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忍不住認真了 (全馬 2:35 訓練) - 路跑 Road Running

By Franklin
at 2018-04-04T07:58
at 2018-04-04T07:58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版刊登在個人臉書頁:https://goo.gl/358vDW
再次謝謝路跑板跑友。
--
不過就是跑步嗎,這麼認真幹嘛?
從小生長在傳統家庭,父母對姊姊和我的期望就是把書讀好。運動只是強身健體的一種方
式,是不能當作專長培養的。小時候我最喜歡上的課程是體育課,但運動始終沒有成為我
的專業;即使是在大學進了系籃,大三成了隊長,這個觀念在我父母心中仍然沒有改變,
特別是母親。
「少打一點球,會傷膝蓋」
「我有在重訓啦,這樣就比較能夠保護膝蓋」
「你別像拼命三郎」
「可是上了場本來就要全力以赴呀」
「不是叫你不要把自己弄受傷?」
「我有盡量保護自己,可是有時候就沒辦法...」
老媽每次帶我去復健科掛號總是皺著眉頭一面叨念,其實就是關心和捨不得。運動始終是
我熱愛的事,甚至會上網搜尋經典射手的教學影片 (例如 Michael Jordan, Ray Allen)
然後抱著一顆籃球跑到家附近的球場偷練一整個下午,度過一整個夏天。然後等到新學期
開始...
「你怎麼突然變這麼準!?」
「哼,射手的天份!」
現在想想,原來偷練這種事,不是現在才流行。
--
十年過去了,有如灌籃高手中挑戰最高層級的流川楓,飄洋過海到了美國。不過沒意料到
的是我已經放下了籃球,而拾起了另一項運動。
「你下次要去哪裡跑?」
「下一場是波士頓」
「要保護自己、要照顧膝蓋、不要跑太多...」
「好,我知道」
「波士頓!就是那個很厲害的波士頓嗎?」視訊電話中傳來了另一個聲音,是老爸。
老爸的運動天份普普通通,但是對於運動的熱情還是有的。其實我寧可相信他在那個比較
辛苦的年代,只能在乎生活,而運動根本是奢侈。所以他也許不是沒有天份,而是從來沒
有機會被實現。不過他真的對我很好,還曾經陪我去看中華職棒,即使過程中一直在打哈
欠...
「對,就是那個很厲害的波士頓!」
--
迄今 15 週平均 100 英里 (約為 161 公里) 而 3 個多月來我只休息了一天。
每天早晨醒來,我想的不是跑與不跑,而是跑多遠跟跑多少。
不跑,其實並不是一個選項。就像經營事業、就像上班一樣,不去上班其實不是一個選
擇...除非你真的覺得很糟。2 月 1 日休息了一天,是因為剛結束了單月 700 公里的超
大循環,給自己的一點點獎勵。不過那天下午,我還是去重訓了...
波士頓馬拉松就是一個這麼神奇的地方。在那邊,你會遇到很多像我這樣的人。
抒情文結束了,下面的內容就是訓練筆記,對訓練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到這邊就好。
因為下面真的很無聊,別說我沒警告你 (笑)
這個週期的訓練主要是基於兩本書、一個好隊友、還有幾個好夥伴一起完成的。
兩本書
1. Hansons Marathon Method: A Renegade Path to Your Fastest Marathon - Luke
Humphrey
2. Run Faster from the 5K to the Marathon - Brad Hudson
Hansons 的內容我已經提過好多次,詳見底下附錄區 [1][2][3][4]. Brad Hudson 這本
書特別推薦給所有自己當教練的跑者,它的內容不在於死硬的課表制訂,而是幫助跑者作
賽事規劃,自我評測,乃至於長期的發展。
長期的發展於我而言是特別重要的。畢竟耐力運動的發展週期是以年為單位,而從投入到
真正結果可能要花 5~10 年。眼光放長遠一點,就比較不會在意枝微末節的小事,例如一
兩次的訓練沒有達標,或是突如其來的小比賽等等。
根據訓練週期,同樣可以略分為以下:
基礎期:6 週
強化期:5 週
巔峰期:3 週
減量期:3 週
第一週:139.9 km (山坡跑、長跑)
第二週:151.1 km (山坡跑、間歇跑、長跑)
第三週:163.8 km (山坡跑、間歇跑、長跑)
第四週:143.9 km (山坡跑、間歇跑、長跑)
第五週:153.3 km (法特雷克、間歇跑、長跑)
第六週:161.0 km (間歇跑、乳酸門檻跑、長跑)
