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初馬暨訓練心得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Olive
at 2017-02-13T00:42
at 2017-02-13T00:42
Table of Contents
在前面兩位破三高手的文章後面發文壓力很大XD
不過也不是人人能破3還是要照顧一些跟我一樣的普羅大眾板友
前言及個人背景
得知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終於有機會分享給跟我一樣有志挑戰初馬或是目標
320~330的板友
我的跑步經歷是從2013年8月開始,在那之前都是打籃球,由於韌帶斷掉
後胖到90kg(身高177)才開始跑步,不過到2017年2/12才跑全馬(1983年生)
2013年8月~2016年11月這段期間月跑量都在100~200之間,有圖有真相,下面連結是
我記錄跑步的平台
http://www.marathonsworld.com/artapp/mywall.php?uid=90721
2015及2016年都有報名全馬,但最後都是網路上找課表練到受傷連賽場都沒到就棄賽收場
這三年都是在半馬比賽137~140的成績浮浮沉沉,熱忱漸漸被大大小小的傷消磨掉
離現在最近一次受的傷是2016年10月大腿膕旁肌,1個月才恢復,調養的同時驚覺我都是
在操間歇的時候受傷,後來有幸拜讀chie大的文章,開始研讀Hansons的書,發現
間歇的份量好像比起其他菜單比較沒那麼重,但是輕鬆跑及長距離跑占的份量很多,內容
跟我之前吞得菜單迥然不同,因此以2016年11月舒跑盃作為起點,確認傷勢無礙後開始
為期11周的訓練,以渣打馬驗收成果
實際菜單
訓練的方式及內容不再贅述,搜尋chie大的文章內容就有
因為我是從第11周開始練,所以有作一些調整及變化,分為前四周與後七周兩階段
第一階段前四周:因傷癒不久,這階段大部分還是依書上配速及里程數訓練
周二間歇跑:800*6 1000*5 1200*4 1600*3因為我實在很怕又受傷完全沒有加練,這四周
都是用400M92~94s之間的配速,中間休息3~4分看身體狀況
週四馬拉松配速跑:心率不超過M心率中間(從一開始4'45"練到第四周4'40")
周日長距離跑:26K(星期六會跑13K)、16K(星期六跑16K)交叉輪替配速5分速
中間的輕鬆跑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課題,因為是我最欠缺的
以下是節錄一位運動筆記的跑步教練的話
『很多跑者會把輕鬆日當成是「附加的」,等到跑了強度後再來考慮輕鬆跑,累了就算
了。
其實,以長跑訓練、對於大部分的跑者來說,你應該把輕鬆跑視為整個訓練週期的主體,
並把強度日安排在適當的時間點,先跑好基礎,再來談強度。
而為什麼輕鬆跑/慢跑如此重要? 主因在於慢跑時我們使用慢縮肌,相較於快跑的快縮肌
,慢縮肌有較高密度的粒腺體、氧化?、與毛細血管床,這些都是長跑後段支持你繼續前進
的動力,而慢跑時我們鍛鍊的就是這些肌群,讓它擁有更高、更多、更密的有氧能量系統,有它
們作為基礎,快縮肌才有餘裕輔助推進,你也才有能力維持比賽強度而不墜』
因為以上的論點能說服我,所以每一次的輕鬆跑我都有認真完成
第二階段後七周:因為身體的狀態復原的差不多了,我又把課表做更大的變化
週二力量跑訓練:書上表定M配速-6秒(1600*6、2400*4、3200*3、5000*2)
,我後半段都會跑到10KM或半馬配速
(例如:1600*3 配4'20" +1600*3配4'05~4'10"或5000第一趟配4'20第二趟配 4'05~4'10")
周四:馬拉松配速16K(我從4'40"練到最後一個禮拜可以用相同心率以4'30"跑完全程)
週日:這階段有3次26KM,我改為1次半馬比賽配M21K、2次32KM,
前16K 5'00後16K 4'35~4'40",表定的16k我會以5分速跑26k
最後這七周有發生一些狀況錯過了一次減量期的16k長距離跑及一次公司尾牙11k輕鬆跑
比較大的麻煩是比賽前10天閃到腰又休息了幾天還好剩下都是輕鬆跑的內容
