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練法與實際狀況 - 武術 Martial Arts

By Jessica
at 2011-06-03T01:17
at 2011-06-03T01:1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highiswind (TT)》之銘言:
: 提籠換步(跺步),則非八極所獨有,凡本質剛猛的拳種皆有。
: 這訓練可增強膝蓋的穩定性,以及習慣重心的偏移,使一腳有兩腳的能耐,
: 及承受超過平常十幾倍的重力。
: 這訓練的目的,重點在於後腳上來,也就是為了邁出另一腳。
北派拳種所謂的換步 跺步 踩步 墊步 大抵都是為了配合手上攻擊瞬間搶佔外門的移動
設計。這跟拳種本質剛不剛猛無關...ex:拳擊不跺步 空手道不跺步 泰拳不跺步 甚至
傳統武術剛猛著稱的拳種形意、心意六合、南少林太祖、羅漢等拳種也甚少跺步,但打
起來都猛到不行。所以竊以為以跺步區分本質剛猛太過武斷。
膝蓋的穩定性對技擊的幫助為何?尚析方家高手告知(竊以為關節鬆落貫串,能讓力量
順利傳導達到最大效益比較符合傳武)另外習慣重心轉換跟一腳有兩腳的關連性也未可知。
在者,膝蓋、雙腿關節超過平常10幾倍的重力,我想不是受傷就是廢了吧,感覺練蹲舉
或者負重登階還比較有安全、有效率。
為了順利換步、邁出另一腳,應該大量單練步型及讓學伴、武友出招對練即可,跟跺得
猛不猛、震的大聲不大聲一點關係都沒有。自己練習小弟稟賦纖弱,我會刻意小力踩步
轉換,畢竟膝蓋只有兩個...動作靈活就可閃過對手。動作看起來威猛不一定閃得過。
另外外行人稍微討論一下所謂的提籠換步,或者上手招式的大纏崩捶,從下手跺步、上
招到換步完成單練動作大概要三拍,以三拍連動換取一個重心偏移實際上做出來難度很高
對打時,從前手摟按後手、踱步、挑崩前手捶到上步,若非接手以結構聽勁控制對手,
拿三動作換取變換重心優勢實在相當危險,同樣三個動作節奏,對方最少可以出個兩拳外
幹你一腿,若拳腳訓練有素的出個5-6拳也不是問題。
如果純粹為了對敵順利變換重心,應該趁對方出手第一下,或者我出招第一手,引對方出
手接觸(或者對方重心甫移動)便跨步移動,質感反而是越輕靈越快越好,越慢對手機會越
多。或者利用手法引帶、製造雙方的体勢差距,高手甚至可能自己不動步,光靠手法、或
結構引代便將對手帶到外門。(例如我右腳在前出右拳,對方右手擋駕,我加速急上左手
轟臉,對方左手出力急擋我撲掌,我只要重心往後一帶、我體勢就會在對手左大邊)
或者在這過程跨開右腳,上帶敵手,運氣好還可以跑到對方後方抓他頭髮,或者八他後腦
跟武友來個親切打招呼。
重點是:
傳武的單招教學,老師須具備實際操作、實踐及大量對做的經驗。
千萬不能把
單招、套路外型強解用法。單招的型是解題的公式,公式當然須背熟,但是大家應付考試
一定不會只背誦公式,正確的方法是大量演練題型,武術上就是找大量各式的武友對手
實際演練研究,單動作慣了就操練連動,定速做的出來就讓對手加速。鬆松做的很順暢
就要求對手加大力量,到後來兩邊搶作搶打,傳武單招才磨的出來。
若只蹲架、操單招、套路,並以數量為殊勝,在對戰實踐上、效率意義都不大。
: 節錄..
: 八極拳 講者:葉啟立教練
: (講於2001年8月23日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大專暑假集訓營)
: 一般拳家甚少換步用法,因為換步漏洞大,為拳師所忌,而李公八極拳幾乎步步前進,
: 左右上步打,若不換邊也以滑衝步前行,符合歌訣:「打人全在兩步中。」
: 如何換邊上步?單腳著地轉身,要求單腳穩定度要如雙腳一般穩固,
: 所以李公八極拳初練時,以「跺步」為基礎,訓練單腳胯、膝、踝的穩定,
: 另一腳則要輕靈便利,可隨時邁出,落步時,隨身轉換煞住,底盤堅實。
: 節錄..
: 李公書文八極拳之思辨(一) 葉啟立教練著
--
: 提籠換步(跺步),則非八極所獨有,凡本質剛猛的拳種皆有。
: 這訓練可增強膝蓋的穩定性,以及習慣重心的偏移,使一腳有兩腳的能耐,
: 及承受超過平常十幾倍的重力。
: 這訓練的目的,重點在於後腳上來,也就是為了邁出另一腳。
北派拳種所謂的換步 跺步 踩步 墊步 大抵都是為了配合手上攻擊瞬間搶佔外門的移動
設計。這跟拳種本質剛不剛猛無關...ex:拳擊不跺步 空手道不跺步 泰拳不跺步 甚至
傳統武術剛猛著稱的拳種形意、心意六合、南少林太祖、羅漢等拳種也甚少跺步,但打
起來都猛到不行。所以竊以為以跺步區分本質剛猛太過武斷。
膝蓋的穩定性對技擊的幫助為何?尚析方家高手告知(竊以為關節鬆落貫串,能讓力量
順利傳導達到最大效益比較符合傳武)另外習慣重心轉換跟一腳有兩腳的關連性也未可知。
在者,膝蓋、雙腿關節超過平常10幾倍的重力,我想不是受傷就是廢了吧,感覺練蹲舉
或者負重登階還比較有安全、有效率。
為了順利換步、邁出另一腳,應該大量單練步型及讓學伴、武友出招對練即可,跟跺得
猛不猛、震的大聲不大聲一點關係都沒有。自己練習小弟稟賦纖弱,我會刻意小力踩步
轉換,畢竟膝蓋只有兩個...動作靈活就可閃過對手。動作看起來威猛不一定閃得過。
另外外行人稍微討論一下所謂的提籠換步,或者上手招式的大纏崩捶,從下手跺步、上
招到換步完成單練動作大概要三拍,以三拍連動換取一個重心偏移實際上做出來難度很高
對打時,從前手摟按後手、踱步、挑崩前手捶到上步,若非接手以結構聽勁控制對手,
拿三動作換取變換重心優勢實在相當危險,同樣三個動作節奏,對方最少可以出個兩拳外
幹你一腿,若拳腳訓練有素的出個5-6拳也不是問題。
如果純粹為了對敵順利變換重心,應該趁對方出手第一下,或者我出招第一手,引對方出
手接觸(或者對方重心甫移動)便跨步移動,質感反而是越輕靈越快越好,越慢對手機會越
多。或者利用手法引帶、製造雙方的体勢差距,高手甚至可能自己不動步,光靠手法、或
結構引代便將對手帶到外門。(例如我右腳在前出右拳,對方右手擋駕,我加速急上左手
轟臉,對方左手出力急擋我撲掌,我只要重心往後一帶、我體勢就會在對手左大邊)
或者在這過程跨開右腳,上帶敵手,運氣好還可以跑到對方後方抓他頭髮,或者八他後腦
跟武友來個親切打招呼。
重點是:
傳武的單招教學,老師須具備實際操作、實踐及大量對做的經驗。
千萬不能把
單招、套路外型強解用法。單招的型是解題的公式,公式當然須背熟,但是大家應付考試
一定不會只背誦公式,正確的方法是大量演練題型,武術上就是找大量各式的武友對手
實際演練研究,單動作慣了就操練連動,定速做的出來就讓對手加速。鬆松做的很順暢
就要求對手加大力量,到後來兩邊搶作搶打,傳武單招才磨的出來。
若只蹲架、操單招、套路,並以數量為殊勝,在對戰實踐上、效率意義都不大。
: 節錄..
: 八極拳 講者:葉啟立教練
: (講於2001年8月23日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大專暑假集訓營)
: 一般拳家甚少換步用法,因為換步漏洞大,為拳師所忌,而李公八極拳幾乎步步前進,
: 左右上步打,若不換邊也以滑衝步前行,符合歌訣:「打人全在兩步中。」
: 如何換邊上步?單腳著地轉身,要求單腳穩定度要如雙腳一般穩固,
: 所以李公八極拳初練時,以「跺步」為基礎,訓練單腳胯、膝、踝的穩定,
: 另一腳則要輕靈便利,可隨時邁出,落步時,隨身轉換煞住,底盤堅實。
: 節錄..
: 李公書文八極拳之思辨(一) 葉啟立教練著
--
Tags:
武術
All Comments

