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花季路跑21K,一場自我挑戰 - 路跑 Road Running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16-03-31T18:57

Table of Contents


(文章長達一萬五千多字,慎入)

網誌圖文版:https://goo.gl/jnPWLr



台灣路跑活動非常流行,比起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照理來說我去年秋天都可以瘋半馬瘋成那樣(三個月五場),回台灣以後必定更瘋。

但住的地方實在鄉下,又還是待業中沒收入,

加上陰雨綿綿也讓我難以將跑量拉高,也限制了我能夠參加路跑的頻率。

先前得知石門水庫是舉辦路跑的熱門地點,很快就搜尋到3/26的「石門水庫花季路跑」,

評價相當不錯,於是報名了21K半馬組。


==賽前準備==

我大部分的童年都在龍潭度過,石門水庫也成了我家後院,

全家經常一起造訪賞花賞楓、登山健行。

現在家住得又離石門水庫更近了,每次出門練跑,一不小心都會跑到石門水庫去;

既然占盡地主優勢,當然要用我的雙腳,親自把路線踏過一遍。

石門水庫舉辦的路跑活動,幾乎都從腹地廣大的南苑停車場起跑,

直衝上大壩後沿著環湖公路進行,花季路跑也不例外。

爬上大壩的坡很陡,環湖公路以前用腳踏車騎過,也是上上下下的陡坡地形。

因此這場石門水庫花季路跑,是很難馴服的半匹馬,不能等閒視之。

儘管不敢說是我準備最充足的一場半馬,大概也是準備最周詳的一場路跑了。


以前在波士頓跑步,絕大部分的里程都在平坦的查爾斯河濱公園,讓身體太過安逸了,

結果初半馬17K處出現的一座小小山丘,就把我折磨個半死。

畢竟跑平路、上坡和下坡,使用的肌群不盡相同,而人的肌肉只會長到需要的強度。

因此初半馬之後就利用附近的山坡練習,儘管過程中受過小傷,

但很快讓身體的肌肉習慣在上下坡的地形跑步,

11月在丘陵地舉行的Howling Wolf半馬也以後段加速之姿,小破PB完賽。


但是…跑了石門水庫之後,才發現以前在波士頓跑的坡道,根本像鏡子一樣平啊!

加上去年除了跑步之外,也經常騎腳踏車、跳各種舞蹈(尤其Zumba與現代舞),

運動量很大,間接訓練到核心肌群;在台灣目前還沒有這些機會,

儘管每周都會撥出時間做核心訓練,跑上坡時依然感到明顯吃力。

又由於我是正在服用賀爾蒙(HRT)的跨性別者,

根據個人好友男跨女資深馬拉松跑者Amelia表示,

身體女性荷爾蒙的增加,會造成肌肉減少並變弱,尤其是核心和臀部肌群,

因此跑步時更容易因為核心不夠強而造成ITBS等傷勢。


以前一直是自己買藥吃,三月初終於透過心理醫師介紹,

給一位性別友善醫師看診,也順利拿到HRT的藥物。

要讓身體重新習慣新的藥物,有點像重灌電腦的感覺,

所以不免擔心會影響到月底的花季路跑。

幸好除了月初有點小感冒之外,身體適應的情況很好,沒什麼副作用。

儘管是跑前不久才吃藥(抗雄性激素+雌激素),也似乎沒有大影響,

有時候反而覺得體力和耐力比以前更好,

也不知道是體能隨練習慢慢增加,還是…新的藥不夠強?

–身為一個男跨女的跨性別跑者,有時候真的挺矛盾的,

明明希望自己跟每位跑者一樣,跑得更快更遠,

卻還要吃藥把體內增進肌肉發展和體力的雄激素壓低,

只因為雄激素給我身體更多不想要/不喜歡/不認同的特徵。

至少很開心跑感越來越好了,有些事情就別想那麼多吧!


從渣打馬之後,儘管近幾個月北部實在沒什麼好天氣,

依然抓住每個無雨或小雨的空檔跑步,循序漸進,不勉強跑快。

二月以小粗坑上石門山後山、佛陀世界的魔王坡道首開山路訓練為自己試膽,

之後開始利用石門水庫周邊道路跑13-18K不等的長距離訓練。

由於好天氣實在不多,每次跑步都盡量跑10K以上,以距離換取訓練量和耐力。

直到三月初才第一次速度訓練,跑10K的tempo,

感覺相當不錯,也能跑到與去年相近的速度(5:40/km)。

儘管山路訓練多,左腳阿基里斯腱沒有特別的不適感,完全擺脫去年12月受傷的陰霾。

有了耐力、有了速度,也有了信心,半馬不怕跑不完。


至於因為天氣而無法跑步的無聊時間,偶爾會開始用地圖網站畫路線,

跑到關西、慈湖、台灣燈會桃園會場、三峽老街、甚至是角板山,

儘管這些大多還沒有實際跑過,

但當我發現自己的體力和實力已經足夠跑到這麼遠的距離,也是一種跑者專屬的成就感。

也讓我想起在美國路跑界聽過:

當你發現以前要開車才到得了的地方,現在用跑步就能抵達,

表示你已經成為一位耐力跑者了。


這場花季路跑21K的全部路線,賽前也不知不覺被我拼拼湊湊跑完了,

於是在比賽前一周,打開了Excel,製作了我有生以來第一個配速手環,

並大致標示每公里的坡度上下和補給站位置。

手環以我跑上下坡的習慣速度為準配速,而不壓整數完賽時間,預估以2:16:25完賽。

倒是比賽前兩天決定不要給自己太大的時間壓力,

就決定把配速手環放在家裡不用,有做有保佑就好~


先前因為渣打馬而買了路跑協會的紅色衣保袋,

但當時覺得「就只是個袋子嘛」,直到最近看到關於衣保袋的文章,

深深認同這是台灣路跑界獨有的文化之一(揹著衣保袋=我是跑者);

現在既然回到台灣落地生根,打算把這個可能陪伴我很久的紅色衣保袋改造裝飾一番。

首先用簡單的文書處理、瓦楞紙和色紙做了個名牌,

方便認領、交友和宣傳我的粉絲頁,

為了可以防水和穿洞掛在袋上,用膠帶貼了半天,花了一番功夫才完成。


接著是解決路協衣保袋只有單拉鍊無法上鎖的問題,

畢竟我實在無法習慣帶著手機路跑,平常練跑時美其名當作重量訓練也罷;

而花了錢報了名參加路跑,就是要兩手空空的跑,把手機跟平板留在衣保袋裡,

盡情享受賽道上的風景、補給與眾多跑者的競爭氣氛,把拍照留給專業攝影師啊!

