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覺得聯盟互鬥會搞垮台灣職籃發展? - 籃球
By Dora
at 2021-06-02T15:56
at 2021-06-02T15:56
Table of Contents
先來回應標題的答案
我認為不會,很多原因之前有人提過了我就不再贅述了
我就提一點比較回沒說的來做討論
就是兩聯盟的出現同時也是檢視 公司制 vs 協會制的 優劣發展很好的教材
我這邊就兩邊的優缺點來分析,只提出獨有的,雙方皆有的就不提了
先來說 P+的公司制 (世界上僅少部分採取此營業模式)
優點 1.成立較簡單,只要有人願意丟錢出來就可以成立了,不用每隊配合
2.有董事會高於聯盟可監督,獲利能力較佳,股東可以分紅較多
缺點 1.人治的層面很大,每隊的在聯盟的權力與獲利全部並不一定對等(見補充說明1)
2.加盟方式較封閉,加盟方式可能會使隊伍確步(見補充說明2)
T1 的協會制 (世界上大部分職業聯賽皆採取此,稱協會制或聯盟制)
優點 1.有委員會或領隊會議,每一隊的權益相等
2.聯盟本身並無高於委員會或領隊會議,人治層面較低
缺點 1.成立方式較困難,需全部參與者配合,繳交相同的權利金
2.聯盟本身獲利能力較差或不以營利為經營方式
--------------------------------------------------------------------------
補充一 何謂人治層面很大 以P+公司的股東結構組成來說
黑人佔30% 4隊各佔10% 886公司(矽谷幫)佔30%
今天如果說這間公司持股超過50%的人要決策怎麼營運 4隊能夠有說話的意見嗎?
當然這是公司法法律上寫的,他們實際營運方式就不探討(但都是同一掛的人)
聯盟或協會制,則是每個隊伍會員都相等,相關營運與規則由共同會議決定
補充二 加盟方式較封閉這點從,這是新加入的兩隊來看,同樣繳交加盟金
但卻無法進入董事會有股份有話語權,會讓更重視營業獲利的公司確步
就像加盟店一樣,試問今天你成立的一間公司,除了自身盈虧自負外
替的聯盟賺的錢、贊助、轉播費等,因為沒股份可能有不一樣的分紅這樣公平嗎?
而T1就比較像是商圈協會一樣,每間店各自獨立盈虧自負,
大家加入只為了更有管理與增加更多的獲利,大家的話語權、權利,基本上相同
而聯盟獲得的贊助與轉播等,除了維持基本營運外,有結餘就可以分配給各隊
更可參考NBA 與 MLB的營運,聯盟轄下成立公司由聯盟管理,賺取更多的獲利
----------------------------------------------------------------------------
這樣分析完,其實不意外 T1 會出現,協會制能夠對於球隊有更好的保障與獲利機會
公司制其實也是可以仿效的,但是就卡在P+的股東構成很不公平。
如果我是老闆,真的要營運職業球隊追求最大獲利,當然是選協會制
公司制的P+ 除了聯盟獲利是由股東先分外,後加盟的一樣要繳錢甚至更多
得到的卻不相同為啥要加入
(P+原始每隊是繳500萬有股份,後加入是1500萬加盟金,還要權利金,得到的卻不同,
相同案例可參考味全龍,加盟雖繳了很多錢,但加盟後大家平等,同樣也可參考NBA案例)
更別說很細節的一點,P+股東中有60%沒有營運球隊,也就是說不用負擔球隊營運成本
只要初期拿出錢來(60%大概是3000萬),只要聯盟不虧錢倒閉,等於拿少少的錢
也不用負擔高額的球隊費用,只需維持聯盟正常營運
就可以讓下面加盟的球隊幫你這個聯盟公司賺錢,這難道不會讓後面的球隊有意見嗎?
先打這些,之後想到再補充。
--
我認為不會,很多原因之前有人提過了我就不再贅述了
我就提一點比較回沒說的來做討論
就是兩聯盟的出現同時也是檢視 公司制 vs 協會制的 優劣發展很好的教材
我這邊就兩邊的優缺點來分析,只提出獨有的,雙方皆有的就不提了
先來說 P+的公司制 (世界上僅少部分採取此營業模式)
優點 1.成立較簡單,只要有人願意丟錢出來就可以成立了,不用每隊配合
2.有董事會高於聯盟可監督,獲利能力較佳,股東可以分紅較多
缺點 1.人治的層面很大,每隊的在聯盟的權力與獲利全部並不一定對等(見補充說明1)
2.加盟方式較封閉,加盟方式可能會使隊伍確步(見補充說明2)
T1 的協會制 (世界上大部分職業聯賽皆採取此,稱協會制或聯盟制)
優點 1.有委員會或領隊會議,每一隊的權益相等
2.聯盟本身並無高於委員會或領隊會議,人治層面較低
缺點 1.成立方式較困難,需全部參與者配合,繳交相同的權利金
2.聯盟本身獲利能力較差或不以營利為經營方式
--------------------------------------------------------------------------
補充一 何謂人治層面很大 以P+公司的股東結構組成來說
黑人佔30% 4隊各佔10% 886公司(矽谷幫)佔30%
今天如果說這間公司持股超過50%的人要決策怎麼營運 4隊能夠有說話的意見嗎?