下圖訓練紀錄紫色的區塊就是我錯過的訓練,其餘的課表不管颳風下雨或
任何突發事故我都會完成
http://imgur.com/a/8VlqK
有時候因為週日早上要出遠門,會在星期日凌晨3點提早醒來把長距離課表吃完
PS:表格每列最後一欄是周跑量和體重紀錄
比賽內容
其實我沒特別擬定甚麼策略,因為是初馬沒有給自己太多壓力只想順順完賽,頂多注意
心率有沒有太高,預定32KM前不要跑到M心率上限(這是私下寄信給chie大洽詢的建議)
簡單陳述一下遇到的突發狀況及一些特殊的事情
第5K排廁所浪費了47秒
第10k時有一位基隆的跑友知道我是初馬後就叫我跟著他,一起邊跑邊聊天到21k
感覺比平常練16kM配速的課表輕鬆,跑到21K折返當下不累也不喘
沒有留下資料,真的很感謝他,不然我可能會提早超速爆掉
第36K腳底板突然抽筋,一著地就會劇痛,配速掉到5'00,前36K均速都在4'35~4'45'
間(事後看數據才知道)最後硬撐到41K咬牙提速衝線,完賽時間如下
http://imgur.com/a/8rVLF
跑完後左腳底板痛到無法走路,可能身體
某個肌力不足或是無法駕馭虎走,現在還在研究
後記
歸納一下能順利完賽關鍵有幾個
1、過去在跑課表都會逼自己跑預定配速,間歇休息的時間也是要求分秒不差,我
2013/8剛練跑的第五個月5K就跑進19'30",800間歇能配88~90秒練6趟
殊不知往往使自己超過能負擔的壓力,這次練習都是依身體狀況來做彈性的調配
2、以我個人而言因為沒有打好有氧能力的地基,在這兩個月至少利用大量的輕鬆跑和恢
復跑建立了基礎,佐以一些速度訓練及乳酸門檻跑使全馬能順順跑完
(1月跑量421k、2月395k)
3、只要是痠痛或發炎處超過2~3天沒有復原,我都會找中醫(推薦明醫中醫及中國醫
學院的張國銘醫生)或是物理治療(學善及鐵人整復王教練)以上皆是台中區域,
原則是絕不拖著病痛訓練,曾經看過一篇文章的訪談,中國有兩位全馬230的業餘選手,
他說他們會拿練跑時間的1/3來熱身、收操、按摩
4、天時及地利對於成績真的很重要,若不是平地跟今天的好天氣應該也無法初馬跑320
,所以想破PB的可以選二月的比賽
5、177/77對跑步來說還是太沉重,明年希望瘦到70kg再測驗一次
6、11月有幸在網路上跟一位許教練聊天受益不少,他輔導的那位女選手從10K半馬全馬
都有進百傑,那位女選手非體育科班身份,據他告知那位女選手跑量80%都是跑
可以輕鬆聊天的速度,我也有請教他跑姿的問題,他只說:不會受傷的姿勢就是
適合你的姿勢,沒有哪一種跑姿是最好的,若沒有專人矯正你姿勢隨便學說不定還會受傷
先求不受傷只要持續訓練就會慢慢進步
以上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祝大家都能達到預設的目標
--
不過也不是人人能破3還是要照顧一些跟我一樣的普羅大眾板友
前言及個人背景
得知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終於有機會分享給跟我一樣有志挑戰初馬或是目標
320~330的板友
我的跑步經歷是從2013年8月開始,在那之前都是打籃球,由於韌帶斷掉
後胖到90kg(身高177)才開始跑步,不過到2017年2/12才跑全馬(1983年生)
2013年8月~2016年11月這段期間月跑量都在100~200之間,有圖有真相,下面連結是
我記錄跑步的平台
http://www.marathonsworld.com/artapp/mywall.php?uid=90721
2015及2016年都有報名全馬,但最後都是網路上找課表練到受傷連賽場都沒到就棄賽收場
這三年都是在半馬比賽137~140的成績浮浮沉沉,熱忱漸漸被大大小小的傷消磨掉
離現在最近一次受的傷是2016年10月大腿膕旁肌,1個月才恢復,調養的同時驚覺我都是
在操間歇的時候受傷,後來有幸拜讀chie大的文章,開始研讀Hansons的書,發現
間歇的份量好像比起其他菜單比較沒那麼重,但是輕鬆跑及長距離跑占的份量很多,內容
跟我之前吞得菜單迥然不同,因此以2016年11月舒跑盃作為起點,確認傷勢無礙後開始
為期11周的訓練,以渣打馬驗收成果
實際菜單
訓練的方式及內容不再贅述,搜尋chie大的文章內容就有
因為我是從第11周開始練,所以有作一些調整及變化,分為前四周與後七周兩階段