我原本打算用鐵絲繞個圈設法黏貼在袋上,但想想依然容易脫落或被剪斷,

後來靈機一動,拿了家裡的鋼製衣夾,找來一小塊布,密密縫在袋口角落,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與拉鍊鎖在一起,

衣夾原本的功能依然保留,可以在袋子外面暫時夾一些東西。

跑時只要在裙子拉鍊口袋裡帶一把小鑰匙就好,不會增加負擔。


賽前好幾天都陰雨綿綿,加上氣象預報又指有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

不免擔心路跑當天的天氣可能會跟渣打馬一樣糟糕。

尤其若地面積水潮濕,上下坡有打滑跌倒的危險。

幸好隨著日子逼近,更加準確的預報顯示水氣將在路跑前一天周五晚間移出,

氣象局預報多雲降雨機率10%,國外氣象網站更給出大晴天降雨機率0%,

讓心上石頭落了地。

儘管預測氣溫依然寒冷,但我最近連續六場路跑都是在低於10度的低溫順利完賽,

只不過是天氣冷一點是打不倒我的!

原本還打算在衣保袋內側縫上雨傘布防水,就留待下一場會下雨的路跑再說吧。


先前報名時就一直很想穿、配合花季主題的一件排汗衣是長袖,

原本擔心天氣不夠冷穿不住的,現在正好可以穿出來,

這場不穿恐怕得等到十二月才有機會穿了啊!

至於裙子還是上次那一件,配上長壓縮褲以減緩頻繁上下坡帶來的肌肉酸痛。

也記取渣打馬因為未戴手套讓手指沒幾K就凍僵,難以綁鞋帶和剝香蕉的教訓,

這次決定戴上透氣的薄棉手套幫手指稍微保暖。

跑鞋則是我目前唯一一雙服役中、已邁入六百公里的Newton Gravity IV,

可惜不是粉色系,稍嫌美中不足。


比賽前一天下午收到最想進入的科技公司錄取信,已經是面試後超過半個月,

這樣天時(好天氣)、地利(地主優勢)、人和(找到工作不必繼續擔心)都湊齊了,

明天就可以更沒有懸念輕鬆跑了。

但大概因為在路跑界還算是小屁孩的年紀,儘管這個禮拜每天都提早一個鐘頭睡,

賽前一晚八點半躺上床,依然像個小學生期待校外教學一般,

難掩興奮緊張之情,整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但我倒是完全不擔心,好幾場PB也是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破的。


==比賽當天==

三點多起床並不覺得特別疲勞,大概腎上腺素已經一直維持高檔了。

其實我就算走路去會場都不用一個鐘頭,

只是為了貫徹賽前兩個半小時用餐完畢,才這麼早起床。

這邊我忍不住要小小抱怨一下,台灣大部分的路跑起跑時間都過早。

我在波士頓跑過八點、九點,甚至十點起跑的賽事。

夏天或者市區舉辦的活動,清晨起跑情有可原,畢竟有氣溫或交通管制的問題;

但其他季節又是郊區賽事,尤其又沒有全馬的話,實在沒有必要六點多就起跑,

讓從外地來的跑者需要開夜車或找地方住宿,造成不必要的花費,

儘管是本地跑者也可能為了提前吃早餐而過度早起,影響一般人的正常作息時間。


氣象局把這波冷氣團調升為寒流,清晨氣溫不到10度,

於是我先把跑衣和壓縮褲穿在外套、羽毛衣和牛仔褲的裡面,

戴上毛帽和皮手套(與比賽用的手套不同)才出門。

溪洲大橋上就能看到天空萬里無雲,月明星稀。

車子可以一路開到離會場很近的南苑停車場,

這大概是石門水庫舉辦的路跑吃香的地方之一,

因為南苑停車場腹地和動線設計的關係,讓許多自行開車前往的跑者不必利用大會寄物。


儘管雨在半夜就停了,抵達會場時地面依然潮濕,

但太陽公公很快就要出來了,所以我毫不擔心路面濕滑的問題。

往前仰望,就能看到石門大壩上的點點路燈;

我儘管常來石門水庫,還沒有在夜間造訪過呢!

想到待會就要用自己的雙腳跑上去就覺得興奮。

因為清晨天色太暗,一時找不到給一般跑者的休息區可以脫鞋換衣,

只好暫時使用尚未抵達跑團的帳篷區。

後來才知道這些休息區都在距離頒獎台最遠的一側。

個人認為這是主辦單位可以改進的地方之一,若把跑友休息區設在中間,

可讓大多數因為沒有組大團而沒有專屬帳篷的跑者更方便使用。


不久天色逐漸亮起,也很快就不覺寒冷,

於是提早將禦寒衣物脫下上台拍照、稍微把攤位逛了一圈,然後把衣保袋拿到寄物區。

寄物區儘管已經依照號碼布編號分區,號碼布也有附衣保卡了,

但大會依然使用了額外的號碼貼紙,置於衣保袋和號碼布上。

看到工作人員把貼紙貼在我的號碼布上時,心裡馬上直覺驚了一下。

擔心的是,這貼紙的號碼和號碼布不同,

貼在號碼布上恐造成賽事照片自動OCR辨認時出錯,需要額外的人工來篩選。

以前在美國參加路跑,有些也有類似的寄物貼紙,但他們都很聰明地貼在號碼布背面。

後來想想,台灣利用自動辨認號碼尋找照片的運動攝影公司依然寥寥可數,

讓這個問題反而在目前(暫時)不是問題了。

但台灣是程式設計超級強國,

這個早已非常成熟的技術,只在攝影公司有沒有「心」,願不願意套用而已…


走回會場才發現我把兩副手套都放在衣保袋裡了,於是回到寄物區拿衣保袋,

一整區的紅色衣保袋,果然有裝飾的是特別明顯,一秒鐘就找到了、指給工作人員看。

我把衣保袋放在桌上打開,工作人員瞄到裡面竟然有「泡棉滾筒」,

就說她還挺少看到跑者把泡棉滾筒也帶來路跑的~

我說這就是衣保袋的好處啦,便宜容量又大。我還把土炮上鎖機構秀給她看。

其實我會帶泡棉滾筒,是因為我人生的第一場路跑,

賽後協辦單位在會場區提供了幾個泡棉滾筒讓完賽跑者放鬆肌肉,才得到的點子。


在會場閒晃時,聽到後面有兩個年輕男生在談論我:「這是男生還是女生?」

許多跨性別者或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人,對這種言論是又愛又恨;

但我傾向往好的方向想,反正我就是個人嘛,別人認為我性別模糊、不男不女又怎樣呢?

