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別人分享氣功(尤其是學者) - 氣功 Qigong
By Thomas
at 2011-07-26T17:16
at 2011-07-26T17:1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aselook (幸福要懂得耕耘)》之銘言:
: 前文恕刪..sorry
: ※ 引述《coldstar (雲昇)》之銘言:
: 細胞雖然會壞死,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再生能力,這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功能。
: 所以說,羅漢功對於增進細胞的新陳代謝,有提高的效果。
為什麼有增進的效果? 可以寫清楚嗎?
我覺得您的簽名檔寫的真好
"人們通常不愛談事實,只想講是非。"
事實是什麼? 事情的實際狀況為何? 為什麼 羅漢功對於增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有提高的效果?
: 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 用意念在身上操作,很有可能顧此失彼。
: 所謂「人稟天地而生」,「天」「地」指陰陽二氣。
: 易經上說「動為陽,靜為陰」;「有感覺」的氣感是陽,
: 「無感覺」的氣感是陰。
: 一般會認為,「無感覺」就是沒有氣感呀,怎麼會說「沒有感覺」也是氣感?
: 殊不知「氣」就是能量,只要人還活著,就會有氣的運作。
: 而且,不能感知的部份,永遠比能夠感知的部份還更大更多。
: 陰符經上說:「人皆知神之神也,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 易經上也說:「百姓日用而不知」,道理就在這裡。
: 習練之人,很容易感覺到身內的「氣感」,這種氣機的發動及運作,
: 是依據人體自然的需要而主動發生的,不假人力,更不能橫加干擾。
: 人是極為奧妙的自動機器,所以古人才說:「人能奪天地之造化」。
: 這個「奪」乃是自然有以致之,乃先天之能,一落入後天的用意動意,
: 用表層意識去引導、加強局部的所謂「氣感」,
: 長此以往,會發生什麼狀況,無人可以預料。
: 所以,有些自詡已「打通任督二脈」,結果還是慢性病上身的,也所在多有。
: 因此,習練氣功時,一定要全面的練,不可以只單練某一部位或某經某絡。
: 這是很重要的原則。
: 謝謝雲昇老師的分享。
上面這些是case大您的體悟嗎? 還是又是抄出抄來的人云亦云?
如果是您的體悟,那容我做幾個經驗的推測
人體是一個立體的物件,身體內的氣場本來就是層層疊疊的
氣 這種東西,除非天資聰穎,一般人沒有練習是不會有感受的
氣感只是一個粗淺的說明,還有酸麻漲癢痛等等的對應
每種對應都會表現出身體的狀況,也可以與脈診交插驗證比對
您之前說過
"古人經由靜坐的內在體悟,而感知到經絡的存在與運作"
我不清楚你本身是否有體會過還是抄書抄來的
您這句話也與
"不能感知的部份,永遠比能夠感知的部份還更大更多。"有所出入
我個人的體悟,是可以透過 靜心 後的感受去察覺到內在的氣場變化
乃至於 到地氣比較強的地方也會感受到 地氣與身體的互動
(當然,身體與萬物及地氣的互動是持續不斷的)
再擴大就是 體悟到 氣場風水 ,比如 最簡單的 樑柱下的無形壓力
待在下面就會有感受,再擴大就是以意念去察覺 影響自身的物件為何
從上面就可以看出,不用意念就可以觀察到所謂的氣場變化
我歸納出您提的幾個要點幾個可能的狀況提供您參考
1.感覺不到更深層的氣感
這個可能是靜心不足造成無法體會更細緻的部份
畢竟您自己都說了 古人都可以觀察到氣脈而且畫出全身脈絡了
(宜蘭大 我知道您常講 每個人的身體脈絡不同 我知道 您就不用再說一遍了
2.這種氣機的發動及運作
對,他是自然的發生的,包含了 氣虛 的反應
就跟飽了要吃飯一樣,身體虛弱的氣虛反應出身體需要能量
可以透過中醫或其他方式做補調理的動作
3.用表層意識去引導、加強局部的所謂「氣感」
意念導引不是要加強氣感,氣感只是在作用的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現象
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就跟吃中藥調理身體一樣,藥氣改變身體狀態
我們要的是調理後的改變
4.「氣」就是能量,只要人還活著,就會有氣的運作。
人有氣弱之時,氣弱身體就相對的虛弱
運作就會有氣滯的反應,人的身體24小時在不停的運作
運作的過程中總會產生廢料
氣的作用簡單的說法就是 "以好氣換壞氣"
來排除這些負面的影響
5.落入後天的用意動意
意念並不是萬惡的根源,要懂得應用才不會反而造成滯礙
羅漢功我並不熟,不過羅漢功的動作不是也包含了意念的部份?
