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球陰影掃興 大龍國小奪冠有怨 - 足球
By Faithe
at 2010-05-27T23:59
at 2010-05-27T23:5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nstw (傷寒瑪麗)》之銘言:
: 潘欣彤/台北報導
前後文恕刪
冠軍戰則由大龍與南門對踢,足足高上一個頭的大龍小將,持球時間與破門次數,
都超過南門,守門員還直接丟球攻破對方球門,差點演出帽子戲碼。「跟躲避球一樣,砸
過去就對了!」的加油聲,更是十一人制足球難見景象。
「跟躲避球一樣,砸過去就對了!」
趁著這篇報導的機會來討論一下另一方面的問題~
因緣際會下小弟去年曾到現場觀看過幾場北市教育盃的比賽
之後便與朋友私下開玩笑說:這是教育盃躲避球賽吧!?
主要原因是因為主辦比賽學校的體育館場地比較小
兩個球門之間的距離相當的不遠(不清楚小朋友五人制比賽是否有另外的場地尺寸規範?)
擲球能力較強的小學生可以不必用盡全力就把球從一個球門丟進另一個球門
因應這個場地所產生出來的戰術就是"手榴彈"的打法
守門員一有球就丟向對方球門前尋找己方的高柱前鋒
不管是頂是踢是擠是撞反正只要能把球碰進球門得分就好了
而大部分的參賽球隊不管會踢不會踢的隊伍多少都會使用這種方式強迫取分
所以比賽中常常會看到兩方守門員互相把球丟來丟去
然後兩方門前各有2.3個人在擠來擠去這樣的場面
「跟躲避球一樣,砸過去就對了!」
這當然不違反規則又合乎積極進攻精神更沒有打假球的疑慮
可是這樣的比賽對於台灣足球選手的養成是否又造成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台北市教育局舉辦教育盃推動了很多小學足球校隊及社團的成立及運作
一個有補助款誘因的比賽對學校推動足球運動還是有相當大的效果
可是這樣的比賽場地也迫使了各隊的訓練目標更加朝向體力化的方向進行
依我觀察一些小球員甚至不太會正確傳接球及射門的動作 卻還是可以先發打球賽
這樣的足球比賽真的合乎運動精神以及富有教育意義嗎?
為什麼台灣足球跟外國比只能在13.14歲之前的階段有勝算?
之後就一蹶不振一夜白頭一瀉千里一江春水向東流......
很明顯是因為從小到大的訓練目的就是 只想現在拿成績 管你以後搬水泥
對某些教練來說 要讓他的球員精進技術很困難 因為教練本身也不怎麼懂
原因是這些教練本身也是這樣從小被操出來的
另外一些教練有自我提升懂得怎麼讓球員練出更好的技術 可是這樣比賽會比較難贏
因為對手比你快比你粗比你猛比你持久 孩子又比大人更不穩定 技術很難施展出成效
要是一直不贏球這個學校的球隊搞不好就被家長們或是學校高層解散了
而且花費時間心力培養出幾個技術好的球員踢沒幾年就畢業去唸別的學校
這是何苦辛苦施肥除草種美粒果卻讓別人收成 踢不贏比賽顏面無光又快丟飯碗
由於台灣多數人習慣於近視短利 所以足球的發展就在這樣惡性循環之中不得翻身
我們的球員在該培養技術的時候操了太多體能 贏了比賽 卻輸了未來
這些球員在長大之後 技術意識好一點的可能繼續有球踢 不過多數也只能踢到大學階段
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延續到研究所或是進入寥寥可數的甲組球隊
22歲之後正是球員開始成熟的階段 可是很多人卻失去繼續當球員的機會
這樣的球員培育體制使得台灣的足球金字塔高度很矮而且尖端過份細長(像永澤!?)
對當前台灣足球的局勢小弟個人的看法非常的悲觀
就算現在能成立職業聯盟也不會有什麼長遠的發展(最多資源的國糗都搞成那樣)
而沒有職業足球就無法吸引更多人投入訓練成為球員
加上殘缺的教育體系連結著扭曲的社會價值
讓這彷彿雞生蛋蛋生雞一般的難題更加的無解
20XX年 台灣打進世界杯!! 這是個童話般的夢想遙不可及
說到這裡 我又何苦打這篇狗吠火車的廢文?
我想這是因為 我依然是個逐夢者 而且我知道我不是孤獨一人
也許我們都在心中期許著一個奇蹟的夏天
能夠戴著老花眼鏡 看著電視機裡面來自台灣的球員 在踢世界盃的比賽
--
: 潘欣彤/台北報導
前後文恕刪
冠軍戰則由大龍與南門對踢,足足高上一個頭的大龍小將,持球時間與破門次數,
都超過南門,守門員還直接丟球攻破對方球門,差點演出帽子戲碼。「跟躲避球一樣,砸
過去就對了!」的加油聲,更是十一人制足球難見景象。
「跟躲避球一樣,砸過去就對了!」
趁著這篇報導的機會來討論一下另一方面的問題~
因緣際會下小弟去年曾到現場觀看過幾場北市教育盃的比賽
之後便與朋友私下開玩笑說:這是教育盃躲避球賽吧!?
主要原因是因為主辦比賽學校的體育館場地比較小
兩個球門之間的距離相當的不遠(不清楚小朋友五人制比賽是否有另外的場地尺寸規範?)