結果他們走到我前面看了一下,依然沒做出結論,儘管男女號碼布顏色不同。

這其實是件讓我開心的事情。

而且花季路跑的號碼布不僅設計挺好看,布面上也沒有直接寫男或女,而是用顏色分。

當然我比較希望像我在美國跑過幾場路跑的號碼布一樣完全不分,

畢竟報名資料在電腦裡都有建檔了,哪個號碼跑哪一組不用依賴人工判定,

分顏色純粹只是形式上的,也往往包含了刻板印象。

例如11K組的男子號碼布是深藍色、女子號碼布是桃紅色。

假如顛倒過來,會不會影響大家給這場路跑的評價呢?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轉眼就六點了,台上帶起熱身操,

我在會場晃來晃去也無聊,加上這種天氣跑前可以先活動一下筋骨,

尤其起跑不到四百公尺就要爬陡坡很容易抽筋,就跟著做起來。

雖然有一陣子沒跳Zumba或有氧舞蹈了,

平衡感和協調感退步不少(或許這是我跑步成績退步的根本原因?),跳起來動作有點拙,

但放眼望去還是比全場大部分的跑者好多了,

尤其我前面又有一個看來滿會跳舞的女生可以跟。


跳完時起點區早已聚集許多人潮,沒辦法單獨在拱門下拍照了。

我目測與前後人潮的距離就定位,恰巧左邊也是個穿著可愛粉色短裙的女生。

我每一場路跑都會特別尋找少數穿短裙的人,渣打馬竟然還沒找到半個,

今天賽前找了半天,結果她就在燈火闌珊處。

她的短裙不是排汗材質,但裡面也有一層緊身短褲設計,忘了問在哪裡買的。

她說參加每場路跑時,也會跟我一樣特別找尋同類搭話,

看來美國跟台灣路跑界都有裙子幫啊!

考慮到賽後不一定會遇到,就請前面跑者用她的手機幫我們合照,

一邊拍就一邊倒數了,幸好拍完她眼明手快把手機放回腰包裡,沒有影響到起跑的人群。


==奔馳半馬==

四字攻略:「保留體力


21K半馬組6:30準時起跑,儘管參賽人數有一千六百多人,賽道也不算特別寬,

但起跑時動線相當順暢,不太需要蛇行超車,顯示大多數跑者都粗略按照個人速度排列。

也或許是很多人知道起跑不久就要上坡,所以不會衝得特別快吧?


果然如先前探路顯示,起跑300公尺,

通過溢洪道底下之後就開始上坡爬壩頂,就是主持人說的好漢坡啦!

上坡一開始,身邊就有不少高手迅速超越,我還是自顧自慢慢爬就好。

路線慢慢往右轉進樹林裡(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槭林),

往石門水庫「中線收費站」的方向前進,這段坡度略為趨緩。

儘管是花季,大概因為冬季氣溫較為反常,路邊的杜鵑花開得零零落落的,花況不太好,

而且這段路都在賞人,賞不到花。

一個髮夾彎後朝著壩頂的方向前進,坡度也逐漸增加,

剛認識的可愛裙子女生跟我打聲招呼就超越我了,

想必也是有兩把刷子的,上坡才能跑這麼快,我就回了一聲「要保留體力喔!」。

最後在土石壩面上那一段最為陡峭,有些跑者已經開始行走。

從0.3K到2K這段路爬升了一百公尺,平均坡度6%。


儘管爬得慢,但這裡可是一開始的兩公里而已,所以體力依然充足,可以一路跑上壩頂。

個人覺得雖然名為好漢坡,但因位於賽程的最前面,大家的HP沒有全滿也有八九成,

加上坡度並不平均,有地方稍微喘息,所以並不是全程難度最高之處;

只因上坡路線一目了然,震懾人心的作用大於對體力上的消耗。

壩頂視野相當遼闊,可以遠眺北方風景,讓人心曠神怡,也可暫時讓身體放鬆一下。

可惜這時濕氣尚未完全散去,能見度不理想,看不到最遠處的觀音山和大屯山群。


過了壩頂攝影師就開始出現,由於人群在此逐漸分散,

我全程都很容易注意到埋伏在各處的攝影師,

這場路跑大概因為風景秀麗,攝影師非常多,可能有十人以上。

我喜歡台灣每場路跑都有許多公司和個人攝影師熱心拍攝,儘管賽後搜尋照片比較麻煩,

但對比美國一場賽事往往只找一兩家攝影公司,拍不到或拍不好就沒轍了。

倒是我依然還沒找到專屬的拍照姿勢,所以每次碰到攝影師比的動作都不一樣,

實驗看看什麼動作最適合自己。


在半馬跑者們奮力爬上好漢坡的同時,11K組也在6:40起跑。

不同於許多路跑不同組別同時起跑的混亂,花季路跑算是安排得相當妥當,

把不同距離的組別間隔十分鐘起跑,也在簡章和賽前廣播中宣導11K跑者請勿提前起跑。

但想必11K中的少數強者,很快就會追過像我這種21K中的等閒之輩了吧!


假如以為好漢坡只到壩頂就結束,就太天真了,壩頂只有500公尺平路可以回血,

接著右轉沿著環湖公路往水庫上游跑,還有1.1K的連續上坡,

比前面的好漢坡更陡一點,但坡度相當平均。

也就是從起點到3.6K這段路,其中就有2.8公里是連續上坡,兩口氣就爬了近兩百公尺!

