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 - 冥想,靜坐 Meditation
By Dorothy
at 2015-09-04T14:11
at 2015-09-04T14:1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qwqwasas (liy)》之銘言:
: 能入定的人平常念頭是不是極少?
: 就像小時候一樣,所以誤以為小時候沒記憶?
: 所以想要入定,平常就該減少胡思亂想的念頭?
能入定與否,跟平常的念頭多寡無關。
與對念頭的「好惡」強弱比較有關。
不會特別喜歡某些念頭、也不特別排斥某些念頭。
所以比較能夠用冷淡看待自己心中念頭的生滅。愈能平心面對念頭的起伏,就愈
能夠只是「看」著念頭自生自滅,這樣最容易入定。
《大乘起信論》上說,「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六麤當中第一個
「智相」指的就是好惡之心,面對境界起了貪著或嫌惡,然後生出第二麤「相續相」
念念相續念念不忘,八識田的種子回薰再形成第三麤「執取相」,緣念境界、住持苦
樂,接著形成第四麤「計名字相」,也就是開始分別假名言說,然後再依著假名言說
去造種種業,變成第五麤「起業相」,造了業就難免會繼續形成第六麤
「業繫苦相」。
三細六麤就像環環相扣的鎖鍊一樣,只要能打破中間的環節,不僅後續的環節
無法成形,即便要倒回去勘破前面的環節也不再那麼困難,當中最容易破的一環
就是「智相」。所以只要先能以不帶好惡的心態隨緣起觀,觸物起照,後面五麤就
可暫時不起,並且心會愈來愈細,細到能返照前面三細,要入定就容易了。
--
: 能入定的人平常念頭是不是極少?
: 就像小時候一樣,所以誤以為小時候沒記憶?
: 所以想要入定,平常就該減少胡思亂想的念頭?
能入定與否,跟平常的念頭多寡無關。
與對念頭的「好惡」強弱比較有關。
不會特別喜歡某些念頭、也不特別排斥某些念頭。
所以比較能夠用冷淡看待自己心中念頭的生滅。愈能平心面對念頭的起伏,就愈
能夠只是「看」著念頭自生自滅,這樣最容易入定。
《大乘起信論》上說,「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六麤當中第一個
「智相」指的就是好惡之心,面對境界起了貪著或嫌惡,然後生出第二麤「相續相」
念念相續念念不忘,八識田的種子回薰再形成第三麤「執取相」,緣念境界、住持苦
樂,接著形成第四麤「計名字相」,也就是開始分別假名言說,然後再依著假名言說
去造種種業,變成第五麤「起業相」,造了業就難免會繼續形成第六麤
「業繫苦相」。
三細六麤就像環環相扣的鎖鍊一樣,只要能打破中間的環節,不僅後續的環節
無法成形,即便要倒回去勘破前面的環節也不再那麼困難,當中最容易破的一環
就是「智相」。所以只要先能以不帶好惡的心態隨緣起觀,觸物起照,後面五麤就
可暫時不起,並且心會愈來愈細,細到能返照前面三細,要入定就容易了。
--
Tags:
冥想
All Comments
By Mason
at 2015-09-04T19:43
at 2015-09-04T19:43
By Ophelia
at 2015-09-05T01:15
at 2015-09-05T01:15
By Emily
at 2015-09-05T06:47
at 2015-09-05T06:47
By George
at 2015-09-05T12:19
at 2015-09-05T12:19
Related Posts
關於釋仁華老師
By Mia
at 2015-07-24T12:25
at 2015-07-24T12:25
鬆前胯,後跨
By Lauren
at 2015-07-06T20:38
at 2015-07-06T20:38
汐止南港能去那打坐?
By Joseph
at 2015-06-24T23:41
at 2015-06-24T23:41
入定
By Ina
at 2015-06-17T17:15
at 2015-06-17T17:15
吸別人的氣
By Kelly
at 2015-06-17T08:22
at 2015-06-17T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