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籃高個子是不是應該一律當3號培養 - 籃球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22-07-16T12:1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a221657947 (a221657947)》之銘言:
: 台籃196以上就算高個子了
: 學生時期投外線還會被教練罵"你這麼高投個屁外線啊,往裡面打啊"
: 但這種身高打國際賽就很尷尬,變成沒外線也打不進去
: 是不是應該建議基層的教練一律把高個子當3號練
: 而不是進了職業聯盟才開始轉型練外線,那樣太慢了
其實一直覺得台灣常講的“轉型”都是假議題

常看到有人說誰誰打內線太矮要轉去打後場才有未來,誰誰誰很高協調性好如果去打3號
一定能
讓中華隊的3號有解

但重點是,一個球員要要往下打跟本跟所擁有的技能包無關啊,而是取決於球員有沒有這
樣的身體條件

舉今年待選新秀陳范柏彥為例,他雖然有面框、外線投射等等的鋒線技能包,但因為本身
的橫移速度,比起一個真正的側翼球員,他更像是擁有鋒線技能包,但本質上還是內線的
矮中鋒啊【有看NBA的大概可以想成Towns(撇除矮的部分),應該不會有人期待他打去3
號吧】

攤開現在台灣身高有195up的球員,應該也只有馬建豪跟李家瑞是符合大家夢想中的“大
型側翼”,其他清一色的硬體條件還是所謂的內線球員,真的不用妄想這些人能練一練就

到3號位去

比起妄想哪位在基層協調性好的長人練成側翼,還不如祈禱馬建豪的持球能力能進步比較
實在,不然其實以台灣在3號位能端出的菜色,歷年來的志傑、劉錚等等身高只有192左右
的矮側翼已經是相對不錯的了





--
Tags: 籃球

All Comments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22-07-14T06:35
想想如果糖斯沒三分他拿得到那薪水嗎?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22-07-17T05:25
推,nba內線類3號首推帶球推進的表弟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22-07-14T06:35
那矮五號可以幹嘛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22-07-17T05:25
運球能力和橫移速度是決定能否往下打的關鍵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22-07-14T06:35
看情況吧 今年37歲 19幾的塔克那個身高也是在火箭打
過一段中鋒 他的防守技能包讓他到現在還是很搶手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22-07-17T05:25
也要有夠準度外線隊友才能這樣玩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22-07-14T06:35
以國外標準來看 田壘打三號只能當砲台 在亞洲打四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22-07-17T05:25
國外標準來看 是很不準樣樣不精的砲台吧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22-07-14T06:35
信安在國外是二號身高但運球不夠好 在亞洲打三號剛
好 志傑在國外是矮二號在亞洲打雙能衛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22-07-17T05:25
不是身高問題,我們的矮個子球員訓練也完全輸韓國
日本菲律賓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22-07-14T06:35
信安有說以前覺得自己高運球沒特別加強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22-07-17T05:25
其實與其說轉型,不如說怎麼增加技能包。不是說打4
號就不能加強運球或投射這些能力。很多技能其實真
的跟天份無關,你要怎麼加強觀念而已......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22-07-14T06:35
2000以前的觀念合理,但現在高個運球真的要加強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22-07-17T05:25
馬建豪 唐維傑祈禱一下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22-07-14T06:35
也不能這樣說 天賦是一個因素 但從小的練法養成所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22-07-17T05:25
佔的比重也很大 不能完全說另酪因素不重要
Damian avatar
By Damian
at 2022-07-14T06:35
要是豪鬼在臺灣練 估計跟成力換也差不多少
然後大家就會指著他說 他天賦就那樣啊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22-07-17T05:25
協調性也是一種天份 有些球員一看就知道不可能往下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22-07-14T06:35
老實說台灣籃球國際賽就是沒救,不去想要改變就好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22-07-17T05:25
協調性滿重要的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22-07-14T06:35
目前最好方法是規劃UBA那些外籍學生,國際賽可提升
排名就好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22-07-17T05:25
沒辦法被田壘陳信安慣壞了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22-07-14T06:35
當初就說曾吳田陳都是不世出的奇才 沒那麼容易再有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22-07-17T05:25
51b感覺也有機會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22-07-14T06:35
台灣3號有190就算不錯了啦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22-07-17T05:25
其實都是吹的,當初國際賽打的很爛才趕快規劃Q. 硬
要說奇才只有Q一個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22-07-14T06:35
讓全部長人練習持球跟外線打法 就算練不出下一個田
壘 起碼可以期待練出加強版李家瑞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22-07-17T05:25
g大說的對 不該說轉型 應該說技能包
有技能包 能否轉型就看速度和協調性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22-07-14T06:35
坦白說連呂政儒都能打三號 速度可能也沒這麼重要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2-07-17T05:25
我比較同意本文所說,是本身沒那個條件練起來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22-07-14T06:35
就像信安再怎麼練運球,不要拿控衛相比,他有那條件和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22-07-17T05:25
運球協調性練得上場後跟志傑一樣嗎? 當然不可能!!
也是有的,但這就是身體機制和條件的問題,這就是他不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22-07-14T06:35
但信安打了一輩子籃球,怎麼可能沒認真練過運球?肯定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22-07-17T05:25
擅長的部份,你能練,但你天花板永遠就在那而已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22-07-14T06:35
其實陳范柏彥的橫移跟運球沒有比馬建豪差
Frederic avatar
By Frederic
at 2022-07-17T05:25
現在世界籃球趨勢真的沒分那麼清楚,台灣自己硬要
分那麼細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22-07-14T06:35
是1-3號 4.5號沒分那麼清楚 但台灣缺乏高度是事實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22-07-17T05:25
尤其4.5號的防守是要倚賴歸化填補

