為目標,
除了門檻比較低以外,乙組雙打的生態圈也比較單純一點。
大專乙組的成員很多元,上下限區間很大,
上從甲組球風至系隊新手都有,
幾乎各校的單打都是球齡到國高中或者少國等等,
走單打的路不是不行,中間會遇到很多阻礙,
可能空降幾位學弟就要被迫板凳了,
而且對手都是牛鬼蛇神,打起來真的會很沒成就感...
---------------------------------------------------------
雙打要在乙組裡面有競爭力,
我覺得至少要有穩定的正手,或者怪球套路
舉例來說,2018年輔大盃雙打四強,北部某桌球社,
基本功不是特別紮實,但靠著很明確的正手套路,也很有競爭力
或者,
幾年前大專盃X科雙打長顆組合也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話說回來,一般雙平面情況下,
大學起步的當務之急大概就是練好基本功,全台正手+腳步吧
-----------------
如果要講細一點,雙打比賽的前三(四)板很重要,
1)發球
大部分乙組雙打走的都是甲組風格,轉、不轉短球+正手搶攻套路,
偶爾搭配長球或側旋發球
當然也會有不發下旋、純側旋的組合,
基本上只要能夠限制對手的接發球&配合隊友就ok
原則上短球夠短(重要性:短>=低>轉)、長球夠長夠突然
PS.逆側在業餘的乙組算是還蠻不錯的選項
2)接發球
有經驗和沒經驗的對手在這個環節會被凸顯出來,
強雙基本上都可以在發球、接發球環節就獲得控制權
可以用到的技巧大概是劈長、半出台起板、擺短、挑撥、擰球
-劈長 大概是最常用的技術,劈得好基本上也不用怕對方拉,
重搓加轉可以限制對手、劈快劈落點也可以,在不會擺短之前,
把劈長的技術練到頂還能有球打
-起板,不多作解釋,大家都很會拉QQ
-擺短(回擺),我覺得很實用,在對手都想著要起板的心理下,
擺短可以拿回控制權,不過對於非科班出身的人,要練起來真得有點難,
雙打就是比誰先起板,被主動起板大概就準備撿球了
-挑撥,這是我覺得在乙組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項,因為相對於甲組球風的球員
乙組的發球大部分沒想像中轉,可以挑兩大角去做變化,可以給對手第三板很大的壓力
-擰球,越來越多人使用的技術...能不能給上大學才打球的人一點活路QQ
3)搶攻
要看經驗和個人實力,還有對手臉色
如果一切都照著劇本演,
隊友發球沒出台(否則被起板)+對手沒亂搞(有預測對手的動向)
基本上球出台就是起板!!起板!!起板!!
起板不用前衝,前衝容易造成自己無謂失誤,
除非球高或是百分百把握一定會得分,不然很少會發力
加轉弧圈球,幾乎就能面對所有情況,只要穩定起板不失誤,
對手在接發球會有很大的壓力,
如果被擺短,能回擺就回擺,不能回擺就控制搓長或落點了
4)第四板
等著防/搶攻/回擺
再怎麼回擺球一定會長,就等著搶半出台,然後隊友收尾
如果能起板就起板,下下之策才是防球,
除非對手真的拉不死你們
反正,前三板(套路)打完就差不多決定會不會得分,
後面就是連續板了,想辦法穩定把球黏住就好了..
說到後來都是經驗..
贏球的秘密就是攻擊把球打進,防守把球防進就好了XDD
----------------
如果要拼得名,兩人組合至少都要1500-1600+以上最好
至少可以穩定起板不失誤、有觀念經驗配合籤運。
上大學起步真得起較晚,而且舞台只有雙打,比較有限,
還要在三四年內練好技術跟經驗,真的比較困難..
總結來講
上大學起步,
先練好基本功(重要)和實戰經驗(球館或積分賽)
基本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會影響你的天花板上限
還有體能/協調性也是,乙組不難打,
只要表現穩定(有一項技能特別突出)就能很有競爭力
累積實戰經驗是因為需要取得隊上的資格
上大學才打球,容易經驗不足所以才沒拿到機會..
剛好昨天回學校打球,
遇到想要加校隊的學弟,就順手把這篇文章打出來了
希望能鼓勵一下在校隊邊緣掙扎的人
祝你們都能有一個愉快的大學生活
還有練球固然重要,身體也要顧不要操壞..
(才沒打多久,一下子就畢業了QQ..
一點經驗談,希望各位鞭小力點
====================
補充回應一下搭檔的議題
天空大有點出這篇我沒有談的另一個重點
乙組雙打的流動性很高
原因在於強雙容易因為人數問題隔年就拆夥成兩單
除非是想要拿名次的兩單組合(個人硬實力也是重要的)
造就乙組年年都是新組合-門檻比較低的原因
-搭檔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兩人要有共識
比起隊上需求而硬磨合的雙打/或是強帶弱-準備一打二
組合能走多遠要上限要看弱方下限有多高
很容易因為弱方被當洞打頻頻失誤
軍心動搖下
容易因心理素質崩潰無法一打二
兩人有共識(或實力相當)會比較好溝通
最好的情況是雙箭頭,兩人都會起板對手壓力會很大
-誰才是好搭檔?
個人覺得是要看球風
思考邏輯是:我方發球/搶第三板就要得分,得分手段越有效越好
(八分拿四分,再從對手發球想辦法四顆偷一顆拉開分數 5:3)
所以發球能夠配合隊友的第三板蠻重要的(靠練習)
此外,
我個人的球風是喜歡拉加轉弧圈下旋球幾乎可以讓對手擋噴(百搭型)
但是對手擋回來的球偏高我就需要隊友收尾
所以我選擇的隊友是正手近台很有威脅性 一板入魂的風格
得分效率頗高,因此我會想辦法起到板完成這個得分套路,然後一直複製
隊友配合我以發下旋為主,讓我搶拉弧圈,
在我被控制的情況下,隊友主動起板,
雙箭頭的組合效益就會比較高
總結就是
能夠打出得分套路,雙方一起分擔得分壓力,這樣比較平衡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Eden
at 2019-09-14T11:28
at 2019-09-14T11:28