By Valerie
at 2011-06-05T09:49
at 2011-06-05T09:49

By Barb Cronin
at 2011-06-06T19:51
at 2011-06-06T19:51

By Harry
at 2011-06-09T12:24
at 2011-06-09T12:24

By Franklin
at 2011-06-10T18:54
at 2011-06-10T18:54

By Tracy
at 2011-06-14T22:29
at 2011-06-14T22:29

By Xanthe
at 2011-06-17T06:30
at 2011-06-17T06:30

By Enid
at 2011-06-21T22:17
at 2011-06-21T22:17

By Jake
at 2011-06-25T15:53
at 2011-06-25T15:53

By Edward Lewis
at 2011-06-28T04:53
at 2011-06-28T04:53

By Ina
at 2011-06-29T17:55
at 2011-06-29T17:55

By Oscar
at 2011-07-02T04:20
at 2011-07-02T04:20

By Necoo
at 2011-07-06T13:02
at 2011-07-06T13:02

By Valerie
at 2011-07-10T01:27
at 2011-07-10T01:27

By Heather
at 2011-07-14T17:46
at 2011-07-14T17:46
Related Posts
大山劈牛角到底真的假的

By Anonymous
at 2011-06-02T22:01
at 2011-06-02T22:01
傳統練法與實際狀況

By Mason
at 2011-06-02T21:55
at 2011-06-02T21:55
傳統練法與實際狀況

By Mary
at 2011-06-02T21:30
at 2011-06-02T21:30
傳統練法與實際狀況

By Kama
at 2011-06-02T17:46
at 2011-06-02T17:46
傳統練法與實際狀況

By William
at 2011-06-02T17:19
at 2011-06-02T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