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報:中國球迷文化的根在哪裏? - 足球

By Connor
at 2008-07-28T11:19
at 2008-07-28T11:19
Table of Contents
2007年中超依稀再現1995年甲A聯賽的火爆,北京豐體再現山呼海嘯的“京罵”之聲,上
海球場“藍魔”再度燃燒起煙火,很多球場的球迷又開始排起長隊等待買票。在這些湧進
球場的球迷身上,我們看到了昔日的熱情,也看到了中國球迷特有的足球文化。
中國球迷還缺少忠誠度
如果你和一個外國球迷聊起他們的球迷文化,西班牙球迷會告訴你,他的爺爺、爸爸
一直坐在伯納塢同一個座位上,現在這個座位已經留給了他;如果你問一個意大利球迷,
他會告訴你,他屬於米蘭“老虎窩”組織,他可以在德比前一周就不跟他那個國米球迷老
爹說話了;如果你和一個英國球迷聊天,他們會告訴你曼聯是垃圾,因為它屬於世界,而
只有曼城是屬於曼徹斯特人的,因此他們家族忠於藍色。
而如果你問一個中國球迷,他可能告訴你,他在1995年看過甲A,知道高峰、小范,
但後來就不清楚了。
大部分中國球迷只在他們自己本地球隊順利的時候才去看球,而一旦球隊出現滑坡,
這些球迷就早早去看他們的“肥皂劇”了。對於俱樂部的忠誠和熱愛是有季節性和選擇性
的。比如,很多球隊的球場附近都有俱樂部專賣店,其中有正版球衣賣,但出現在球場上
的球迷身上大都是從小攤上買來的盜版衣服。紐卡斯爾幾乎每年更換新版隊服,但球迷們
永遠堅持購買俱樂部的正版隊服。
中國足球“文化”還在嘴上
如果說中國足球文化最多的體現在哪,那一定是在球迷的嘴上。1995年開始,北京的
先農壇和工體就開始洋溢著“京罵”,這詞從出現時起就頻繁受到批判,但從未消失過。
而且是隨著國安的成績成正比,國安成績越好,京罵越響徹,如果哪次沒人罵了,那一定
是國安成績陷入低谷了。在北京話裏,“傻×”自然是罵人的話。後來在工體為了對抗京
罵,裝設了幾個巨型喇叭,球迷一喊,喇叭就以更大分貝放“加油”的錄音。結果“京罵
”未除,倒給球迷增加了一樂——“挑逗播音員”。
現在,即便在上海球迷的主場上,也會洋溢著所謂“京罵”聲,上海的“藍魔”們也
以整齊劃一的動作和聲調喊著所謂“京罵”。這很奇怪,因為在上海球迷的心裏,北京隊
一直是不可磨滅的“敵人”,但他們繼承了北京球迷的“光榮傳統”,在這一刻“工體京
罵”靈魂附體。
從語言習慣上看,上海話中平時拿來罵人的詞彙很多,但類似“次乃”、“港杜”這
樣的詞大都聲調很低,即便萬人合作也難以以聲震敵,因此海納百川的上海球迷也就消化
吸收了北方語系特有的單詞。除了上海球迷,很多南方球迷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比如四川
球迷除了雄起是用來鼓勵的話以外,用來對敵的也只有“洗白”和“踩扁”,可實際上這
都是動詞,而且針對性不明確。
不管從哪個角度講,比如從迎接奧運的角度,徹底消滅京罵都是必需的,這道理誰都
明白!
中國球迷愛唱歌嗎?
唱歌肯定屬於文化事業,外國球迷文化中很重要的就是唱歌,三個外國球迷在一起也
能把隊歌唱得氣勢飽滿,即便一個外國人在酒吧裏跟你展示他的隊歌,也能立刻蹦到桌子
上聲情並茂地演唱。不過遺憾的是中國球迷不太愛唱,而且即便來到球場都羞澀無比,著
名的“OLE”在中國球場只能唱三句。
中國球迷文化,也許就和中國足球一樣,都還遠遠在路上。目前中國球迷還只處於把
足球當作生活調劑品,最多是宣洩場所,遠沒有把足球當作是生活的必需品和生活的一部
分。球迷文化,不是有文化人的文化,是來自草根階層的文化,在能出趙本山、王朔這些
草根文化頂尖人物的沃土上,就等待著足球的種子發芽了。 (本報記者 楊天嬰)
--
海球場“藍魔”再度燃燒起煙火,很多球場的球迷又開始排起長隊等待買票。在這些湧進
球場的球迷身上,我們看到了昔日的熱情,也看到了中國球迷特有的足球文化。
中國球迷還缺少忠誠度
如果你和一個外國球迷聊起他們的球迷文化,西班牙球迷會告訴你,他的爺爺、爸爸
一直坐在伯納塢同一個座位上,現在這個座位已經留給了他;如果你問一個意大利球迷,