第一階段前四周:因傷癒不久,這階段大部分還是依書上配速及里程數訓練
周二間歇跑:800*6 1000*5 1200*4 1600*3因為我實在很怕又受傷完全沒有加練,這四周
都是用400M92~94s之間的配速,中間休息3~4分看身體狀況
週四馬拉松配速跑:心率不超過M心率中間(從一開始4'45"練到第四周4'40")
周日長距離跑:26K(星期六會跑13K)、16K(星期六跑16K)交叉輪替配速5分速
中間的輕鬆跑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課題,因為是我最欠缺的
以下是節錄一位運動筆記的跑步教練的話
『很多跑者會把輕鬆日當成是「附加的」,等到跑了強度後再來考慮輕鬆跑,累了就算
了。
其實,以長跑訓練、對於大部分的跑者來說,你應該把輕鬆跑視為整個訓練週期的主體,
並把強度日安排在適當的時間點,先跑好基礎,再來談強度。
而為什麼輕鬆跑/慢跑如此重要? 主因在於慢跑時我們使用慢縮肌,相較於快跑的快縮肌
,慢縮肌有較高密度的粒腺體、氧化?、與毛細血管床,這些都是長跑後段支持你繼續前進
的動力,而慢跑時我們鍛鍊的就是這些肌群,讓它擁有更高、更多、更密的有氧能量系統,有它
們作為基礎,快縮肌才有餘裕輔助推進,你也才有能力維持比賽強度而不墜』
因為以上的論點能說服我,所以每一次的輕鬆跑我都有認真完成
第二階段後七周:因為身體的狀態復原的差不多了,我又把課表做更大的變化
週二力量跑訓練:書上表定M配速-6秒(1600*6、2400*4、3200*3、5000*2)
,我後半段都會跑到10KM或半馬配速
(例如:1600*3 配4'20" +1600*3配4'05~4'10"或5000第一趟配4'20第二趟配 4'05~4'10")
周四:馬拉松配速16K(我從4'40"練到最後一個禮拜可以用相同心率以4'30"跑完全程)
週日:這階段有3次26KM,我改為1次半馬比賽配M21K、2次32KM,
前16K 5'00後16K 4'35~4'40",表定的16k我會以5分速跑26k
最後這七周有發生一些狀況錯過了一次減量期的16k長距離跑及一次公司尾牙11k輕鬆跑
比較大的麻煩是比賽前10天閃到腰又休息了幾天還好剩下都是輕鬆跑的內容
下圖訓練紀錄紫色的區塊就是我錯過的訓練,其餘的課表不管颳風下雨或
任何突發事故我都會完成
http://imgur.com/a/8VlqK
有時候因為週日早上要出遠門,會在星期日凌晨3點提早醒來把長距離課表吃完
PS:表格每列最後一欄是周跑量和體重紀錄
比賽內容
其實我沒特別擬定甚麼策略,因為是初馬沒有給自己太多壓力只想順順完賽,頂多注意
心率有沒有太高,預定32KM前不要跑到M心率上限(這是私下寄信給chie大洽詢的建議)
簡單陳述一下遇到的突發狀況及一些特殊的事情
第5K排廁所浪費了47秒
第10k時有一位基隆的跑友知道我是初馬後就叫我跟著他,一起邊跑邊聊天到21k
感覺比平常練16kM配速的課表輕鬆,跑到21K折返當下不累也不喘
沒有留下資料,真的很感謝他,不然我可能會提早超速爆掉
第36K腳底板突然抽筋,一著地就會劇痛,配速掉到5'00,前36K均速都在4'35~4'45'
間(事後看數據才知道)最後硬撐到41K咬牙提速衝線,完賽時間如下
http://imgur.com/a/8rVLF
跑完後左腳底板痛到無法走路,可能身體
某個肌力不足或是無法駕馭虎走,現在還在研究
後記
歸納一下能順利完賽關鍵有幾個
1、過去在跑課表都會逼自己跑預定配速,間歇休息的時間也是要求分秒不差,我
2013/8剛練跑的第五個月5K就跑進19'30",800間歇能配88~90秒練6趟
殊不知往往使自己超過能負擔的壓力,這次練習都是依身體狀況來做彈性的調配
2、以我個人而言因為沒有打好有氧能力的地基,在這兩個月至少利用大量的輕鬆跑和恢
復跑建立了基礎,佐以一些速度訓練及乳酸門檻跑使全馬能順順跑完
(1月跑量421k、2月395k)
3、只要是痠痛或發炎處超過2~3天沒有復原,我都會找中醫(推薦明醫中醫及中國醫
學院的張國銘醫生)或是物理治療(學善及鐵人整復王教練)以上皆是台中區域,
原則是絕不拖著病痛訓練,曾經看過一篇文章的訪談,中國有兩位全馬230的業餘選手,
他說他們會拿練跑時間的1/3來熱身、收操、按摩