但這段路也是石門水庫附近所有路線中,我除了大壩之外最喜歡的一段;

尤其是剛過環翠樓開始上坡的地方,視野相當開闊,

往前仰望,晴天時直衝而上的道路如同往天梯上爬,

起霧時則有種虛無飄渺彷彿登臨仙境的不真實感。


平時在這裡跑步或騎車都是獨行,

現在身邊有了許多跑者奮力上登互相切磋跑技,讓人更加熱血沸騰。

想當然耳,這段路的步兵又更多了,甚至看到少數跑友已經停下來拉筋。

而環湖公路時而開闊、時而在濃密樹林間,

不變的是水庫一直陪伴在右邊,開闊處更可隔湖眺望遠處山景,

配上萬里無雲的藍天,更是詩情畫意,

加上這時依然能不斷聽見主持人廣播的加油聲,讓人把爬坡的疲勞暫時忘記些許。

1~4K配速:6:45 / 7:52 / 6:53 / 6:49


才爬過高點不久,就看見對面11K的領先者飛奔回來了。

下坡後很快來到大灣坪收費站,也是11K組的折返點,

遵守工作人員指示踏過感應墊,前方就是第一個補給站。

補給有水、運動飲料、香蕉、小番茄和海綿蛋糕,

儘管不是非常豐盛,但以我個人的觀點,路跑本來就不是美食品嘗大會,

只要能補充基本的水、鹽分和糖分就足夠了,半馬補充固體食物也沒有絕對必要。

我打算跳過這個補給站,從第二個補給站再開始吃吧。


之後三公里半的路線不斷上上下下,每段上下坡都不長也不特別陡,

挑戰性不如前面的兩段長陡坡。但隨著坡度的升降不斷轉換肌群,

對身體依然是相當大的負擔,也把體力一點一滴消磨掉。

沿路都看到不少人在路邊拉筋休息,顯見石門水庫路線難度之高,

就算路跑有一定經驗的跑者,假如平時訓練和比賽的路線都以平地為主,

突然碰到這麼多的上下坡,也不一定吃得消。


在約6.5K處補給站補充水和運動飲料,

這裡的補給站有小孩子幫跑者不停喊著加油加油,非常可愛。

補給站長度足夠,工作人員動作快,

讓不論想要完全休息或減速進站的跑者,都很容易取得補給,不會發生推擠。

兩邊也設有多個垃圾桶,絕大部分的跑者都井然有序將空水杯和香蕉皮投入桶中,

不影響其他跑者的進行,也減輕賽後清理的負擔。


補給完也開始與身邊一個年輕男生攀談,他來自新北蘆洲,跑過幾場半馬,

原本要跑另一場(航空城?),後來看到這場的獎牌和衣服比較漂亮才來的,

但是第一次碰到這麼硬的路線。

我告訴他前面慢慢跑,多保留一點體力,

後半場才不會眼睜睜看著明明比較輕鬆的路線,雙腳卻不聽使喚。

5~7K配速:6:41 / 6:27 / 6:12


過了7.1K開始下坡,而且坡度很快變陡到11%左右,也出現了險降坡的警告標誌。

這個警告標誌也是石門半馬大魔王的門牌,準備接受挑戰吧!

這是一個V形大坡的開始,而路線可是要折返的,

也就是說這段陡下坡等一下還要爬上去…

只見對面領先者已經折返回來,看他們的腳步似乎不受陡坡的影響,

實在跟我完全不同等級。

我把步頻開到兩百用力加速,這裡不開四分速更待何時啊!

於是在第8公里跑出全程最快配速5分01。


我覺得下坡爆衝傷膝蓋與否,與身材和跑姿息息相關,

並不是下坡就不能衝刺,而是要把步幅保持在可控制的範圍,

也就是說最高步頻拉得越高、就可以跑得越快。

也把剛才聊天的小弟拋開,並海放了一大群跑者,

600公尺的陡坡一眨眼呼嘯而過,抵達陡坡的底端–懷德橋。

橋頭左邊有個岔路,通往北橫公路百吉隧道的東口,

我先前就是利用這條路跑到慈湖,完成18公里的LSD訓練。


花季路跑不跑到慈湖,而是過橋繼續沿著環湖公路深入。

通常山路開闢時為了縮短橋梁距離、節省成本,遇到溪谷會盡量下切,

因此過橋後往往就會上坡。這裡也不例外,

V形坡的另一邊,坡度在6%左右,跑起來還算游刃有餘。

上坡一小段就來到轉彎處的東尼咖啡,也是第三個補給站;

由於這一段難度很高,又已經到了比賽中段,

於是根據賽前計畫在此休息一分鐘左右,補充水、運動飲料和香蕉。

轉了個彎來到遠近馳名的大溪湖畔咖啡,

漂亮的建築配上湖光山色,讓不少跑友駐足拍照。

儘管上坡不陡,但由於休息補給,第9公里配速是全程最慢的8分19。


這時對向的跑者越來越多了,讓我精神大振,畢竟這代表折返點快到了!

也看到那位短裙可愛女生折返,路跑穿裙子果然顯眼。

折返點位於9.15K處,恰好是二層坪公車站牌和岔路口,也是這段上坡的最高點。

假如此處不折返繼續往前跑,就會開始下坡,通往大溪坪、阿姆坪。

折返也是下坡,很快回到懷德橋,開始全程最硬最難的一段上坡。


儘管前面十公里跑完,自認為體力還可以,

但碰到坡度達兩位數的陡坡,依然只能前腳接後腳,小碎步式龜速前進。

爬了一半就感到痠痛,絕大多數的跑者也當起步兵,於是決定我也用走的吧!

一來這種坡度用跑的似乎不比用走的快多少,

二來後面還有一半的路程,我跑了好幾場半馬,已經學到最好的策略:

前面15公里的路,都要時時刻刻想著保留體力;

過了16-17K再看體力情況決定是否後段加速或保持穩定完賽。

讓我驚訝的是第11公里儘管走了三分之一,配速竟保持在八分鐘出頭,

大概我走路速度本來就很快吧,平地可以走到八分速。

8~11K配速:5:01 / 8:19 / 5:25 / 8:03


走到陡坡頂端還有一小段緩坡,開始試著慢慢跑起來,

發現儘管只走了短短兩三百公尺的路,要跑起來還真是不容易,

痠痛感很快倍增,感覺雙腳所有肌肉都燒起來了。

這一兩公里大概是全程最痛苦的地方,

雖然前面的步兵保留了體力,但也造成身體需要重新熱開。

之後回到上上下下的地形,每碰到一小段上坡都很想用走的,

但一直告訴自己不能走、咬牙苦撐也一定要硬跑,

只要能讓身體成功換檔,回到有氧區間,後面幾公里就是天堂路了。

其中一段比較長的上坡忍不住鬼吼鬼叫起來,

引起旁邊跑者的注意,問我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我瞄了一下心率,才180出頭而已,就說:「我沒問題的!」


到了14K左右終於能跑回比較正常的配速,

也對自己精神喊話:最難的三分之二已經結束了,完賽獎牌已經是我的了!

