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四號位 - 籃球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22-07-16T11:56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恕刪。

台籃這十年發展洞超大的,好不容易有P+ T這兩個舞台,加上規劃到阿提諾,才準備要止血
而已。

西亞、紐澳先不講,目前現況就是被日、韓海放到一個不行。

200公分以上長人,講老實話一直都有,但一代不如一代。大洋將某方面是限縮了長人的發
展,也導致到現在還是要靠澎澎、伯勳在那邊硬扛被嫌。

從籃協這次選才名單,看的出來內線本土拉到大賽培養經驗,這件事又要再放推一年了,沒
看到拉未來要培育的人上大隊。唯一禁區新生代蘇士軒也是不滿200公分。

雖然國際賽選才可能是帕克教練的職權,四號位這個洞懂籃球的都看得出來,籃協應該要介
入這塊,資源要砸。

200公分以上、25歲以下的人,至少固定挑2個上大隊,即戰力配龍貓、伯勳頭幾年過渡期擋
一下。教練團也要能固定請有國家級經驗的禁區球員進去手把手教。例如田壘、黃春雄、李
啟億、賴國弘、劉義祥等等。這些應該都還在籃球圈相關才對。

P+雙洋將但第四節只能單洋,我舉雙手贊成,這迫使各隊內線的本土球員要有所擔當。

算一算四號位這個洞,扣掉這屆,最快至少還要4年才看得到一點長進。當初2000年換血,
印象中曾、吳、田到2004年之後才慢慢能扛的進去,2004前國際賽成績也不太好。但天分現
在球員輸曾、吳、田一大截,所以正常培育要6-8年都有可能。

再回到文中所提,一定要放眼25歲以下,一定要開始了。



--
Tags: 籃球

All Comments

Mia avatar
By Mia
at 2022-07-14T06:35
蔡宸綱準備好了
Oliver avatar
By Oliver
at 2022-07-17T05:25
25歲以下的大多應鄉民呼籲轉型去射三分了
Candice avatar
By Candice
at 2022-07-14T06:35
老實說蘇士軒這種裸足連195都沒有的 到國際賽真的
沒啥用 把機會通通給那些200公分的年輕人吧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22-07-17T05:25
蔡也才195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22-07-14T06:35
帕瓜如果都要選這些人那幹嘛還去場邊看比賽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22-07-17T05:25
200左右又可以養的 一年可能不出一個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22-07-14T06:35
還到25也太老了吧
Ivy avatar
By Ivy
at 2022-07-17T05:25
台灣本來就要狂練三分才有機會
不用期待出什麼200公分以上的長人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22-07-14T06:35
就算有也沒那個身體對抗能力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22-07-17T05:25
沒長人就算了,結果台灣三分球實力卻越來越弱…所以
國際賽只有吸收經驗的份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22-07-14T06:35
結果巴林屌打韓國了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22-07-17T05:25
自爽聯賽跟國際賽怎麼比…尤其12隻職業隊 根本一堆
b咖也能捧成明星 先發捧成巨星…實質除了3500這批
之外 其他人就還是SBL球員罷了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22-07-14T06:35
不用 台灣1-4號 都練到三分神準 射爆對手就好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22-07-17T05:25
沒看到昨天日本隊內三分球大賽 大家投起來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22-07-14T06:35
遇到強的對抗就很耗體力,準度怎可能維持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22-07-17T05:25
有對抗就不能維持準度 那不就是訓練不夠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22-07-14T06:35
2011時食安危機連發 前後這代差不多都呵呵笑有吃到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22-07-17T05:25
比黃金一代差也是合理啦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22-07-14T06:35
23歲以下比較好一點。 另外2001-2003這段時間,在
當年或許被認為不是很好,但好歹年輕平均在24歲以下
,還拿了個東亞運銀牌,亞錦跟亞運都還有第七,2003
年第十一比較是教練問題。2005年第九比較是分組不
佳,特別東亞運還贏當年亞錦第五同樣陣容的日本兩
次。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22-07-17T05:25
g大客觀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22-07-14T06:35
長還不夠 我覺得體重才是一個重點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22-07-17T05:25
200cm 100kg的範本

台籃高個子是不是應該一律當3號培養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22-07-16T10:56
目前高中生大概只剩206公分的鄭名斈 不過可能因為稀有加上遇到好教練 雖然在光復還是專打5號 但其實鄭個人訓練是蠻全方位的 速度雖慢 不過有鋒線的動作 投籃的姿勢有一定的柔軟度 也有三分線出手 今年暑假也在美國跟著著名訓練師訓練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IG搜尋 Daniel Yang 至少我認為 ...

台灣今碰中國!中媒不看好自家:台灣較出色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22-07-16T10:50
2022/07/16 06:54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2022年亞洲盃男籃賽在印尼雅加達舉行,台灣男籃今將出戰中國 ,力拚小組賽第2勝,中媒認為台灣隊實力出色,此役中國男籃會有硬仗。 中國男籃受疫情影響,有不少球員身體不適戰力遭重創,前役對巴林僅1分險勝引起熱議 ,中媒《新浪體育》表示,今日交手台灣 ...

台籃高個子是不是應該一律當3號培養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22-07-16T02:05
我覺得當三號培養是一回事,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是,台灣有能力養出優質小前鋒嗎? 細數近代中華隊球員,能夠算得上是優質小前鋒的(意指能切能投的終結者,broken play 時的單打手),鄭志龍和陳信安吧(志傑我認為他更全面,也能成為 playmaker )。 問題是這兩位的天分都屬於二十年一遇的那種。我想說的是, ...

台籃高個子是不是應該一律當3號培養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22-07-16T01:11
從連綠嘴那種身材都能扛禁去來看 現代籃球相較下較不吃身高了 三分球的投射才是主流 但從聯賽數據上來看台籃的三分球太少 拿同個人種的日本對比就清楚 球員的手臂有沒有練是看得出來的 我真心希望台籃更好 覺得在三分球未見明顯進步的情況下 球迷該考慮適時適當地不支持職業聯賽 否則最後受傷的肯定是球迷 像是這次中華隊 ...

2001年後 中華男籃勝40分以上場次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22-07-15T23:29
1.2020 亞洲盃資格賽 第一階段 台灣 152:48 馬來西亞 勝104分 2.2013 東亞資格賽(南韓 仁川) 台灣 108:32 澳門 勝76分 3.2009 東亞運(香港) 台灣 118:59 澳門 勝5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