能麻煩您用統一的觀點來觀看這些東西嗎?
用7-11的觀點來看也ok啦...
以上是我的心得及經驗分享
其他也有包含了粗淺的原理供大家參考
--
: 前文恕刪..sorry
: ※ 引述《coldstar (雲昇)》之銘言:
: 細胞雖然會壞死,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再生能力,這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功能。
: 所以說,羅漢功對於增進細胞的新陳代謝,有提高的效果。
為什麼有增進的效果? 可以寫清楚嗎?
我覺得您的簽名檔寫的真好
"人們通常不愛談事實,只想講是非。"
事實是什麼? 事情的實際狀況為何? 為什麼 羅漢功對於增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有提高的效果?
: 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 用意念在身上操作,很有可能顧此失彼。
: 所謂「人稟天地而生」,「天」「地」指陰陽二氣。
: 易經上說「動為陽,靜為陰」;「有感覺」的氣感是陽,
: 「無感覺」的氣感是陰。
: 一般會認為,「無感覺」就是沒有氣感呀,怎麼會說「沒有感覺」也是氣感?
: 殊不知「氣」就是能量,只要人還活著,就會有氣的運作。
: 而且,不能感知的部份,永遠比能夠感知的部份還更大更多。
: 陰符經上說:「人皆知神之神也,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 易經上也說:「百姓日用而不知」,道理就在這裡。
: 習練之人,很容易感覺到身內的「氣感」,這種氣機的發動及運作,
: 是依據人體自然的需要而主動發生的,不假人力,更不能橫加干擾。
: 人是極為奧妙的自動機器,所以古人才說:「人能奪天地之造化」。
: 這個「奪」乃是自然有以致之,乃先天之能,一落入後天的用意動意,
: 用表層意識去引導、加強局部的所謂「氣感」,
: 長此以往,會發生什麼狀況,無人可以預料。
: 所以,有些自詡已「打通任督二脈」,結果還是慢性病上身的,也所在多有。
: 因此,習練氣功時,一定要全面的練,不可以只單練某一部位或某經某絡。
: 這是很重要的原則。
: 謝謝雲昇老師的分享。
上面這些是case大您的體悟嗎? 還是又是抄出抄來的人云亦云?