By Zanna
at 2019-09-15T20:16
at 2019-09-15T20:16

By Zanna
at 2019-09-17T14:48
at 2019-09-17T14:48

By Necoo
at 2019-09-19T15:25
at 2019-09-19T15:25

By Necoo
at 2019-09-22T22:10
at 2019-09-22T22:10

By Dorothy
at 2019-09-26T19:42
at 2019-09-26T19:42

By Hedy
at 2019-10-01T08:43
at 2019-10-01T08:43

By Blanche
at 2019-10-04T20:53
at 2019-10-04T20:53

By Hedy
at 2019-10-05T07:44
at 2019-10-05T07:44

By Eartha
at 2019-10-08T05:00
at 2019-10-08T05:00

By Necoo
at 2019-10-11T13:49
at 2019-10-11T13:49

By Ethan
at 2019-10-14T21:26
at 2019-10-14T21:26

By Sarah
at 2019-10-19T17:50
at 2019-10-19T17:50

By Eden
at 2019-10-24T02:52
at 2019-10-24T02:52

By Hedwig
at 2019-10-25T18:14
at 2019-10-25T18:14

By Mason
at 2019-10-27T17:23
at 2019-10-27T17:23

By Isabella
at 2019-10-31T04:30
at 2019-10-31T04:30

By Lydia
at 2019-10-31T07:33
at 2019-10-31T07:33

By Ursula
at 2019-11-03T03:55
at 2019-11-03T03:55

By Rae
at 2019-11-06T10:06
at 2019-11-06T10:06

By John
at 2019-11-06T12:17
at 2019-11-06T12:17

By Audriana
at 2019-11-10T18:29
at 2019-11-10T18:29

By Oliver
at 2019-11-13T15:20
at 2019-11-13T15:20

By Thomas
at 2019-11-16T18:26
at 2019-11-16T18:26

By David
at 2019-11-19T01:22
at 2019-11-19T01:22

By Yedda
at 2019-11-21T11:04
at 2019-11-21T11:04

By Cara
at 2019-11-23T08:53
at 2019-11-23T08:53

By Olive
at 2019-11-24T15:10
at 2019-11-24T15:1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11-25T21:10
at 2019-11-25T21:10