看到大灣坪收費站和旁邊補給站的時候,都快要哭出來了,

畢竟就剩下一小段上坡,之後就是連續下坡了。

主辦單位很貼心的在回程時間把補給站移到另一邊,

讓跑者來回兩趟都不必跨越道路中線,只要維持在右側就能輕鬆取得補給,

我也在此吃了海綿蛋糕,迎接最後的七公里。

12~15K配速:6:57 / 6:38 / 5:52 / 6:16


奮力跑上了大灣坪後面最後一段上坡,之後馬上開始加速。

下坡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轉眼間景色豁然開朗,看到環翠樓了。

大概是前面的連續下坡讓肌肉過於放鬆,突然回到大壩上的平路感覺有點難跑,

但只要撐一下下,後面馬上又要繼續下坡。

但有些人顯然已經撐不住了,遠遠就看到一個跑者抽筋直接坐在馬路中間。

我在前面的下坡剛超過了一位醫護跑者,所以他應該很快就能得到幫助。

沿著壩面往下的陡坡,因為地勢開闊又跑得快,儘管讓人心曠神怡,但是好冷啊…


冬天跑下坡令人又愛又恨之處,除了膝蓋之外,

就是跑太慢身體產熱不足會冷,跑太快風大也會冷。

到底跑多快最舒服,有待一位大師開示,這位大師姓微名積分。

而且也感覺下坡就算能夠不傷膝蓋,但很難不傷「心」啊!

心率往往受到步頻的左右,連續下坡衝刺的時候,心率總是飆到200以上,

就算只是順順跑,也維持在190左右的高檔。

儘管平常速度訓練時,這種心率對我而言是小意思,

但當190-200的心率出現在已經連續運動快兩個小時之後,

感覺真的不太舒服,不時有種心臟快要從身體裡跳出來的感覺。

16~18K配速:5:09 / 5:15 / 5:23


前面提到折返點位於9.15K,所以用簡單的數學就知道,

9+9不等於21,不是回到壩底後直接跑回南苑就結束啊。

從大壩上俯瞰,後池大橋遠在天邊,遠到連橋上的跑者都看不見,

我們還要跑那麼遠,把環繞後池的三公里自行車道跑過一圈,才能抵達終點。

有人說:

"石門路跑最痛苦的路段,不是好漢坡,不是上上下下,而是終點前,繞一圈後池的平路"

平路怎麼會難跑?可是當你已經跑了18公里綿延不絕的陡上陡下,

突然回到萬里平野,你全身的肌肉都會跟你說花惹發。

尤其後池北邊這段朝向東北,寒流來的日子剛好是逆風,

頂著強風往前跑,就算平路也像是上坡啊!

儘管碰到攝影師很想擠出微笑,但賽後看到的照片依然面目猙獰,

要不然就是臭臉或面無表情…


看到最後一個補給站門庭若市,就知道很多人都被後池這圈平路打敗了,

不少早已跑得有氣無力或開始散步。

我儘管已經掉到七分速,但依然在正常範圍內,

若平地使盡吃奶力氣只能跑出七分半,才真正需要好好休息

(去年就算筋疲力竭,平地最慢就六分速整,我的體力真的退步非常多)。

掐指一算,要破渣打馬的2:11難度已經太高,

後面就維持正常配速,穩穩跑進終點就好,於是跳過補給站,再撐一下就到了!

先前也做了功課,知道這裡還有一段上坡。

坡度真的不陡,也只有一小段,

但出現在賽道這麼後面,任何的上坡都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也只能在心裡天人交戰是否要走路的情況下,

硬撐著跑上去,一邊喊著「這不科學啊!」

的確,後池周圍都是平地,把道路設計成這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好不容易通過這個落井下石的上坡,接下來再怎麼想衝都衝不快了,

但幸好依然能維持住六分速的配速,也絲毫沒有即將抽筋的跡象。

我一直保持著從開始跑步以來,從來沒有抽筋過的黃金紀錄,

除非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失心瘋的硬衝,

要把這個紀錄再往前推一場半馬,應該也不成問題。

這時路邊赫然發現剩下3km的標示牌,我很確定剩下的是2km啊?

肯定是主辦單位的疏忽,也聽到後面跑者的驚呼聲,

我就大聲喊道:「牌子放錯了,是兩公里、兩公里啦!」安撫一下情緒。


不久前方出現水資源局水藍配色的牆壁,

一個下坡右轉,經過正在放水的排水口旁邊,上了後池大橋。

石門大壩上有石門大橋;後池堰上有後池大橋,

這場花季路跑,把石門水庫兩座大橋的風光一覽無遺。

儘管溫度仍冷,但這裡是沒有樹蔭遮蔽的空曠地,

對一般人而言暖暖的冬陽,對跑者而言可能稍嫌炎熱了。

放水口濺出的水霧,也灑在每位跑者的身上幫大家降溫,

這是只有石門水量豐沛時,才有的貼心服務!


後池大橋儘管海拔不如石門大壩,風景一樣遼闊。

左邊是汽機車腳踏車呼嘯來往的交通要道–台四線溪洲大橋;

隔著後池的前方是終點南苑,儘管感覺好像還很遠,

但再往右邊遠處,看著已經靠雙腳的實力爬上的大壩以及後面深入水庫好幾公里路線,

又覺得很有成就感。

大概因為前面連續下坡非常賣力衝刺,

我在後池大橋上又追上了可愛裙子女孩,跟她打了聲招呼。

我維持速度就慢慢超越了她,終點就快到了,我們差不了幾分鐘完賽的。

也在大橋上碰到好幾組攝影師,我舉起右手握拳打氣的姿勢,

結果賽後看照片,發現她在我左邊後面也舉起左手擺出一樣的姿勢,超可愛的~

連續好幾張照片中我們的腳步都一樣,看來她在跟我的步頻–

–聽很多跑者說過,當你覺得快要跑不動的時候,

跟著前面跑者的步頻,是個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


過了後池大橋,路邊就出現剩下一公里的標示牌。

對許多跑者而言,這一公里是最近也是最遠的一公里;

近的是已經能夠隱約聽到終點的歡呼聲,遠的是體力往往已經消耗殆盡。

但也正是這矛盾心境,讓人完賽時每每覺得回味無窮。

最後一段進入綠色隧道之中,兩旁工作人員大聲鼓勵:「剩下五百公尺了!加油!」

在這邊我真的很想衝,但身為一個有點經驗的跑者,

已經很清楚破不了什麼PB、爭不了什麼排名,衝刺或慢慢跑差不了一分鐘。

假如原本就已經是後段加速了,衝刺無可厚非,

但現在就把速度維持住,不要洩氣走著回終點就好,盡情享受風景和人群的熱情吧!