他會告訴你,他屬於米蘭“老虎窩”組織,他可以在德比前一周就不跟他那個國米球迷老
爹說話了;如果你和一個英國球迷聊天,他們會告訴你曼聯是垃圾,因為它屬於世界,而
只有曼城是屬於曼徹斯特人的,因此他們家族忠於藍色。
而如果你問一個中國球迷,他可能告訴你,他在1995年看過甲A,知道高峰、小范,
但後來就不清楚了。
大部分中國球迷只在他們自己本地球隊順利的時候才去看球,而一旦球隊出現滑坡,
這些球迷就早早去看他們的“肥皂劇”了。對於俱樂部的忠誠和熱愛是有季節性和選擇性
的。比如,很多球隊的球場附近都有俱樂部專賣店,其中有正版球衣賣,但出現在球場上
的球迷身上大都是從小攤上買來的盜版衣服。紐卡斯爾幾乎每年更換新版隊服,但球迷們
永遠堅持購買俱樂部的正版隊服。
中國足球“文化”還在嘴上
如果說中國足球文化最多的體現在哪,那一定是在球迷的嘴上。1995年開始,北京的
先農壇和工體就開始洋溢著“京罵”,這詞從出現時起就頻繁受到批判,但從未消失過。
而且是隨著國安的成績成正比,國安成績越好,京罵越響徹,如果哪次沒人罵了,那一定
是國安成績陷入低谷了。在北京話裏,“傻×”自然是罵人的話。後來在工體為了對抗京
罵,裝設了幾個巨型喇叭,球迷一喊,喇叭就以更大分貝放“加油”的錄音。結果“京罵
”未除,倒給球迷增加了一樂——“挑逗播音員”。
現在,即便在上海球迷的主場上,也會洋溢著所謂“京罵”聲,上海的“藍魔”們也
以整齊劃一的動作和聲調喊著所謂“京罵”。這很奇怪,因為在上海球迷的心裏,北京隊
一直是不可磨滅的“敵人”,但他們繼承了北京球迷的“光榮傳統”,在這一刻“工體京
罵”靈魂附體。
從語言習慣上看,上海話中平時拿來罵人的詞彙很多,但類似“次乃”、“港杜”這
樣的詞大都聲調很低,即便萬人合作也難以以聲震敵,因此海納百川的上海球迷也就消化
吸收了北方語系特有的單詞。除了上海球迷,很多南方球迷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比如四川
球迷除了雄起是用來鼓勵的話以外,用來對敵的也只有“洗白”和“踩扁”,可實際上這
都是動詞,而且針對性不明確。
不管從哪個角度講,比如從迎接奧運的角度,徹底消滅京罵都是必需的,這道理誰都
明白!
中國球迷愛唱歌嗎?
唱歌肯定屬於文化事業,外國球迷文化中很重要的就是唱歌,三個外國球迷在一起也
能把隊歌唱得氣勢飽滿,即便一個外國人在酒吧裏跟你展示他的隊歌,也能立刻蹦到桌子
上聲情並茂地演唱。不過遺憾的是中國球迷不太愛唱,而且即便來到球場都羞澀無比,著
名的“OLE”在中國球場只能唱三句。
中國球迷文化,也許就和中國足球一樣,都還遠遠在路上。目前中國球迷還只處於把
足球當作生活調劑品,最多是宣洩場所,遠沒有把足球當作是生活的必需品和生活的一部
分。球迷文化,不是有文化人的文化,是來自草根階層的文化,在能出趙本山、王朔這些
草根文化頂尖人物的沃土上,就等待著足球的種子發芽了。 (本報記者 楊天嬰)
--
Tags:
足球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7/28 07:00 FC Dallas vs LA Galaxy

By Puput
at 2008-07-28T02:47
at 2008-07-28T02:47
通常運動後心臟一分鐘跳幾下?

By Yedda
at 2008-07-28T00:00
at 2008-07-28T00:00
請給我ㄧ一的答案,謝謝!(裡面全部都是運動30分鐘)
PC版實況足球2008入GAME一問?

By William
at 2008-07-28T00:00
at 2008-07-28T00:00
http://hk.geocities.com/cmcarp2/ ...
周星馳影片問題!?

By William
at 2008-07-28T00:00
at 2008-07-28T00:00
不知道大家在路上看過最骨灰的球衣是?

By Frederica
at 2008-07-27T23:56
at 2008-07-27T23:56