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錦2015 Par GERELL VS Marcos FREITAS - 桌球

By Margaret
at 2015-10-07T19:25
at 2015-10-07T19:25
Table of Contents
由於討論熱烈,我認為直接回文會比較正確。
關於Par Gerell,我是過去從原po說的那個前十發球選手的影片認識的。
那個影片的排序上爭議很多,姑且不論為什麼馬琳會被排在後段,
Par Gerell的上榜也是一個被戰的點。
關於發球,
Gerell的發球主要是高拋勾手發球,現在很少有相同的(當然有高拋、也有勾手發球,
但兩者一起的就是很少;像徐孝元的高拋反手發球也是類似的情形。)
我自以為是的猜測了這個組合背後的構思,
是由於高拋發球可以使摩擦動作精簡化,加強隱蔽性,而勾手發球除了逆側旋的效果外,
本來就有一定程度轉不轉發球的欺敵效果,
(早年莊智淵也常使用,但近年不知為何幾乎完全不發了。)
所以合併使用判斷上特別困難。
勾手發球很有意思,有一段時間幾乎沒有球員使用,
但這幾年頗有死灰復燃的跡象,從莊智淵、王皓、到近年的朱雨玲、劉詩雯、丹羽孝希,
雖然每個人使用的理由不盡相同(有些是看中了逆側旋可以創造反手搶攻機會、
有些是為了發轉不轉),但似乎效果不錯。
通常對於Gerell發球的爭議是一方面他拋球太偏,另一方面是由於前面的理由,
他的擊球位置總是在身體幾乎正左側,而他的右肩和身體右側總是會不太安分的前傾,
頗有遮擋的嫌疑。(左撇子)
他曾經擊敗過Schlager,那場(遮擋?)發球效果就很好,大家可以去看看。
不過關於無論是體力(個人認為桌球對於體力的考驗還是相對小的,
況且對手也不是什麼削球手)、力量旋轉、還是技巧因素,
我的想法都沒有大家這麼豐富。
我覺得Gerell主要技術上的優缺點是來自於他的腳步:
他在比賽中大量使用跳步,無論是發球搶第三板、調整位置、甚至是退台,
他使用跳步的頻率都遠遠超過一般職業球員。
在我的認知裡面,跳步比較適合像張繼科這類爆發力好、尤其下盤力量足的球員,
因為如果你在跳步後無法保持身體的平衡、那就很難用到落下的力量順勢蹬腿,
那樣的跳步充其量就只是撲球而已,沒有擊球上的好處。
Gerell並不符合我的描述,
所以常常會像不倒翁那樣任由自己的上半身隨移動方向巨幅晃動,
致使他的擊球很極端:在多數時候他只能憑上肢的力量用力擊球,
不僅不穩定、力量往往也不夠,
但有時候又會因為身體擺動的方向比較一致而感覺很協調,
可以打出非常有力量的近台球。
後者時常發生在他的第三板,每次跳完後身體回擺的時間點球剛好落台,
拉球感覺一氣呵成,這也是為什麼他的第三板得分率不錯的原因。
(當然發球的壓制也是一者)
板上對於腳步的討論好像比較少,借此機會想問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
順便提提另一位腳步上很有特色的球員,可以說是另一個極端的「丹羽孝希」,
大家不妨觀察一下他很少使用小碎步以外的步伐,常常把兩步變做三步走,
意外的細膩,也很有趣。
--
關於Par Gerell,我是過去從原po說的那個前十發球選手的影片認識的。
那個影片的排序上爭議很多,姑且不論為什麼馬琳會被排在後段,
Par Gerell的上榜也是一個被戰的點。
關於發球,
Gerell的發球主要是高拋勾手發球,現在很少有相同的(當然有高拋、也有勾手發球,
但兩者一起的就是很少;像徐孝元的高拋反手發球也是類似的情形。)
我自以為是的猜測了這個組合背後的構思,
是由於高拋發球可以使摩擦動作精簡化,加強隱蔽性,而勾手發球除了逆側旋的效果外,
本來就有一定程度轉不轉發球的欺敵效果,
(早年莊智淵也常使用,但近年不知為何幾乎完全不發了。)
所以合併使用判斷上特別困難。
勾手發球很有意思,有一段時間幾乎沒有球員使用,
但這幾年頗有死灰復燃的跡象,從莊智淵、王皓、到近年的朱雨玲、劉詩雯、丹羽孝希,
雖然每個人使用的理由不盡相同(有些是看中了逆側旋可以創造反手搶攻機會、
有些是為了發轉不轉),但似乎效果不錯。
通常對於Gerell發球的爭議是一方面他拋球太偏,另一方面是由於前面的理由,
他的擊球位置總是在身體幾乎正左側,而他的右肩和身體右側總是會不太安分的前傾,
頗有遮擋的嫌疑。(左撇子)
他曾經擊敗過Schlager,那場(遮擋?)發球效果就很好,大家可以去看看。
不過關於無論是體力(個人認為桌球對於體力的考驗還是相對小的,
況且對手也不是什麼削球手)、力量旋轉、還是技巧因素,
我的想法都沒有大家這麼豐富。
我覺得Gerell主要技術上的優缺點是來自於他的腳步:
他在比賽中大量使用跳步,無論是發球搶第三板、調整位置、甚至是退台,
他使用跳步的頻率都遠遠超過一般職業球員。
在我的認知裡面,跳步比較適合像張繼科這類爆發力好、尤其下盤力量足的球員,
因為如果你在跳步後無法保持身體的平衡、那就很難用到落下的力量順勢蹬腿,
那樣的跳步充其量就只是撲球而已,沒有擊球上的好處。
Gerell並不符合我的描述,
所以常常會像不倒翁那樣任由自己的上半身隨移動方向巨幅晃動,
致使他的擊球很極端:在多數時候他只能憑上肢的力量用力擊球,
不僅不穩定、力量往往也不夠,
但有時候又會因為身體擺動的方向比較一致而感覺很協調,
可以打出非常有力量的近台球。
後者時常發生在他的第三板,每次跳完後身體回擺的時間點球剛好落台,
拉球感覺一氣呵成,這也是為什麼他的第三板得分率不錯的原因。
(當然發球的壓制也是一者)
板上對於腳步的討論好像比較少,借此機會想問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
順便提提另一位腳步上很有特色的球員,可以說是另一個極端的「丹羽孝希」,
大家不妨觀察一下他很少使用小碎步以外的步伐,常常把兩步變做三步走,
意外的細膩,也很有趣。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Ivy
at 2015-10-11T15:01
at 2015-10-11T15:01