擲球能力較強的小學生可以不必用盡全力就把球從一個球門丟進另一個球門
因應這個場地所產生出來的戰術就是"手榴彈"的打法
守門員一有球就丟向對方球門前尋找己方的高柱前鋒
不管是頂是踢是擠是撞反正只要能把球碰進球門得分就好了
而大部分的參賽球隊不管會踢不會踢的隊伍多少都會使用這種方式強迫取分
所以比賽中常常會看到兩方守門員互相把球丟來丟去
然後兩方門前各有2.3個人在擠來擠去這樣的場面
「跟躲避球一樣,砸過去就對了!」
這當然不違反規則又合乎積極進攻精神更沒有打假球的疑慮
可是這樣的比賽對於台灣足球選手的養成是否又造成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台北市教育局舉辦教育盃推動了很多小學足球校隊及社團的成立及運作
一個有補助款誘因的比賽對學校推動足球運動還是有相當大的效果
可是這樣的比賽場地也迫使了各隊的訓練目標更加朝向體力化的方向進行
依我觀察一些小球員甚至不太會正確傳接球及射門的動作 卻還是可以先發打球賽
這樣的足球比賽真的合乎運動精神以及富有教育意義嗎?
為什麼台灣足球跟外國比只能在13.14歲之前的階段有勝算?
之後就一蹶不振一夜白頭一瀉千里一江春水向東流......
很明顯是因為從小到大的訓練目的就是 只想現在拿成績 管你以後搬水泥
對某些教練來說 要讓他的球員精進技術很困難 因為教練本身也不怎麼懂
原因是這些教練本身也是這樣從小被操出來的
另外一些教練有自我提升懂得怎麼讓球員練出更好的技術 可是這樣比賽會比較難贏
因為對手比你快比你粗比你猛比你持久 孩子又比大人更不穩定 技術很難施展出成效
要是一直不贏球這個學校的球隊搞不好就被家長們或是學校高層解散了
而且花費時間心力培養出幾個技術好的球員踢沒幾年就畢業去唸別的學校
這是何苦辛苦施肥除草種美粒果卻讓別人收成 踢不贏比賽顏面無光又快丟飯碗
由於台灣多數人習慣於近視短利 所以足球的發展就在這樣惡性循環之中不得翻身
我們的球員在該培養技術的時候操了太多體能 贏了比賽 卻輸了未來
這些球員在長大之後 技術意識好一點的可能繼續有球踢 不過多數也只能踢到大學階段
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延續到研究所或是進入寥寥可數的甲組球隊
22歲之後正是球員開始成熟的階段 可是很多人卻失去繼續當球員的機會
這樣的球員培育體制使得台灣的足球金字塔高度很矮而且尖端過份細長(像永澤!?)
對當前台灣足球的局勢小弟個人的看法非常的悲觀
就算現在能成立職業聯盟也不會有什麼長遠的發展(最多資源的國糗都搞成那樣)
而沒有職業足球就無法吸引更多人投入訓練成為球員
加上殘缺的教育體系連結著扭曲的社會價值
讓這彷彿雞生蛋蛋生雞一般的難題更加的無解
20XX年 台灣打進世界杯!! 這是個童話般的夢想遙不可及
說到這裡 我又何苦打這篇狗吠火車的廢文?
我想這是因為 我依然是個逐夢者 而且我知道我不是孤獨一人
也許我們都在心中期許著一個奇蹟的夏天
能夠戴著老花眼鏡 看著電視機裡面來自台灣的球員 在踢世界盃的比賽
--
Tags:
足球
All Comments
By Valerie
at 2010-05-31T07:25
at 2010-05-31T07:25
By Hedy
at 2010-05-31T23:05
at 2010-05-31T23:05
By Aaliyah
at 2010-06-05T07:07
at 2010-06-05T07:07
By Harry
at 2010-06-07T05:30
at 2010-06-07T05:30
By Aaliyah
at 2010-06-09T06:21
at 2010-06-09T06:21
By Charlie
at 2010-06-11T21:52
at 2010-06-11T21:52
By Franklin
at 2010-06-13T14:44
at 2010-06-13T14:44
By Lydia
at 2010-06-18T10:08
at 2010-06-18T10:08
By Jacob
at 2010-06-18T19:24
at 2010-06-18T19:24
By Caroline
at 2010-06-20T07:19
at 2010-06-20T07:19
By Agnes
at 2010-06-23T18:21
at 2010-06-23T18:21
By Valerie
at 2010-06-25T05:08
at 2010-06-25T05:08
By Irma
at 2010-06-27T04:11
at 2010-06-27T04:11
By Andrew
at 2010-06-30T21:24
at 2010-06-30T21:24
Related Posts
北榮腳球電子報第58期
By Wallis
at 2010-05-27T18:56
at 2010-05-27T18:56
上帝之手 HAND OF GOD 外套
By Vanessa
at 2010-05-27T13:59
at 2010-05-27T13:59
亞足聯五人制
By David
at 2010-05-26T22:30
at 2010-05-26T22:30
小學踢假球爭議 戴遐齡:教育意義應重於 …
By Susan
at 2010-05-26T14:15
at 2010-05-26T14:15
小學踢假球爭議 戴遐齡:教育意義應重於競技
By Ivy
at 2010-05-26T13:02
at 2010-05-26T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