第七週:143.4 km (配速跑、長跑)
第八週:167.7 km (間歇跑、配速跑、長跑)
第九週:162.9 km (間歇跑、配速跑、長跑)
第十週:143.0 km (間歇跑、長跑、山坡跑)
第十一週:173.9 km (配速跑、長跑)
第十二週:158.2 km (間歇跑、配速跑、半馬模擬賽)
第十三週:164.7 km (配速跑、長跑)
第十四週:182.7 km (間歇跑、配速跑、長跑)
第十五週:138.8 km (間歇跑、配速跑、長跑)
第十六週:115 km (5K 自測、配速跑)
第十七週: 80 km (預計)
--
基礎期:6 週
週平均:155 公里
這次準備期間拉得很長,總算有個好好打底的機會。同時在跑友丹丹的建議下,透過基礎
期嘗試一些新的內容,在專項訓練前全面為體能打下更好的基礎。包括:
A. 一日兩跑
作為增加總跑量以及增強有氧耐力的手段,在這個週期我總算開始認真面對一日兩跑的課
表。原理其實也很簡單:在能夠維持訓練質量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跑量,就代表
了有氧耐力的提升。
不得不說剛開始嘗試實在非常痛苦。第二趟一起腳通常只有 5:40 min/km, 比我的 MP (
馬拉松配速) 慢了將近兩分鐘,而且大約只能跑 5 公里就很累。這時候心態就很重要,
要告訴自己第二趟是「多的」,再慢也沒關係,再短也無所謂,但是要堅持跑。
大概堅持了兩個月,撐過陣痛期身體也慢慢習慣了。速度提升到 5:00 min/km 與平時的
輕鬆跑相符,而單趟也可以跑到 8~10 公里。我一週通常會進行 3 次一日兩跑,等同於
週跑量提升了 25~30 公里,而這就是我的週跑量能從上個訓練週期的 130 公里,直接躍
升到 160 公里的最大原因。
B. 肌力訓練
我將肌力訓練劃分為:胸、背、核心、腿四種,一組 30 分鐘。一個禮拜總共會安排 5
次肌力訓練,而核心跟腿是其中最重要的。胸背真的就是練身體健康,對長跑幫助極小,
不過脫上衣比較好看 (笑)
一日兩跑跟肌力訓練,通常都是利用午休時間去公司健身房練,練完了吃午餐。 由於時
間不夠,我反而發覺午睡對我而言不是必須 (特別是美國人是不睡午覺的) 。只要能暫時
跟工作分開一下,無論是睡覺、散步、甚至是健身,結束後喝杯咖啡,對我來說都有重振
精神的效果。
C. 跑坡訓練
Brad Hudson 書中把跑坡視為「腿的重量訓練」,所以我在基礎期一週至少會安排一次的
跑坡。無論是直接上山路跑,還是找個人行道路橋練衝刺跑 (12 秒 x 10 趟, 全力),都
對基礎期的腿部肌肉訓練很有幫助,也因為跑坡用到的肌肉不一樣,能夠召集更多的神經
元。
D. 短間歇
(8x800, 10x1000, 10x1200) 幾種組合,配速在 5~10K 左右。目的是刺激最大攝氧量以
及提高跑步經濟性。
--
強化期:5 週
週平均:160 公里
進入強化期之後,課表就回歸最熟悉的漢森,以長間歇、配速跑、長跑為主。
A. 長間歇
(6x1600m, 3x3200m, 2x4800m) 配速約為 HMP-10K 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我是耐力型
的跑者,所以在增加難度的時候,寧願選擇更短的間休而非更快的配速。例如:如果我
的 6x1600m, Rest 400m 已經可以順利跑到接近 10K 配速。那與其提升速度,我會寧願
選擇減少間休到 300m, 或是 2 分鐘。
理由是如果最終目的是馬拉松配速,那無限上綱的間歇配速其實幫助有限,而採取短間休
更有刺激高檔耐力的效果。不過這要依據每個人的身體型態,速度型跑者練法也許就不相
同。
B. 配速跑
12-16 公里的馬拉松配速跑,如果後段感覺不錯可以漸進到半馬配速。
C. 長跑
32~36 公里長跑,配速 MP+30s/km. 同樣如果後段感覺好,可以加入一些變化。例如
4x1600m on-off (1600@MP, 1600@MP+30s, 重複四次)
不過要記得,加在長跑課表裡的任何速度訓練,都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我一般在進行此類
長跑訓練前,會保證至少有兩天的輕鬆跑,而且在前一晚還會進行適量的肝醣超補。
--
巔峰期:3 週
週平均:168 公里