4、天時及地利對於成績真的很重要,若不是平地跟今天的好天氣應該也無法初馬跑320
,所以想破PB的可以選二月的比賽
5、177/77對跑步來說還是太沉重,明年希望瘦到70kg再測驗一次
6、11月有幸在網路上跟一位許教練聊天受益不少,他輔導的那位女選手從10K半馬全馬
都有進百傑,那位女選手非體育科班身份,據他告知那位女選手跑量80%都是跑
可以輕鬆聊天的速度,我也有請教他跑姿的問題,他只說:不會受傷的姿勢就是
適合你的姿勢,沒有哪一種跑姿是最好的,若沒有專人矯正你姿勢隨便學說不定還會受傷
先求不受傷只要持續訓練就會慢慢進步
以上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祝大家都能達到預設的目標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Xanthe
at 2017-02-13T04:57
at 2017-02-13T04:57
By Ursula
at 2017-02-13T09:13
at 2017-02-13T09:13
By Anthony
at 2017-02-13T13:28
at 2017-02-13T13:28
By Susan
at 2017-02-13T17:44
at 2017-02-13T17:44
By Connor
at 2017-02-13T21:59
at 2017-02-13T21:59
By Rae
at 2017-02-14T02:15
at 2017-02-14T02:15
By Ethan
at 2017-02-14T06:30
at 2017-02-14T06:30
By Elvira
at 2017-02-14T10:46
at 2017-02-14T10:46
By Faithe
at 2017-02-14T15:01
at 2017-02-14T15:01
By Selena
at 2017-02-14T19:17
at 2017-02-14T19:17
By Liam
at 2017-02-14T23:32
at 2017-02-14T23:32
By Ina
at 2017-02-15T03:48
at 2017-02-15T03:48
By Kristin
at 2017-02-15T08:03
at 2017-02-15T08:03
By Erin
at 2017-02-15T12:19
at 2017-02-15T12:19
By Suhail Hany
at 2017-02-15T16:34
at 2017-02-15T16:34
By Rebecca
at 2017-02-15T20:49
at 2017-02-15T20:49
By Hedy
at 2017-02-16T01:05
at 2017-02-16T01:05
By Charlotte
at 2017-02-16T05:20
at 2017-02-16T05:2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2-16T09:36
at 2017-02-16T09:36
By James
at 2017-02-16T13:51
at 2017-02-16T13:51
By Wallis
at 2017-02-16T18:07
at 2017-02-16T18:07
Related Posts
2016名古屋女子馬拉松
By Ingrid
at 2017-02-12T15:52
at 2017-02-12T15:52
2017渣打馬拉松台北/閒聊區
By Madame
at 2017-02-12T10:04
at 2017-02-12T10:04
明天高雄馬,pm2.5紫爆大家仍會跑嗎?
By Anthony
at 2017-02-11T19:02
at 2017-02-11T19:02
尋找受測者-個人化PM2.5吸入量和運動預測
By Emily
at 2017-02-11T16:32
at 2017-02-11T16:32
渣打馬交通
By Quintina
at 2017-02-11T12:37
at 2017-02-11T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