By Ingrid
at 2019-11-26T07:10
at 2019-11-26T07:10

By Emma
at 2019-11-28T18:05
at 2019-11-28T18:05

By Rebecca
at 2019-12-02T00:52
at 2019-12-02T00:52

By Quanna
at 2019-12-05T21:43
at 2019-12-05T21:43

By Megan
at 2019-12-06T07:37
at 2019-12-06T07:37

By Brianna
at 2019-12-06T21:19
at 2019-12-06T21:19

By Joseph
at 2019-12-07T15:37
at 2019-12-07T15:37

By Eden
at 2019-12-09T20:51
at 2019-12-09T20:51

By Hedy
at 2019-12-13T10:26
at 2019-12-13T10:26

By Rosalind
at 2019-12-17T13:11
at 2019-12-17T13:11

By Jack
at 2019-12-18T15:20
at 2019-12-18T15:20

By Hamiltion
at 2019-12-22T01:29
at 2019-12-22T01:29

By Dora
at 2019-12-24T16:57
at 2019-12-24T16:57

By Olive
at 2019-12-28T04:05
at 2019-12-28T04:05

By Callum
at 2020-01-02T00:06
at 2020-01-02T00:06

By Una
at 2020-01-06T07:37
at 2020-01-06T07:37

By Edith
at 2020-01-10T10:27
at 2020-01-10T10:27

By Barb Cronin
at 2020-01-13T10:14
at 2020-01-13T10:14

By Edith
at 2020-01-16T17:08
at 2020-01-16T17:08

By Harry
at 2020-01-19T14:49
at 2020-01-19T14:49

By Megan
at 2020-01-21T14:35
at 2020-01-21T14:35

By Caroline
at 2020-01-24T15:42
at 2020-01-24T15:42

By Damian
at 2020-01-29T07:35
at 2020-01-29T07:35

By Dora
at 2020-02-02T07:25
at 2020-02-02T07:25

By Audriana
at 2020-02-05T12:05
at 2020-02-05T12:05

By Emma
at 2020-02-08T00:28
at 2020-02-08T00:28

By Hazel
at 2020-02-08T15:39
at 2020-02-08T15:39

By Dora
at 2020-02-12T19:49
at 2020-02-12T19:49

By Cara
at 2020-02-14T03:53
at 2020-02-14T03:53

By Hedda
at 2020-02-15T08:25
at 2020-02-15T08:25

By Anonymous
at 2020-02-18T01:26
at 2020-02-18T01:26

By Anonymous
at 2020-02-19T03:23
at 2020-02-19T03:23

By Lauren
at 2020-02-20T08:14
at 2020-02-20T08:14

By Zenobia
at 2020-02-21T00:16
at 2020-02-21T00:16

By Mia
at 2020-02-24T21:51
at 2020-02-24T21:51
Related Posts
僅兩人亞錦賽三連冠 馬龍&何智麗

By Olga
at 2019-09-13T11:30
at 2019-09-13T11:30
丹羽 vs Zhang Kai

By Zanna
at 2019-09-13T11:16
at 2019-09-13T11:16
許昕:亞錦賽兼四項是好事

By Candice
at 2019-09-12T22:01
at 2019-09-12T22:01
放鬆情緒、預防近視?試試 「初級乒乓球

By Rosalind
at 2019-09-12T20:54
at 2019-09-12T20:54
22:00 巴拉圭公開賽Day3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9-12T20:23
at 2019-09-12T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