經過了基礎期跟強化期,現在 MP 對你來說應該是雖然感覺辛苦,但不會太難才對。巔峰
期的重點就是維持強化期的課表外,再度提高里程,達成超負荷的概念。而身體經過超負
荷之後會進入超補償,如此一來,一個更強的自己就誕生了。當然,前提是你得平安撐過
超負荷才行...
維持強化期的課表之外,也安排了幾個重點訓練當作狀態確認。
A. 半馬測試賽
在倒數五週進行了測試賽,目標是以 MP 跑半馬距離,同時也訓練服裝、賽前準備、賽中
補給等事項,最後在沒有減量的前順利達標。
半馬測試賽可以是自測,也可以是實際參加比賽。但如果是參加半馬賽,一定要保守起步
,前 15 公里都要按捺住想衝刺的心,哪怕狀況再好都一樣。如果會被 PB 或名次誘惑不
如就不要比,得不償失。
B. Peak Long (16K@Long+19K@MP)
距離比賽三週,也是巔峰期的最後一週,是最長也最難的訓練,沒有之一。
當週在跑週六長跑以前,從週一至五我已經累積了 130 公里。經過 16K Long Pace 熱身
後,腿的感覺已經跟全馬比賽半程的疲勞感差不多了。
這時候再接著跑 19K@MP, 模擬的就是是全馬比賽的最後 19K!
我必須再次強調這樣的課表都是特別設計過的,而且也會因為該訓練作特別的準備,例如
:前兩天都是輕鬆跑、後兩天安排恢復跑,前晚作肝醣超補,練習中要補給水、能量膠,
並且隨時做好最壞準備:撤退的打算。
跑過了對於信心的加持不只是一點點,可是比這更重要的是,絕對不能在這時候受傷!
--
減量期:3 週
週跑量:138 KM -> 115 KM (預計) -> 80 KM (預計)
由於這個週期的訓練量實在非常大,這次的減量期由以往的兩週拉長到了三週。著重在質
量訓練的完成率,同時適時拿掉一日兩跑、全面削減輕鬆跑的長度,藉以降低總跑量。
身體在這時候可能會覺得特別疲累,因為總算逮到機會開始進行超補償,這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選擇會在減量期同時進行減重,但在操作上要特別小心,在降低熱量的同時一定要
保證營養的攝取。
在減量期生病的人還真不是一兩個,千萬不要在這時候功虧一簣!
減量期比較特別的課表只有一個,而以維持跑感為主。
A. 5000 Meter Time Trial
這是丹丹建議我在賽前兩週跑的操場計時自測,我就直接引用他的說法:
"好處是: 1. 強度大,比賽配速相對輕鬆,跑完會很有信心 2. 距離短,即便你跑得飛快
,也不會影響恢復 3. 綜合乳酸門檻/最大攝氧/跑步經濟性,讓腳感輕快。
這邊要說明一下,有鑑於前一個週期他以interval和long run(kid of prolonged tempo)
為主的訓練安排,這個週期我個人認為如果他的常態里程能再提升,會有更顯著的進展,
所以在年初和他討論後提供doubles的安排給他參考,也如預期執行得十分理想。
然而,在剛開始執行、適應doubles的前幾個週期,許多跑者常會因為里程取代了過往習
慣的速度,即便測驗賽和常態均速都有所提升,面對重要的比賽心裡還是會怕怕的,這是
人之常情,會害怕自己是不是速度跑不起來,而對於自己的體能沒有足夠信心,進而影響
比賽。
這點我不確定Jay的狀況,但我平時和Jay互動的經驗,知道他是不會在賽前出亂子的跑者
,所以在賽前兩週建議他可以跑一個5K TT,如果狀況如預期,我估計他在這個週期的累
積,會跑出最快的個人紀錄,也讓他在賽前能吞下最後一顆定心丸,接下來就是瀟灑地站
上霍普金頓的賽道上了。
眼光放長來看,就是前一個週期的速度,加上這個週期的體能進展,綜合出來的結果,每
個人的狀況都不同,適合的安排也不一樣,從小週期到大格局,才能有綜觀全局的突破,
就如Jay所言,不論結果如何,這個訓練週期已經是一個成功的經驗,因為這段時間的努
力,已經打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自己。 "
--
2018 波士頓馬拉松,我的設定目標是 2 小時 35 分。
"馬拉松在按下報名鍵之前就已經開始,而在你站上起跑線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每個人一天都一樣有 24 小時,而訓練頂多佔據其中的 1~2 個小時。如何在其它的 22
小時把自己當作專業選手一般吃喝、休息恢復,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訓練本身。總有人說