By Elma
at 2015-10-13T23:50
at 2015-10-13T23:50

By Zanna
at 2015-10-16T04:07
at 2015-10-16T04:07

By Hedwig
at 2015-10-19T01:58
at 2015-10-19T01:58

By Faithe
at 2015-10-22T04:58
at 2015-10-22T04:58

By Heather
at 2015-10-24T03:22
at 2015-10-24T03:22

By Rebecca
at 2015-10-28T12:20
at 2015-10-28T12:20

By Frederica
at 2015-10-29T12:31
at 2015-10-29T12:31

By Dora
at 2015-10-31T14:57
at 2015-10-31T14:57

By Olive
at 2015-11-03T23:32
at 2015-11-03T23:32

By Suhail Hany
at 2015-11-05T14:25
at 2015-11-05T14:25

By Candice
at 2015-11-07T06:37
at 2015-11-07T06:37

By Ida
at 2015-11-09T17:19
at 2015-11-09T17:19

By Tracy
at 2015-11-14T02:56
at 2015-11-14T02:56

By Odelette
at 2015-11-18T15:11
at 2015-11-18T15:11

By Connor
at 2015-11-22T04:22
at 2015-11-22T04:22

By Andrew
at 2015-11-23T00:56
at 2015-11-23T00:56

By Connor
at 2015-11-27T09:03
at 2015-11-27T09:03

By Puput
at 2015-11-28T02:26
at 2015-11-28T02:26

By Xanthe
at 2015-12-01T19:55
at 2015-12-01T19:55

By Franklin
at 2015-12-06T00:09
at 2015-12-06T00:09

By Caroline
at 2015-12-10T04:33
at 2015-12-10T04:33

By Robert
at 2015-12-11T08:06
at 2015-12-11T08:06

By Lily
at 2015-12-11T20:09
at 2015-12-11T20:09

By Kyle
at 2015-12-15T18:12
at 2015-12-15T18:12

By Charlotte
at 2015-12-19T23:57
at 2015-12-19T23:57

By Queena
at 2015-12-21T01:35
at 2015-12-21T01:35

By Susan
at 2015-12-25T17:12
at 2015-12-25T17:12

By Kama
at 2015-12-29T19:13
at 2015-12-29T19:13

By Una
at 2015-12-30T18:21
at 2015-12-30T18:21

By Dora
at 2016-01-01T09:34
at 2016-01-01T09:34

By Eartha
at 2016-01-04T12:22
at 2016-01-04T12:2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1-04T22:34
at 2016-01-04T22:34

By Zenobia
at 2016-01-09T05:57
at 2016-01-09T05:57

By Todd Johnson
at 2016-01-12T05:29
at 2016-01-12T05:29

By Jacky
at 2016-01-14T21:57
at 2016-01-14T21:57

By Andy
at 2016-01-16T05:35
at 2016-01-16T05:35

By Noah
at 2016-01-17T23:30
at 2016-01-17T23:30
Related Posts
中直跟直拍橫打

By Ursula
at 2015-10-07T17:09
at 2015-10-07T17:09
桌盟近期積分賽(埔墘、斗高、台中乒乓)

By Valerie
at 2015-10-06T10:28
at 2015-10-06T10:28
徵求中直球拍

By Blanche
at 2015-10-06T00:59
at 2015-10-06T00:59
2015 Par GERELL VS Marcos FREITAS

By Frederica
at 2015-10-05T23:13
at 2015-10-05T23:13
歐錦賽 男單冠軍戰

By Eartha
at 2015-10-04T23:02
at 2015-10-04T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