當然這是公司法法律上寫的,他們實際營運方式就不探討(但都是同一掛的人)
聯盟或協會制,則是每個隊伍會員都相等,相關營運與規則由共同會議決定
補充二 加盟方式較封閉這點從,這是新加入的兩隊來看,同樣繳交加盟金
但卻無法進入董事會有股份有話語權,會讓更重視營業獲利的公司確步
就像加盟店一樣,試問今天你成立的一間公司,除了自身盈虧自負外
替的聯盟賺的錢、贊助、轉播費等,因為沒股份可能有不一樣的分紅這樣公平嗎?
而T1就比較像是商圈協會一樣,每間店各自獨立盈虧自負,
大家加入只為了更有管理與增加更多的獲利,大家的話語權、權利,基本上相同
而聯盟獲得的贊助與轉播等,除了維持基本營運外,有結餘就可以分配給各隊
更可參考NBA 與 MLB的營運,聯盟轄下成立公司由聯盟管理,賺取更多的獲利
----------------------------------------------------------------------------
這樣分析完,其實不意外 T1 會出現,協會制能夠對於球隊有更好的保障與獲利機會
公司制其實也是可以仿效的,但是就卡在P+的股東構成很不公平。
如果我是老闆,真的要營運職業球隊追求最大獲利,當然是選協會制
公司制的P+ 除了聯盟獲利是由股東先分外,後加盟的一樣要繳錢甚至更多
得到的卻不相同為啥要加入
(P+原始每隊是繳500萬有股份,後加入是1500萬加盟金,還要權利金,得到的卻不同,
相同案例可參考味全龍,加盟雖繳了很多錢,但加盟後大家平等,同樣也可參考NBA案例)
更別說很細節的一點,P+股東中有60%沒有營運球隊,也就是說不用負擔球隊營運成本
只要初期拿出錢來(60%大概是3000萬),只要聯盟不虧錢倒閉,等於拿少少的錢
也不用負擔高額的球隊費用,只需維持聯盟正常營運
就可以讓下面加盟的球隊幫你這個聯盟公司賺錢,這難道不會讓後面的球隊有意見嗎?
先打這些,之後想到再補充。
--
Tags:
籃球
All Comments
By Poppy
at 2021-06-07T08:45
at 2021-06-07T08:45
By Leila
at 2021-06-12T07:56
at 2021-06-12T07:56
By Charlie
at 2021-06-14T16:56
at 2021-06-14T16:56
By Daniel
at 2021-06-18T09:59
at 2021-06-18T09:59
By Zanna
at 2021-06-20T15:40
at 2021-06-20T15:40
By Linda
at 2021-06-23T12:03
at 2021-06-23T12:03
By Christine
at 2021-06-25T01:19
at 2021-06-25T01:19
By Rosalind
at 2021-06-25T22:49
at 2021-06-25T22:49
By Ingrid
at 2021-06-30T02:18
at 2021-06-30T02:18
By Carol
at 2021-07-04T10:31
at 2021-07-04T10:31
By Mason
at 2021-07-08T07:24
at 2021-07-08T07:24
By Quintina
at 2021-07-09T11:37
at 2021-07-09T11:37
By Delia
at 2021-07-11T10:09
at 2021-07-11T10:09
By Dorothy
at 2021-07-14T07:12
at 2021-07-14T07:12
By Harry
at 2021-07-14T16:31
at 2021-07-14T16:31
By Kumar
at 2021-07-19T01:48
at 2021-07-19T01:48
Related Posts
沒人覺得聯盟互鬥會搞垮台灣職籃發展?
By Genevieve
at 2021-06-02T15:20
at 2021-06-02T15:20
裁判就是比賽ㄧ部分吧
By Emma
at 2021-06-02T14:01
at 2021-06-02T14:01
攻城獅視訊背景圖釋出
By Daniel
at 2021-06-02T13:06
at 2021-06-02T13:06
以後滿街都是職籃球員?
By Lydia
at 2021-06-02T12:24
at 2021-06-02T12:24
沒人覺得聯盟互鬥會搞垮台灣職籃發展?
By Hardy
at 2021-06-02T11:57
at 2021-06-02T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