:不過就是跑步嗎,這麼認真幹嘛?
可是對我來說,人生有幾次能夠為自己深愛的事拼搏一場?
而我就是忍不住認真了。
謝謝一路上支持我的家人和夥伴。剩下的,就留到波士頓再說了。
--
再次謝謝路跑板跑友。
--
不過就是跑步嗎,這麼認真幹嘛?
從小生長在傳統家庭,父母對姊姊和我的期望就是把書讀好。運動只是強身健體的一種方
式,是不能當作專長培養的。小時候我最喜歡上的課程是體育課,但運動始終沒有成為我
的專業;即使是在大學進了系籃,大三成了隊長,這個觀念在我父母心中仍然沒有改變,
特別是母親。
「少打一點球,會傷膝蓋」
「我有在重訓啦,這樣就比較能夠保護膝蓋」
「你別像拼命三郎」
「可是上了場本來就要全力以赴呀」
「不是叫你不要把自己弄受傷?」
「我有盡量保護自己,可是有時候就沒辦法...」
老媽每次帶我去復健科掛號總是皺著眉頭一面叨念,其實就是關心和捨不得。運動始終是
我熱愛的事,甚至會上網搜尋經典射手的教學影片 (例如 Michael Jordan, Ray Allen)
然後抱著一顆籃球跑到家附近的球場偷練一整個下午,度過一整個夏天。然後等到新學期
開始...
「你怎麼突然變這麼準!?」
「哼,射手的天份!」
現在想想,原來偷練這種事,不是現在才流行。
--
十年過去了,有如灌籃高手中挑戰最高層級的流川楓,飄洋過海到了美國。不過沒意料到
的是我已經放下了籃球,而拾起了另一項運動。
「你下次要去哪裡跑?」
「下一場是波士頓」
「要保護自己、要照顧膝蓋、不要跑太多...」
「好,我知道」
「波士頓!就是那個很厲害的波士頓嗎?」視訊電話中傳來了另一個聲音,是老爸。
老爸的運動天份普普通通,但是對於運動的熱情還是有的。其實我寧可相信他在那個比較
辛苦的年代,只能在乎生活,而運動根本是奢侈。所以他也許不是沒有天份,而是從來沒
有機會被實現。不過他真的對我很好,還曾經陪我去看中華職棒,即使過程中一直在打哈
欠...
「對,就是那個很厲害的波士頓!」
--
迄今 15 週平均 100 英里 (約為 161 公里) 而 3 個多月來我只休息了一天。
每天早晨醒來,我想的不是跑與不跑,而是跑多遠跟跑多少。
不跑,其實並不是一個選項。就像經營事業、就像上班一樣,不去上班其實不是一個選
擇...除非你真的覺得很糟。2 月 1 日休息了一天,是因為剛結束了單月 700 公里的超
大循環,給自己的一點點獎勵。不過那天下午,我還是去重訓了...
波士頓馬拉松就是一個這麼神奇的地方。在那邊,你會遇到很多像我這樣的人。
抒情文結束了,下面的內容就是訓練筆記,對訓練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到這邊就好。
因為下面真的很無聊,別說我沒警告你 (笑)
這個週期的訓練主要是基於兩本書、一個好隊友、還有幾個好夥伴一起完成的。
兩本書
1. Hansons Marathon Method: A Renegade Path to Your Fastest Marathon - Luke
Humphrey
2. Run Faster from the 5K to the Marathon - Brad Hudson
Hansons 的內容我已經提過好多次,詳見底下附錄區 [1][2][3][4]. Brad Hudson 這本
書特別推薦給所有自己當教練的跑者,它的內容不在於死硬的課表制訂,而是幫助跑者作
賽事規劃,自我評測,乃至於長期的發展。
長期的發展於我而言是特別重要的。畢竟耐力運動的發展週期是以年為單位,而從投入到
真正結果可能要花 5~10 年。眼光放長遠一點,就比較不會在意枝微末節的小事,例如一
兩次的訓練沒有達標,或是突如其來的小比賽等等。
根據訓練週期,同樣可以略分為以下:
基礎期:6 週
強化期:5 週
巔峰期:3 週
減量期:3 週
第一週:139.9 km (山坡跑、長跑)
第二週:151.1 km (山坡跑、間歇跑、長跑)
第三週:163.8 km (山坡跑、間歇跑、長跑)
第四週:143.9 km (山坡跑、間歇跑、長跑)
第五週:153.3 km (法特雷克、間歇跑、長跑)
第六週:161.0 km (間歇跑、乳酸門檻跑、長跑)
第七週:143.4 km (配速跑、長跑)
第八週:167.7 km (間歇跑、配速跑、長跑)
第九週:162.9 km (間歇跑、配速跑、長跑)
第十週:143.0 km (間歇跑、長跑、山坡跑)
第十一週:173.9 km (配速跑、長跑)