原本在終點拱門前,想做幾個芭蕾舞的grand jeté(大跳),

讓攝影師捕捉我開心飛在空中的感覺。

我學跳舞但天生柔軟度不太好,也只有身體這麼熱時才能劈180度。

但從看到拱門開始,就一直東張西望尋找終點附近有沒有攝影師,

結果竟然一個也沒有,就正常動作跑過去就好吧,免得萬一跌倒就糗了。


快到終點線時後面幾個跑者突然暴衝,差點把我撞倒,

他們大概想著:「前面這個穿裙子的怎麼看到終點還不衝線,礙手礙腳的啊?」

這算是我的pet peeve小毛病吧,我滿討厭這樣的跑者,

尤其像我這種速度的還這樣跑,一看就知道是菜鳥;

後面不長眼睛爭個這麼一兩秒,還是上不了凸台,

也徒增賽後抽筋的風險、拖延恢復的時間,

還有可能一不小心嚇到、絆倒或撞倒前面穩穩跑進拱門的跑者。(我也滿容易被嚇到的。)

而且假如終點有攝影師,跑這麼快反而很難拍清楚。

要有美美的照片,不如就讓攝影師拍下你正常跑步的樣子,

或者在不影響前後跑者的前提下,做些創意動作吧!

19~21.1K配速:7:03 / 6:08 / 6:17 / 5:54(最後0.1K)


==賽後活動==

我以2:16完賽,比渣打馬慢了五分鐘、個人PB慢了21分鐘,

但考慮到路線挑戰性這麼高,就不苛責自己。

終點前面不遠就有許多慈善基金會捐晶片的宣傳,

我儘管把晶片綁在鞋帶的最裡面,依然馬上決定花十分鐘把鞋帶慢慢拆掉取下晶片捐贈,

順便讓身體緩和一下。

這時雙腳痠痛不已,跟我初半馬賽後的感覺有得比,

但痠痛感很快就減輕了,也能正常走路,不像渣打跑完後一跛一跛的。


這場沒有人員幫跑者掛上完賽獎牌,原本還覺得奇怪,

後來才很快發現所有物資都是集中領取,11K和21K左右分流,動線規劃相當妥當。

完賽物資有600cc的水和運動飲料各一瓶、餐盒(內有兩個麵包和一個蛋糕)、毛巾,

還有包在塑膠包裝裡的完賽獎牌。

這是我目前尺寸最大的完賽獎牌了,直徑達8公分,而且很有質感。

21K獎牌是金色、11K則是銀色。

儘管外型以傳統的圓形為主,但個人認為圖案設計算是精美,

除了路跑名稱、組別和主辦單位外,

正面霧面上有石門水庫山景、蜿蜒的道路(應該是代表石門大壩頂的曲線)和三朵杜鵑花;

背面鏡面除了同樣配合輪廓的三朵花外,也有粗略依照比例的路線輪廓。

獎牌掛帶一面深藍底白字,還有象徵路線的白色曲線;

另一面粉紅漸層和杜鵑花,看來也是精心設計的。


會場腹地廣大、動線適當,所以儘管參賽人數眾多但不會擁擠,

加上地面已經大多乾燥,很容易隨地找到地方坐下休息飲食。

北部這個季節難得這麼好的天氣,只見許多跑者直接就地野餐起來。

成績列印區就在物資區旁邊,印表機數量多而且動作很快,

儘管我回來的時間應該有許多跑者完賽,依然不用等太久,

一分鐘左右就拿到印在厚紙上的精美成績證明,還附上透明塑膠套。

列印區旁邊除了分組排名的公告外,還有大液晶螢幕按照號碼依序顯示完賽成績。

寄物區衣保袋排列井然有序,領取衣保袋的速度也很快,

尤其我又在袋上添加了個人裝飾。


我才拿到成績證明和衣保袋準備坐下來,就被可愛短裙女從後面拉住,

她比我慢一分鐘完賽,也比上次的平路半馬慢10分鐘左右。

我們合照之後,我就把衣保袋上的名牌秀給她看,歡迎她加入我的粉絲團。

就這樣透過共同的裙子和速度,又認識了一位跑友。:)

跟她告別以後,才開始拉筋、使用泡棉滾筒,

然後把餐盒裡的菠蘿麵包配著寶礦力慢慢吃了。


不知不覺又在會場待了一個鐘頭,才慢慢沿著剛剛最後的一公里走向坪林收費站出口。

沿途依然不少跑者或跑或走,我也不忘跟他們加油打氣。

能完成21K半馬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石門水庫路線難度又比一般的半馬高出不少。


==賽事評價==

首先我決定不用數字或顆星評價,而用條列式整理一下石門水庫花季路跑的優缺點:

你可以得到– vs 你不能得到–

▲美景 ▼美食
▲準確的路線距離 ▼11K組補給站略少
▲挑戰坡道的成就感 ▼夾道的熱情加油民眾
▲超大獎牌 ▼IAAF/AIMS官方認證賽事
▲精美紀念衣、號碼布和成績證明
▲會場動線安排的平順和高效率


