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賽中發球方or接發方的得分率高? - 排球

By Jessica
at 2013-06-22T04:15
at 2013-06-22T04:1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jera (傑拉‧維瑟)》之銘言:
: 標題: [討論] 排球比賽中發球方or接發方的得分率高?
: 時間: Thu Jun 20 07:50:04 2013
提供一下個人的看法好了~ 不一定是對的
不過我想這樣分析模式應該ok ^^"
有錯也請指教 但我只是分享就是了... ~""""~
===============================================================
是誰有利 要看各環節做得如何 (永遠都是相互比較而言)
不是發球或接發球的區分
簡單的區分:
發球 --> 接發球 (--> 舉球 --> 攻擊 --> 攔網 --> 防守) x n次循環
會產生對抗的是在下面的環節:
進攻方 防守方
=========================== ==========================
(1) 發球 vs 接發球
(2) (接發球 --> 舉球 --> 攻擊) vs (攔網 or 攔網+防守)
(3) (防守 --> 舉球 --> 攻擊) vs (攔網 or 攔網+防守)
(4) 以下(3)無限循環
當然還有攔網成功後,cover再進攻,或是防守球直接送回之類的其他變化
但是我們可以粗略的分成就是 進攻 和 防守 以免變得更加複雜
這邊舉的是通例,如果喜歡的話就加進去更多的變化
但基本上仍然是 進攻vs防守 不會變
****
如果一個球隊在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較弱,
那麼就會卡在那一個點 容易失分 或 影響後面的環節
****
(1)的結果會影響(2),(2)的結果會影響(3),之後類推
影響的結果,會造成之後 下一步中 進攻方的競爭力 被削弱 (防守方不變)
然後比拼攻守競爭力的優劣 沒分出勝負就下一循環
****
(1)中就是 發球和接發 的對抗,發球失誤就先跳過,
如果對雙方而言發球失誤是最主要的因素,
那就沒什麼好討論了 (對接發有利....?? 是連接都不用接.....)
那接發這邊的話,依相對能力(發球vs接發)不同 會造成好壞不等的結果
接發失敗是主要因素的話,那也就不用談了 (對接發顯然不利 ...)
****
討論在(2)及(3)中 接球(接發或接扣/吊)有起來的情況好了 (無直接失分)
還(2)(3)中,還有 舉球的調整能力,以及攻擊手的能力
然後才會有最後進攻的總結
如果舉球不好 或是攻擊手弱 那在(2)(3)中 進攻方最後的總結就是被減弱
如果因此對方的 (攔網 or 攔網-->防守) 變成"相對"強
那麼就會 防守方得分 (攔網得分)
或是 防守方有好的"下一步的開始" (接得好的話)
反過來說,如果前面進攻方 沒有削減掉防守方的下一步優勢的話
那對於下一個對抗下 就還是比較原來的優劣
****
各位可以發現 總的來說還是要比較對抗時 進攻和防守方的優劣
極端的情況下 (也就是專項特弱時) 就會死在該環節
愈先做到自己的特弱項的隊伍不利.....
EX.
發球總會失誤 --> 防守方有利 , 接發總會失誤 --> 進攻方有利
舉球/攻擊總會失誤 --> 防守方有利,攔網/防守總會失誤 --> 進攻方有利
而在非極端的情況下,也就是一般的情況下
主要就是看對抗時 進攻防守雙方的優劣比較結果 然後有個機率的因素
****
如果是實力相當 技術相當的對抗
對我來說 我覺得大部份的情況
主要是在於接發球那方多一次(2)的攻擊機會
而(1)影響到(2)的結果"不夠大"
因為以我看過的比賽,以及我所知曉的排球比賽的內容/技術而言,
(2)(3)這種對抗是得分的主要、而(1)的得分的情況"相對"較少
而(1)影響(2)很多的情況,在愈高級的對抗中愈不明顯 (平均而言)
(依我的經驗所得的結論,不同人看法不一)
****
大家看的比賽或著眼的點不同 所以推論出來的結果也不同
如果只探討單一環節來著眼整體的分析的話 似乎不是正常的狀況
當然 相信各位也看過極端的比賽(單一環節決定性高的比賽)
這種分析模式仍然可行 只是就沒什麼好討論了
因為基本上對抗性缺乏.......
****
以我的看法去回顧原po的問題
我想原po想研究的是 (1)造成(2)的影響是大還是小
再細分一點就是 (1)的進攻 造成 (1)的防守-->(2)的進攻 的影響是大是小
==> 如果影響很大 (且雙方對抗性相近) --> 發球方有利
==> 如果影響並不大 (且雙方對抗性相近) --> 接發球方有利
所以大家後面的討論 應該是在分析/爭論這個吧~~
這中間的變異也蠻多的
各隊伍對抗性是否真的接近、雙方是否都對每個環節都很熟練...etc.
****
除此之外,如果到(3) 或是(4)(5)之後
那麼 (1)->(2)這步的影響 就理應愈來愈小了
如果一場比賽總是打個n個來回才進一分
那麼發球/接發的因素就合理的被弱化
所以原po在計算上會有一個謬誤
若單純的以 發球方得分/接發球方得分 這種算法
並不能正確的衡量出發球/接發球的影響力
==> 因為 發球or接球方易得分 這件事
並不是每一次得分都和發球/接發相關
在來回多次後的對抗 或許是某個(4)(5)(6)(7)...etc的對抗導致
並不是因為(1)->(2)導致,那麼還能說是 發球/接發球 相關嗎?
如果只分析(1)->(2)的部份的話,或想變化多一點(1)->(2)->(3)的話
相較來說還合理一點... 土耳其聯賽的統計方式似乎有道理?(我沒細看 ^^")