第十二週:158.2 km (間歇跑、配速跑、半馬模擬賽)
第十三週:164.7 km (配速跑、長跑)
第十四週:182.7 km (間歇跑、配速跑、長跑)
第十五週:138.8 km (間歇跑、配速跑、長跑)
第十六週:115 km (5K 自測、配速跑)
第十七週: 80 km (預計)
--
基礎期:6 週
週平均:155 公里
這次準備期間拉得很長,總算有個好好打底的機會。同時在跑友丹丹的建議下,透過基礎
期嘗試一些新的內容,在專項訓練前全面為體能打下更好的基礎。包括:
A. 一日兩跑
作為增加總跑量以及增強有氧耐力的手段,在這個週期我總算開始認真面對一日兩跑的課
表。原理其實也很簡單:在能夠維持訓練質量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跑量,就代表
了有氧耐力的提升。
不得不說剛開始嘗試實在非常痛苦。第二趟一起腳通常只有 5:40 min/km, 比我的 MP (
馬拉松配速) 慢了將近兩分鐘,而且大約只能跑 5 公里就很累。這時候心態就很重要,
要告訴自己第二趟是「多的」,再慢也沒關係,再短也無所謂,但是要堅持跑。
大概堅持了兩個月,撐過陣痛期身體也慢慢習慣了。速度提升到 5:00 min/km 與平時的
輕鬆跑相符,而單趟也可以跑到 8~10 公里。我一週通常會進行 3 次一日兩跑,等同於
週跑量提升了 25~30 公里,而這就是我的週跑量能從上個訓練週期的 130 公里,直接躍
升到 160 公里的最大原因。
B. 肌力訓練
我將肌力訓練劃分為:胸、背、核心、腿四種,一組 30 分鐘。一個禮拜總共會安排 5
次肌力訓練,而核心跟腿是其中最重要的。胸背真的就是練身體健康,對長跑幫助極小,
不過脫上衣比較好看 (笑)
一日兩跑跟肌力訓練,通常都是利用午休時間去公司健身房練,練完了吃午餐。 由於時
間不夠,我反而發覺午睡對我而言不是必須 (特別是美國人是不睡午覺的) 。只要能暫時
跟工作分開一下,無論是睡覺、散步、甚至是健身,結束後喝杯咖啡,對我來說都有重振
精神的效果。
C. 跑坡訓練
Brad Hudson 書中把跑坡視為「腿的重量訓練」,所以我在基礎期一週至少會安排一次的
跑坡。無論是直接上山路跑,還是找個人行道路橋練衝刺跑 (12 秒 x 10 趟, 全力),都
對基礎期的腿部肌肉訓練很有幫助,也因為跑坡用到的肌肉不一樣,能夠召集更多的神經
元。
D. 短間歇
(8x800, 10x1000, 10x1200) 幾種組合,配速在 5~10K 左右。目的是刺激最大攝氧量以
及提高跑步經濟性。
--
強化期:5 週
週平均:160 公里
進入強化期之後,課表就回歸最熟悉的漢森,以長間歇、配速跑、長跑為主。
A. 長間歇
(6x1600m, 3x3200m, 2x4800m) 配速約為 HMP-10K 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我是耐力型
的跑者,所以在增加難度的時候,寧願選擇更短的間休而非更快的配速。例如:如果我
的 6x1600m, Rest 400m 已經可以順利跑到接近 10K 配速。那與其提升速度,我會寧願
選擇減少間休到 300m, 或是 2 分鐘。
理由是如果最終目的是馬拉松配速,那無限上綱的間歇配速其實幫助有限,而採取短間休
更有刺激高檔耐力的效果。不過這要依據每個人的身體型態,速度型跑者練法也許就不相
同。
B. 配速跑
12-16 公里的馬拉松配速跑,如果後段感覺不錯可以漸進到半馬配速。
C. 長跑
32~36 公里長跑,配速 MP+30s/km. 同樣如果後段感覺好,可以加入一些變化。例如
4x1600m on-off (1600@MP, 1600@MP+30s, 重複四次)
不過要記得,加在長跑課表裡的任何速度訓練,都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我一般在進行此類
長跑訓練前,會保證至少有兩天的輕鬆跑,而且在前一晚還會進行適量的肝醣超補。
--
巔峰期:3 週
週平均:168 公里
經過了基礎期跟強化期,現在 MP 對你來說應該是雖然感覺辛苦,但不會太難才對。巔峰
期的重點就是維持強化期的課表外,再度提高里程,達成超負荷的概念。而身體經過超負
荷之後會進入超補償,如此一來,一個更強的自己就誕生了。當然,前提是你得平安撐過
超負荷才行...