如果是您的體悟,那容我做幾個經驗的推測
人體是一個立體的物件,身體內的氣場本來就是層層疊疊的
氣 這種東西,除非天資聰穎,一般人沒有練習是不會有感受的
氣感只是一個粗淺的說明,還有酸麻漲癢痛等等的對應
每種對應都會表現出身體的狀況,也可以與脈診交插驗證比對
您之前說過
"古人經由靜坐的內在體悟,而感知到經絡的存在與運作"
我不清楚你本身是否有體會過還是抄書抄來的
您這句話也與
"不能感知的部份,永遠比能夠感知的部份還更大更多。"有所出入
我個人的體悟,是可以透過 靜心 後的感受去察覺到內在的氣場變化
乃至於 到地氣比較強的地方也會感受到 地氣與身體的互動
(當然,身體與萬物及地氣的互動是持續不斷的)
再擴大就是 體悟到 氣場風水 ,比如 最簡單的 樑柱下的無形壓力
待在下面就會有感受,再擴大就是以意念去察覺 影響自身的物件為何
從上面就可以看出,不用意念就可以觀察到所謂的氣場變化
我歸納出您提的幾個要點幾個可能的狀況提供您參考
1.感覺不到更深層的氣感
這個可能是靜心不足造成無法體會更細緻的部份
畢竟您自己都說了 古人都可以觀察到氣脈而且畫出全身脈絡了
(宜蘭大 我知道您常講 每個人的身體脈絡不同 我知道 您就不用再說一遍了
2.這種氣機的發動及運作
對,他是自然的發生的,包含了 氣虛 的反應
就跟飽了要吃飯一樣,身體虛弱的氣虛反應出身體需要能量
可以透過中醫或其他方式做補調理的動作
3.用表層意識去引導、加強局部的所謂「氣感」
意念導引不是要加強氣感,氣感只是在作用的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現象
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就跟吃中藥調理身體一樣,藥氣改變身體狀態
我們要的是調理後的改變
4.「氣」就是能量,只要人還活著,就會有氣的運作。
人有氣弱之時,氣弱身體就相對的虛弱
運作就會有氣滯的反應,人的身體24小時在不停的運作
運作的過程中總會產生廢料
氣的作用簡單的說法就是 "以好氣換壞氣"
來排除這些負面的影響
5.落入後天的用意動意
意念並不是萬惡的根源,要懂得應用才不會反而造成滯礙
羅漢功我並不熟,不過羅漢功的動作不是也包含了意念的部份?
能麻煩您用統一的觀點來觀看這些東西嗎?
用7-11的觀點來看也ok啦...
以上是我的心得及經驗分享
其他也有包含了粗淺的原理供大家參考
--
Tags:
氣功
All Comments
By Enid
at 2011-07-28T07:38
at 2011-07-28T07:38
By Caroline
at 2011-07-29T22:00
at 2011-07-29T22:00
By George
at 2011-07-31T12:22
at 2011-07-31T12:22
By Ingrid
at 2011-08-02T02:44
at 2011-08-02T02:44
By Catherine
at 2011-08-03T17:06
at 2011-08-03T17:06
By Daph Bay
at 2011-08-05T07:28
at 2011-08-05T07:28
By George
at 2011-08-06T21:50
at 2011-08-06T21:50
By Tracy
at 2011-08-08T12:12
at 2011-08-08T12:12
By Tracy
at 2011-08-10T02:34
at 2011-08-10T02:34
By Jacky
at 2011-08-11T16:56
at 2011-08-11T16:56
By Eden
at 2011-08-13T07:18
at 2011-08-13T07:18
By Elizabeth
at 2011-08-14T21:40
at 2011-08-14T21:40
By Leila
at 2011-08-16T12:02
at 2011-08-16T12:02
By Daniel
at 2011-08-18T02:25
at 2011-08-18T02:25
By Irma
at 2011-08-19T16:47
at 2011-08-19T16:47
By Frederic
at 2011-08-21T07:09
at 2011-08-21T07:09
By Victoria
at 2011-08-22T21:31
at 2011-08-22T21:31
By Olivia
at 2011-08-24T11:53
at 2011-08-24T11:53
By Lydia
at 2011-08-26T02:15
at 2011-08-26T02:15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1-08-27T16:37
at 2011-08-27T16:37
By Hazel
at 2011-08-29T06:59
at 2011-08-29T06:59
By Rae
at 2011-08-30T21:21
at 2011-08-30T21:21
By Xanthe
at 2011-09-01T11:43
at 2011-09-01T11:43
By Una
at 2011-09-03T02:05
at 2011-09-03T02:05
By Caroline
at 2011-09-04T16:27
at 2011-09-04T16:27
By Olivia
at 2011-09-06T06:49
at 2011-09-06T06:49
By Kama
at 2011-09-07T21:11
at 2011-09-07T21:11
By James
at 2011-09-09T11:33
at 2011-09-09T11:33
By Oscar
at 2011-09-11T01:56
at 2011-09-11T01:56
By Faithe
at 2011-09-12T16:18
at 2011-09-12T16:18
By William
at 2011-09-14T06:40
at 2011-09-14T06:40