2016的「石門水庫花季路跑」是第三年舉辦,

先前運動筆記的評價就有4分以上,實際跑過後果然能體會,整體沒什麼值得挑剔之處。

路線環繞石門水庫和後池,經過大壩、環湖公路和後池自行車道,風景之美不在話下,

個人認為無論以前是否造訪過石門水庫,都值得一跑。

賽事分成21K和11K兩組,也讓不同體力和訓練程度的跑者能夠自由選擇,

每組兩千人的名額也相當合理,

不會太少造成報名秒殺、轉讓糾紛頻繁,也不會太多造成人潮擁擠混亂。


由於路線重疊,分組起跑的時間錯開10分鐘也算合理,

11K組只有少數速度較快的跑者才會混進21K的跑者之中。

以郊區賽事而言,全程路線幾乎都有兩線道足夠寬敞,

路況也相當理想,只有後池大橋因為規劃為行人和自行車道略為狹窄,

但環後池的路線是在比賽最後段,讓人潮擁擠互相影響速度的可能降到最低。

因為路線本身特性(位於觀光景點)的關係,不少景觀餐廳和咖啡館,

提供了補給站、醫護站的腹地,

這些餐廳加上南苑及環翠樓的公廁,也為跑者提供如廁的空間。

21K組的補給站數量和間隔恰當,11K則只有兩個補給站略嫌少。


大概由於石門水庫早已是桃園地區舉辦路跑的熱門地點,

先前幾場路跑(如石門水庫楓半馬、國際路跑賽)也使用相同的路線,

已經成為經典,讓主辦單位不用再多費心思重新規劃路線。

從南苑出發,沿著好漢坡、大壩、環湖公路,在二層坪的高點/公車站牌/岔路處折返,

再繞後池一圈,恰恰好就是21.1K的標準半馬距離,

我用地圖網站規劃和實際GPS手錶測量都是如此,距離準確性不必質疑。

前四、五公里的里程牌位置相當精確,和我GPS手錶的誤差在5公尺以內,

但後面的里程牌似乎越擺越近,到18K時已經差了一百公尺,

加上最後2公里的標誌誤擺成最後3公里,是主辦單位的小小疏失,但瑕不掩瑜。


至於有人說名為花季路跑可是花況不好…這可不是主辦單位能控制的啊,就像天氣一樣。

假如跑友以自然景觀或天氣不盡理想為由,

為賽事做出過低的評價,是相當不貼心的舉動。

主辦單位是否為可能造成危險的極端天氣事先做好調整路線、醫療幫助等等妥善準備,

才是值得我們去評價的地方。

今年的花季路跑非常幸運,老天爺在北部通常陰雨綿綿的季節,

給了個最適合路跑的理想天氣–攝氏10度左右的晴天,

所以比賽過程和賽後都沒聽說嚴重中暑、熱衰竭的事件。

儘管因為賽前連日下雨,造成路面潮濕,

但大概因為路線本身的坡度,並沒有嚴重積水的情形,

全程只有一處平坦處的水坑需要閃躲;

加上後半場因為陽光照射讓路面逐漸乾燥,個人認為對跑者的影響並不大。


路線的難度就不言可喻了,這是一場山路半馬,全程都有很多人抽筋,

我就不再多說,僅節錄一些網友的評價:

「地無三里平」

「有雙膝硬化的感覺」

「比南橫還硬」

「跑到嘴巴都歪了」


假如11K/21K或接近的距離,就是你最長的一場路跑,

石門水庫會給你更多的挑戰,不要等閒視之,但也不必給自己過多的壓力。

若有機會實地訓練一定有幫助,沒的話,攻略就在這裡。

平時多跑連續長度1公里以上、坡度5%以上的上下坡讓身體習慣,比賽更能如虎添翼。

如果跑過半馬但還沒跑過超半馬,在石門水庫半馬完賽後,

會讓你更有信心挑戰超半馬乃至於全馬的賽事。

至於全程最難的地方在哪裡,是好漢坡、上上下下、V形陡坡,

還是最後環繞後池的平路,就留給實際跑過的人自行體會吧,

畢竟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同,適應上下坡的能力也都不盡相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對石門水庫花季路跑評價最高之處,倒不是買11K/21K送上下坡和美景的超值,

而是設計精美的紀念衣、超大完賽獎牌和成績證明,

以及補給站和會場動線設計的恰當、賽後事務處理的高效率。

很多人評價最低的地方大概是補給略嫌中規中矩,

但誠如我前面提到,品嘗美食並不是路跑的主要目的,

主辦單位的宣傳也並沒有著重在食物上,這場的補給比起路協已經算是豐富了。

如果要更能融入本地特產的話,大概就是加入龍潭花生糖和大溪豆干吧,

不失為以後石門水庫路跑主辦考慮的方向。


==賽後心得==

大會時間:2:17:04
晶片時間:2:16:28 (PB 1:55:00)
平均步速:6:28/km
最高步速(瞬間):3:11/km @7.61km險降坡
最高步速(1公里):5:01/km @第8公里
最低步速(1公里):8:19/km @第9公里
平均步頻:183 (那段步兵把步頻拉低了,平常都有190-200)
總步數:24989步
平均步幅:84.5cm
平均心率:177
最大心率:204

馬拉松世界本次路跑記錄 http://goo.gl/jOHI3J


儘管破了PW(personal worst)不是PB,

但我生性樂天,對自己的表現依然相當滿意。

我跑過距離最長的賽事就是21K的半馬,

這場不僅是21公里,還附加五百公尺爬升的超值全餐,

無疑是我參與過目前為止難度最高的路跑。

儘管坡度變化太大,實在很難直接用數字判斷配速是否均勻,

但至少個人感覺上全程都沒有明顯變慢,步頻和心率也都在合理範圍;

而且透過賽前實地訓練和計畫配速,讓腦中有個大致的比賽計畫,

路跑當天很自然就能夠貫徹,自我了解如何分配體力、何時該衝刺、何時該保留。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能夠全程不抽筋無傷完賽,也沒有跑到精神崩潰,代表身心靈的提升。


配速手環沒有用上,但賽後看到我的晶片時間似乎有種說不出的熟悉感。

拿來跟配速手環上的完賽時間一比,才發現…

https://goo.gl/bHReUy 竟然只差3秒鐘!

兩個多小時的比賽,最後才差3秒鐘,狗屎大概都沒那麼難踩吧,

我該把這條神準的配速手環跟成績證明一起裱框起來做紀念了。


賽後並沒有鐵腿,肌肉痠痛也在兩天左右就消除了,

和以往半馬的恢復期(2~3天)差不多,表示我的肌耐力比以前進步不少。

倒是先前講到下坡傷心,我在賽後第三天(3/29週二)打算來個10K的輕鬆恢復跑,

才跑了兩公里就覺得胸口有點悶,在同樣心率下必須降低速度。

大概是半馬造成的心肌損傷還沒有完全恢復,

路跑是長久之計,於是打算跑8K就收工,

後面慢慢減速,以每公里比前一公里慢6-7秒的配速輕鬆完成。

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每天跑10K甚至是20K,

但真不知那些週週馬、甚至是天天馬的人,身體構造是否跟常人不同,

才有辦法長期應付這麼大的負荷,這已經不光是意志力的問題了…


發現我的成績儘管個人覺得慢,但拿到對應的女子組是第6名;

相較之下在美國我怎麼跑、怎麼排、男子組或女子組,都大概在全部排名的一半左右。

顯見台灣儘管路跑風氣盛行,但大概因為賽事過多造成高手分散,

而且許多人沒有充足準備或訓練就抱著只求完賽或「玩賽」的心情參與,

整體素質自然普遍較低。

以前聽一位學長說,他在美國參加半馬,女生往往比男生多,

而且實力堅強的也不少,他想追馬尾妹都追不到…

等我也開始跑了才知道真的是這麼一回事。

但回來台灣,才發現路跑的女生真的不多,

以今年石門水庫花季路跑的21K,不到四分之一。


這就回到最基本的問題:我為什麼而跑?