維持強化期的課表之外,也安排了幾個重點訓練當作狀態確認。
A. 半馬測試賽
在倒數五週進行了測試賽,目標是以 MP 跑半馬距離,同時也訓練服裝、賽前準備、賽中
補給等事項,最後在沒有減量的前順利達標。
半馬測試賽可以是自測,也可以是實際參加比賽。但如果是參加半馬賽,一定要保守起步
,前 15 公里都要按捺住想衝刺的心,哪怕狀況再好都一樣。如果會被 PB 或名次誘惑不
如就不要比,得不償失。
B. Peak Long (16K@Long+19K@MP)
距離比賽三週,也是巔峰期的最後一週,是最長也最難的訓練,沒有之一。
當週在跑週六長跑以前,從週一至五我已經累積了 130 公里。經過 16K Long Pace 熱身
後,腿的感覺已經跟全馬比賽半程的疲勞感差不多了。
這時候再接著跑 19K@MP, 模擬的就是是全馬比賽的最後 19K!
我必須再次強調這樣的課表都是特別設計過的,而且也會因為該訓練作特別的準備,例如
:前兩天都是輕鬆跑、後兩天安排恢復跑,前晚作肝醣超補,練習中要補給水、能量膠,
並且隨時做好最壞準備:撤退的打算。
跑過了對於信心的加持不只是一點點,可是比這更重要的是,絕對不能在這時候受傷!
--
減量期:3 週
週跑量:138 KM -> 115 KM (預計) -> 80 KM (預計)
由於這個週期的訓練量實在非常大,這次的減量期由以往的兩週拉長到了三週。著重在質
量訓練的完成率,同時適時拿掉一日兩跑、全面削減輕鬆跑的長度,藉以降低總跑量。
身體在這時候可能會覺得特別疲累,因為總算逮到機會開始進行超補償,這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選擇會在減量期同時進行減重,但在操作上要特別小心,在降低熱量的同時一定要
保證營養的攝取。
在減量期生病的人還真不是一兩個,千萬不要在這時候功虧一簣!
減量期比較特別的課表只有一個,而以維持跑感為主。
A. 5000 Meter Time Trial
這是丹丹建議我在賽前兩週跑的操場計時自測,我就直接引用他的說法:
"好處是: 1. 強度大,比賽配速相對輕鬆,跑完會很有信心 2. 距離短,即便你跑得飛快
,也不會影響恢復 3. 綜合乳酸門檻/最大攝氧/跑步經濟性,讓腳感輕快。
這邊要說明一下,有鑑於前一個週期他以interval和long run(kid of prolonged tempo)
為主的訓練安排,這個週期我個人認為如果他的常態里程能再提升,會有更顯著的進展,
所以在年初和他討論後提供doubles的安排給他參考,也如預期執行得十分理想。
然而,在剛開始執行、適應doubles的前幾個週期,許多跑者常會因為里程取代了過往習
慣的速度,即便測驗賽和常態均速都有所提升,面對重要的比賽心裡還是會怕怕的,這是
人之常情,會害怕自己是不是速度跑不起來,而對於自己的體能沒有足夠信心,進而影響
比賽。
這點我不確定Jay的狀況,但我平時和Jay互動的經驗,知道他是不會在賽前出亂子的跑者
,所以在賽前兩週建議他可以跑一個5K TT,如果狀況如預期,我估計他在這個週期的累
積,會跑出最快的個人紀錄,也讓他在賽前能吞下最後一顆定心丸,接下來就是瀟灑地站
上霍普金頓的賽道上了。
眼光放長來看,就是前一個週期的速度,加上這個週期的體能進展,綜合出來的結果,每
個人的狀況都不同,適合的安排也不一樣,從小週期到大格局,才能有綜觀全局的突破,
就如Jay所言,不論結果如何,這個訓練週期已經是一個成功的經驗,因為這段時間的努
力,已經打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自己。 "
--
2018 波士頓馬拉松,我的設定目標是 2 小時 35 分。
"馬拉松在按下報名鍵之前就已經開始,而在你站上起跑線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每個人一天都一樣有 24 小時,而訓練頂多佔據其中的 1~2 個小時。如何在其它的 22
小時把自己當作專業選手一般吃喝、休息恢復,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訓練本身。總有人說
:不過就是跑步嗎,這麼認真幹嘛?
可是對我來說,人生有幾次能夠為自己深愛的事拼搏一場?
而我就是忍不住認真了。
謝謝一路上支持我的家人和夥伴。剩下的,就留到波士頓再說了。
--
Tags:
路跑
All Comments