By Andy
at 2011-09-15T21:02
at 2011-09-15T21:02
By Hedda
at 2011-09-17T11:24
at 2011-09-17T11:24
By Brianna
at 2011-09-19T01:46
at 2011-09-19T01:46
By Lauren
at 2011-09-20T16:08
at 2011-09-20T16:08
By Dorothy
at 2011-09-22T06:30
at 2011-09-22T06:30
By Sarah
at 2011-09-23T20:52
at 2011-09-23T20:52
By David
at 2011-09-25T11:14
at 2011-09-25T11:14
By Jacky
at 2011-09-27T01:36
at 2011-09-27T01:36
By Leila
at 2011-09-28T15:58
at 2011-09-28T15:58
By Elizabeth
at 2011-09-30T06:20
at 2011-09-30T06:20
By Audriana
at 2011-10-01T20:42
at 2011-10-01T20:42
By David
at 2011-10-03T11:04
at 2011-10-03T11:0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10-05T01:27
at 2011-10-05T01:27
By Candice
at 2011-10-06T15:49
at 2011-10-06T15:49
By Daph Bay
at 2011-10-08T06:11
at 2011-10-08T06:11
By Michael
at 2011-10-09T20:33
at 2011-10-09T20:33
By Connor
at 2011-10-11T10:55
at 2011-10-11T10:55
By Doris
at 2011-10-13T01:17
at 2011-10-13T01:17
By Dinah
at 2011-10-14T15:39
at 2011-10-14T15:39
By John
at 2011-10-16T06:01
at 2011-10-16T06:01
By Christine
at 2011-10-17T20:23
at 2011-10-17T20:23
By Eden
at 2011-10-19T10:45
at 2011-10-19T10:45
By Lucy
at 2011-10-21T01:07
at 2011-10-21T01:07
By Dora
at 2011-10-22T15:29
at 2011-10-22T15:29
By John
at 2011-10-24T05:51
at 2011-10-24T05:51
By Audriana
at 2011-10-25T20:13
at 2011-10-25T20:13
By Liam
at 2011-10-27T10:35
at 2011-10-27T10:35
By Rebecca
at 2011-10-29T00:58
at 2011-10-29T00:58
By Erin
at 2011-10-30T15:20
at 2011-10-30T15:2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1-11-01T05:42
at 2011-11-01T05:42
By Margaret
at 2011-11-02T20:04
at 2011-11-02T20:04
By Victoria
at 2011-11-04T10:26
at 2011-11-04T10:26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11-06T00:48
at 2011-11-06T00:48
By Queena
at 2011-11-07T15:10
at 2011-11-07T15:10
By Delia
at 2011-11-09T05:32
at 2011-11-09T05:32
By Andy
at 2011-11-10T19:54
at 2011-11-10T19:54
By Hedwig
at 2011-11-12T10:16
at 2011-11-12T10:16
By Rosalind
at 2011-11-14T00:38
at 2011-11-14T00:38
By Edwina
at 2011-11-15T15:00
at 2011-11-15T15:00
By Emily
at 2011-11-17T05:22
at 2011-11-17T05:22
By Charlie
at 2011-11-18T19:44
at 2011-11-18T19:44
By Valerie
at 2011-11-20T10:06
at 2011-11-20T10:06
By Xanthe
at 2011-11-22T00:29
at 2011-11-22T00:29
Related Posts
這是氣功的一種嗎?
By Oscar
at 2011-07-24T04:10
at 2011-07-24T04:10
如何跟別人分享氣功(尤其是學者)
By Iris
at 2011-07-23T21:24
at 2011-07-23T21:24
如何跟別人分享氣功(尤其是學者)
By Audriana
at 2011-07-21T22:04
at 2011-07-21T22:04
如何跟別人分享氣功(尤其是學者)
By Necoo
at 2011-07-21T21:29
at 2011-07-21T21:29
Re: Kundalini Yoga
By Anonymous
at 2011-07-21T12:42
at 2011-07-21T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