波士頓馬拉松只是一根稻草,要我說出跑步的原因,可以想出千百個。

每場重要的路跑,賽前我都會想出一個不同的精神口號,

每到覺得困難乏力想放棄時就會時時想起。

例如:我可以的、配速吧女孩、「肌肉又沒有比起跑時痠痛,幹嘛不跑?」

而這場的口號是為全台灣的跨性別者而跑。


我要藉由跑步讓更多人知道,我並不是純粹只為了扮裝而穿裙子的男生

(當然我認為男生也可以穿裙子)。

我的性別認同和賀爾蒙濃度都和一般男生不同,

只是因為不友善的制度,讓我只能別著男子組的號碼布,跟男生一起排名。

女生可以很堅強,跨性別者也可以很堅強。

誰說身為一個男跨女,就要被女生柔弱的刻板印象限制住了,

做出社會要求女生該有的樣子,才算是真正的跨性別者呢?

我們都只是個人而已,可以有不同的興趣和發展,

我可以喜歡路跑,也有能力跑這麼遠,

完成難度這麼高的賽事,這與我覺得心理是個女生並不互相衝突。


我很樂見現在台灣以至於世界,都有為了鼓勵女性參與路跑而舉辦的女子路跑,

儘管我認為這只是個邁向性別平權終極目標之前,一種過渡期的短期現象。

(美國大多數的女子路跑,實際上都不限制性別,也會有少數男性正式參加)

想想以前人們曾經認為,以女性的生理構造不可能完成馬拉松,

當年Kathrine Switzer用化名參與196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被大會人員試圖驅逐出場,問及原因,只說因為規則不允許女性參賽。

也因為她的衝撞制度,以及更多人的努力,

1972年開始女性才被允許參與波士頓馬拉松。

以至於現在絕大部分的路跑,都不會限制性別。

台灣參與路跑的女性,儘管在比例上、實力上都還沒跟上世界潮流,

但只要大家有心,想必會慢慢進步的。


身為其中的一分子,我很清楚跨性別者不僅在數量上、權益上還是大眾的認知,

又更加弱勢了。但台灣路跑活動如此流行,這兩個族群想必有所交集,

只是跨性別跑者似乎還沒受到太多的關注。

仔細想想,這大概就是我為何回到台灣依然如此熱衷於路跑

(儘管裙子還須瞞著家人偷偷穿…),還經營起粉絲團的最大動力之一吧!

我穿吸睛的裙子路跑,並決定毫不保留地把每場路跑的心得詳實記錄下來,

就是盡我微薄的一己之力,讓大家了解這個相對陌生的領域,

去除因為無知而造成的恐懼,以至於不合理的反對甚至歧視,希望明天會更好。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6-04-02T06:40
推推 比你快一點點可是排名比你後面 =_=...
Thomas avatar
By Thomas
at 2016-04-03T18:22
看到12頁直接end...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16-04-05T06:05
推心得 只看圖有空再把文看完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16-04-06T17:47
推!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16-04-08T05:30
謝謝分享,很用心的心得!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16-04-09T17:12
你是一個很酷的女生阿...祝跑步開心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6-04-11T04:55
我看完了,字雖多但蠻好讀的,台灣的確參加路跑的多,認真練跑的少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6-04-12T16:37
推這場比賽 也推你認真的心得!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16-04-14T04:20
回程有一段有看到你,還有你身旁的朋友。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16-04-15T16:02
高手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16-04-17T03:45
加油 你很棒!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6-04-18T15:27
推用心的好文:)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6-04-20T03:10
推:)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16-04-21T14:52
求 衣保袋 上鎖機構製作教學 拜偷~~

霧霾嚴重,大家會跑步嗎?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16-03-31T18:48
下班後想去公館河濱跑步,但是感覺天空霧濛濛,上網察看PM 2.5 發現空氣不良...心裡 頭很猶豫。 昨天嫌空氣品質普普就跳過去,今天再不跑,明天會不會更差啊? 請問大遇到空氣差會不會跑步? - ...

三重馬拉松衣服收到....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6-03-31T17:23
今天早上收到掛號 打開一看 http://imgur.com/mpdbQ3X 這衣服的設計感大概是老人牌路跑吧? 感覺衣服可以不用做= = 連號碼布條都做很old school 把錢用在食物支援或獎金、獎牌比較好 或將報名費減價上 衣服完全不會想穿去賽場= = 這場的好處就是 分組排名不用跑 ...

2016日本關西馬(大阪、神戶、奈良)官網公佈報名時間了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6-03-31T16:12
其實每一年下半年 就是 關西 馬拉松 盛會 除了 京都馬 是在二月之外 大阪馬、神戶馬、奈良馬 分別在 10.11.12月舉行 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開始留意報名時間、機票、旅館了 大阪馬 資訊如下 ※ 引述《enctu (鄰居先生)》之銘言: : 總名額 29000人 馬拉松 29000人 挑戰組(8. ...

TOMTOM SPARK心率錶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16-03-31T14:08
昨晚在幫我老姐挑選運動錶時 發現TOMTOM SPARK CARDIO在PCHOME網購有在做優惠!! 難得看到這麼便宜= =and#34; 立馬跟她說了 就買了.. 在看TOMTOM的心率款原本售價都是$7380 現在是$6642 感覺蠻超值的! 最後希望錶帶能趕快浮出水面..!!就可以更換其他顏色 ...

台中勤美夜跑

Catherine avatar
By Catherine
at 2016-03-31T11:37
一 集合時間:今天3/31晚上9點開始熱身 我們通常都是星期一四會練跑 也歡迎以後能來的跑友 二 預計結束時間:大概10點半 三 地點:市民廣場nike對面樹下集合, 沿著綠園道跑到美術館及科博館再回來 四 場地種類:路跑 五 內容:大概6-7分速看狀況跑6-10k 也有初學者會跟在後面慢慢跑 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