By Quanna
at 2018-04-04T09:01
at 2018-04-04T09:01

By Isabella
at 2018-04-04T10:04
at 2018-04-04T10:04

By Ivy
at 2018-04-04T11:08
at 2018-04-04T11:08

By Emily
at 2018-04-04T12:11
at 2018-04-04T12:11

By Bethany
at 2018-04-04T13:14
at 2018-04-04T13:14

By Isabella
at 2018-04-04T14:17
at 2018-04-04T14:17

By Wallis
at 2018-04-06T17:12
at 2018-04-06T17:12

By Anthony
at 2018-04-06T18:15
at 2018-04-06T18:15

By Jake
at 2018-04-06T19:18
at 2018-04-06T19:18

By Madame
at 2018-04-06T20:21
at 2018-04-06T20:21

By Bennie
at 2018-04-06T21:25
at 2018-04-06T21:25

By Michael
at 2018-04-06T22:28
at 2018-04-06T22:28

By Donna
at 2018-04-06T23:31
at 2018-04-06T23:31

By Gary
at 2018-04-07T00:34
at 2018-04-07T00:34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4-07T01:38
at 2018-04-07T01:38

By Ethan
at 2018-04-07T02:41
at 2018-04-07T02:41

By Jacky
at 2018-04-07T03:44
at 2018-04-07T03:44

By Elizabeth
at 2018-04-07T04:47
at 2018-04-07T04:47

By Yuri
at 2018-04-07T05:51
at 2018-04-07T05:51

By Olivia
at 2018-04-07T06:54
at 2018-04-07T06:54

By Lucy
at 2018-04-07T07:57
at 2018-04-07T07:57

By Quanna
at 2018-04-07T09:00
at 2018-04-07T09:00

By Carol
at 2018-04-07T10:03
at 2018-04-07T10:03

By John
at 2018-04-07T11:07
at 2018-04-07T11:07

By Lauren
at 2018-04-07T12:10
at 2018-04-07T12:10

By Kelly
at 2018-04-07T13:13
at 2018-04-07T13:13

By Emily
at 2018-04-07T14:16
at 2018-04-07T14:16

By Edith
at 2018-04-07T15:20
at 2018-04-07T15:20

By Ula
at 2018-04-07T16:23
at 2018-04-07T16:23

By Steve
at 2018-04-07T17:26
at 2018-04-07T17:26

By Candice
at 2018-04-07T18:29
at 2018-04-07T18:29

By Megan
at 2018-04-07T19:33
at 2018-04-07T19:33

By Dora
at 2018-04-07T20:36
at 2018-04-07T20:36

By Agnes
at 2018-04-07T21:39
at 2018-04-07T21:39

By Joseph
at 2018-04-07T22:42
at 2018-04-07T22:42

By Rachel
at 2018-04-07T23:46
at 2018-04-07T23:46

By Gary
at 2018-04-08T00:49
at 2018-04-08T00:49

By Margaret
at 2018-04-08T01:52
at 2018-04-08T01:52

By Poppy
at 2018-04-08T02:55
at 2018-04-08T02:55

By Anonymous
at 2018-04-08T03:58
at 2018-04-08T03:58

By Andy
at 2018-04-08T05:02
at 2018-04-08T05:02

By James
at 2018-04-08T06:05
at 2018-04-08T06:05

By Zanna
at 2018-04-08T07:08
at 2018-04-08T07:08

By Genevieve
at 2018-04-08T08:11
at 2018-04-08T08:11

By Yuri
at 2018-04-08T09:15
at 2018-04-08T09:15

By Quanna
at 2018-04-08T10:18
at 2018-04-08T10:18

By Candice
at 2018-04-08T11:21
at 2018-04-08T11:21

By Valerie
at 2018-04-08T12:24
at 2018-04-08T12:24

By Ethan
at 2018-04-08T13:28
at 2018-04-08T13:28

By William
at 2018-04-08T14:31
at 2018-04-08T14:31

By Yedda
at 2018-04-08T15:34
at 2018-04-08T15:34

By Zanna
at 2018-04-08T16:37
at 2018-04-08T16:37

By Rosalind
at 2018-04-08T17:40
at 2018-04-08T17:40

By Belly
at 2018-04-08T18:44
at 2018-04-08T18:44

By Frederica
at 2018-04-08T19:47
at 2018-04-08T19:47

By Hamiltion
at 2018-04-08T20:50
at 2018-04-08T20:5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4-08T21:53
at 2018-04-08T21:53

By Valerie
at 2018-04-08T22:57
at 2018-04-08T22:57

By Valerie
at 2018-04-09T00:00
at 2018-04-09T00:00

By Hamiltion
at 2018-04-09T01:03
at 2018-04-09T01:03

By Catherine
at 2018-04-09T02:06
at 2018-04-09T02:06

By Jacky
at 2018-04-09T03:10
at 2018-04-09T03:10

By Candice
at 2018-04-09T04:13
at 2018-04-09T04:13

By Zanna
at 2018-04-09T05:16
at 2018-04-09T05:16

By Barb Cronin
at 2018-04-09T06:19
at 2018-04-09T06:19

By Damian
at 2018-04-09T07:23
at 2018-04-09T07:23

By Gary
at 2018-04-09T08:26
at 2018-04-09T08:26

By Caroline
at 2018-04-09T09:29
at 2018-04-09T09:29

By Mason
at 2018-04-09T10:32
at 2018-04-09T10:32

By Zanna
at 2018-04-09T11:35
at 2018-04-09T11:35

By Annie
at 2018-04-09T12:39
at 2018-04-09T12:39

By Lauren
at 2018-04-09T13:42
at 2018-04-09T13:42

By Anthony
at 2018-04-09T14:45
at 2018-04-09T14:45

By Erin
at 2018-04-09T15:48
at 2018-04-09T15:48

By Erin
at 2018-04-09T16:52
at 2018-04-09T16:52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4-09T17:55
at 2018-04-09T17:55