如果不論這些內容只計算數字的話.... 似乎有些不合理
****
落落長~~ 僅供參考... ^^"
--
人生不過一個PUB 哭笑擠在一起孤單
未來長不過一首歌 愛恨都有唱不上去的最高音
--
: 標題: [討論] 排球比賽中發球方or接發方的得分率高?
: 時間: Thu Jun 20 07:50:04 2013
提供一下個人的看法好了~ 不一定是對的
不過我想這樣分析模式應該ok ^^"
有錯也請指教 但我只是分享就是了... ~""""~
===============================================================
是誰有利 要看各環節做得如何 (永遠都是相互比較而言)
不是發球或接發球的區分
簡單的區分:
發球 --> 接發球 (--> 舉球 --> 攻擊 --> 攔網 --> 防守) x n次循環
會產生對抗的是在下面的環節:
進攻方 防守方
=========================== ==========================
(1) 發球 vs 接發球
(2) (接發球 --> 舉球 --> 攻擊) vs (攔網 or 攔網+防守)
(3) (防守 --> 舉球 --> 攻擊) vs (攔網 or 攔網+防守)
(4) 以下(3)無限循環
當然還有攔網成功後,cover再進攻,或是防守球直接送回之類的其他變化
但是我們可以粗略的分成就是 進攻 和 防守 以免變得更加複雜
這邊舉的是通例,如果喜歡的話就加進去更多的變化
但基本上仍然是 進攻vs防守 不會變
****
如果一個球隊在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較弱,
那麼就會卡在那一個點 容易失分 或 影響後面的環節
****
(1)的結果會影響(2),(2)的結果會影響(3),之後類推
影響的結果,會造成之後 下一步中 進攻方的競爭力 被削弱 (防守方不變)
然後比拼攻守競爭力的優劣 沒分出勝負就下一循環
****
(1)中就是 發球和接發 的對抗,發球失誤就先跳過,
如果對雙方而言發球失誤是最主要的因素,
那就沒什麼好討論了 (對接發有利....?? 是連接都不用接.....)
那接發這邊的話,依相對能力(發球vs接發)不同 會造成好壞不等的結果
接發失敗是主要因素的話,那也就不用談了 (對接發顯然不利 ...)
****
討論在(2)及(3)中 接球(接發或接扣/吊)有起來的情況好了 (無直接失分)
還(2)(3)中,還有 舉球的調整能力,以及攻擊手的能力
然後才會有最後進攻的總結
如果舉球不好 或是攻擊手弱 那在(2)(3)中 進攻方最後的總結就是被減弱
如果因此對方的 (攔網 or 攔網-->防守) 變成"相對"強
那麼就會 防守方得分 (攔網得分)
或是 防守方有好的"下一步的開始" (接得好的話)
反過來說,如果前面進攻方 沒有削減掉防守方的下一步優勢的話
那對於下一個對抗下 就還是比較原來的優劣
****
各位可以發現 總的來說還是要比較對抗時 進攻和防守方的優劣
極端的情況下 (也就是專項特弱時) 就會死在該環節
愈先做到自己的特弱項的隊伍不利.....
EX.
發球總會失誤 --> 防守方有利 , 接發總會失誤 --> 進攻方有利
舉球/攻擊總會失誤 --> 防守方有利,攔網/防守總會失誤 --> 進攻方有利
而在非極端的情況下,也就是一般的情況下
主要就是看對抗時 進攻防守雙方的優劣比較結果 然後有個機率的因素
****
如果是實力相當 技術相當的對抗
對我來說 我覺得大部份的情況
主要是在於接發球那方多一次(2)的攻擊機會
而(1)影響到(2)的結果"不夠大"
因為以我看過的比賽,以及我所知曉的排球比賽的內容/技術而言,
(2)(3)這種對抗是得分的主要、而(1)的得分的情況"相對"較少
而(1)影響(2)很多的情況,在愈高級的對抗中愈不明顯 (平均而言)
(依我的經驗所得的結論,不同人看法不一)
****
大家看的比賽或著眼的點不同 所以推論出來的結果也不同
如果只探討單一環節來著眼整體的分析的話 似乎不是正常的狀況
當然 相信各位也看過極端的比賽(單一環節決定性高的比賽)
這種分析模式仍然可行 只是就沒什麼好討論了
因為基本上對抗性缺乏.......
****
以我的看法去回顧原po的問題
我想原po想研究的是 (1)造成(2)的影響是大還是小
再細分一點就是 (1)的進攻 造成 (1)的防守-->(2)的進攻 的影響是大是小
==> 如果影響很大 (且雙方對抗性相近) --> 發球方有利
==> 如果影響並不大 (且雙方對抗性相近) --> 接發球方有利
所以大家後面的討論 應該是在分析/爭論這個吧~~
這中間的變異也蠻多的
各隊伍對抗性是否真的接近、雙方是否都對每個環節都很熟練...etc.
****
除此之外,如果到(3) 或是(4)(5)之後
那麼 (1)->(2)這步的影響 就理應愈來愈小了
如果一場比賽總是打個n個來回才進一分
那麼發球/接發的因素就合理的被弱化
所以原po在計算上會有一個謬誤
若單純的以 發球方得分/接發球方得分 這種算法
並不能正確的衡量出發球/接發球的影響力
==> 因為 發球or接球方易得分 這件事
並不是每一次得分都和發球/接發相關
在來回多次後的對抗 或許是某個(4)(5)(6)(7)...etc的對抗導致
並不是因為(1)->(2)導致,那麼還能說是 發球/接發球 相關嗎?
如果只分析(1)->(2)的部份的話,或想變化多一點(1)->(2)->(3)的話
相較來說還合理一點... 土耳其聯賽的統計方式似乎有道理?(我沒細看 ^^")
如果不論這些內容只計算數字的話.... 似乎有些不合理
****
落落長~~ 僅供參考... ^^"
--
人生不過一個PUB 哭笑擠在一起孤單
未來長不過一首歌 愛恨都有唱不上去的最高音
--
Tags:
排球
All Comments