台籃高個子是不是應該一律當3號培養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22-07-16T10:56
目前高中生大概只剩206公分的鄭名斈 不過可能因為稀有加上遇到好教練 雖然在光復還是專打5號 但其實鄭個人訓練是蠻全方位的 速度雖慢 不過有鋒線的動作 投籃的姿勢有一定的柔軟度 也有三分線出手 今年暑假也在美國跟著著名訓練師訓練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IG搜尋 Daniel Yang 至少我認為 ...

台灣今碰中國!中媒不看好自家:台灣較出色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22-07-16T10:50
2022/07/16 06:54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2022年亞洲盃男籃賽在印尼雅加達舉行,台灣男籃今將出戰中國 ,力拚小組賽第2勝,中媒認為台灣隊實力出色,此役中國男籃會有硬仗。 中國男籃受疫情影響,有不少球員身體不適戰力遭重創,前役對巴林僅1分險勝引起熱議 ,中媒《新浪體育》表示,今日交手台灣 ...

台籃高個子是不是應該一律當3號培養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22-07-16T02:05
我覺得當三號培養是一回事,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是,台灣有能力養出優質小前鋒嗎? 細數近代中華隊球員,能夠算得上是優質小前鋒的(意指能切能投的終結者,broken play 時的單打手),鄭志龍和陳信安吧(志傑我認為他更全面,也能成為 playmaker )。 問題是這兩位的天分都屬於二十年一遇的那種。我想說的是, ...

台籃高個子是不是應該一律當3號培養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22-07-16T01:11
從連綠嘴那種身材都能扛禁去來看 現代籃球相較下較不吃身高了 三分球的投射才是主流 但從聯賽數據上來看台籃的三分球太少 拿同個人種的日本對比就清楚 球員的手臂有沒有練是看得出來的 我真心希望台籃更好 覺得在三分球未見明顯進步的情況下 球迷該考慮適時適當地不支持職業聯賽 否則最後受傷的肯定是球迷 像是這次中華隊 ...

2001年後 中華男籃勝40分以上場次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22-07-15T23:29
1.2020 亞洲盃資格賽 第一階段 台灣 152:48 馬來西亞 勝104分 2.2013 東亞資格賽(南韓 仁川) 台灣 108:32 澳門 勝76分 3.2009 東亞運(香港) 台灣 118:59 澳門 勝5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