By Selena
at 2018-04-09T18:58
at 2018-04-09T18:58

By Quintina
at 2018-04-09T20:01
at 2018-04-09T20:01

By Hamiltion
at 2018-04-09T21:05
at 2018-04-09T21:05

By George
at 2018-04-09T22:08
at 2018-04-09T22:08

By Vanessa
at 2018-04-09T23:11
at 2018-04-09T23:11

By Robert
at 2018-04-10T00:14
at 2018-04-10T00:14

By Margaret
at 2018-04-10T01:17
at 2018-04-10T01:17

By Lily
at 2018-04-10T02:21
at 2018-04-10T02:21

By Ivy
at 2018-04-10T03:24
at 2018-04-10T03:24

By Emma
at 2018-04-10T04:27
at 2018-04-10T04:27

By Ina
at 2018-04-10T05:30
at 2018-04-10T05:30

By Joe
at 2018-04-10T06:34
at 2018-04-10T06:34

By Regina
at 2018-04-10T07:37
at 2018-04-10T07:37

By Ida
at 2018-04-10T08:40
at 2018-04-10T08:40

By Odelette
at 2018-04-10T09:43
at 2018-04-10T09:43

By Lucy
at 2018-04-10T10:47
at 2018-04-10T10:47

By Anthony
at 2018-04-10T11:50
at 2018-04-10T11:50

By David
at 2018-04-10T12:53
at 2018-04-10T12:53

By Xanthe
at 2018-04-10T13:56
at 2018-04-10T13:5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4-10T15:00
at 2018-04-10T15:0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4-10T16:03
at 2018-04-10T16:03

By Anonymous
at 2018-04-10T17:06
at 2018-04-10T17:06

By Emily
at 2018-04-10T18:09
at 2018-04-10T18:09

By Frederica
at 2018-04-10T19:12
at 2018-04-10T19:12

By Una
at 2018-04-10T20:16
at 2018-04-10T20:16

By Callum
at 2018-04-10T21:19
at 2018-04-10T21:19

By Rosalind
at 2018-04-10T22:22
at 2018-04-10T22:22

By Robert
at 2018-04-10T23:25
at 2018-04-10T23:25

By Quintina
at 2018-04-11T00:29
at 2018-04-11T00:29

By Bethany
at 2018-04-11T01:32
at 2018-04-11T01:32

By Dinah
at 2018-04-11T02:35
at 2018-04-11T02:35

By Yedda
at 2018-04-11T03:38
at 2018-04-11T03:38

By Ophelia
at 2018-04-11T04:42
at 2018-04-11T04:42

By Dorothy
at 2018-04-11T05:45
at 2018-04-11T05:45

By Daniel
at 2018-04-11T06:48
at 2018-04-11T06:48

By Oliver
at 2018-04-11T07:51
at 2018-04-11T07:51

By Isla
at 2018-04-11T08:54
at 2018-04-11T08:54

By Tom
at 2018-04-11T09:58
at 2018-04-11T09:58

By Daniel
at 2018-04-11T11:01
at 2018-04-11T11:01

By Jack
at 2018-04-11T12:04
at 2018-04-11T12:04

By Edwina
at 2018-04-11T13:07
at 2018-04-11T13:07

By Victoria
at 2018-04-11T14:11
at 2018-04-11T14:11

By Michael
at 2018-04-11T15:14
at 2018-04-11T15:14

By Caitlin
at 2018-04-11T16:17
at 2018-04-11T16:17

By Yuri
at 2018-04-11T17:20
at 2018-04-11T17:20

By Aaliyah
at 2018-04-11T18:24
at 2018-04-11T18:24
Related Posts
世界地球日路跑 半馬 Sub2

By Odelette
at 2018-04-03T23:01
at 2018-04-03T23:01
請益2018半馬賽?

By Queena
at 2018-04-03T22:55
at 2018-04-03T22:55
便宜的運動眼鏡

By Genevieve
at 2018-04-03T21:27
at 2018-04-03T21:27
博克多跑步銀行-讓你的跑步里程更有意義

By Lily
at 2018-04-03T20:03
at 2018-04-03T20:03
求推薦跑錶

By Yuri
at 2018-04-03T15:23
at 2018-04-03T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