By Andrew
at 2013-06-24T16:45
at 2013-06-24T16:45

By Emily
at 2013-06-25T03:59
at 2013-06-25T03:59

By Christine
at 2013-06-27T06:47
at 2013-06-27T06:47

By Delia
at 2013-07-01T19:44
at 2013-07-01T19:4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3-07-03T03:15
at 2013-07-03T03:15

By Ina
at 2013-07-03T05:39
at 2013-07-03T05:39

By Rosalind
at 2013-07-05T14:23
at 2013-07-05T14:23

By Anthony
at 2013-07-05T18:30
at 2013-07-05T18:30

By Freda
at 2013-07-09T13:56
at 2013-07-09T13:56

By Kristin
at 2013-07-09T22:25
at 2013-07-09T22:25

By Damian
at 2013-07-13T20:25
at 2013-07-13T20:25

By Queena
at 2013-07-18T01:06
at 2013-07-18T01:06
Related Posts
世青女排錦標賽轉播

By Elma
at 2013-06-21T19:40
at 2013-06-21T19:40
6/26~6/30 台北約Play

By Agnes
at 2013-06-20T15:32
at 2013-06-20T15:32
第五屆海山盃排球錦標賽

By Joe
at 2013-06-20T12:26
at 2013-06-20T12:26
6/20晚上7點半南港高工打球

By Heather
at 2013-06-20T10:56
at 2013-06-20T10:56
排球比賽中發球方or接發方的得分率高?

By Anthony
at 2013-06-20T07:50
at 2013-06-20T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